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2021-01-20 含沁說歷史

沒有夢想的人是失去靈魂的,當一個人,願意為自己的夢想放棄自己原來安逸的生活,那他一定很勇敢。

《月亮與六便士》中描述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恰好100年的時間了。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

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這本書至今在經典裡歷久不衰。如果你也時常在尋思人生的終極意義,那麼閱讀本書將會找到答案。

《月亮和六便士》講述了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為追尋理想,拋棄妻子,離開文明世界,歷經身體和心理的磨難,最終創作出令世人驚詫的繪畫的故事。

小說最吸引讀者的地方並不是情節,而是其對人性的探討以及對人類生存的關照。

事實上,人性問題一直是西方作家比較關注的問題。尤其是當西方文明進入工業社會之後,人性更是成為作家極力探索的領域。作家們從人性缺陷的角度,從不同層次揭示和批判了西方社會對人性的摧殘。

《月亮和六便士》即是一本在矛盾和掙扎中揭示人性的作品,從書名月亮和六便士的對立,再到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個人理想與現實的碰撞,筆力所到之處皆觸目驚心。

書裡的愛情觀,毛姆用了他一貫的諷刺手法,讀來只覺大快人心切中要害,沒有任何的華美的藝術語言去勾畫雕琢。

平凡的平鋪直敘,他對愛情的描述,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也不是對感情的大肆宣揚,而是以一種介於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手法揭示它的意義。

於斯特裡克蘭來說,愛是欲望的宣洩,它沒有任何意義,它是女人盲目控制男人的工具,它甚至乎是一種病,他不需要愛情。

愛是牢籠,是兩人的佔有欲的完美結合;愛也是港灣,是雙方示弱的平臺,去尋找靈魂的安放的地方。

最終,在他放棄他看似美滿無瑕的婚姻,他在大溪地島遇見了阿塔,並和她開啟了後半歲月的人生之旅,阿塔能夠帶給他安定,支持他的畫畫愛好。

王爾德說「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

我們在六便士與月亮之間舉棋不定,最後搖擺兩邊,過著讓自己沮喪的生活。

不論對錯,你是去追逐名利,還是去堅持夢想與熱愛,都一定要果斷做出選擇,並且堅持自己的選擇,因為自己選擇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生活。

因為生活,我們在《月亮與六便士》中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尤其是主人公的妻子艾米思特裡克蘭德,她前前後後的表現其實是世俗中最正常的,但當我們隔著書本去審視她之時,又會覺得她太善變或者虛偽。

其實這也無情地折射了存在於我們自己身上的一些問題:我們會用高於自己的標準去審視別人,但當自己在現實中面對具體事務之時,又往往會用「其實我也不想這樣」、「我也只是為了活下去」之類的話語安慰自己。

斯特裡克蘭德已經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他創造了一個世界,也看到了自己的創造多麼美好;在驕傲和輕蔑的心情中,他又把它毀掉了。

這是斯特裡克蘭德性格中的優點,同時也是弱點。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簡單的善惡問題,而是存在問題。

這套毛姆三部曲《月亮與六便士》、《刀鋒》和《人生的枷鎖》一共只需要99元,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

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點擊下面卡片,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輾轉生活
    1.硬幣兩面——理想和現實對於「月亮」和「六便士」的理解,普遍默認的解讀是這樣的:六便士代表現實和卑微,則月亮代表了崇高。即六便士代表著平凡卑微的現實,而月亮代表了曼妙多姿的理想。看到這,我便理解了。為何《月亮和六便士》如此吸引人的眼球,又如此觸動了人的心魂?
  • 重讀《月亮與六便士》:原諒與背叛,失衡的天平稱不出愛的分量
    愛是有輕重之分的,重讀了毛姆的經典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後,我開始並不理解德克·斯特羅夫面對妻子背叛所採取的方式,但是後來我發現,在面對月亮與六便士的人生選擇題,不管是做了怎樣的選擇,其實與個人高貴的自我追求息息相關。這個選擇無關對錯,只有對愛是否看重!
  • 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關於《月亮與六便士》
    //我願做你忠實的傾聽者////也願做你心靈的依靠//月亮與六便士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貧窮的糾纏,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後悔從來沒有光顧過他的意識。作品表現了天才、個性與物質文明以及現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間的矛盾,有著廣闊的生命視角,用散發著消毒水味道的手術刀對皮囊包裹下的人性進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著看客訕笑的幽默和殘忍的目光。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
  • 《月亮與六便士》:我是毛姆,但毛姆不是我,在月亮與便士間抉擇
    文丨大腳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在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創作原型,描述了一個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為了追尋精神世界的安寧,放棄了在旁人看來舒適美滿的生活,毅然決然地拋妻棄子,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他的畫筆書寫生命的價值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讀完本書給人一種格外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查爾斯拋家棄子離經叛道的憤怒;又因他不被世俗羈絆敢為自己獨活的生活態度感到一絲震撼。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當一個人決定以藝術家的方式過一生的話,他就無法再像普通人一樣生活了。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
  • 精神自由比物質享受更高尚嗎?《月亮與六便士》給我的3點思考
    這就是暢銷100多年,時隔今日仍舊讓人津津樂道的《月亮與六便士》。明亮的月光不論是天上皎潔的白月光,還是地上散落的六便士,都值得你去追求。你抬頭看見了月亮,我低頭撿起了六便士,其實沒有對錯之分。明線是斯特裡克蘭追求畫畫,放棄名利,漂泊半生,死於荒島;暗線是小說中的「我」,從對斯特裡克蘭的譴責憤怒,到最後的同情與讚嘆,「我」的思想得到升華,深刻感悟到,人應該如何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小說中有兩組人物對比,斯特裡克蘭和他太太;亞伯拉罕和卡麥可,他們不同的人生選擇,導致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生,他們是精神自由和物質享受的代表者。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怎麼過,才能不後悔
    大家晚上好呀,我是梅也~生活中的你我,是一個光芒萬丈的人?還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我想大多數人都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吧。人至中年,已婚,育有一兩個孩子,腳踏實地追尋六便士,餬口飯吃。這樣的生活,並沒有什麼錯。但偶爾還是會在某個深夜,望著頭頂熠熠閃爍的月亮,心馳神往。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只有一種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過去的六天裡,我們一起閱讀完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走進了一個為了追求理想燃燒自身、打破禁錮、擁有一個特別靈魂的人,閱讀了他一生中的幾個片段。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從宏觀上再去了解一下這本書。以及探討探討幾個比較深刻的話題:什麼是成功?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
  •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短暫的一生
    就像《月亮與六便士》裡面的主人公查爾斯一樣。只是,查爾斯活到四十幾歲,忽然決定響應內心的召喚,他留下一張紙條,寫著:晚餐準備好了。就此離家出走。他決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短暫的一生。又有多少人僅僅是抬頭望一眼月亮,又馬不停蹄地追逐六便士?作家蔡崇達(《皮囊》)這樣描述自己的讀後感——「這本書讓我明白,如果我一輩子不忠於自己內心的聲音的話,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開心。」關於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月亮與六便士》真的講到了極致。
  • 天空皎潔的月亮;地面明晃晃的硬幣;有感,品讀「月亮與六便士」
    三年前已經漫不經心地瀏覽了英國作家毛姆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那時候大略地翻看,閱讀完後思想沒有任何的波瀾。對小說的主要人物即沒有達到思想上的共鳴,或者說已經達到很厭煩主人公的行為。如今再次重溫小說故事情節,感想已經發生了改變,以新的認知再次解讀,意識增添更多層面的理解。
  • 影響千萬人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到底講了什麼?
    諷刺的是,她急切地想找丈夫回來,即使他有了情人也願意原諒他,這或許不是因為她多愛自己的丈夫,而是怕被別人說閒話。斯特克裡蘭德先生無疑是出世的,他不愛社交,甚至不被世俗道德所束縛。當朋友問他「你要你妻子怎麼活下去?」他說「我養了她十七年,她也該自己想想辦法了」。當朋友說「別人都說你是不負責任的混蛋你知道嗎?」他說「我不在乎」。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思特裡克蘭德對於理想的執念、不顧一切的追求精神,這也讓我想起毛姆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枷鎖》。掙脫枷鎖,實現人生價值,或者說找到正確方向,走向值得的生活不容易。但《月亮和六便士》所討論的問題更為深刻與極端。六便士象徵著世俗,包括事業、愛情、家庭、婚姻、道德約束等。
  • 豆瓣9.4,《月亮與六便士》:用一本書的時間,解鎖人生的意義
    豆瓣9.4,《月亮與六便士》:用一本書的時間,解鎖人生的意義月亮是頭頂上的理想,而現實是腳下的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一本接近100年前的作品,但卻一直經久不衰,這本書闡述說明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 名著金句撈,毛姆《月亮與六便士》中的10大金句品讀
    #月亮與六便士#本書是受畫家保羅·高更生活的啟發,書名叫《月亮與六便士》。    這句話的場景:  勃朗什是一個羅馬貴族家裡的家庭教師,她沒有抵禦那家少爺的誘惑,懷著孩子被趕出家門。得益於施特略夫的照顧、關愛和接盤,她選擇嫁給了施特略夫。  但這裡沒有愛,就是施特略夫對她做出的犧牲。  當丈夫施特略夫提出讓妻子勃朗什照顧生病的思特裡克蘭德時,出於女人的第六感,勃朗什拒絕了。
  • 《月亮與六便士》: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角度,深析人生3大終極問題
    但隨著閱歷增加,書讀得也多了,我並不以為然。特別是看完阿德勒的《理解人性》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之後,我更加明白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答案。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當你認為自己是人生贏家時,別人不一定這樣認為。當別人認為你是人生贏家時,你內心也不是那樣看的。
  • 《月亮與六便士》:生命不能重來,不願一生被安排
    作家何三坡,在推薦《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的時候,這樣寫道:「一個十歲就失去父母的孤兒,一個身材矮小的總被同學欺凌的結巴,一個從童年期就輕度抑鬱的社交恐懼症患者,會有什麼樣的生活?」「如果是毛姆,他會過上一種燦爛的生活。」
  • 《月亮和六便士》:面對人生選擇題,你選金錢還是夢想?
    世間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說起英國作家,有一位不得不提,那就是威廉·薩默塞特·毛姆。他是一個特立獨行但精神穩定的瘋子,一生歷經無數坎坷。可是在高更顛沛流離的一生中,他卻創造出了《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遊魂》等傳世名作。《When Will You Marry?》更是以將近3億美元的價格被卡達王室收購。高更無疑是成功的,他將六便士踩在腳下,抬頭去追趕月亮。
  • 《月亮與六便士》豆瓣讀書好評榜第一的書籍,到底講述了什麼?
    人生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都在追逐星辰的人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一位朋友,他家庭富足,生活美滿,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現實中,他大概率會就此過上一生。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筆下就有這樣一個人物,但他沒有選擇地上的「六便士」,而是去追尋了那天上的「月亮」。
  • 《月亮與六便士》名言警句解讀(1~23句)
    導讀:《月亮與六便士》,豆瓣9.0分,8W評論《月亮與六便士》,20世紀文學經典。《月亮與六便士》,21世紀榮登作家暢銷書桂冠。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解讀】 「六便士」,相當於人民幣六角錢,代表物質。「月光」,代表理想。六便士,在地上;而月光,在天上。大多數人窮其一生,為了生活生存,只低頭追逐地上的「六便士」,而很少抬頭望望天上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