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夢想與現實接壤的地方,看了更想追逐夢想

2020-12-16 彼岸流星學文史

對於這本書,豆瓣上有句短評很有意思:「聽說讀完這本書的人,都辭職了。我的領導看到我手裡的書,如是說。」

《月亮與六便士》,暢銷250萬冊!榮獲2019噹噹名著桂冠!豆瓣閱讀桂冠!從1919年問世至今已經暢銷了百年之久,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仍然有眾多的讀者,可見其魅力無窮。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時,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如何去追尋理想的故事。人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主人公斯特克裡蘭是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創作的,但小說畢竟是小說,如果寫得和保羅·高更的生平一模一樣,那就是一本簡單的傳記了。

在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屈從於現實,正如書中所說:「大多數人所成為的,並非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

可總有例外,本書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就是個例外,也許正因為是特例,才令人印象深刻,雖然他的行徑令人齒冷,可潛意識中難免會羨慕他追求理想的執著。

毛姆被視為「英國的莫泊桑」,也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會講故事的人之一,這個故事 帶來的影響極為深遠,尤其因本書而流傳的一句名言:「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這句話一語道破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那麼在本書中,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是如何擺脫現實的束縛的呢?他為了追逐自己的藝術夢做了哪些離經叛道的事情呢?

他放棄了世俗的生活

斯特克裡蘭本來是一位成功的證券經紀人,有著世人眼中平凡而又幸福的家庭,可人到中年他突發奇想,離家出走了。

在常人看來,出現這種情況肯定是婚姻出了問題,最有可能的是陷入了某種感情的糾葛中。但事實並非如此,他真的是追逐夢想去了。

我們小時候幾乎都寫過類似的命題作文:我的夢想。

我們的夢想五花八門,有想當作家的,有想當科學家的,有想當軍人的……,但當落筆的時候,有多少人是遵從本心真實地寫下了自己的夢想呢?

就像三毛曾經說過,有一次她在作文中說自己的夢想是當一名拾荒者,但遭到了老師的嚴厲批評,勒令她寫個高大上的夢想。

想說出自己真實的夢想都並不容易,實現夢想難度就更大了。何況當我們長大,首先要解決的是自身的溫飽問題,很多時候理想成了遙不可及的夢,變成了天邊懸掛的月亮。

斯特裡克蘭毫不掩飾地自己追尋理想的渴望,他的看似不可思議而又自私。他拋下了妻兒,自顧自地走了,認為自己已經照顧了妻兒十幾年,剩下的時間該為自己活著。看到此處,有些人會覺得主人公太自私了,可換位思考下,要求別人放棄夢想,去成全他人是不是也是一種自私呢?

另外,我個人認為斯特裡克蘭的婚姻本身就是一個笑話,這位死後被稱為天才的畫家,他的妻子號稱熱愛藝術,在家中經常舉辦藝術聚會,居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對藝術如此狂熱,而就作者觀察,斯特裡克蘭在這種聚會中更像是格格不入的人,這本身就像個冷笑話,這樣的夫妻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已。

追尋藝術,無視一切規則,殘忍地傷害善待他的人

斯特裡克蘭離家後,在巴黎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可當善良的畫家德克·斯特洛夫獨具慧眼,發現斯特裡克蘭的天賦,並不斷地無私地援助他時,自私的斯特裡克蘭是怎麼回報的呢?

他無情地嘲弄善良的斯特洛夫,並且勾引斯特洛夫的妻子布蘭奇,而後又對布蘭奇始亂終棄,致使布蘭奇自殺身亡,即使如此,斯特洛夫仍然選擇原諒他,這一方面斯特洛夫太懦弱,沒原則底線;另一方面也證明了藝術本身無限的魔力。

可即使如此,斯特裡克蘭仍然令人恨不起來,除了畫畫,他對於任何事情都不在乎,也許正是這種執著,讓人又恨又愛吧。

矛盾的結合體:像犬儒主義者一樣生活,又是個極端利己主義的怪咖

犬儒主義者的生活方式和斯特克裡蘭很像,他無視一切規則,物質欲很淡,也不注重名利,對周邊的一切都毫不在意,唯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藝術夢想,為了實現夢想,他不擇手段,完全被藝術的激情左右著,身不由己。

斯特克裡蘭離開巴黎後,繼續尋求自己的藝術之路,直到在大溪地島安頓下來。他再次結婚生子,他並不愛自己的土著妻子,妻子對於他來說就像是工具人,但妻子是愛他的,哪怕後來斯特克裡蘭身患麻瘋病,仍然對他不離不棄,這時他才有些微的感動,流下了淚水,藝術之外,他多了道釋放感情的缺口。

斯特裡克蘭始終認為感情是藝術的絆腳石,會分散藝術創作的精力。他不是不愛,只是對愛的要求近乎苛刻,其實無論誰跟他生活在一起都是一場災難,反而像他的土著妻子這樣,只是盲目地喜歡他,無條件地單方面付出不要求任何回報,才不會被視作負擔,可這種付出但凡有點思想的人都達不到,太不公平,太不對等了。

世外桃源大溪地島激發了斯特裡克蘭的創作靈感,使得他突破了自己的藝術瓶頸。他孜孜不倦地創作了一幅又一幅畫作,雖然他貧困交加,又罹患重病,但他無視生死,堅持創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無論保羅·高更,還是梵谷以及本書的主人公,生前的日子都過得極其貧困,但再多的挫折也沒能摧毀他們對藝術的狂熱,他們是藝術的殉道者,但對於無怨無悔,甘之如飴。

這種熾熱的愛在普通人身上很難看到,我想這就是天才與凡人的區別吧。

斯特裡克蘭像飛蛾撲火般追逐著自己的夢想,直到燃盡了自己的生命,也許他是殘酷的,他的行為也不為世俗所容納,可實現夢想的那一瞬間他也達到了自我人生的圓滿。

書背後的故事

毛姆用辛辣而又溫情的筆觸塑造了獨一無二的斯特裡克蘭,這個人物極具多面性,對待妻兒他是內心淡漠的,對待情人他是冷酷的,唯有對待自己鍾愛的藝術,心中始終滿是熱情的火焰。

本書作者:毛姆

能塑造出這樣厚重的人物與毛姆豐富的人生閱歷是分不開的。他本身的經歷就非常傳奇,在從事文學創作之前,他當過外科醫生,當過助產士,當過間諜,做過演員,他曾是個成功的劇作家,後來又轉而從事小說創作,同時週遊世界增廣見聞,收集素材。

理想與現實、藝術與生活、社會與自我、感情與理智的衝突是《月亮與六便士》的四大主題,從這麼多不同的視角去詮釋本書,非常考驗作家的筆力。毛姆一生沒有得過諾貝爾獎,可他的文字比許多諾獎獲得者還老道得多,他的書就是他人生的一部分,他的人生故事都融化在他的書裡。

他是個長壽老人,經歷了近百年的滄桑,見證了兩次世界大戰。自由是他的天性,所以他筆下的斯特裡克蘭也是個自由的精靈,曾經撿起過六便士,也見識了皎潔的月光。

相關焦點

  • 探尋《月亮與六便士》的現實意義:如何讓夢想照進現實
    於是,他以此畫為靈感,以高更為人物原型,精心創作了一個的關於理想、關於世俗、關於人該如何活著的故事---《月亮與六便士》。三十五歲之前的高更,是一名成功的股票經紀人。為了成就做著名畫家的夢想,他毅然拋業棄家,歷經窮困,輾轉奔赴原始島嶼。
  •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偉大而崇高,現實卻平淡無奇
    《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在《人性的枷鎖》後發布的又一著作。在《人性的枷鎖》出版後,有人評論這部書的主角道:終日仰慕月亮,卻忽略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非常喜歡這句話,便以《月亮與六便士》作為下一部小說的書名。
  • 《月亮和六便士》:夢想與現實,人生的選擇有沒有確切的答案?
    夢想與現實,人生的選擇有沒有確切的答案?是仰慕月亮,懷抱夢想的無限可能,還是撿拾腳邊的六便士銀幣,讓夢想在現實中泯滅?《月亮和六便士》講述了一個聽從內心召喚追尋夢想的故事。作者威廉.薩摩賽特.毛姆,英國著名小說家、戲劇家。
  •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關於追逐夢想的故事
    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各人有各人的考慮,各人有各人的選擇,大家帶著這個問題來讀《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讀完你就有答案了。威廉.華萊士說過:「每個人都會死,但不是每個人都真正活過。」行至生命的盡頭,死亡早已不再可怕,因為那是生命初始便註定的事,可怕的是生而有憾,有夢未追,生不如夏花之絢爛,死時自然不會有秋葉之靜美。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輾轉生活
    很多人,終日仰慕著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描述了太多年輕人,心中充斥著理想,熱血和激情,仰慕「月亮」,浪漫而衝動,卻往往看不到現實的荊棘和妥協,從而這種對暗淡生活的抗議,就真正成為了虛無的浪漫主義。
  • 《月亮和六便士》:面對人生選擇題,你選金錢還是夢想?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可就是這樣一個喪到極致的人卻寫過一部讀了使人熱血沸騰的小說,那就是1919年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已經歷經百年的小說,至今仍影響著無數心懷夢想的年輕人,鼓勵他們去大膽逐夢。高更無疑是成功的,他將六便士踩在腳下,抬頭去追趕月亮。到底何謂成功?難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裡,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麼?難道成為年入上萬英鎊的外科醫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麼?
  • 《月亮與六便士》:婚姻裡比出軌還可怕的,是男人的夢想
    阿美接著恨恨地說道:我從來沒有這麼恨過一個人,我詛咒他臨死前過著孤獨窮困的生活,我真想看到他染上惡疾,不堪病痛折磨的樣子。一個幸福的家庭,就因為一個畫畫的夢想變得支離破碎。沒想到,打敗婚姻的,不是小三,不是性格不合,也不是貧窮,而是夢想。02以上是《月亮與六便士》裡的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已婚男人,為了畫畫的夢想而拋棄一切的傳奇人生。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搖擺,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 《月亮與六便士》:關於夢想和麵包,毛姆想要什麼說什麼?
    因為《月亮與六便士》愛上了毛姆,他的寫作風格很特別,總是喜歡把自己放在故事裡:像一個不相干的敘述者冷靜地描述,有時像一個真實的社會代言人,不斷地向主人公發問,就像發出讀者的聲音。這本書的敘述仍然是客觀的,有點批判,但在諷刺中充滿了憐憫,讓人不忍聽到這個故事。
  • 從六便士到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於1919年完成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真實經歷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厭倦了生活的平庸,絕棄優裕美滿的日子,與妻子不辭而別追逐理想的故事。小說以月亮象徵理想,用六便士代表平庸的生活,提出了理想與現實這個永恆的話題,引發人們無限的思考和討論。
  • 豆瓣9.0《月亮與六便士》丨現實與理想,如何選擇才不枉此生?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追求夢想中的生活是每個人的願望,但有多少人願意拋下現有的家庭、工作,生活,能夠真的說走就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呢?那個寫下「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顧少強真的這麼做了。
  • 《月亮與六便士》:關於人性、夢想、愛情與孤獨,毛姆寫得透透的
    我想,這還要從他最得意的代表作《月亮與六便士》說起。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以客觀冷靜的姿態和犀利的筆鋒,剖析了理想人生與現實生活、物質享受與精神需求之間存在的種種不可調和的矛盾。我想,這樣的愛情才是最讓人動容的。「當一個人掉進水裡,他遊的好還是遊的不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須從水裡出來,否則的話,他就得被淹死。」這就是毛姆關於夢想的定義。他沒有把夢想說得多麼天花亂墜,卻讓人實實在在感覺到夢想對人的重要性。
  • 《月亮與六便士》給我們的啟示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一、《月亮與六便士》梗概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讀完本書給人一種格外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查爾斯拋家棄子離經叛道的憤怒;又因他不被世俗羈絆敢為自己獨活的生活態度感到一絲震撼。
  • 《月亮和六便士》中給我們的人生哲理
    人生處處面臨著選擇,尤其是夢想和金錢之間的衝突更令人難以抉擇。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我們可以看的不同的人放棄現在的生活勇於追求夢想的故事。月亮代表夢想,是遙遠皎潔的,每個人都看得到卻很難觸及。六便士代表財富,是大多數人選擇的方向。
  • 村上春樹讀了兩遍《月亮與六便士》:為了夢想放棄生活,值嗎?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幾年前一封在網絡上爆紅的辭職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很多網友都說,這是一份最具有情懷的辭職信。能夠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夢想,放棄原來穩定的工作,追逐新的體驗,盡情釋放自我生命的激情,想到就去做,這也是一種勇氣。
  • 《月亮與六便士》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
    《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是我讀過的所有小說當中標題跟內容契合度最低的,可以說毫無聯繫,我曾經猜想,在這本書的某一頁有一個發生在朦朧月色下的浪漫故事,有一個俊男或者靚女因為某方急需購買某種物品卻沒有帶錢,尷尬侷促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位善良的女士或者體貼的紳士,以及其恰當又不傷自尊的方式替他或者她解了圍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要月亮還是六便士,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我覺得這本書的末端有個地方很有意思,作者拿了思特裡克蘭德的兩個兒子做了比較,一個是在英國就被他拋棄了的兒子,長大後成為了事業有成的軍官,而思特裡克蘭德與愛塔生的孩子,長大了是個歡快自由的水手。
  • 理想與現實究竟有多遠?《月亮與六便士》告訴你!
    這些天正在看《月亮與六便士》,裡邊的男主思特裡克蘭德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倫敦證券經紀人,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跑到巴黎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畫畫。從妻子的角度,這男的就是渣男。不負責任,沒有擔當。妻子以為他心有所屬,外邊有人了,拋棄他們孤兒寡母!心有不甘, 希望「我」到巴黎去替她看個究竟。
  • 《月亮與六便士》濃縮成經典10句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剛開始的時候是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月亮與六便士兩個毫無關聯的事物為什麼會放在一起,但是把這本書讀完才明白這書名的真正含義。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天才作家"的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中,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用一種紀實手法講了一個虛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