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2021-01-10 歷史知心人

《月亮與六便士》書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真的是一個很脫俗的人,他是作者筆下的偉人。人到中年,放棄了安穩舒適的生活,拋棄了處事八面玲瓏的妻子、一雙可愛的兒女,遠離故土,悽苦漂泊在異鄉。

他只在乎頭上的月亮,他的理想,畫畫這件事,就是他的全部,這是他最令人欽佩的地方,他一點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在乎自己饑寒交迫,就連同他造成的悲劇也可以熟視無睹,甚至他完成了的畫作也對他來說也是毫無意義的,他的眼裡就只有畫畫。

坊間傳聞斯特裡克蘭帶著一個女人私奔了,小說中的我受斯特裡克蘭夫人之託,去另一個城市尋找斯特裡克蘭。結果讓「我」很意外的是,斯特裡克蘭根本就沒有私情,他逃離家只是想不被打擾地實現自己成為畫家的夢想。他覺得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異國他鄉,斯特裡克蘭貧困交加,但是他卻對夢想愈發的堅定執著。他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勵志嗎?感動嗎?聽起來好像是那麼一回事兒。但是細讀全文,我越發討厭斯特裡克蘭,因為他的夢想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他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可以不顧別人的感受。

首先就是他對自己的家庭完全沒有責任,拋家棄子,為了實現自己畫畫的夢想,對自己的兒女也不在乎。

到了異國他鄉後,他貧困交加、重病纏身,在他奄奄一息的時候,是他的朋友把他接到家裡細心照顧。斯特裡克蘭的回報是什麼呢?不僅霸佔了朋友的妻子,還連同朋友的房子也一起霸佔了。最後,害得朋友的妻子自殺而亡,而他卻沒有任何一點愧疚之心。

後來他來到了太平洋的一座孤島上,和當地的一個姑娘結婚生子。很難說他愛這姑娘,因為他要依靠姑娘生存下去。

斯特裡克蘭後半生的生活只有畫畫,然而命運似乎一直在捉弄著他,他在世前畫作不被人欣賞,去世後卻成了知名作家,每一幅畫都價值不菲。

終其一生,思特裡克蘭德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找到了他想到達的「伊甸園」,並在逝世前畫出了他的月亮,這是他追求的美,對於他來說他這一生是成功的,無憾的。

思特裡克蘭德對於理想的執念、不顧一切的追求精神,這也讓我想起毛姆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枷鎖》。掙脫枷鎖,實現人生價值,或者說找到正確方向,走向值得的生活不容易。但《月亮和六便士》所討論的問題更為深刻與極端。

六便士象徵著世俗,包括事業、愛情、家庭、婚姻、道德約束等。對於思特裡克蘭德來說還包括那些所謂的普世價值,甚至人性;而月亮則代表了「詩和遠方」,也就是理想,是人生存在的價值或本來面目。除此以外的一切,說白了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人生的枷鎖」。我們的生命,如盧梭說過的那樣:「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讀懂思特裡克蘭德,也就讀懂了《月亮和六便士》,甚至讀懂了毛姆。這讓我一連串思考了三個問題,即:

① 我們最想要活成什麼樣子?

② 我們最不想活成什麼樣子?

③ 我們實際活成了什麼樣子?

細想後不寒而慄,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大多數人,我們不過就是活在現實和理想的夾縫中,像螻蟻一樣苟且著。思特裡克蘭德,或許就是發現自己活成了他最不想活成的樣子,於是放棄一切,追求他最想活成的樣子。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要月亮還是六便士,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我覺得這本書的末端有個地方很有意思,作者拿了思特裡克蘭德的兩個兒子做了比較,一個是在英國就被他拋棄了的兒子,長大後成為了事業有成的軍官,而思特裡克蘭德與愛塔生的孩子,長大了是個歡快自由的水手。

自由是多少人都嚮往的東西,而我們卻很少人能做自己,我們有七情六慾,在攀比成風的現實世界裡,誰事業有成,誰生活得比誰好,這是我們的話題,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目標就是要有出息,終究我們活在現實世界裡,我們追求的是六便士。而月亮,作者常說像是有什麼控制著思特裡克蘭德讓他不得不去畫畫,這是怎樣的感覺呢,我想是心底對夢想的渴望自己也控制不住了吧,然後窮其一生去追求。

我說我這輩子都不會像思特裡克蘭德一樣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我知道我成不了偉人,但是我也想追尋頭上的月亮,對於我來說,低頭過好現實生活,才能更好的感受月亮的光輝。今天在練普通話的時候,媽媽說我不是會說普通話嗎,幹嘛還練,姐姐說我就是在家太閒了,我只是想要好好努力,這樣我會離月亮更近一點。

月亮與六便士,夢想與現實是多麼難同時存在一個人的身上呢,如果在追尋的路上,月亮與六便士是同路呢,那會不會有一天,我可以得到月亮上的六便士呢。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我成了呢,這一生就只有這些時間了,與其糾結要月亮還是六便士,不如走一條通往月亮的路吧,而路上有那可愛迷人六便士,努力努力,努力撿起六便士,再努力努力努力,就可以撫摸你夢想的月亮了。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我想先賺得了六便士後,再去追逐天上的月亮。

或許這就是天才和庸人的區別吧!

毛姆在書中說:「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

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

《月亮與六便士》到今年正好出版100周年了,這本書出版後長期霸佔豆瓣高分榜,引起的爭議也很多。如果你也想看看毛姆的「毒舍」有多厲害,看看他對人性剖析多深刻,不如一起讀讀他的這本最經典的代表書《月亮與六便士》。

39.8元,少喝一杯奶茶錢,就可以買到一本經典好書,了解人性。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毛姆被稱為「英國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等。《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最有名的著作,以法國印象畫家高更為原型。小說問世後,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即使毛姆去世多年,這本書在中國仍然不斷地被翻譯再版。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輾轉生活
    他,抬頭看見了月亮,而腳邊的六便士卻在夜裡無聲地反射著幽冷的月光。——現實蒼冷,就在腳下,觸手可及,在平俗的包圍中,瞥見了月光,這種月光的滲透,是突如其來的理想的光輝,是一種強烈的欲望,是一種更加狂放不羈的旅途,叫人不安,也叫人興奮。
  • 《月亮與六便士》告訴你!
    這些天正在看《月亮與六便士》,裡邊的男主思特裡克蘭德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倫敦證券經紀人,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跑到巴黎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畫畫。從妻子的角度,這男的就是渣男。不負責任,沒有擔當。妻子以為他心有所屬,外邊有人了,拋棄他們孤兒寡母!心有不甘, 希望「我」到巴黎去替她看個究竟。
  • 有六便士,更有月亮
    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加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這段話可以概括整本書的主體思想,是啊,人是需要從骨子裡為自己活一次的,不管結果如何,是否留住月亮已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慶幸自己為月亮付出過,見過月亮,見過六便士,這便是最大的收穫。
  • 毛姆給中年人的靈魂拷問:月亮、六便士,你會選擇哪一個?
    月亮、與六便士,你會選擇哪一個?毛姆給所有人留下了一個靈魂拷問。他是一位很會講故事的人,擁有很強的代入感。我總是對朋友說:我太愛這個小老頭的《月亮與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之所以在青年閱讀榜單中暢銷,我認為是大多數的中年人去自身定義了這本書,認為就是寫給年輕人看夢追夢的書而已,一直保持著與我無關的態度,有的人甚至聽到名字都沒有翻開過,就給它定義了。看書最懼怕的就是,自己的潛在定義,思想的固態形式。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英國作家毛姆長銷101年的文學經典,頻繁地被閱讀愛好者提及,常見於各類書單,應該很少人不知道它。可是幾年前我初讀時,卻感受不到它的過人之處。我甚至悄悄地想,這本書被當成文學經典是不是被過譽了?一個股票經紀人,拋妻棄子跑去當畫家,生前潦倒,死後哀榮。然後呢?這個故事對普通人的意義是什麼?
  • 《月亮與六便士》:我是毛姆,但毛姆不是我,在月亮與便士間抉擇
    文丨大腳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在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創作原型,描述了一個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為了追尋精神世界的安寧,放棄了在旁人看來舒適美滿的生活,毅然決然地拋妻棄子,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他的畫筆書寫生命的價值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短暫的一生
    有讀者說,讀完《月亮與六便士》的那一刻,就像一頭撞上冰山,再也回不去平庸的生活。小編對這種震撼深有同感。如果要在世界範圍內選一本最暢銷的書,《月亮與六便士》當仁不讓。從1919年出版至今,被翻譯成60多種語言,風靡110個國家,已成文學史上的奇蹟。
  • 《月亮與六便士》:為盲目自我與生活抵抗,是一種「自我毀滅」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選自英國作家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2018年12月21日,《月亮和六便士》入選2018亞馬遜中國年度閱讀盛典40年·25部影響力外譯作品。這本書從問世的時候,就非常的火爆。火,就意味著爭議。
  • 從六便士到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於1919年完成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真實經歷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厭倦了生活的平庸,絕棄優裕美滿的日子,與妻子不辭而別追逐理想的故事。小說以月亮象徵理想,用六便士代表平庸的生活,提出了理想與現實這個永恆的話題,引發人們無限的思考和討論。
  • 《月亮與六便士》: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月亮與六便士》中描述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恰好100年的時間了。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這本書至今在經典裡歷久不衰。如果你也時常在尋思人生的終極意義,那麼閱讀本書將會找到答案。
  • 天空皎潔的月亮;地面明晃晃的硬幣;有感,品讀「月亮與六便士」
    當把身心完全投入到讀書中去的時候,就會明顯清醒地認識到,在知識的海洋裡,渺小的程度是多麼微不足道。感悟生活,營造心靈家園,從閱讀開始。三年前已經漫不經心地瀏覽了英國作家毛姆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那時候大略地翻看,閱讀完後思想沒有任何的波瀾。對小說的主要人物即沒有達到思想上的共鳴,或者說已經達到很厭煩主人公的行為。如今再次重溫小說故事情節,感想已經發生了改變,以新的認知再次解讀,意識增添更多層面的理解。故事的主人公述說的是: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裡克蘭德;一個有著優厚生活待遇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拋棄了妻子兒女。
  • 《月亮與六便士》給我們的啟示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一、《月亮與六便士》梗概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 《月亮與六便士》最辛辣十句,張愛玲受觸動,村上春樹連讀兩遍
    就像《月亮與六便士》裡面的主人公查爾斯一樣。只是,查爾斯活到四十幾歲,忽然決定響應內心的召喚,他留下一張紙條,寫著:晚餐準備好了。就此離家出走。他決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短暫的一生。一個中年股票經紀人,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卻在一夜之間拋妻棄子,離家出走,一心去追尋他所熱愛的繪畫。
  • 《月亮與六便士》名言警句解讀(1~23句)
    導讀:《月亮與六便士》,豆瓣9.0分,8W評論《月亮與六便士》,20世紀文學經典。《月亮與六便士》,21世紀榮登作家暢銷書桂冠。《月亮與六便士》,2017年豆瓣閱讀第1名!2018年Kindle銷量第1名!《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著名作家毛姆的代表作品,於1919年首次出版。一經出版,就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與文字,在英美等100多個國家暢銷。
  • 《月亮與六便士》:月光很美,但也別忘了去積攢更多的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裡,主人公選擇了抬頭仰望夜空。第一次讀這本書時,覺得故事中為追尋頭頂的月光的理想主義者真勇敢,放棄一切只因聽到內心靈魂的召喚。於是離開家鄉,前往遠方追尋夢想,夜空中的月亮真美,相比之下,六便士顯得那麼世俗。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卻非常值得我們反思。在巴黎,查爾斯·斯特裡克蘭一路坎坷,嘗盡苦楚,不斷地磨練自己的意志,世俗對他而言不值一提,家人、朋友、親人對他來說形同陌路,但是他卻對藝術充滿著無限的嚮往與追求。也是因為繪畫,他當初才會毅然決然地離家而去。當對這一切都厭倦之時,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前往一座島嶼,繼續追求心中的美。
  • 《月亮與六便士》:婚姻裡比出軌還可怕的,是男人的夢想
    斯特裡在信裡說,家裡的一切事情已經安排好了,晚飯也準備好了,你和孩子回家不用擔心吃不上飯。不過,我已經下定決心,不再和你們生活。我明早就去巴黎,再也不會回來了,我不會改變主意。這封信對阿美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她和丈夫生活了17年,夫妻倆從來沒有吵過架,丈夫收入很高,他們過著富足的生活,他們還有兩個優秀、可愛的孩子。丈夫為什麼突然之間這麼決絕地離開?
  •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中年男性的人性救贖
    最求月亮的人最求月亮的人如果荒誕不經的故事出自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
  • 《月亮與六便士》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
    《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是我讀過的所有小說當中標題跟內容契合度最低的,可以說毫無聯繫,我曾經猜想,在這本書的某一頁有一個發生在朦朧月色下的浪漫故事,有一個俊男或者靚女因為某方急需購買某種物品卻沒有帶錢,尷尬侷促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位善良的女士或者體貼的紳士,以及其恰當又不傷自尊的方式替他或者她解了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