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一、《月亮與六便士》梗概
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異國他鄉,他貧病交加,對夢想卻愈發堅定執著。他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在經歷種種離奇遭遇後,他來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島,同當地一位姑娘結婚生子,成功創作出一系列驚世傑作。就在此時,他被絕症和雙目失明擊倒,臨死之前,他做出了讓所有人震驚的決定……
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二、為了理想,放棄安逸生活
在他的體內仿佛有猛烈的力量奮力掙扎,不去繪畫他會死去。
1、切入靈魂的創作本能
當然這本書以斯特裡克蘭的畫畫理想為主:他放下別人眼中最重要的一切,為了去畫畫,在現實生活中的確不可思議。
「我」第一次去巴黎找他時:他穿著破舊的夾克,鬍子拉碴,好多天沒刮。我上次見他整潔一新,可看上去並不自在;現在。他這般邋遢,卻神態自若。
「我必須畫面」,「我必須畫畫。」 他重複地說,「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已。一個人掉進水裡,他遊泳遊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在他的靈魂中,也許有著深層的創作本能,儘管生活遮蔽了它,它卻無情地瘋長,像癌症一樣擴大到細胞組織,直至佔據了他整個人,使他無法抗拒,必須採取行動。
斯特裡克蘭心裡壓抑的畫畫的夢想,衝出了心底,衝上腦門。讓他為了這個理想放棄看起來完美的一切,去追求自己內心強烈的畫畫夢想。
這個願望這個理想該有多強烈。
他窮困潦倒,依然不退縮。也許藝術家唯有通過靈魂的煎熬,才能人宇宙的混沌中創造中美。
2、不斷推翻自己的生活
初期這個不幸運的男人在窮困潦倒,疾病纏身時,德克救了他,並把他弄回家照顧。
他沒有控制住肉體的欲望和誘惑,不顧道德和布蘭奇偷情。
雖然性慾在斯特裡克蘭身上並不明顯,他的靈魂在畫畫上。他有狂暴的激情,有時候欲望佔據了他的身心,迫使他一時縱情狂歡,但他對這種本能感到非常厭惡,因為這剝奪了他內心寧靜。
但只是肉體一時需求,他給不了她想要的,最終讓布蘭選擇自殺走上不歸路。
他有更深層的精神需求,他不斷推翻自己的生活。
他奮力創作,他對於金錢無動於衷,他對名聲不屑一顧。他從不求人,只要能讓他一個人待著。他一心一意,追求理想,為了實現它,不惜犧牲自己——這一點,甚至犧牲別人。
3、靈魂和肉體的依託
經過多年漂泊,斯特裡克蘭來到了大溪地島,這裡有必要的條件讓他的靈魂變得茁壯有力。
就好像他的精神一直脫離了軀殼,四處遊蕩,尋找寄託,終於,在這片遙遠的土地上,進入他的身體。在這裡,他終於「如願以償」。
關於斯特裡克蘭的畫,是他死後才出名的,他在意的並不是畫畫能不能出名,能不能值錢,他只是想畫畫而已。
他把內心的理想和追求變成現實,對於夢想堅定的執著,義無反顧去實現,去畫畫,無論會遇到什麼。
三、理想與生活的選擇
小說結尾的地方,作者講了兩個醫生的故事,其中一個有天賦有運氣,面臨大好前途卻突然辭職,去一個小港口當檢疫員。另一個一直運氣不佳,卻在第一個醫生辭職後時來運轉,直至封爵。
毛姆對此的評論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薄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仿佛所有不惜犧牲一切瘋狂追求理想的人,都似盜火者普羅米修,總有一天會面臨上帝的處罰,會被綁在高加索山,每日忍受風吹日曬和鷲鷹啄食。
在現實生活中,理想和生活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會深深感到激勵著自己的那種熱望。抵擋得了表面誘惑,才不會活成別人眼裡的樣子,我們要時常問問自己的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什麼對自己而言才是最有意義的,才值得自己去追求。
其實,在這個時代大部份的時候只要我們對物質不過於貪心,只要我們明確方向,可以懷揣著六便士看月亮。或者你夠堅持走在夢想的路上,六便士也會擁有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