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本書,豆瓣上有句短評很有意思:「聽說讀完這本書的人,都辭職了。我的領導看到我手裡的書,如是說。」
《月亮與六便士》,暢銷250萬冊!榮獲2019噹噹名著桂冠!豆瓣閱讀桂冠!從1919年問世至今已經暢銷了百年之久,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仍然有眾多的讀者,可見其魅力無窮。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時,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如何去追尋理想的故事。人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主人公斯特克裡蘭是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創作的,但小說畢竟是小說,如果寫得和保羅·高更的生平一模一樣,那就是一本簡單的傳記了。
在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屈從於現實,正如書中所說:「大多數人所成為的,並非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
可總有例外,本書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就是個例外,也許正因為是特例,才令人印象深刻,雖然他的行徑令人齒冷,可潛意識中難免會羨慕他追求理想的執著。
毛姆被視為「英國的莫泊桑」,也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會講故事的人之一,這個故事 帶來的影響極為深遠,尤其因本書而流傳的一句名言:「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這句話一語道破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那麼在本書中,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是如何擺脫現實的束縛的呢?他為了追逐自己的藝術夢做了哪些離經叛道的事情呢?
他放棄了世俗的生活
斯特克裡蘭本來是一位成功的證券經紀人,有著世人眼中平凡而又幸福的家庭,可人到中年他突發奇想,離家出走了。
在常人看來,出現這種情況肯定是婚姻出了問題,最有可能的是陷入了某種感情的糾葛中。但事實並非如此,他真的是追逐夢想去了。
我們小時候幾乎都寫過類似的命題作文:我的夢想。
我們的夢想五花八門,有想當作家的,有想當科學家的,有想當軍人的……,但當落筆的時候,有多少人是遵從本心真實地寫下了自己的夢想呢?
就像三毛曾經說過,有一次她在作文中說自己的夢想是當一名拾荒者,但遭到了老師的嚴厲批評,勒令她寫個高大上的夢想。
想說出自己真實的夢想都並不容易,實現夢想難度就更大了。何況當我們長大,首先要解決的是自身的溫飽問題,很多時候理想成了遙不可及的夢,變成了天邊懸掛的月亮。
斯特裡克蘭毫不掩飾地自己追尋理想的渴望,他的看似不可思議而又自私。他拋下了妻兒,自顧自地走了,認為自己已經照顧了妻兒十幾年,剩下的時間該為自己活著。看到此處,有些人會覺得主人公太自私了,可換位思考下,要求別人放棄夢想,去成全他人是不是也是一種自私呢?
另外,我個人認為斯特裡克蘭的婚姻本身就是一個笑話,這位死後被稱為天才的畫家,他的妻子號稱熱愛藝術,在家中經常舉辦藝術聚會,居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對藝術如此狂熱,而就作者觀察,斯特裡克蘭在這種聚會中更像是格格不入的人,這本身就像個冷笑話,這樣的夫妻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已。
追尋藝術,無視一切規則,殘忍地傷害善待他的人
斯特裡克蘭離家後,在巴黎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可當善良的畫家德克·斯特洛夫獨具慧眼,發現斯特裡克蘭的天賦,並不斷地無私地援助他時,自私的斯特裡克蘭是怎麼回報的呢?
他無情地嘲弄善良的斯特洛夫,並且勾引斯特洛夫的妻子布蘭奇,而後又對布蘭奇始亂終棄,致使布蘭奇自殺身亡,即使如此,斯特洛夫仍然選擇原諒他,這一方面斯特洛夫太懦弱,沒原則底線;另一方面也證明了藝術本身無限的魔力。
可即使如此,斯特裡克蘭仍然令人恨不起來,除了畫畫,他對於任何事情都不在乎,也許正是這種執著,讓人又恨又愛吧。
矛盾的結合體:像犬儒主義者一樣生活,又是個極端利己主義的怪咖
犬儒主義者的生活方式和斯特克裡蘭很像,他無視一切規則,物質欲很淡,也不注重名利,對周邊的一切都毫不在意,唯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藝術夢想,為了實現夢想,他不擇手段,完全被藝術的激情左右著,身不由己。
斯特克裡蘭離開巴黎後,繼續尋求自己的藝術之路,直到在大溪地島安頓下來。他再次結婚生子,他並不愛自己的土著妻子,妻子對於他來說就像是工具人,但妻子是愛他的,哪怕後來斯特克裡蘭身患麻瘋病,仍然對他不離不棄,這時他才有些微的感動,流下了淚水,藝術之外,他多了道釋放感情的缺口。
斯特裡克蘭始終認為感情是藝術的絆腳石,會分散藝術創作的精力。他不是不愛,只是對愛的要求近乎苛刻,其實無論誰跟他生活在一起都是一場災難,反而像他的土著妻子這樣,只是盲目地喜歡他,無條件地單方面付出不要求任何回報,才不會被視作負擔,可這種付出但凡有點思想的人都達不到,太不公平,太不對等了。
世外桃源大溪地島激發了斯特裡克蘭的創作靈感,使得他突破了自己的藝術瓶頸。他孜孜不倦地創作了一幅又一幅畫作,雖然他貧困交加,又罹患重病,但他無視生死,堅持創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無論保羅·高更,還是梵谷以及本書的主人公,生前的日子都過得極其貧困,但再多的挫折也沒能摧毀他們對藝術的狂熱,他們是藝術的殉道者,但對於無怨無悔,甘之如飴。
這種熾熱的愛在普通人身上很難看到,我想這就是天才與凡人的區別吧。
斯特裡克蘭像飛蛾撲火般追逐著自己的夢想,直到燃盡了自己的生命,也許他是殘酷的,他的行為也不為世俗所容納,可實現夢想的那一瞬間他也達到了自我人生的圓滿。
書背後的故事
毛姆用辛辣而又溫情的筆觸塑造了獨一無二的斯特裡克蘭,這個人物極具多面性,對待妻兒他是內心淡漠的,對待情人他是冷酷的,唯有對待自己鍾愛的藝術,心中始終滿是熱情的火焰。
能塑造出這樣厚重的人物與毛姆豐富的人生閱歷是分不開的。他本身的經歷就非常傳奇,在從事文學創作之前,他當過外科醫生,當過助產士,當過間諜,做過演員,他曾是個成功的劇作家,後來又轉而從事小說創作,同時週遊世界增廣見聞,收集素材。
理想與現實、藝術與生活、社會與自我、感情與理智的衝突是《月亮與六便士》的四大主題,從這麼多不同的視角去詮釋本書,非常考驗作家的筆力。毛姆一生沒有得過諾貝爾獎,可他的文字比許多諾獎獲得者還老道得多,他的書就是他人生的一部分,他的人生故事都融化在他的書裡。
他是個長壽老人,經歷了近百年的滄桑,見證了兩次世界大戰。自由是他的天性,所以他筆下的斯特裡克蘭也是個自由的精靈,曾經撿起過六便士,也見識了皎潔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