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月光很美,但也別忘了去積攢更多的六便士

2021-01-17 錢錦上

《月亮與六便士》裡,主人公選擇了抬頭仰望夜空。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覺得故事中為追尋頭頂的月光的理想主義者真勇敢,放棄一切只因聽到內心靈魂的召喚。

於是離開家鄉,前往遠方追尋夢想,夜空中的月亮真美,相比之下,六便士顯得那麼世俗。

這個故事打動了那時還是個理想主義者的我,還有一些曾經有過那輪月亮,後來不得不被生活的瑣碎掩蓋,直至失去光澤,變得黯淡,最後只能埋在心底的人。

她們會在某些夜裡,看著燈火闌珊,在人潮擁擠的街道,想起埋在心底的光,情緒上湧,升騰,翻滾,起伏跌宕,最後再熄滅。帶著一些感傷。

於她們而言,那些美的剎那壓抑後,終於在這本書裡找到了出口。

於那時的我而言,躊躇的夢想得到了有力的支撐,前方的路那麼遠可又那麼近。

我以為,我一定不會成為後者,或者說我會為夢想而活。可後來發現夢想很美,但實現夢想也許是一個殘酷的詞。

和家人聊起時,家人提醒我,如果你覺得錢不重要,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經歷生活。

大概的表達是:月光的美當然讓人動容。可生活這個機器推著我們向前走時。

我們只能一邊感動,一邊回到原來的生活,一邊做夢,一邊清醒,大多數人無法逃脫成為其中的一員。

再次讀這本書時,我已體驗過被生活為難的經歷,帶著更多的感觸去讀,這個階段有了不一樣的心境。

想起喜歡的作家說過這樣一段話:

「你知道的,不管月光多美,也得記得去積攢更多的六便士,你才可以給自己一段悠然假期。」

「自在地欣賞月亮,而並非邊看邊流淚,為那遠方不可抵達的美好。以及此刻對當下自己的厭倦。」

我想,在某一個人生階段,我還會再次拿起這本書,也許那時又有了不一樣的心境。

畢竟人在「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這三個人生階段會有不一樣的心境。

所幸的是,不管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你都能在書中找到一種心靈的指引。

感謝這本「生命之書」,讓我遇見我。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輾轉生活
    他,抬頭看見了月亮,而腳邊的六便士卻在夜裡無聲地反射著幽冷的月光。——現實蒼冷,就在腳下,觸手可及,在平俗的包圍中,瞥見了月光,這種月光的滲透,是突如其來的理想的光輝,是一種強烈的欲望,是一種更加狂放不羈的旅途,叫人不安,也叫人興奮。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英國作家毛姆長銷101年的文學經典,頻繁地被閱讀愛好者提及,常見於各類書單,應該很少人不知道它。可是幾年前我初讀時,卻感受不到它的過人之處。我甚至悄悄地想,這本書被當成文學經典是不是被過譽了?一個股票經紀人,拋妻棄子跑去當畫家,生前潦倒,死後哀榮。然後呢?這個故事對普通人的意義是什麼?
  • 《月亮和六便士》中給我們的人生哲理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我們可以看的不同的人放棄現在的生活勇於追求夢想的故事。月亮代表夢想,是遙遠皎潔的,每個人都看得到卻很難觸及。六便士代表財富,是大多數人選擇的方向。選擇月亮的人很難為別人所理解,即使得不到金錢,那些追逐夢想的人在追逐的過程中依然很快樂。作者毛姆不僅僅表達了夢想和財富的選擇關係,還折射出多方面的人生哲理。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也是因為繪畫,他當初才會毅然決然地離家而去。當對這一切都厭倦之時,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前往一座島嶼,繼續追求心中的美。即使他生活貧苦,疾病纏身,但對夢想依舊執著,最終創作出了不朽之作。可是最後他卻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的決定,讓妻子將房子四壁的壁畫全部燒掉。1.理想與生活真的存在矛盾嗎?
  • 從六便士到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於1919年完成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真實經歷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厭倦了生活的平庸,絕棄優裕美滿的日子,與妻子不辭而別追逐理想的故事。小說以月亮象徵理想,用六便士代表平庸的生活,提出了理想與現實這個永恆的話題,引發人們無限的思考和討論。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毛姆被稱為「英國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等。《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最有名的著作,以法國印象畫家高更為原型。小說問世後,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即使毛姆去世多年,這本書在中國仍然不斷地被翻譯再版。
  • 《月亮與六便士》名言警句解讀(1~23句)
    導讀:《月亮與六便士》,豆瓣9.0分,8W評論《月亮與六便士》,20世紀文學經典。《月亮與六便士》,21世紀榮登作家暢銷書桂冠。其中,書中有一句話「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讓萬千讀者倍受感動。」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仍可以枕著月亮
    我們可能無法成為斯特裡克蘭,可是我們可以欣賞他,和他一樣永遠追求美。只要堅守我們心中的月亮,保留一份純真和自我,吸收月光的精華,心就會安靜下來。但毫無疑問,斯特裡克蘭能義無反顧地選擇月亮。我們卻不得不在六便士和月亮之間抉擇、徘徊,我們確實很難做到斯特裡克蘭那樣純粹,我們被現實包圍,努力生活。
  • 今日悅讀:《月亮與六便士》感情有理智所根本無法理解的理由
    讀完《月亮和六便士》的最後一頁,我最先想到的是這句話。就好像這句話本來就在那裡,就等著這本書喚它出來一樣。當然,取決於真正愛的是月亮,還是六便士。月亮,代表心中崇高無尚的理想,而六便士,代指金錢,地位,代表世俗所重視的東西。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是一位家庭美滿,事業成功的證券經紀人,一夜之間突然拋棄了一切,遠走他鄉,從倫敦去了巴黎,沒有給出任何理由,後來人們才知道,他是去那裡畫畫。他在巴黎窮困潦倒,吃盡苦頭,他對家人、朋友和一心愛他的情人都非常殘忍冷酷,對世俗的一切表現得冷嘲熱諷、傲慢不屑,他對藝術有一種本能的、無法抗拒的追求。
  • 《月亮與六便士》:我是毛姆,但毛姆不是我,在月亮與便士間抉擇
    文丨大腳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在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創作原型,描述了一個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為了追尋精神世界的安寧,放棄了在旁人看來舒適美滿的生活,毅然決然地拋妻棄子,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他的畫筆書寫生命的價值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
    《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是我讀過的所有小說當中標題跟內容契合度最低的,可以說毫無聯繫,我曾經猜想,在這本書的某一頁有一個發生在朦朧月色下的浪漫故事,有一個俊男或者靚女因為某方急需購買某種物品卻沒有帶錢,尷尬侷促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位善良的女士或者體貼的紳士,以及其恰當又不傷自尊的方式替他或者她解了圍
  • 有六便士,更有月亮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似乎胸口積蓄太多,原因可能是自己與此書共鳴的地方太多,而最大的共鳴就是有時也要活一把自我。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終其一生,思特裡克蘭德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找到了他想到達的「伊甸園」,並在逝世前畫出了他的月亮,這是他追求的美,對於他來說他這一生是成功的,無憾的。思特裡克蘭德對於理想的執念、不顧一切的追求精神,這也讓我想起毛姆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枷鎖》。掙脫枷鎖,實現人生價值,或者說找到正確方向,走向值得的生活不容易。但《月亮和六便士》所討論的問題更為深刻與極端。
  • 名著金句撈,毛姆《月亮與六便士》中的10大金句品讀
    #月亮與六便士#本書是受畫家保羅·高更生活的啟發,書名叫《月亮與六便士》。    書中10大金句品讀  1、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 天空皎潔的月亮;地面明晃晃的硬幣;有感,品讀「月亮與六便士」
    當把身心完全投入到讀書中去的時候,就會明顯清醒地認識到,在知識的海洋裡,渺小的程度是多麼微不足道。感悟生活,營造心靈家園,從閱讀開始。三年前已經漫不經心地瀏覽了英國作家毛姆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如今再次重溫小說故事情節,感想已經發生了改變,以新的認知再次解讀,意識增添更多層面的理解。故事的主人公述說的是: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裡克蘭德;一個有著優厚生活待遇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拋棄了妻子兒女。拋棄所有能阻擋他熱愛繪畫的障礙,在他眼中,只有畫畫。一個沒有親情,沒有道義,甚至冷酷無情的人物刻畫。
  • 《月亮與六便士》:只要你思考過你想要的是什麼,就足夠了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這是《月亮與六便士》中最經典的那句「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但現在越發的有人把理想,把夢想掛在嘴邊,但如果你讀過《月亮和六便士》之後,你會發現,原來夢想二字是那麼的重,之前的理解過於淺薄,有一種懈怠。身邊許多人也是這樣,嘴裡說喜歡音樂、美術、攝影,但是沒過多久,把吉他放進琴包裡就再也沒有拿出來過,仿佛是把它丟進了棺材,顏料盒中的顏料還是滿的,昂貴的相機也放在桌上吃灰。倒是手機變得傷痕累累了。
  • 《月亮與六便士》:抬頭看月亮,低頭撿便士
    英國作家毛姆的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講了一個追求理想生活、挑戰傳統的生活觀和價值觀的故事,深遠地影響了在生活中奔波的我們。小說以著名大畫家高更為原型,講述了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在四十歲時,突然拋妻棄子到巴黎學畫畫。在追尋自己理想的過程中,他窮困潦倒,吃盡苦頭。
  • 李繼宏談《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中年危機的現實主義傑作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筆下的《月亮與六便士》是在國內傳播最為廣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的評論曾經一度廣為流傳。1919年4月,《月亮和六便士》在英國首次出版,當時遭到媒體與讀者的冷落,但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推出新版本後,首印五千本旋即售罄,到年底竟然賣掉將近十萬冊。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身為小說家的毛姆開始進入文學界的視野。
  • 《月亮與六便士》給我們的啟示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一、《月亮與六便士》梗概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