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給我們的啟示

2020-12-21 西爾溪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一、《月亮與六便士》梗概

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異國他鄉,他貧病交加,對夢想卻愈發堅定執著。他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在經歷種種離奇遭遇後,他來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島,同當地一位姑娘結婚生子,成功創作出一系列驚世傑作。就在此時,他被絕症和雙目失明擊倒,臨死之前,他做出了讓所有人震驚的決定……

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二、為了理想,放棄安逸生活

在他的體內仿佛有猛烈的力量奮力掙扎,不去繪畫他會死去。

1、切入靈魂的創作本能

當然這本書以斯特裡克蘭的畫畫理想為主:他放下別人眼中最重要的一切,為了去畫畫,在現實生活中的確不可思議。

「我」第一次去巴黎找他時:他穿著破舊的夾克,鬍子拉碴,好多天沒刮。我上次見他整潔一新,可看上去並不自在;現在。他這般邋遢,卻神態自若。

「我必須畫面」,「我必須畫畫。」 他重複地說,「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已。一個人掉進水裡,他遊泳遊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在他的靈魂中,也許有著深層的創作本能,儘管生活遮蔽了它,它卻無情地瘋長,像癌症一樣擴大到細胞組織,直至佔據了他整個人,使他無法抗拒,必須採取行動。

斯特裡克蘭心裡壓抑的畫畫的夢想,衝出了心底,衝上腦門。讓他為了這個理想放棄看起來完美的一切,去追求自己內心強烈的畫畫夢想。

這個願望這個理想該有多強烈。

他窮困潦倒,依然不退縮。也許藝術家唯有通過靈魂的煎熬,才能人宇宙的混沌中創造中美。

2、不斷推翻自己的生活

初期這個不幸運的男人在窮困潦倒,疾病纏身時,德克救了他,並把他弄回家照顧。

他沒有控制住肉體的欲望和誘惑,不顧道德和布蘭奇偷情。

雖然性慾在斯特裡克蘭身上並不明顯,他的靈魂在畫畫上。他有狂暴的激情,有時候欲望佔據了他的身心,迫使他一時縱情狂歡,但他對這種本能感到非常厭惡,因為這剝奪了他內心寧靜。

但只是肉體一時需求,他給不了她想要的,最終讓布蘭選擇自殺走上不歸路。

他有更深層的精神需求,他不斷推翻自己的生活。

他奮力創作,他對於金錢無動於衷,他對名聲不屑一顧。他從不求人,只要能讓他一個人待著。他一心一意,追求理想,為了實現它,不惜犧牲自己——這一點,甚至犧牲別人。

3、靈魂和肉體的依託

經過多年漂泊,斯特裡克蘭來到了大溪地島,這裡有必要的條件讓他的靈魂變得茁壯有力。

就好像他的精神一直脫離了軀殼,四處遊蕩,尋找寄託,終於,在這片遙遠的土地上,進入他的身體。在這裡,他終於「如願以償」。

關於斯特裡克蘭的畫,是他死後才出名的,他在意的並不是畫畫能不能出名,能不能值錢,他只是想畫畫而已。

他把內心的理想和追求變成現實,對於夢想堅定的執著,義無反顧去實現,去畫畫,無論會遇到什麼。

三、理想與生活的選擇

小說結尾的地方,作者講了兩個醫生的故事,其中一個有天賦有運氣,面臨大好前途卻突然辭職,去一個小港口當檢疫員。另一個一直運氣不佳,卻在第一個醫生辭職後時來運轉,直至封爵。

毛姆對此的評論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薄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仿佛所有不惜犧牲一切瘋狂追求理想的人,都似盜火者普羅米修,總有一天會面臨上帝的處罰,會被綁在高加索山,每日忍受風吹日曬和鷲鷹啄食。

在現實生活中,理想和生活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會深深感到激勵著自己的那種熱望。抵擋得了表面誘惑,才不會活成別人眼裡的樣子,我們要時常問問自己的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什麼對自己而言才是最有意義的,才值得自己去追求。

其實,在這個時代大部份的時候只要我們對物質不過於貪心,只要我們明確方向,可以懷揣著六便士看月亮。或者你夠堅持走在夢想的路上,六便士也會擁有的。

版權聲明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輾轉生活
    1.硬幣兩面——理想和現實對於「月亮」和「六便士」的理解,普遍默認的解讀是這樣的:六便士代表現實和卑微,則月亮代表了崇高。即六便士代表著平凡卑微的現實,而月亮代表了曼妙多姿的理想。看到這,我便理解了。為何《月亮和六便士》如此吸引人的眼球,又如此觸動了人的心魂?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3.生活與理想相互依存許多人認為《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布呂諾船長對生活的不斷努力不是追求理想,但是布呂諾船長覺得,他也有著激勵自己的那種渴望,那種力量就是簡單樸素的生活。生活就是他的理想,他認為生活的美可以自己創造。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讀完本書給人一種格外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查爾斯拋家棄子離經叛道的憤怒;又因他不被世俗羈絆敢為自己獨活的生活態度感到一絲震撼。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搖擺,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 從六便士到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於1919年完成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真實經歷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厭倦了生活的平庸,絕棄優裕美滿的日子,與妻子不辭而別追逐理想的故事。小說以月亮象徵理想,用六便士代表平庸的生活,提出了理想與現實這個永恆的話題,引發人們無限的思考和討論。
  • 《月亮和六便士》中給我們的人生哲理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我們可以看的不同的人放棄現在的生活勇於追求夢想的故事。月亮代表夢想,是遙遠皎潔的,每個人都看得到卻很難觸及。六便士代表財富,是大多數人選擇的方向。選擇月亮的人很難為別人所理解,即使得不到金錢,那些追逐夢想的人在追逐的過程中依然很快樂。作者毛姆不僅僅表達了夢想和財富的選擇關係,還折射出多方面的人生哲理。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仍可以枕著月亮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依然時時處於被社會綁架的位置,覺得不被人理解,覺得世界冷漠得可怕,可是又有什麼關係?我們可能無法成為斯特裡克蘭,可是我們可以欣賞他,和他一樣永遠追求美。只要堅守我們心中的月亮,保留一份純真和自我,吸收月光的精華,心就會安靜下來。但毫無疑問,斯特裡克蘭能義無反顧地選擇月亮。
  • 《月亮與六便士》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
    《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是我讀過的所有小說當中標題跟內容契合度最低的,可以說毫無聯繫,我曾經猜想,在這本書的某一頁有一個發生在朦朧月色下的浪漫故事,有一個俊男或者靚女因為某方急需購買某種物品卻沒有帶錢,尷尬侷促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位善良的女士或者體貼的紳士,以及其恰當又不傷自尊的方式替他或者她解了圍
  •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短暫的一生
    《月亮與六便士》[英] 毛姆 著又有多少人僅僅是抬頭望一眼月亮,又馬不停蹄地追逐六便士?作家蔡崇達(《皮囊》)這樣描述自己的讀後感——「這本書讓我明白,如果我一輩子不忠於自己內心的聲音的話,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開心。」關於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月亮與六便士》真的講到了極致。
  • 有六便士,更有月亮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似乎胸口積蓄太多,原因可能是自己與此書共鳴的地方太多,而最大的共鳴就是有時也要活一把自我。
  •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或愛情都是月亮在我們心中
    毛姆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一部小說,在這部小說中,毛姆塑造了一個追求自由靈魂的人物。小說講述的是斯特裡克蘭,他原本是平凡股票經紀人倫敦,突然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拋棄了妻子和兒子,遠赴遙遠的國度,開始了瘋狂而漫長的繪畫藝術夢想之路。「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 《月亮與六便士》:抬頭看月亮,低頭撿便士
    這也是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努力追求的理想生活,但能得到眷顧的寥寥無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在一定的道德和規則的前提下,大家都在往自己喜歡的道路上努力奔襲,路不同,但殊途同歸。英國作家毛姆的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講了一個追求理想生活、挑戰傳統的生活觀和價值觀的故事,深遠地影響了在生活中奔波的我們。
  • 《月亮與六便士》:我是毛姆,但毛姆不是我,在月亮與便士間抉擇
    文丨大腳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在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創作原型,描述了一個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為了追尋精神世界的安寧,放棄了在旁人看來舒適美滿的生活,毅然決然地拋妻棄子,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他的畫筆書寫生命的價值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月光很美,但也別忘了去積攢更多的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裡,主人公選擇了抬頭仰望夜空。第一次讀這本書時,覺得故事中為追尋頭頂的月光的理想主義者真勇敢,放棄一切只因聽到內心靈魂的召喚。於是離開家鄉,前往遠方追尋夢想,夜空中的月亮真美,相比之下,六便士顯得那麼世俗。
  • 《月亮與六便士》名言警句解讀(1~23句)
    導讀:《月亮與六便士》,豆瓣9.0分,8W評論《月亮與六便士》,20世紀文學經典。《月亮與六便士》,21世紀榮登作家暢銷書桂冠。其中,書中有一句話「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讓萬千讀者倍受感動。」
  • 敏銳而深刻的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教會了我們什麼?
    6.讓我們去尋求那些淳樸、敦厚的人的愛情吧。他們的愚昧遠比我們的知識更為可貴。 17.我們生到人世間沒有人知道為了什麼,我們死後沒有人知道到何處去。我們自甘卑屈。我們必須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們一定不要出風頭、露頭角,惹起命運對我們注目。 18.生活不過是一片混亂,充滿了各種可笑的、齷齪的事情,它只能給人們提供笑料,但是他笑的時候卻禁不住滿心哀傷。」
  •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中年男性的人性救贖
    最求月亮的人最求月亮的人如果荒誕不經的故事出自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
  • 從女生的角度來讀《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戲劇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至今100年過去了,這本書不但沒有沉默,反而被翻譯成62種語言,風靡於英國、法國、中國、義大利、美國、加拿大等100個國家,全球銷量超過6000萬冊。
  • 月亮與六便士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愛情?
    沒有一個是相同的,月亮只有一個,可月光潑灑萬物,就有了萬千各種各樣的形態。科技發達,訊息爆炸,關於愛,我們討論的也太多。我們滿不在乎,脫口而出,愛和理想,像是蛋糕上點綴的櫻桃,美則美矣,太過輕浮泛濫。許許多多微不足道的東西都以其名義行走天下,於是它們變得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有力量。美好的愛情都是相似的,兩情相悅,你儂我儂。但不美好的愛情,各有各的不同。
  • 李繼宏談《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中年危機的現實主義傑作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筆下的《月亮與六便士》是在國內傳播最為廣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的評論曾經一度廣為流傳。1919年4月,《月亮和六便士》在英國首次出版,當時遭到媒體與讀者的冷落,但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推出新版本後,首印五千本旋即售罄,到年底竟然賣掉將近十萬冊。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身為小說家的毛姆開始進入文學界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