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裡,主人公選擇了抬頭仰望夜空。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覺得故事中為追尋頭頂的月光的理想主義者真勇敢,放棄一切只因聽到內心靈魂的召喚。
於是離開家鄉,前往遠方追尋夢想,夜空中的月亮真美,相比之下,六便士顯得那麼世俗。
這個故事打動了那時還是個理想主義者的我,還有一些曾經有過那輪月亮,後來不得不被生活的瑣碎掩蓋,直至失去光澤,變得黯淡,最後只能埋在心底的人。
她們會在某些夜裡,看著燈火闌珊,在人潮擁擠的街道,想起埋在心底的光,情緒上湧,升騰,翻滾,起伏跌宕,最後再熄滅。帶著一些感傷。
於她們而言,那些美的剎那壓抑後,終於在這本書裡找到了出口。
於那時的我而言,躊躇的夢想得到了有力的支撐,前方的路那麼遠可又那麼近。
我以為,我一定不會成為後者,或者說我會為夢想而活。可後來發現夢想很美,但實現夢想也許是一個殘酷的詞。
和家人聊起時,家人提醒我,如果你覺得錢不重要,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經歷生活。
大概的表達是:月光的美當然讓人動容。可生活這個機器推著我們向前走時。
我們只能一邊感動,一邊回到原來的生活,一邊做夢,一邊清醒,大多數人無法逃脫成為其中的一員。
再次讀這本書時,我已體驗過被生活為難的經歷,帶著更多的感觸去讀,這個階段有了不一樣的心境。
想起喜歡的作家說過這樣一段話:
「你知道的,不管月光多美,也得記得去積攢更多的六便士,你才可以給自己一段悠然假期。」
「自在地欣賞月亮,而並非邊看邊流淚,為那遠方不可抵達的美好。以及此刻對當下自己的厭倦。」
我想,在某一個人生階段,我還會再次拿起這本書,也許那時又有了不一樣的心境。
畢竟人在「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這三個人生階段會有不一樣的心境。
所幸的是,不管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你都能在書中找到一種心靈的指引。
感謝這本「生命之書」,讓我遇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