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我們仍可以枕著月亮

2020-12-15 瑞雪玩手工

時至今日,斯特裡克蘭依然以我們崇敬的形象屹立於世界,因為他的精神永不滅,對藝術的追求、對現實的反抗精神依然激勵著欲望都市裡的每一個人。

「對於世界,我永遠是個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語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們交換的只是一點輕蔑,如同相逢在鏡子中。」不同的社會,不同的年代,卻有相同的境遇和感受,這是就是文學的力量。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依然時時處於被社會綁架的位置,覺得不被人理解,覺得世界冷漠得可怕,可是又有什麼關係?我們可能無法成為斯特裡克蘭,可是我們可以欣賞他,和他一樣永遠追求美。只要堅守我們心中的月亮,保留一份純真和自我,吸收月光的精華,心就會安靜下來。

但毫無疑問,斯特裡克蘭能義無反顧地選擇月亮。我們卻不得不在六便士和月亮之間抉擇、徘徊,我們確實很難做到斯特裡克蘭那樣純粹,我們被現實包圍,努力生活。考一個好大學,考研,找工作,晉級,十一點半搶最後一趟末班車回家,回家倒頭就睡,明天又是一模一樣的循環。

就算我們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可是我們仍然有掌控自己人生的權利,選擇自己的工作、孤身一人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做著不被人看好的事,以為自己追著月亮跑很勇敢,不料卻被現實碾壓成灰。但是,你知道這一切都值得。

於是辛苦的加班之後,獎勵自己周末和喜歡的人一起去看看夕陽;勞累了一天之後,悠然地放一首音樂,看完一本書;偶爾逃出家庭,和愛人來一次旅行;拿自己的工資,給自己報一個興趣班;又或許是在自媒體爆炸的時代,堅持更新自己最初的公眾號……

幸福是什麼,取決於你對生活的態度,月亮在你眼裡是怎樣的,也取決於自己。忙忙碌碌一天後,對明天依然有期待,內心覺得充實豐滿,你知道,你走的每一步,都離月亮越來越近。

我認識的一個學姐,雙一流大學畢業,又考了985的研究生,當時她在華為公司實習,實習結束華為願意讓她轉正,工資足夠她在上海過著小資生活。可是她拒絕了,她回到了那個貧困的小鎮,在政府基層工作,一個月拿幾千塊錢的工資。我們覺得她傻,覺得她大材小用委屈自己,曾經的高中老師問她:「那你曾經拼命讀書有什麼意義?」學姐說:「讀書本身就很有意義。」其實她根本就不在乎這些,她也不覺得所有人都想拼命在大城市紮根,考研究生就只是因為沒讀過研究生,想去體驗下研究生的生活,現在父母已老,弟弟尚在讀高中,她想回來陪陪家人。

周末的時候,我看見學姐開車載著他們一家人出去燒烤,她說今天特別開心。我經常看見學姐的朋友圈發些花花草草,陽臺上滿是盛開的鮮花,被她照料得很好。她的家鄉也越來越好,我知道,這肯定有她一份努力在其中。學姐很幸福,她過得透亮且充實,一直都很明白心中的月亮是什麼。生活啊,流言蜚語太多,從來都只有你說了算。

如果我們嚮往簡單幸福的生活,那就大膽放下功與名,像《小森林》裡的女孩一樣,認真對待每一份食物和陽光;如果我們追求自身價值的體現,那就努力向前衝,用青春的姿態博取一個美好的未來。世俗的框架太多,被規定的幸福太多,每個人都在告訴我們什麼是幸福,大量的信息衝擊我們的頭腦,給我們種種行為貼上標籤,好像不這麼做,不符合大眾,就是不對,就是怪異的。但每一種生活方式都不應該被詆毀,幸福從來都是只藏在我們心底。

故事的最後是斯特裡克蘭離開巴黎,去了人跡罕至的南太平洋島嶼,娶了土著姑娘愛塔為妻,與世隔絕,創下了不朽之作,臨死前,他讓妻子一把火燒掉一切……人生如夢,灰飛煙滅。他已經帶著他最珍貴的東西——自由與創作,其他的又何足掛齒……

斯特裡克蘭走了,卻也永遠活著。也許一個秋風沉醉的晚上,我們搖搖晃晃走在路上,滿地的六便士讓我們驚喜不已,別忘了,抬頭看一看,是因為月亮,這一切才得以照亮。

心,又晶瑩澎湃起來了……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相信許多人心中都曾懷揣夢想,當你讀這本書時會不會有這樣的幻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和查爾斯·斯特裡克蘭一樣,為了夢想而不顧一切,只要自己也一樣執著就可以實現夢想。當生活與理想發生相衝突時,可以堅決地、果敢地選擇心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毅然摒棄他們所認為的低俗生活。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讀完本書給人一種格外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查爾斯拋家棄子離經叛道的憤怒;又因他不被世俗羈絆敢為自己獨活的生活態度感到一絲震撼。
  • 翟海鵬 | 枕著便士摘月亮
    望著月亮在雲層裡忽進忽出,那份微弱的光時有時無,我突然想起了前段時間看的兩本書,一本是《月亮與六便士》,另一本是《一個人的朝聖》,這兩本書我都比較喜歡。在《月亮與六便士》裡,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為了追求自己的藝術夢,毅然辭去了金融證券的工作、離開了自己的妻兒,遠走他鄉,不帶絲毫的猶豫,為了執著於這份追求,哪怕食不果腹、顛沛流離,甚至是惡病纏身,他也在所不惜,或許你會認為他畫畫是為了成名獲利,可是你錯了,他畫畫純粹就是因為喜歡,他並不在乎他的畫是否能夠大賣,甚至於花了幾年的時間完成的最完美的作品,他也會一把火把它毀掉。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輾轉生活
    1.硬幣兩面——理想和現實對於「月亮」和「六便士」的理解,普遍默認的解讀是這樣的:六便士代表現實和卑微,則月亮代表了崇高。即六便士代表著平凡卑微的現實,而月亮代表了曼妙多姿的理想。看到這,我便理解了。為何《月亮和六便士》如此吸引人的眼球,又如此觸動了人的心魂?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搖擺,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 從六便士到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於1919年完成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真實經歷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厭倦了生活的平庸,絕棄優裕美滿的日子,與妻子不辭而別追逐理想的故事。小說以月亮象徵理想,用六便士代表平庸的生活,提出了理想與現實這個永恆的話題,引發人們無限的思考和討論。
  • 《月亮和六便士》中給我們的人生哲理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我們可以看的不同的人放棄現在的生活勇於追求夢想的故事。月亮代表夢想,是遙遠皎潔的,每個人都看得到卻很難觸及。六便士代表財富,是大多數人選擇的方向。選擇月亮的人很難為別人所理解,即使得不到金錢,那些追逐夢想的人在追逐的過程中依然很快樂。作者毛姆不僅僅表達了夢想和財富的選擇關係,還折射出多方面的人生哲理。
  • 《月亮與六便士》給我們的啟示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一、《月亮與六便士》梗概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 酒神讚歌 ——讀《月亮與六便士》
    大年初一中午坐在玻璃封閉的陽臺上看《月亮與六便士》,微汗,恍惚中回到了慵懶燠熱的童年暑假。哎,過了一個「假」春節。
  • 《月亮與六便士》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
    《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是我讀過的所有小說當中標題跟內容契合度最低的,可以說毫無聯繫,我曾經猜想,在這本書的某一頁有一個發生在朦朧月色下的浪漫故事,有一個俊男或者靚女因為某方急需購買某種物品卻沒有帶錢,尷尬侷促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位善良的女士或者體貼的紳士,以及其恰當又不傷自尊的方式替他或者她解了圍
  • 有六便士,更有月亮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似乎胸口積蓄太多,原因可能是自己與此書共鳴的地方太多,而最大的共鳴就是有時也要活一把自我。
  •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或愛情都是月亮在我們心中
    毛姆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一部小說,在這部小說中,毛姆塑造了一個追求自由靈魂的人物。小說講述的是斯特裡克蘭,他原本是平凡股票經紀人倫敦,突然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拋棄了妻子和兒子,遠赴遙遠的國度,開始了瘋狂而漫長的繪畫藝術夢想之路。「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 《月亮與六便士》:我是毛姆,但毛姆不是我,在月亮與便士間抉擇
    文丨大腳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在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創作原型,描述了一個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為了追尋精神世界的安寧,放棄了在旁人看來舒適美滿的生活,毅然決然地拋妻棄子,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他的畫筆書寫生命的價值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抬頭看月亮,低頭撿便士
    這也是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努力追求的理想生活,但能得到眷顧的寥寥無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在一定的道德和規則的前提下,大家都在往自己喜歡的道路上努力奔襲,路不同,但殊途同歸。英國作家毛姆的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講了一個追求理想生活、挑戰傳統的生活觀和價值觀的故事,深遠地影響了在生活中奔波的我們。
  • 《月亮與六便士》名言警句解讀(1~23句)
    導讀:《月亮與六便士》,豆瓣9.0分,8W評論《月亮與六便士》,20世紀文學經典。《月亮與六便士》,21世紀榮登作家暢銷書桂冠。其中,書中有一句話「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讓萬千讀者倍受感動。」
  •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中年男性的人性救贖
    最求月亮的人最求月亮的人如果荒誕不經的故事出自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
  • 從女生的角度來讀《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戲劇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至今100年過去了,這本書不但沒有沉默,反而被翻譯成62種語言,風靡於英國、法國、中國、義大利、美國、加拿大等100個國家,全球銷量超過6000萬冊。
  • 《月亮與六便士》:月光很美,但也別忘了去積攢更多的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裡,主人公選擇了抬頭仰望夜空。第一次讀這本書時,覺得故事中為追尋頭頂的月光的理想主義者真勇敢,放棄一切只因聽到內心靈魂的召喚。於是離開家鄉,前往遠方追尋夢想,夜空中的月亮真美,相比之下,六便士顯得那麼世俗。
  • 敏銳而深刻的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教會了我們什麼?
    9.有人說災難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貴,這句話並不對;叫人做出高尚行動的有時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災難不幸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使人們變得心胸狹小、報復心更強。 10.作家更關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斷人性。 11.人的最原始的天性赤裸裸地呈現在你眼前,你看到的時候不由得感到恐懼,因為你看到的是你自己。
  • 李繼宏談《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中年危機的現實主義傑作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筆下的《月亮與六便士》是在國內傳播最為廣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的評論曾經一度廣為流傳。1919年4月,《月亮和六便士》在英國首次出版,當時遭到媒體與讀者的冷落,但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推出新版本後,首印五千本旋即售罄,到年底竟然賣掉將近十萬冊。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身為小說家的毛姆開始進入文學界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