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生的角度來讀《月亮與六便士》

2021-01-08 閱享悅讀

⑴「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你一生真正的抉擇只有一次,你應該被夢想照亮,還是被金錢照亮?」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戲劇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至今100年過去了,這本書不但沒有沉默,反而被翻譯成62種語言,風靡於英國、法國、中國、義大利、美國、加拿大等100個國家,全球銷量超過6000萬冊。

《月亮與六便士》作者是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⑵正如書中經典的這句:「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六便士」是指英國當時價值很低的銀幣,它代表著殘酷的現實和世俗的物質;而「月亮」則高高在上,象徵著理想和自由,是詩和遠方。書中揭示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藝術與生活的衝突,精神與物質的抉擇!

大多數人讀完這本書,都會把感悟上升到理想這樣的高度,就如同這本書名背後的含義一樣,「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被主人公斯特裡克蘭,拋棄一切,孑然一身,即使窮困潦倒,內心卻依然保持對理想和藝術的堅毅。

⑶下面我將以女生的角度來講述本書中的三位女主。

第一位女主:斯特裡克蘭夫人

斯特裡克蘭夫人是一個印度文官的女兒,她雖然相貌不是很出眾,但是舉止優雅、得體,她把家裡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她喜歡舉辦宴會來結交一些社會名流,所做的一切都像是在提醒別人,她出身高貴,她品味不俗。從書中的這段對斯特裡克蘭夫人描述來說,我們可以看出斯特裡克蘭夫人是一位接近完美的女人,就是這樣一位女人,在面對斯裡克特蘭的背叛和拋棄後,她知道敵人不是女人而是夢想的時候,聰明如她說了句「他永遠不會回來了」,並且心生報復之心,不同意離婚,不給他自由。

不幸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會使人心胸狹窄,報復心強。儘管如此,她至少活得有自尊,最後她變得更加獨立,有時候當我們失去一個人,一些東西的時候,反而會更能激發我們潛在的能量,使我們變得更強大,所以女生當自強,不要太依附於任何人。

第二位女主:斯特洛夫人

作者在書中這樣寫的她身材高挑、優雅得體。毛姆形容她的身材對雕塑家比對服裝供應商更有吸引力。她差一點長成了美人,因為差之毫厘,所以差強人意。最後斯特洛夫人成為斯特裡克蘭為了理想的犧牲品,正如斯特裡克蘭自己所說「實際上愛情是生活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慾。這是正常的、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疾病。女人是我享樂的工具,我非常討厭她們總是提出過多的要求。她們只會妨礙我。」他該慶幸自己活在一個婦女是奴隸,男人是奴隸主的時代,這種話如果放在今天講可能就是要上微博被人肉了,最後絕望的斯特洛夫人自殺了,她的死沒有喚起斯特裡克蘭的任何情緒,他對愛上她的斯特洛夫人的軟弱、控制欲的那張網極為厭惡,他覺得她慢慢變成了他妻子那樣的女人,他巴不得她離開,在他看來他只是個很蠢的小人物。

這時候的斯特裡克蘭處在對藝術環境的摸索階段,他對藝術的率真和狂熱使他把每口活著的氣息都用在了夢想的追逐上。

第三位女主:阿塔

這個大溪地島姑娘就像大地一樣,給了斯特裡克蘭歸宿感,她為他生兒育女,照顧他飲食起居,為他購買畫紙和顏料,永遠支持而又不給他任何承擔的責任感,這讓視藝術比生命還重要的斯特裡克蘭沒有負擔。

阿塔陪查爾斯走過了創作的輝煌時期直至查爾斯患上麻風病走向死亡,是阿塔一直在身邊不離不棄,親吻著查爾斯的腳感激他讓自己能夠留下來照顧他。如果要為傑出的畫家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寫一部傳記,阿塔該是多麼偉大的存在,沒人會記得她的卑微,甚至認為那是一種貢獻。而卑微地阿塔卻得到了斯特裡克蘭夫人和斯特洛夫人想要的生活。

斯特裡克蘭他窮極半生,漂泊半生,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是他身體裡有強烈的藝術之神在召喚著他的靈魂,讓他蔑視一切世俗,直至問鼎藝術之巔。最後叮囑阿塔在他死後,一把火把最後的作品給燒了。

結語:《月亮與六便士》中塑造了三個女性形象,均流露出作者對女性的偏見「在作者嚴重,資本主義社會背景下女性是無紙化的確實,其永遠位於「他者」的位置,是夫權社會的最大犧牲品。在這一時代中,即使這些女性想改變自己的地位,其最終的結局是無比屈辱與悲劇的。對於她們而言,只有對自己的主體予以壓抑,對自我追求予以掩蓋,甘心地做夫權社會的附庸者。

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女性的社會地位悄然發生改變。女性有了更多的選擇權,所以女生不要將幸福寄望在別人荒謬的頭腦裡,幸福是自己的,不是誰給的,再熱烈的感情都有一天塵歸塵,土歸土,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搖擺,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輾轉生活
    很多人,終日仰慕著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描述了太多年輕人,心中充斥著理想,熱血和激情,仰慕「月亮」,浪漫而衝動,卻往往看不到現實的荊棘和妥協,從而這種對暗淡生活的抗議,就真正成為了虛無的浪漫主義。
  • 《月亮與六便士》: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角度,深析人生3大終極問題
    但隨著閱歷增加,書讀得也多了,我並不以為然。特別是看完阿德勒的《理解人性》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之後,我更加明白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答案。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當你認為自己是人生贏家時,別人不一定這樣認為。當別人認為你是人生贏家時,你內心也不是那樣看的。
  • 有六便士,更有月亮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似乎胸口積蓄太多,原因可能是自己與此書共鳴的地方太多,而最大的共鳴就是有時也要活一把自我。
  • 從六便士到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於1919年完成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真實經歷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厭倦了生活的平庸,絕棄優裕美滿的日子,與妻子不辭而別追逐理想的故事。小說以月亮象徵理想,用六便士代表平庸的生活,提出了理想與現實這個永恆的話題,引發人們無限的思考和討論。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相信許多人心中都曾懷揣夢想,當你讀這本書時會不會有這樣的幻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和查爾斯·斯特裡克蘭一樣,為了夢想而不顧一切,只要自己也一樣執著就可以實現夢想。當生活與理想發生相衝突時,可以堅決地、果敢地選擇心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毅然摒棄他們所認為的低俗生活。
  • 酒神讚歌 ——讀《月亮與六便士》
    大年初一中午坐在玻璃封閉的陽臺上看《月亮與六便士》,微汗,恍惚中回到了慵懶燠熱的童年暑假。哎,過了一個「假」春節。
  • 名著金句撈,毛姆《月亮與六便士》中的10大金句品讀
    #月亮與六便士#本書是受畫家保羅·高更生活的啟發,書名叫《月亮與六便士》。    這句話就是站著一個施捨者的角度,言下之意,當初要不是我收留你,你能有今天。  勃朗什身體發抖,臉色慘白,隨後改了主意,同意施特略夫將思特裡克蘭德接到家裡來。  她屈服了,但同時流露出與平常的沉著穩重相反的驚懼不安和可怕的預感:「他會給我們帶來禍害!」  思特裡克蘭德正是抓住了這一點,表達了愛不是施捨。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讀完本書給人一種格外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查爾斯拋家棄子離經叛道的憤怒;又因他不被世俗羈絆敢為自己獨活的生活態度感到一絲震撼。
  • 《月亮與六便士》告訴你!
    這些天正在看《月亮與六便士》,裡邊的男主思特裡克蘭德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倫敦證券經紀人,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跑到巴黎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畫畫。從妻子的角度,這男的就是渣男。不負責任,沒有擔當。妻子以為他心有所屬,外邊有人了,拋棄他們孤兒寡母!心有不甘, 希望「我」到巴黎去替她看個究竟。
  • 《月亮與六便士》:月光很美,但也別忘了去積攢更多的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裡,主人公選擇了抬頭仰望夜空。第一次讀這本書時,覺得故事中為追尋頭頂的月光的理想主義者真勇敢,放棄一切只因聽到內心靈魂的召喚。於是離開家鄉,前往遠方追尋夢想,夜空中的月亮真美,相比之下,六便士顯得那麼世俗。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15句經典語錄,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本影響了幾代人的《月亮與六便士》,依然佔據各大暢銷榜,人們自發閱讀,口口相傳,被震撼,被感動,被徵服。《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的代表作品,也是文藝青年夢想之書。故事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濃墨重彩的一生為原型,講述了一位家庭美滿工作穩定的股票經紀人,在40歲時為了實現繪畫夢想,拋妻棄子離家出走,隻身遠赴巴黎學畫,最終在南太平洋的大溪地找到了心中的「月亮」,度過餘生。
  • 《月亮與六便士》:我是毛姆,但毛姆不是我,在月亮與便士間抉擇
    文丨大腳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在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創作原型,描述了一個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為了追尋精神世界的安寧,放棄了在旁人看來舒適美滿的生活,毅然決然地拋妻棄子,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他的畫筆書寫生命的價值的故事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評論家滿是批評,卻暢銷了一個世紀
    這句話用來概括毛姆一生最火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真的再貼切不過。《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講述了一個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證券經紀人斯特裡克蘭,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放棄了旁人羨慕的生活,最終在大溪地島完成巨型壁畫的故事。
  • 毛姆給中年人的靈魂拷問:月亮、六便士,你會選擇哪一個?
    月亮、與六便士,你會選擇哪一個?毛姆給所有人留下了一個靈魂拷問。他是一位很會講故事的人,擁有很強的代入感。我總是對朋友說:我太愛這個小老頭的《月亮與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的時刻想要衝出來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都說《月亮與六便士》的故事人物原型是保羅·高更,不看油畫的人可能不知道是誰。保羅·高更是法國印象派畫家,是19世紀美術史離不開的人物。
  • 《月亮與六便士》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
    《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是我讀過的所有小說當中標題跟內容契合度最低的,可以說毫無聯繫,我曾經猜想,在這本書的某一頁有一個發生在朦朧月色下的浪漫故事,有一個俊男或者靚女因為某方急需購買某種物品卻沒有帶錢,尷尬侷促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位善良的女士或者體貼的紳士,以及其恰當又不傷自尊的方式替他或者她解了圍
  • 世界名著《月亮與六便士》濃縮成4句話,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上面這段話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主旨句。可以說,書中的人物設定和情節鋪設,都為這段話而服務。有時,我不由得會想:現在的人們是不是活得太功利了,似乎每天忙忙碌碌都是圍繞著名和利兩個字,把自己活生生變成了一臺賺錢機器。
  • 《月亮與六便士》: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月亮與六便士》中描述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恰好100年的時間了。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這本書至今在經典裡歷久不衰。如果你也時常在尋思人生的終極意義,那麼閱讀本書將會找到答案。
  •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短暫的一生
    《月亮與六便士》[英] 毛姆 著又有多少人僅僅是抬頭望一眼月亮,又馬不停蹄地追逐六便士?作家蔡崇達(《皮囊》)這樣描述自己的讀後感——「這本書讓我明白,如果我一輩子不忠於自己內心的聲音的話,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開心。」關於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月亮與六便士》真的講到了極致。
  •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中年男性的人性救贖
    最求月亮的人最求月亮的人如果荒誕不經的故事出自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