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豆瓣讀書好評榜第一的書籍,到底講述了什麼?

2021-01-07 老人與海燕H

人生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都在追逐星辰的人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一位朋友,他家庭富足,生活美滿,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現實中,他大概率會就此過上一生。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筆下就有這樣一個人物,但他沒有選擇地上的「六便士」,而是去追尋了那天上的「月亮」。

保羅·高更的作品

「我」是一名來自倫敦的作家,住在維多利亞車站附近,平日喜歡乘公共汽車去拜訪那些熱愛文學又殷勤好客的家庭。由此,「我」認識了克蘭德太太,她出生於英國世家,舉手投足端莊典雅,面容和善,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無憂,有一對可愛的兒女。丈夫麥克斯·斯特裡克蘭德在倫敦一家股票交易所上班,他們看起來很恩愛,「我」很羨慕她們的生活。

然而,沒過多久,「我」從別處得知克蘭德太太的丈夫突然拋棄自己和兩個孩子,獨自去了巴黎。「我」決定去看望一下克蘭德太太。只見她雙眼紅腫,鬱鬱寡歡,她說她的丈夫好像跟一個法國舞女私奔去了巴黎。她央求「我」幫她去巴黎尋找她的丈夫,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女人勾引了他。

保羅·高更的作品

「我」猶豫片刻,看著克蘭德太太可憐無助的模樣,「我」決定答應她的請求。於是,「我」隻身來到巴黎,終於在一間破敗不堪的旅館裡找到了克蘭德,「我」問他離開了家,你的妻子該怎麼辦,他說:「我覺得我養了妻子十七年,她為什麼不能改變一下,自己養活自己呢?」「我」詢問他離家的真實原因,他告訴我,他來到巴黎,只是為了完成年輕時的夢想,「我從小就想當畫家,可是我父親說搞藝術賺不到錢。」倫敦學不到他想要的知識,所以他來到了巴黎。他的聲音飽含了對畫畫的熱情,讓我情不自禁地被打動了,我想我再怎麼慷慨陳詞,克蘭德也會無動於衷,便沒有再多說什麼,我覺得他「真是個無可救藥的臭流氓」。回到倫敦,「我」將所有的事情和盤託出,克蘭德太太表現得很憤怒,「如果他是瘋狂地愛上某個人,帶著她跑掉,那我可以原諒他。我認為那是很正常的事。我不會真的去責怪他。我會認為他是受到了勾引。男人的心腸是那麼軟,女人的心機又是那麼深。但這是另外一回事。我恨他。我永遠不會原諒他。」或許,在克蘭德太太看來,外界的影響導致丈夫出軌是可以原諒的,而他卻是出於自身意願,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出走,她絕不能原諒。

五年過去了,克蘭德一次都沒有回過家,他的妻子開了一間小的打字店,生意非常興隆。「我」因為厭倦了倫敦的生活,便來到巴黎,並安頓下來,「我」見到了朋友斯特洛夫,他熱情好客,是一個「糟糕的畫家」,卻對鑑賞藝術有著十分獨到的眼光,「我」從談話間得知,他認識麥克斯·斯特裡克蘭德,並表示他很喜歡他的畫,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雖然他默默無聞。斯特洛夫有一個漂亮的妻子,叫勃朗什,她風姿卓越,端莊大方,「我」很是替朋友開心,但心裡也很疑惑這兩個看著不怎麼般配的人是怎麼在一起的。

保羅·高更的作品

斯特洛夫帶著「我」在一家咖啡館的角落找到了正在下棋的克蘭德,他面容枯槁,窮困潦倒,身上的衣服還是五年前「我」見到他時穿的那件。他若有所思地盯著「我」,完全不記得「我」是誰了。當「我」說起他的妻子時,他想起了,那晚我們一起吃了晚飯,他說「我」的性格跟他一樣討厭,與他臭味相投。我們聊了很多,關於他的生活,他的畫作,「我」見他生活如此糟糕,便勸他把畫賣掉,他告訴「我」,他畫畫的目的不是金錢和榮譽,他只想把看到的風景畫下來。

「有時候我也想過要到茫茫大海中的孤島去,在那裡我可以找個隱秘的山谷住下來,周圍全是奇樹異草,靜寂無聲。我想在那種地方我就能找到我想要的東西。」

保羅·高更的作品

聖誕節前夕,克蘭德生了重病,斯特洛夫想把他帶回家調養,但妻子勃朗什堅決不同意,她不喜歡他「粗魯的作風」。但在斯特洛夫的百般勸說之下,她無可奈何地答應了。克蘭德在勃朗什的照料下慢慢好轉,但斯特洛夫卻發現自己的妻子愛上了克蘭德,他要把克蘭德逐出家去,但勃朗什表示要跟他一起走,斯特洛夫不忍心心愛的妻子在外面饑寒交迫,自己離開了家。

斯特洛夫了解克蘭德,他知道克蘭德不久之後就會拋棄自己的妻子,他對她沒有愛情。果然,過了幾個星期,克蘭德拋棄了勃朗什,她傷心欲絕,服下了草酸被送到了醫院,她病情嚴重,最後離開了人世,但到生命最後一刻,她都不願見到斯特洛夫。

斯特洛夫悲痛不已,安葬了勃朗什之後,回到之前和勃朗什居住的屋子,在畫室裡面看到了一張裸女的畫像,他知道這是克蘭德畫的,而畫上的女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勃朗什。他氣憤地想要撕掉那張畫,卻下不去手,這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斯特洛夫最後離開了巴黎,回到了家鄉阿姆斯特丹。

保羅·高更的作品

一次偶然,「我」在路上遇到了克蘭德,我們來到斯特洛夫的畫室,「我」問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難道沒有一絲痛悔麼?他卻告訴「我」說斯特洛夫他們並不幸福,勃朗什以前是貴族的家教,她懷了那家少爺的孩子,卻被那家人趕了出來,她準備自殺,斯特洛夫出於憐憫救下了她,並娶了她。而克蘭德跟勃朗什在一起,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慾。「我」現在才明白,以前「我」經常奇怪這對極其不般配的夫妻為什麼會結婚,但「我」從來沒想到情況竟然是這樣的。斯特洛夫對他妻子的愛很特別,也許原因就在這裡。「我」早就發現那不是純粹的愛情。「我」還記得過去總是疑心她的矜持背後埋藏著某種我不知道的東西;但現在我明白了,原來她那麼拘謹,不僅是為了掩飾一個可恥的秘密。她安詳嫻靜宛如颱風侵襲過後的島嶼上瀰漫著的悽寂冷清,她的歡聲笑語是絕望中的強顏歡笑。

「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傷害她,但絕不能原諒男人為她做出犧牲。」

後來,克蘭德去了馬賽,我們再也沒有見過面。後來當「我」來到一個叫大溪地的小島時,聽到了一些關於克蘭德的一些事。他來到馬賽之後,發生了罷工,他窮途末路,連餬口的錢都賺不到,但他仍然熱愛畫畫,他把打零工掙來的錢全都用來買顏料,最後他乘船去了大溪地島,並在那裡定居下來,他遇到了一個叫愛塔的女人,愛塔有一片種植園,他們舉行了簡單的婚禮,成為了夫妻,她一心一意陪伴著克蘭德,但她從來不依賴他,並說她可以養活克蘭德,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照顧孩子,收拾家務,打理種植園,而克蘭德則專心畫他的畫。島上的人都看不懂他畫的是什麼,也從來沒有人發現這些畫的價值所在。

保羅·高更的作品

好景不長,克蘭德被診斷為麻風病,這是一種傳染病,島上的人除了他們一家,其他人都逃離了小島。那間充滿惡臭的屋子裡,到處都是克蘭德的畫作。醫生是個物質主義者,他不懂藝術,卻瞬間被克蘭德的畫徵服,「我的上帝啊,這是天才啊。」斯特裡克蘭最終沒能戰勝病魔,與世長辭。愛塔遵照他臨終前的囑託,把屋裡的畫作,連同房子,一起燒為灰燼。隨後,愛塔帶著孩子也離開了小島,去了馬克薩斯群島。

許多年以後,克蘭德已成為偉大的畫家,他的一幅畫可以賣到上萬法郎。「我」回到倫敦,見到了斯特裡克蘭德太太,她的屋子裡到處都是克蘭德作品的仿製品,她跟別人這樣評價道:「它們非常有裝飾性。」她告訴人們:「我覺得我應該把斯特裡克蘭德的故事告訴大家。作為天才的妻子,是要承擔一定責任的。」她用美麗的眼睛看著我,目光坦誠而親切,而我,卻再也不會相信她了。

保羅·高更的作品

月亮與六便士是以「我」的第一人稱來講述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的故事。主人公克蘭德是一個冷酷至極的男人,他拋棄妻兒,對幫助他的斯特洛夫冷言冷語,間接害死勃朗什……他的行為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在他的眼裡,沒有理想與現實,沒有是非曲直,沒有價值衡量,他從來不在意那六便士,他的眼裡只有畫畫,只有未完成的夢想。他為夢想而生,為夢想而活,「我跟你說過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進水裡,那麼他遊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勁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他要麼掙扎著爬出來,要麼就被淹死」。他的眼裡,不但沒有別人,也沒有自己,只有藝術,藝術就是他的命,他是一個對藝術堅持不懈的人,他把畫畫視為比他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保羅·高更的作品

小的時候,家長和老師都會問我們這樣一個問題,長大後你想做什麼?那個時候,我們還有美好的幻想,幻想自己長大後會成為作家,醫生,畫家,科學家……而漸漸長大後才發現,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愛著的人,一段富足的生活而努力,忘記了我們最初的目的,當現實和理想相悖時,我們的內心便會像斯特裡克蘭德一樣感到缺失,但我們始終沒有跟他一樣的勇氣去追尋自己的月亮。現實中的我們,常常是撿著六便士的同時仰望著月亮,我們常常會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像克蘭德一樣,找個像大溪地島一樣的地方,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如果真的到了那個地方,我們能否像他一樣,無視貧窮,不懼寂寞,不畏病痛。所以,在我們想要擺脫六便士去追尋月亮,卻又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時,我們只能「面對現實,忠於理想」。

「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我們的生活很單純,很簡樸,我們並不野心勃勃,如果說我們也有驕傲的話,那是因為在想到通過雙手獲得的勞動成果時的驕傲」。

讀過該書的人,對月亮和六便士有很多探討,月亮代表著終極理想,可以看見,卻遙不可及,而六便士就是現實生活,斯特裡克蘭德是一個拋棄六便士夸父逐日般追尋著月亮的人,很多人認為他的原型是法國畫家高更,他們曾有著一樣的職業,也都去過大溪地,不過,據資料考證,高更的一生並不像斯特裡克蘭德一樣悲慘,他在年輕時就有了畫畫的經歷,並且參加過畫展,還繼承了大筆遺產。而克蘭德不得不撿著腳下的六便士,心中仰望著星空,高更的生活相比斯特裡克蘭德更具有現實意義,克蘭德在大溪地島種植園的生活過於理想化,如同生活在伊甸園。

保羅·高更的作品

現實中,像克蘭德這樣罔顧一切去追尋理想的人,是很自私的,但毛姆創作它的目的,並非讓讀者去唾罵他,也不是呼籲人們勇敢去追尋自己的月亮,他或許想表達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管別人怎麼活,我們都應給予尊重,而不是帶著異樣的眼光去看待。如毛姆所說:「作家更關心知悉人性,而非判斷人性。」

相關焦點

  • 影響千萬人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到底講了什麼?
    上一篇文章中,懵董菌剛剛解讀了毛姆的《刀鋒》,刀鋒之外,《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影響了千千萬萬各個年齡段讀者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採用了毛姆慣用的第一人稱視角,通過作者自己的觀察和別人的講述,描繪了「一個奇葩朋友」的故事:斯特克裡蘭德是個40多歲的證券經紀人,某一天他突然拋棄妻兒,離家出走去巴黎學畫畫,幾年裡,因為畫的畫賣不出去,他不得不忍受貧窮和飢餓,甚至差點病死;有好心的朋友救助他,他卻搶了朋友的妻子;最後,他定居在一個太平洋小島上,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並完成了一幅又一幅傑作……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評論家滿是批評,卻暢銷了一個世紀
    這句話用來概括毛姆一生最火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真的再貼切不過。《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講述了一個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證券經紀人斯特裡克蘭,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放棄了旁人羨慕的生活,最終在大溪地島完成巨型壁畫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英國作家毛姆長銷101年的文學經典,頻繁地被閱讀愛好者提及,常見於各類書單,應該很少人不知道它。可是幾年前我初讀時,卻感受不到它的過人之處。我甚至悄悄地想,這本書被當成文學經典是不是被過譽了?一個股票經紀人,拋妻棄子跑去當畫家,生前潦倒,死後哀榮。然後呢?這個故事對普通人的意義是什麼?
  • 有六便士,更有月亮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似乎胸口積蓄太多,原因可能是自己與此書共鳴的地方太多,而最大的共鳴就是有時也要活一把自我。
  • 李繼宏談《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中年危機的現實主義傑作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筆下的《月亮與六便士》是在國內傳播最為廣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的評論曾經一度廣為流傳。1919年4月,《月亮和六便士》在英國首次出版,當時遭到媒體與讀者的冷落,但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推出新版本後,首印五千本旋即售罄,到年底竟然賣掉將近十萬冊。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身為小說家的毛姆開始進入文學界的視野。
  • 豆瓣9.4,《月亮與六便士》:用一本書的時間,解鎖人生的意義
    豆瓣9.4,《月亮與六便士》:用一本書的時間,解鎖人生的意義月亮是頭頂上的理想,而現實是腳下的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一本接近100年前的作品,但卻一直經久不衰,這本書闡述說明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毛姆被稱為「英國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等。《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最有名的著作,以法國印象畫家高更為原型。小說問世後,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即使毛姆去世多年,這本書在中國仍然不斷地被翻譯再版。
  • 《月亮與六便士》:只要你思考過你想要的是什麼,就足夠了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這是《月亮與六便士》中最經典的那句「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其實到底成不成功,沒有人給你衡量,如果你覺著你的一生卻是如此,那就是如此,如果你覺著你的人生還能繼續奮鬥,還可以去追尋美好,那就是還可以遇見美好,只要你自己思考過你想要的是什麼,那就足夠了。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輾轉生活
    很多人,終日仰慕著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描述了太多年輕人,心中充斥著理想,熱血和激情,仰慕「月亮」,浪漫而衝動,卻往往看不到現實的荊棘和妥協,從而這種對暗淡生活的抗議,就真正成為了虛無的浪漫主義。
  • 從六便士到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於1919年完成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真實經歷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厭倦了生活的平庸,絕棄優裕美滿的日子,與妻子不辭而別追逐理想的故事。小說以月亮象徵理想,用六便士代表平庸的生活,提出了理想與現實這個永恆的話題,引發人們無限的思考和討論。
  • 《月亮與六便士》:關於人性、夢想、愛情與孤獨,毛姆寫得透透的
    毛姆的作品到底有什麼魅力,驚豔了如此多的名人名家呢?我想,這還要從他最得意的代表作《月亮與六便士》說起。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以客觀冷靜的姿態和犀利的筆鋒,剖析了理想人生與現實生活、物質享受與精神需求之間存在的種種不可調和的矛盾。
  • 《月亮與六便士》豆瓣9.4背後,告訴我們人生貴在平衡
    從職場女性屢次被問到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問題,到毛姆著名書籍《月亮與六便士》筆下主人公斯特裡特蘭德追逐夢想,罔顧道德的故事。意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中,平衡的藝術是多麼的重要。在《月亮與六便士》書中,作者筆下的男主人共斯特裡克蘭德是一名證券交易員,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在外人眼中平淡無趣,但是他在47歲時,做了一件讓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斯特裡克蘭德給妻子艾米留下一封信後,就離家出走去追隨自己的夢想了。在當時很少有人理斯特裡特蘭德這一行為,包括他的妻子艾米。始終覺得丈夫只所以離家出走,肯定是在某個角落與某個女人在約會。
  • 《月亮與六便士》名言警句解讀(1~23句)
    導讀:《月亮與六便士》,豆瓣9.0分,8W評論《月亮與六便士》,20世紀文學經典。《月亮與六便士》,21世紀榮登作家暢銷書桂冠。《月亮與六便士》,2017年豆瓣閱讀第1名!2018年Kindle銷量第1名!《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著名作家毛姆的代表作品,於1919年首次出版。一經出版,就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與文字,在英美等100多個國家暢銷。
  • 毛姆給中年人的靈魂拷問:月亮、六便士,你會選擇哪一個?
    月亮、與六便士,你會選擇哪一個?毛姆給所有人留下了一個靈魂拷問。他是一位很會講故事的人,擁有很強的代入感。我總是對朋友說:我太愛這個小老頭的《月亮與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的時刻想要衝出來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都說《月亮與六便士》的故事人物原型是保羅·高更,不看油畫的人可能不知道是誰。保羅·高更是法國印象派畫家,是19世紀美術史離不開的人物。
  • 《月亮與六便士》:抬頭看月亮,低頭撿便士
    英國作家毛姆的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講了一個追求理想生活、挑戰傳統的生活觀和價值觀的故事,深遠地影響了在生活中奔波的我們。小說以著名大畫家高更為原型,講述了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在四十歲時,突然拋妻棄子到巴黎學畫畫。在追尋自己理想的過程中,他窮困潦倒,吃盡苦頭。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仍可以枕著月亮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依然時時處於被社會綁架的位置,覺得不被人理解,覺得世界冷漠得可怕,可是又有什麼關係?我們可能無法成為斯特裡克蘭,可是我們可以欣賞他,和他一樣永遠追求美。只要堅守我們心中的月亮,保留一份純真和自我,吸收月光的精華,心就會安靜下來。但毫無疑問,斯特裡克蘭能義無反顧地選擇月亮。
  • 讀透《月亮與六便士》中經典犀利的4句話,揭開人性的暗面和複雜
    讀《月亮與六便士》是什麼感覺?私以為英國現代作家伍爾夫形容的最為貼切,她說:「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上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今天這篇文章特意挑選了《月亮與六便士》中最犀利的四句話,這四句話或許能幫你了解人性的複雜和多面01第一句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15句經典語錄,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本影響了幾代人的《月亮與六便士》,依然佔據各大暢銷榜,人們自發閱讀,口口相傳,被震撼,被感動,被徵服。《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的代表作品,也是文藝青年夢想之書。故事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濃墨重彩的一生為原型,講述了一位家庭美滿工作穩定的股票經紀人,在40歲時為了實現繪畫夢想,拋妻棄子離家出走,隻身遠赴巴黎學畫,最終在南太平洋的大溪地找到了心中的「月亮」,度過餘生。
  •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需要「誤讀」,不看到最後一頁你就虧了
    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月亮與六便士》無疑是一部舉世公認的經典名著,它並不是毛姆的第一部小說,卻是他成為暢銷小說家的逆轉之作。毛姆看似已經從以上的詰問中清晰地亮出了他的觀點:精神高於物質,個體大於社會。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而對於現實中的我們來說,面臨理想與生活無法抉擇的時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可能和查爾斯·斯特裡克蘭一樣是為了慰藉心中的不安,也可能是為了擺脫窘困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