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只要你思考過你想要的是什麼,就足夠了

2020-12-07 老段聊古今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這是《月亮與六便士》中最經典的那句「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出處,同樣這句話也是最揭示主題的一句話,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

有很多人說,看完文章的序言就不敢繼續往下看,是因為文章寫得太真實,同時又逼著你不得不去細細品味。

這本書是以著名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講述英國金融大亨思特裡克蘭德,再擁有成功的事業,美滿的家庭,是別人羨慕不來的成就,可是這時,他卻喜歡上了藝術,而且就像著魔了一般,於是他決定,放棄手中的一切,獨自到巴黎去追尋自己的那份熱愛和那份藝術理想

在巴黎,他窮困到連顏料都買不起,落魄到肚子都填不飽,幾次差點餓死,但卻仍是沒有放棄那份理想和那份堅持,因為在他看來,此時,畫畫是他的一切,畫畫是他的生命

為了追求這份心中的藝術理想,他不惜放棄一切,有人說他沒有責任心,有人說他太自私,但在真正的理想面前,他的眼中只有理想,其他的一切都是虛無的,甚至連自己都不值得一提。

你的「真正喜歡」可能是一腔熱血。

我們常說,人要有夢想,要有理想。就像當年那個少年斬釘截鐵回答自己的理想時說的:「為中華之崛」一樣。但現在越發的有人把理想,把夢想掛在嘴邊,但如果你讀過《月亮和六便士》之後,你會發現,原來夢想二字是那麼的重,之前的理解過於淺薄,有一種懈怠。

身邊許多人也是這樣,嘴裡說喜歡音樂、美術、攝影,但是沒過多久,把吉他放進琴包裡就再也沒有拿出來過,仿佛是把它丟進了棺材,顏料盒中的顏料還是滿的,昂貴的相機也放在桌上吃灰。倒是手機變得傷痕累累了。

那真的是你的夢想嗎,在我看來不是這樣的,真正的夢想你發自內心的喜歡,是你要不斷地為之奮鬥,不是掛在嘴邊說說就可以的,真正的喜歡,是不會讓吉他放進琴包裡;真正的喜歡,是不會讓顏料盒孤獨地呆在那;真正的喜歡,相機不會布滿灰塵……

你到底為你的夢想付出了什麼?不花時間和精力?這就是你的夢想嗎?

只要你思考過你想要的是什麼,就足夠了。

現在大多數人都被生活攜裹著無奈前行,我們已經缺少了追求那份熱愛的勇氣了,我想可能作者也是如此,所以才塑造了這個純粹追求理想,不被世俗所幹擾的偏執形象。

毛姆在這本書中寫道: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

其實到底成不成功,沒有人給你衡量,如果你覺著你的一生卻是如此,那就是如此,如果你覺著你的人生還能繼續奮鬥,還可以去追尋美好,那就是還可以遇見美好,只要你自己思考過你想要的是什麼,那就足夠了。

為藝術獻身的人,是真的喜歡了,可是很可惜,有太多不理解他們,活著不為世俗接納,死了才被認可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你會怎麼選呢?其實怎麼選都是有自己的原因,因為你思考過,你選擇是你真正想要的那便是正確。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知道的會有很多,但真正讀懂它的不一定有多少。

書中那引人入勝的情節和獨特的文筆,給人情真意切地感受。出版之時,就在文壇引起巨大的轟動,即使出版多年但他一直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就像伍爾芙說的那樣,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是一頭撞上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如果可以,那你一定要讀一下他這個故事,感受一下別人的人生,為藝術獻身,到底是怎樣的體驗。

現在點擊連結僅需36元,帶給您不一樣的精彩。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英國作家毛姆長銷101年的文學經典,頻繁地被閱讀愛好者提及,常見於各類書單,應該很少人不知道它。可是幾年前我初讀時,卻感受不到它的過人之處。我甚至悄悄地想,這本書被當成文學經典是不是被過譽了?一個股票經紀人,拋妻棄子跑去當畫家,生前潦倒,死後哀榮。然後呢?這個故事對普通人的意義是什麼?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輾轉生活
    很多人,終日仰慕著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描述了太多年輕人,心中充斥著理想,熱血和激情,仰慕「月亮」,浪漫而衝動,卻往往看不到現實的荊棘和妥協,從而這種對暗淡生活的抗議,就真正成為了虛無的浪漫主義。
  • 《月亮與六便士》:關於夢想和麵包,毛姆想要什麼說什麼?
    因為《月亮與六便士》愛上了毛姆,他的寫作風格很特別,總是喜歡把自己放在故事裡:像一個不相干的敘述者冷靜地描述,有時像一個真實的社會代言人,不斷地向主人公發問,就像發出讀者的聲音。這本書的敘述仍然是客觀的,有點批判,但在諷刺中充滿了憐憫,讓人不忍聽到這個故事。
  • 毛姆給中年人的靈魂拷問:月亮、六便士,你會選擇哪一個?
    月亮、與六便士,你會選擇哪一個?毛姆給所有人留下了一個靈魂拷問。他是一位很會講故事的人,擁有很強的代入感。我總是對朋友說:我太愛這個小老頭的《月亮與六便士》了。他在《人生的枷鎖》中寫道:「等你年事稍長,就會發現,要使世界成為一個尚可容忍的生活場所,首先得承認人類的自私是不可避免的。」;《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的時刻想要衝出來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怎麼過,才能不後悔
    大家晚上好呀,我是梅也~生活中的你我,是一個光芒萬丈的人?還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我想大多數人都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吧。人至中年,已婚,育有一兩個孩子,腳踏實地追尋六便士,餬口飯吃。這樣的生活,並沒有什麼錯。但偶爾還是會在某個深夜,望著頭頂熠熠閃爍的月亮,心馳神往。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讀完本書給人一種格外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查爾斯拋家棄子離經叛道的憤怒;又因他不被世俗羈絆敢為自己獨活的生活態度感到一絲震撼。
  • 影響千萬人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到底講了什麼?
    上一篇文章中,懵董菌剛剛解讀了毛姆的《刀鋒》,刀鋒之外,《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影響了千千萬萬各個年齡段讀者的作品。他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事,雖然經歷過被人咒罵、貧窮飢餓,但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地方,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度過了很好的一生。小說原型據說《月亮與六便士》的原型是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書名用「六便士」比喻世俗所認同的安穩生活,而「月亮」則代表那些遙遠而不切實際的夢想。
  • 深度解析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筆下的現實和理想,該如何自處?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一個越來越困擾現代人的一個命題:你是選擇六便士(現實),還是選擇月亮(理想)。讀《月亮與六便士》,不僅僅只是思考在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如何去尋找更為稀缺的「月亮」;更是要學會,在這個時代,我們該如何去平衡「月亮」和「六便士」?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毛姆被稱為「英國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等。《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最有名的著作,以法國印象畫家高更為原型。小說問世後,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即使毛姆去世多年,這本書在中國仍然不斷地被翻譯再版。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這讓我一連串思考了三個問題,即:① 我們最想要活成什麼樣子?② 我們最不想活成什麼樣子?③ 我們實際活成了什麼樣子?細想後不寒而慄,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大多數人,我們不過就是活在現實和理想的夾縫中,像螻蟻一樣苟且著。思特裡克蘭德,或許就是發現自己活成了他最不想活成的樣子,於是放棄一切,追求他最想活成的樣子。
  • 《月亮與六便士》:我是毛姆,但毛姆不是我,在月亮與便士間抉擇
    文丨大腳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在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創作原型,描述了一個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為了追尋精神世界的安寧,放棄了在旁人看來舒適美滿的生活,毅然決然地拋妻棄子,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他的畫筆書寫生命的價值的故事
  • 從六便士到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於1919年完成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真實經歷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厭倦了生活的平庸,絕棄優裕美滿的日子,與妻子不辭而別追逐理想的故事。小說以月亮象徵理想,用六便士代表平庸的生活,提出了理想與現實這個永恆的話題,引發人們無限的思考和討論。
  •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需要「誤讀」,不看到最後一頁你就虧了
    顯然,《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斯特裡克蘭是個已經聲名卓著的天才畫家。雖然他從來沒有正經學過畫,一直看似平庸,但天賦與激情在他體內已經無法被抑制。「我跟你說過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住自己。她作為一個出色的家庭主婦並沒有犯什麼明顯的差錯。夫妻之間即使已經沒有愛的激情也還應該有割捨不斷的親情,家庭本就是他們理當共同承擔的責任。在家人之間,知情權是基本的。可他連想畫畫的想法都從來沒有告訴過妻子,就這麼憑空消失了。被人問及時,竟然說「讓她見鬼去吧。」妻兒的生計問題也絲毫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他關心的只有自己想要的月亮。
  • 《月亮與六便士》給我的3點思考
    這就是暢銷100多年,時隔今日仍舊讓人津津樂道的《月亮與六便士》。明亮的月光不論是天上皎潔的白月光,還是地上散落的六便士,都值得你去追求。你抬頭看見了月亮,我低頭撿起了六便士,其實沒有對錯之分。月亮象徵著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生活,六便士代表著世俗雞蟲得失與蠅頭小利,也代表著卡麥可引以為傲的奢華。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如何取捨,毛姆並沒有給出結論。因為他本人也是講究物質的舒適和享受。毛姆早年生活較為清貧,經常為租金髮愁;1907年聲名鵲起後,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那些經典語句,戳動過你的內心嗎?
    我讀完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才知道高更的偉大。對於學畫的我來說,更有種難以言喻的愧疚和自責。小說以高更為原型,講了這個畫家的一生,他拋妻棄子,瘋狂遠離,只為了完成上帝給他的使命—畫畫。高更作品局部毛姆在寫男主角第一次觸動內心的理想時,用了很簡潔的一句:滿地都是六便士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仍可以枕著月亮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依然時時處於被社會綁架的位置,覺得不被人理解,覺得世界冷漠得可怕,可是又有什麼關係?我們可能無法成為斯特裡克蘭,可是我們可以欣賞他,和他一樣永遠追求美。只要堅守我們心中的月亮,保留一份純真和自我,吸收月光的精華,心就會安靜下來。但毫無疑問,斯特裡克蘭能義無反顧地選擇月亮。
  • 《月亮與六便士》濃縮成經典10句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剛開始的時候是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月亮與六便士兩個毫無關聯的事物為什麼會放在一起,但是把這本書讀完才明白這書名的真正含義。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天才作家"的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中,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用一種紀實手法講了一個虛構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如果你沒讀懂這本書,那是因為你不了解人性
    這種寂寂無名的狀態一直持續到1918年,毛姆遊歷大溪地島時對畫家高更的經歷產生強烈的創作欲望,於是《月亮與六便士》橫空問世。小說發行後人們爭相傳閱好評如潮,直到這時人們才普遍承認毛姆作為現代主義文學大師的地位。縱觀《月亮與六便士》的整體架構,小說內容取材於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真實經歷。
  • 《月亮與六便士》給我們的啟示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一、《月亮與六便士》梗概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 《月亮和六便士》:面對人生選擇題,你選金錢還是夢想?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可就是這樣一個喪到極致的人卻寫過一部讀了使人熱血沸騰的小說,那就是1919年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已經歷經百年的小說,至今仍影響著無數心懷夢想的年輕人,鼓勵他們去大膽逐夢。到底是要天上的月亮,還是腳下的六便士,是每位年輕人的人生選擇題。到底什麼是成功的人生?斯特裡克蘭本是英國倫敦的一名股票經紀人,有著不錯的收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兒女雙全,個個聰慧聽話,正在為走進牛津劍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