中晚年時用碳水化合物代替脂肪,並減少蛋白質攝入,可以延長壽命

2020-12-14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新研究中,來自雪梨大學的研究團隊調查了全球103個國家的宏量營養素供應(從1960年開始)、生存統計和經濟數據,將其與不同年齡段的死亡風險聯繫在一起,表明國家宏量營養素供應是不同年齡組死亡率模式的有力預測因子。這是迄今為止對最廣泛的分析。

該研究顯示,在生命早期,充足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以提高存活率。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減少脂肪以用碳水化合物替代與最低的死亡率相關。這項研究的結果與已發表的實驗和流行病學數據相一致,它有助於確定食物供應和攝入量對公共衛生和人口統計影響的機制。

在我們所攝入的食物中,宏量營養素是能量的主要來源,它可以分為三大類,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類)

動物實驗已經表明,能量攝入與宏量營養素的平衡決定了壽命和年齡特異性死亡率的模式。在人類流行病學研究中也發現了類似的影響。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全球103個國家的宏量營養素供應數據和1879個生命信息庫,從宏觀層面測試了能量攝入與宏量營養素之間的平衡,分析了國家宏量營養素供應與其特定年齡段死亡率之間的影響。他們發現,在校正了時間和經濟因素後,宏量營養素供應情況仍能很好地預測特定年齡段的死亡率。

從全球範圍內來看,營養不良的現象依然存在,甚至在2016年也是如此。然而,在發達國家,營養過剩的影響是非常突出的,特別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高供給,將導致更高的死亡率。

灰色為缺少數據的國家

以大約3500大卡/天的能量供應上限,可以將不同年齡段的死亡率降至最低。然而,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的宏量營養素攝入構成是隨著年齡變化而變化的。

該研究發現,在生命早期,40-45%的能量來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16%來自蛋白質,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到了中晚年,用碳水化合物代替脂肪佔總能量的65%左右,將蛋白質減少到11%與最低的死亡率相關。這些結果,特別是有關脂肪的研究結果,既符合動物實驗數據,也符合流行病學研究的結果,即營養素攝入量與年齡相關性慢性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研究通訊作者、雪梨大學查爾斯·帕金斯中心和理學院的研究員Alistair Senior說:「我們發現,在脂肪和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分別約佔總能量的40%和16%)的地區,生命早期的死亡風險最小。然而,在中晚年以後的生活中,減少脂肪攝入量,用碳水化合物代替它,死亡率能降到最低。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研究,從國家糧食供應的層面反映了一個事實,即宏量營養素需求隨年齡而變化。在考慮各國的糧食安全,以及供應變化如何轉化為死亡率模式時,這也可能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研究合著者、雪梨大學查爾斯·帕金斯中心主任Stephen Simpson教授補充說:「這項研究很有趣。飲食中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的增加降低了中老年人的死亡率,這一模式反映了衰老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結果。

研究合著者、雪梨大學查爾斯·帕金斯中心的營養課題負責人David Raubenheimer說:「雖然食物供應數據不能直接反映飲食習慣,但它們為衡量各國食物環境的差異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標準。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我們在個人飲食的詳細研究中也看到了它對飲食和健康的影響。」

營養調查是查爾斯珀金斯中心的一個指導性研究主題。這一主題將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聯合在一起,為營養生態學提供獨特的見解。

Senior說:「真正令人高興的是,我們看到50歲以上人群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此降低了死亡率。這表明,高碳水化合物供應似乎變得很重要。我們在這項研究裡應用的統計方法也可以應用於研究死亡風險模式和各種飲食方面,包括不同的食物類型(例如植物和動物的蛋白質),或者更廣泛的飲食模式(如地中海式飲食等)。」

論文連結: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11/10/2015058117

相關焦點

  • 如何削減碳水化合物:4個生活小貼士來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纖維和澱粉是複合式碳水化合物,而糖是單一碳水化合物。單一碳水化合物能夠在你最喜愛的餅乾、糖果和薯片中發現,它可能很美味,能提供舒適的感覺,但從長遠來看,它不會給你的健康帶來任何的營養價值。如果您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超過了可以使用或存儲的數量,您的身體會將這些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細胞,以備後用。但是如果不需要這種能量,它將繼續留在脂肪細胞中。
  • 增肌期間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攝入量的計算
    我們都知道,我們日常飲食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攝入,按一定比例攝入可以幫你有效的減脂,增肌,保持體重。
  • 減脂期間,該如何計算每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
    如果每日的總熱量攝入為2000千卡,那麼900-1300千卡的熱量應來自碳水化合物,這相當於225-325克碳水化合物。例如:60kg 每天攝入50克肉類蛋白,20克植物蛋白,400克米麵(女性300克),250克蔬菜水果(僅供參考)
  • 增肌期間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攝入量的計算(記不住的,收藏!)
    我們都知道,我們日常飲食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攝入,按一定比例攝入可以幫你有效的減脂
  • 全球營養地圖:195個國家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攝入情況
    文章指出,碳水化合物依然是能量的主要來源(70.5%),其次是脂肪(17.4%)和蛋白質(10.5%)。1980-2013年間,全球範圍來講,蛋白質和脂肪提供的能量佔比在上升,碳水化合物的佔比則在下降。
  • 健身吃怎樣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比較好?
    最佳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食品的購物清單。 A、優秀蛋白質來源 雞蛋:是天然食品中最優秀的高蛋白食品。通常,每一個全蛋配三個雞蛋清比較好。比如,早餐的時候,你可以吃兩個全蛋,外加六個雞蛋清。
  • 一篇告訴你,每天攝入多少蛋白質、碳水和脂肪才合適
    ①糖在水果和奶製品等食品中自然存在。也被添加到各種食品中,以增加口味和口感(例如,糖果、蘇打水和水果飲料)。要檢查食品中添加糖時,可以首先檢查食品成分表。添加糖可以通過很多不同的名稱來識別,包括紅糖、玉米甜味劑、玉米糖漿、葡萄糖、高果糖、蜂蜜、乳糖、麥芽糖、麥芽糖漿、糖蜜和蔗糖。以上這些成分被列在食品標籤的前幾位時,要特別小心。
  • 健身進階,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那些誤區
    事實上,對於想通過鍛鍊增加肌肉的鍛鍊者,碳水化合物是必不可少的。它們為身體鍛鍊提供能量,協助身體將蛋白質轉化為肌肉,並且防止自身肌肉分解。另外,力量鍛鍊者肌肉內的碳水化合物(糖原)儲備不是過剩,而往往是不足。只有糖原儲備過剩時,碳水化合物帶來的多餘熱量才會以脂肪形式儲存在身體中。正確做法: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取決於身體新陳代謝狀況和鍛鍊強度,通常的參考標準是;每公斤體重每天4克。
  • 每天攝入多少蛋白質、碳水和脂肪才合適
    ① 糖在水果和奶製品等食品中自然存在,也被添加到各種食品中,以增加口味和口感(例如,糖果、蘇打水和水果飲料)。要了解食品中的添加糖信息,可以首先查看營養成分表。添加糖可以通過很多不同的名稱來識別,包括紅糖、玉米甜味劑、玉米糖漿、葡萄糖、高果糖、蜂蜜、乳糖、麥芽糖、麥芽糖漿、糖蜜和蔗糖。以上這些成分被列在食品標籤的前幾位時,要特別小心。
  •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到底吃哪個更容易胖?
    營養攝入,氧化和儲存體內脂肪的主要儲存部位是在脂肪細胞中,其中大部分位於皮下,也稱為皮下脂肪。還有脂肪儲存在腸道周圍,這稱為內臟脂肪,它們包圍著器官。在某些情況下,脂肪還可以儲存在肝臟和胰腺等「不好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異位脂肪儲存」。
  •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嗎?它們是減肥路上的攔路虎?
    「低碳飲食」、「不吃主食」、「生酮飲食」、「吃肉減肥」……或許你也聽說過一些這樣或那樣的減肥飲食理論,有人認為減肥就要少吃碳水化合物,有人認為減肥就要少吃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誰是減肥路上的攔路虎?什麼是碳水化合物?只有米飯麵包是碳水嗎?什麼樣的蛋白質才叫優質?脂肪一定是壞的嗎?
  • 健身者如何正確安排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何時進行低碳飲食我們可以用泛化的方法來考慮碳水的攝入量:如果我們攝入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多,我們就會增重。顯然,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實際情況比那要複雜得多,但從實用的角度來看,它其實也不那麼複雜。但是為什麼我們應該減少碳水化合物而不是脂肪或蛋白質呢?
  • 減肥必看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怎麼吃?附帶營養元素攝入計算公式!
    眾所周知,人體維持正常的生命功能與日常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從食物中攝取的,而食物中可以提供能量的物質分別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基礎代謝和熱量差前面文章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可以溫習一遍!這裡我們按照蛋白質:碳水:脂肪=25%:55%: 20%的比例來舉例。
  • 每天究竟要吃多少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
    每天我們都是在攝入熱量與消耗熱量中度過的,我們都明白——•攝入熱量>消耗熱量,就會產生熱量盈餘,可能導致脂肪的囤積•攝入熱量<消耗熱量,熱量不足,會消耗身體內的脂肪蛋白質來進行供能 l 每天的熱量消耗途徑有哪些?
  • 中老年人堅持「生酮飲食」能夠延長壽命?
    延長壽命,一直都是受人關注的話題,大家都想要通過一些方法,幫助自己延長壽命,在這些各種各樣的方法中,飲食方式,就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方法,前段時間開始流行的一個飲食方式
  • 想通過減少主食攝入減肥?可用這些食物代替米飯
    由於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別是澱粉為主要攝入源,因此以澱粉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麥等穀物被不同地域的人當作主食。但正是由於這些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時下不少「時尚人群」和減肥人群將米飯、麵條等主食視為大敵,認為主食的攝入是致胖的「元兇」,因而往往選擇在三餐中減少主食的攝入。
  • 蛋白質攝入過量會轉化成脂肪嗎?
    健身圈還流行著「高蛋白飲食法」,這種飲食法把蛋白質作為身體主要的能量源,減少碳水的攝入。蛋白質不能直接變成脂肪,但當我們攝入了過多的蛋白質之後,多餘的熱量會囤積脂肪。 人體內的蛋白質處於不斷被降解,不斷再合成的狀態中。
  • 健身人每天要吃多少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對於健身者而言堅持基本訓練,用最簡單直接的大重量自由負重來訓練大塊頭,千萬不要忽略基本動作,如硬拉等複合動作對肌肉的生長是最好的,在每一次訓練應該把最有效的複合動作放在最前面,做完大重量的複合動作之後,再用孤立動作或器械來完善肌肉,使其達到深度力竭。訓練完畢,營養還得跟得上。
  • 剖析各種肉類熱量、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每一百克含量中:熱量:807 千卡脂肪:88.6 克蛋白質:2.4 克碳水化合物:0  為使脂肪攝入克重 ≤ 50g>蛋白質:13.2克碳水化合物:2.4克  為使脂肪攝入克重 ≤ 50g  每日豬肉(肥瘦)攝入量≤ 135g
  • 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的危害
    核心提示:現在很多MM都使用低碳水化合物攝取的減肥方法,那麼,什麼是碳水化合物呢?低碳水化合物減肥靠譜嗎?專家提醒,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對身體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甚至會讓你未老先痴,一起來看看到底有哪些危害吧。   碳水化合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