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便士到月亮

2021-02-08 伯凡時間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於1919年完成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真實經歷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厭倦了生活的平庸,絕棄優裕美滿的日子,與妻子不辭而別追逐理想的故事。


小說以月亮象徵理想,用六便士代表平庸的生活,提出了理想與現實這個永恆的話題,引發人們無限的思考和討論。



在妻子眼中,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是一個對藝術毫無興趣的古板之人。雖然他忠厚老實,是一個誠實的經紀人、一個恪盡職責的丈夫和父親,但是熱愛文學的妻子卻並不願意在眾人面前提起他,因為他身上所發出的刻板守舊的頻率就像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並不能給妻子的小資情調添加任何色彩。而妻子則熱衷於各類社交,習慣於在各種場合展示自己生活的富足與美滿,享受著眾人豔羨的目光和稱讚。


小說中的故事雖然發生在100年前,但是故事中的每一個場景和細節都與我們今天的生活極其相似,給我們很強烈的代入感,在每一場情景中都能看見自己的影子。


思特裡克蘭德夫妻17年的婚姻生活在旁人眼中是那麼美滿。在一次圓滿的家庭旅行之後妻子正盡情享受平靜與幸福之時,思特裡克蘭德毫無徵兆地不辭而別打破了優渥而平庸的生活。



所有人都在猜想思特裡克蘭德到底與哪個女人私奔了,妻子也陷入了「橫刀奪愛」的悲傷與無助。而事實的真相卻令所有人感到吃驚——思特裡克蘭德身邊根本沒有女人,他拿走所有的錢囚居在巴黎的一個破舊的小旅館裡,竟然是為了學習繪畫。


學習繪畫?任何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天大的玩笑。在妻子眼中這個毫無藝術細胞、年近40歲刻板而油膩的中年人怎麼可能放棄多年的積累去追逐那個虛無縹緲的水中月?


——但這就是真實的答案。思特裡克蘭德的「情人」就是從小深植於心中的那個「繪畫夢」,這讓所有的猜疑與非議徹底落空。



一個中年男人通過自己多年的打拼掙得一份殷實的家業。當我們所有人都理所應當地認為思特裡克蘭德將甘於平庸時候,從小就紮根於心中熱愛美術的那個小火苗卻越燃越烈,直至燒成熊熊烈火,徹底燒毀了他過往的全部經歷和身邊非議對他的影響。


當我們覺得40歲的年齡重新開始一個全新的陌生領域已經「太晚了」,思特裡克蘭德卻覺得如果現在再不開始才是真正地「太晚了」。


六便士——雖然只有微小的購買能力,但是代表著一個人在社會當中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更是一個中年男人對家庭的責任;月亮——象徵著美好的夢想和人生的價值。


理想的豐滿與現實的骨感總是對立的。從思特裡克蘭德身上我們看到現實生活當中的每一個中年人,當衣食無憂之時,心中卻總是藏著不甘,兜裡裝著六便士卻總是嚮往著月亮;可是如果服從理想的召喚卻又難以割捨現實的溫床,兜裡沒有六便士撐腰,理想也只能是水中月。因此我們總是緊緊地攥住手中的六便士,精神卻一次次地向著月亮出軌,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徘徊,在夢想與現實之間走鋼絲。


最終,思特裡克蘭德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拋棄了男人的全部責任選擇追逐月亮,在所有人看來,他完全就是一個沒有責任心、極端自私之人。雖然通往月亮之路同樣崎嶇不平、荊棘密布,以至於後來他不得不面對貧窮的糾纏,忍受病魔的煎熬,但他毫不在意,也從不後悔。



法國畫家高更作為思特裡克蘭德的原型,就是以這種極端的方式為自己的繪畫天賦鑄就了一個創作的孤島。但天才的做法終歸過於偏激,現實的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我們總可以用智慧找到「第三種選擇」。


管理學中有一種理論叫做「同心圓思維」,也叫做「漣漪效應」,指的是解決眼前問題的同時也在給未來布局,這就像是用六便士搭建了一個通往月亮的天梯。


我們可以認真地評估一下當前的工作與理想的關係。眼前的這份工作僅僅是為了得到六便士而重複的一個簡單的操作,還是在得到六便士的同時也讓自己更接近月亮?



高手下棋,總是既突破眼前的困境又不斷地逼近最終的目標,因此下棋的時候能看到三步之後的人一定能贏只顧及眼前局勢的人。他們既有腳踏實地的能力又有仰望星空的追求,讓腳下的臺階不僅更加堅實而且越來越高,距離星空越來越近。


我們不妨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建立了一個有效的增強迴路——讓月亮更好地指引自己獲得眼前的六便士,同時也用六便士搭建一個通往月亮的天梯。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搖擺,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輾轉生活
    很多人,終日仰慕著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描述了太多年輕人,心中充斥著理想,熱血和激情,仰慕「月亮」,浪漫而衝動,卻往往看不到現實的荊棘和妥協,從而這種對暗淡生活的抗議,就真正成為了虛無的浪漫主義。
  • 有六便士,更有月亮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似乎胸口積蓄太多,原因可能是自己與此書共鳴的地方太多,而最大的共鳴就是有時也要活一把自我。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可是,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真的是因為生活與理想的矛盾而選擇心中的月亮嗎?書中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深切地表示,如果他的生活中沒有畫畫,那將是身不由己的,如同是一個人掉進水中,如果任由如此就只能聽從死神擺布,但是懂得掙扎便不會止步於此。布呂諾船長也曾說過,他認為禁錮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的是一種創造美的力量,一種無法安心的力量。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讀完本書給人一種格外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查爾斯拋家棄子離經叛道的憤怒;又因他不被世俗羈絆敢為自己獨活的生活態度感到一絲震撼。
  • 《月亮和六便士》中給我們的人生哲理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我們可以看的不同的人放棄現在的生活勇於追求夢想的故事。月亮代表夢想,是遙遠皎潔的,每個人都看得到卻很難觸及。六便士代表財富,是大多數人選擇的方向。選擇月亮的人很難為別人所理解,即使得不到金錢,那些追逐夢想的人在追逐的過程中依然很快樂。作者毛姆不僅僅表達了夢想和財富的選擇關係,還折射出多方面的人生哲理。
  • 《月亮與六便士》:抬頭看月亮,低頭撿便士
    英國作家毛姆的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講了一個追求理想生活、挑戰傳統的生活觀和價值觀的故事,深遠地影響了在生活中奔波的我們。小說以著名大畫家高更為原型,講述了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在四十歲時,突然拋妻棄子到巴黎學畫畫。在追尋自己理想的過程中,他窮困潦倒,吃盡苦頭。
  • 《月亮與六便士》名言警句解讀(1~23句)
    導讀:《月亮與六便士》,豆瓣9.0分,8W評論《月亮與六便士》,20世紀文學經典。《月亮與六便士》,21世紀榮登作家暢銷書桂冠。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解讀】 毛姆,被譽為英國的「莫泊桑」,棄醫從文,完成了曠世巨作《月亮與六便士》《人性的枷鎖》《刀鋒》,實現了自己內心的人生追求。《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放棄證券經紀以及優厚的生活,走繪畫道路,逆襲人生,死後成名,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 《月亮與六便士》:我是毛姆,但毛姆不是我,在月亮與便士間抉擇
    文丨大腳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在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創作原型,描述了一個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為了追尋精神世界的安寧,放棄了在旁人看來舒適美滿的生活,毅然決然地拋妻棄子,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他的畫筆書寫生命的價值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
    《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是我讀過的所有小說當中標題跟內容契合度最低的,可以說毫無聯繫,我曾經猜想,在這本書的某一頁有一個發生在朦朧月色下的浪漫故事,有一個俊男或者靚女因為某方急需購買某種物品卻沒有帶錢,尷尬侷促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位善良的女士或者體貼的紳士,以及其恰當又不傷自尊的方式替他或者她解了圍
  • 《月亮與六便士》:月光很美,但也別忘了去積攢更多的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裡,主人公選擇了抬頭仰望夜空。第一次讀這本書時,覺得故事中為追尋頭頂的月光的理想主義者真勇敢,放棄一切只因聽到內心靈魂的召喚。於是離開家鄉,前往遠方追尋夢想,夜空中的月亮真美,相比之下,六便士顯得那麼世俗。
  • 李繼宏談《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中年危機的現實主義傑作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筆下的《月亮與六便士》是在國內傳播最為廣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的評論曾經一度廣為流傳。1919年4月,《月亮和六便士》在英國首次出版,當時遭到媒體與讀者的冷落,但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推出新版本後,首印五千本旋即售罄,到年底竟然賣掉將近十萬冊。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身為小說家的毛姆開始進入文學界的視野。
  • 《月亮與六便士》給我們的啟示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一、《月亮與六便士》梗概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 從女生的角度來讀《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戲劇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至今100年過去了,這本書不但沒有沉默,反而被翻譯成62種語言,風靡於英國、法國、中國、義大利、美國、加拿大等100個國家,全球銷量超過6000萬冊。
  •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短暫的一生
    就像《月亮與六便士》裡面的主人公查爾斯一樣。只是,查爾斯活到四十幾歲,忽然決定響應內心的召喚,他留下一張紙條,寫著:晚餐準備好了。就此離家出走。他決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短暫的一生。又有多少人僅僅是抬頭望一眼月亮,又馬不停蹄地追逐六便士?作家蔡崇達(《皮囊》)這樣描述自己的讀後感——「這本書讓我明白,如果我一輩子不忠於自己內心的聲音的話,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開心。」關於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月亮與六便士》真的講到了極致。
  •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中年男性的人性救贖
    最求月亮的人最求月亮的人如果荒誕不經的故事出自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
  •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偉大而崇高,現實卻平淡無奇
    《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在《人性的枷鎖》後發布的又一著作。在《人性的枷鎖》出版後,有人評論這部書的主角道:終日仰慕月亮,卻忽略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非常喜歡這句話,便以《月亮與六便士》作為下一部小說的書名。
  • 毛姆給中年人的靈魂拷問:月亮、六便士,你會選擇哪一個?
    月亮、與六便士,你會選擇哪一個?毛姆給所有人留下了一個靈魂拷問。他是一位很會講故事的人,擁有很強的代入感。我總是對朋友說:我太愛這個小老頭的《月亮與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的時刻想要衝出來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都說《月亮與六便士》的故事人物原型是保羅·高更,不看油畫的人可能不知道是誰。保羅·高更是法國印象派畫家,是19世紀美術史離不開的人物。
  • 酒神讚歌 ——讀《月亮與六便士》
    大年初一中午坐在玻璃封閉的陽臺上看《月亮與六便士》,微汗,恍惚中回到了慵懶燠熱的童年暑假。哎,過了一個「假」春節。
  • 關於《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六便士,多麼小的英國貨幣單位,人們總是在抬頭看向月亮的時候,忘記了腳下的六便士。或許,月亮的六便士,因此得名。毛姆少有的書寫人性的創作大師,二戰時期,一個十歲的孤兒,後來做過間諜,貧民區的產婦見習醫生,演員,他喜歡男人,也向女人求過婚,就是這樣經歷過一切的人,把這人世間看得透透的。那時我還沒意識到一個人的性格是極其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