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的領讀
谷主麥家說:讀書像交友,一本好書會讓我們的心靈少一分孤獨。讀書的長度是需要鍛鍊的,當你每天多增加一點閱讀量,你自然會習慣。
嗨,早上好。親愛的小夥伴們。
麥家理想谷正在獎勵愛讀書的人。我們發起「七天陪你讀完一本書活動」,有名家導讀,原創音頻的精讀小組,歡迎你加入,早上8點讀書15分鐘,一周讀完1本書,一年你比別人多讀52本書。
讀書,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在微信後臺回復「領讀包」,可立即參與組隊精讀活動。
過去的六天裡,我們一起閱讀完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走進了一個為了追求理想燃燒自身、打破禁錮、擁有一個特別靈魂的人,閱讀了他一生中的幾個片段。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從宏觀上再去了解一下這本書。以及探討探討幾個比較深刻的話題:什麼是成功?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
毛姆所寫的這個故事,並非完全是虛構的。
1916年底,他和同性戀人結伴雲遊,自舊金山出發,最終抵達大溪地小島。這次長達半年的南太平洋之旅,催生了一部短篇小說集《葉子的顫動》和一部中長篇小說,也就是這本《月亮和六便士》。
而他之所以會對南太平洋如此感興趣,除了來源於各種描繪那片海域的文學作品,還有部分來源於他對著名法國畫家高更的生平、作品的痴迷。
是的,斯特裡克蘭的原型就是高更。他是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對現當代繪畫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高更的生平,和斯特裡克蘭一樣,生前及其落魄、死後備受推崇。但在這本書裡,毛姆為了使作品更具有可讀性、故事性,對高更的生平與人格做了一些改動,因此,斯特裡克蘭並不是真實的高更。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他們二者之間的異同。
斯特裡克蘭是英國人,高更則是法國人;
斯特裡克蘭從來沒有「提起過風格和他大抵類似的畫家,比如說塞尚或者梵谷」,而高更則與塞尚、梵谷是頗有酬酢往來的朋友;
斯特裡克蘭死於麻風,高更其實是死於梅毒。
除了這些不同之處,他倆還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兩人都曾在交易所賣過股票,都是人到中年方始立志獻身藝術,都曾在潦倒不堪之際接受朋友的扶持、爾後竟和對方的妻子暗通款曲,也都曾遠赴浩瀚大洋之中的大溪地並在該島了卻餘生。」
斯特裡克蘭一生活動的軌跡,也仿佛是在解構高更的畫作主題: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處來?我們向何處去?
高更跌宕起伏的生平,成為了這個故事絕佳的素材,再經過毛姆的藝術加工,演繹成斯特裡克蘭扣人心弦的故事,而且高更種種乖謬絕倫的舉動,在斯特裡克蘭身上統統得到合理的解釋:
「一切全是因為不受羈絆的藝術創作衝動和沉悶乏味的資產階級生活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但讀完這本書後,或許你仍然會覺得,有些霧裡看花之感,因為作者雖然描述了斯特裡克蘭的一些事兒,但並沒有把背後的原因講清楚,其中最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他決意要當畫家這件事。
毛姆其實可以製造出一些原因、衝擊,正如當描寫他在巴黎繪畫的經歷時,也可以著重展現他如何百折不回、堅定不移得勇敢前行,從不感到絕望。
毛姆沒有這麼做,是因為他知道,在藝術創作中,任何外人都無從知曉創作者的內心,他的掙扎是專屬於他自己的秘密,就算他曾經在煢煢孑立的畫室裡絕望地和上帝的天使殊死搏鬥,他也絕不讓任何人發現他的痛楚。
他只描寫了斯特裡克蘭毅然捨棄舒適的生活,甘願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艱苦日子,決絕地拋下妻兒、背叛朋友,由原先的忠厚老實呆板,變成了刻薄自私無道德。這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和轉變,按傳統的道德觀念來看,他實在是混蛋。但毛姆沒有去為他辯解、沒有描寫他內心的情感波動。
和其他藝術家相比,他過的生活更加悽慘,他工作得更加勤奮,他生活在喧囂的巴黎,卻比沙漠裡的隱士還要孤獨。
更多留白的地方,就像他自己對高更作品的理解一樣,人物形象是模糊的、熱烈的。我們也能夠得知斯特裡克蘭始終遵從自己的內心,探尋原始、未開發的純真。
這個人物就像是高更晚期畫作裡走出來的,擁有最簡潔的表現形式,在色彩強烈、背景簡化成節奏起伏的形態裡,呈現出了一種原始性、近乎野蠻粗鄙的「肉感」,因而給人極為強大的心靈震撼力。斯特裡克蘭,就是這樣一個受本能引導、逐漸剝離社會規則、逐漸接近自然的人,是一個理想狀態裡的「野蠻人」。
我們並不知道高更在臨死前,是否有把最後的畫作毀掉,但毛姆在小說裡用一把火,賦予了結局以一種更傾向於極致的純粹。
斯特裡克蘭是個可惡的人,但他還是很偉大。
相比之下,與斯特裡克蘭身上處處可見的尖銳稜角不同,配角們的身上體現出了二元對立的矛盾性,因此,他們的形象就顯得豐潤許多。
斯特裡克蘭太太溫柔和藹,持家有道,心有虛榮,因而喜好與文壇作家來往,殊不知她矯飾的同情、虛偽的寬宏,卻常常令人嘲笑。她是那種一邊鄙夷男性、一邊依附於男性的婦女,雖然自身擁有很強的工作能力,卻總是以自食其力為恥。
布蘭琪看上去也是沉靜溫和的,但她的內心深處也蘊藏著野性。她嫁給斯特羅夫並非因為愛,更多是出於感激他對自己的救命之恩,因此斯特羅夫對她的崇拜、殷勤和無條件的風險,相比較斯特裡克蘭身上充滿野性的召喚,就顯得那般淺薄空洞。
斯特羅夫是一個愚蠢、熱情過頭的矮小胖子,他擁有較好的繪畫技巧,沒有天賦,卻有一雙能發現偉大作品的眼睛;他對每個人都是掏心掏肺的好,收穫的卻往往是無情的嘲弄。他是可笑的,但也是真誠的,讓人感動的。
而不論是主角還是配角,毛姆都如同他在文中所說的一樣,認為:作家更為關注的人是去認識,而不是去評判。
正如在本書的最後一段,毛姆提到《聖經》裡的一句話: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人論斷。因此在故事裡,他無論對誰都是同情理解多於指責,哪怕是令人極其厭惡的、自私到極致的斯特裡克蘭,也僅僅是善意諷刺了幾句而已。
但不要隨便評判別人並不等於沒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毛姆藉由《月亮和六便士》所亮出的觀點是精神優於物質、個體大於社會;而這種反世俗、反傳統的立場,正是讀者們為之潸然淚下的關鍵所在。
毛姆很會講故事,他在這本書裡準確地運用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交叉,把觀眾與書中的角色拉開一定的距離。
他對當時歐洲風氣的描述和把握,精準得如同一把手術刀。除了探討獨特的個體與世俗的價值觀之間的關係,除了月亮、六便士的二元對立所牽扯出的道德話語,對於這本書,或許每個人都能總結出不同的主題,比如真正的藝術和美所包含的永恆孤獨。
而對於這些人類社會中永遠沒有標準答案問題,他並未給出自己的答案,只是試圖引起我們的思考:
一個人倘若存在理想,可以為之付出多少。拒絕世俗安穩的幸福未必就是放棄,這只是因為每個人選擇的路不一樣,他們只是走了一條少數人走的路,普通人覺得是可惜的放棄、是在追尋所謂的人生意義,對他們或許是一種解脫,一種單純追隨內心的追求。
「難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裡,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嗎?難道成為年入上萬英鎊的外科醫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嗎?」
這些詢問人生終極意義的難題,往往會有兩個截然相反的答案,小說的名字就正好再現了二者之間的對立。
月亮象徵著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也象徵著離開倫敦的斯特裡克蘭和遠赴埃及的亞伯拉罕甘之如飴的清貧;六便士代表著世俗的得失與利益,也代表著卡麥可、斯特裡克蘭夫人所引以為傲的豪奢、社會地位。
月亮和六便士之間理應如何取捨,其實毛姆也沒有給出定論,他給我們留下思考的餘地:
「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你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書籍後半部分短暫出場的布魯諾船長,說了這麼一句話:「我不是告訴你了,從某一個角度講,我也是個藝術家嗎?我在自己身上也深深感到激勵著他的那種熱望。但是他的手段是繪畫,我的卻是生活。」
如果說,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喻指俗世追求,無論是金錢、功成名就,還是其他,只要你覺得適合自己,就可以去追求。
仰望月亮的人,並沒有比好好生活過日子的人更清高,但好好過日子的人也未必比仰望月亮的人來得成功。
最後,讓我們來「雞湯」一下吧:或許,人的一生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今日話題】
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是一種美好的願景,令人遐想。
那麼,你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樣的呢?你覺得有生之年可以實現嗎?
歡迎大家踴躍分享彼此的觀點和故事哦。
如果你喜歡麥家理想谷的「陪你讀書」欄目,有什麼話想對谷主麥家說的,可以在文章底部給我們留言噢。讀書就是回家。也許你正在上班途中,或是在發呆……無論你在哪兒,很高興遇見你。
明天早上8點,我們不見不散~
領讀人:深藍,熱愛閱讀,鍾情光影,便當愛好者,養貓小能手。
主播:王祺雯,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逍遙自在來去如風的水瓶女子,喜歡陽光喜歡傾聽,喜歡一切不徹底的事物。喜歡用自己的聲音去說故事,也希望能用自己的聲音無感染更多的人,立志堅持做個「有情人」。
今日片尾音樂來自:Week end à Rome-Nouvelle Vague
【昨日精選留言】
@一頭思考人生的河: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學著去尊重和我們不一樣的人。杜拉斯說過我不作家就是妓女!其實不管她是什麼只要不去主觀地傷害他人。這樣的人就值得我們用平等的態度去對待,就該尊重。而不是用我們自己的標準對他人指手劃腳。
@淑菲:我愛斯特裡克蘭。他只是完全釋放了自己的天性,在文明社會裡道德理法規範下怪物的他,在「大溪地」找到了靈魂的歸宿。他只是徹底的忠於自己,沒有對別人心生惡意和殺害,那些因為他而痛苦的人,或許不一定真的因為他,或許是因為自己的尊嚴、付出、臆想,沒有得到滿足。直到斯特裡克蘭遇到艾塔,艾塔的愛是自由的、放任的,與斯特裡克蘭的生活方式、理念不謀而合。所以,一些人痛苦,被當作異類,其實是沒有遇到適合他的環境。所以,如果能夠相信自己,我們普通人也不必因為別人的目光而否定自己,也不要輕易的否定一個不那麼大眾的人,我們要承認人與人的不同,這是對人性的尊重。昨天晚上看完的小說,心裡生出許多對「斯特裡克蘭」的心疼,還好他遇到了「大溪地」,那裡的人對他都很同情,很友好,他遇到了艾塔和他喜歡的環境,而這個時候的他也不那麼尖酸刻薄,他幾次用自己的畫作當作對別人幫助的答謝,這個時候的他是可愛的,他最終畫出了自己心中的「美」,這個時候的他是神聖的、崇高的,怎麼不令人愛呢。他病的很嚴重,肉體很悲慘,但是靈魂很豐盈,或者他的靈魂甚至很滿足很快樂!誰知道呢,我們無法用個人的眼光去臆斷其他的人。小房間的畫作為斯特裡克蘭的人生畫了一個完整的句號。
長按掃碼添加阿谷君微信(備註:精讀)
拉你進精讀群哦~
▼
邀請更多好友參與毛姆《月亮與六便士》精讀,
即有機會獲得價值30元的咪咕閱讀卡喔 ~
▽▽▽
↓點擊閱讀原文咪咕閱讀在線看《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