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不能言·石非石2020上海展」近日在上海世貿商城舉辦的第24屆上海藝博會上亮相,此前,該展覽曾在國家大劇院展出。
中國賞石藝術是獨具東方哲學韻味的生活藝術之一,是中國人抒發自然山水情懷的藝術形式,與中國山水畫共同形成二維和三維的視覺體系。
在業內人士看來,賞石的「形、質、色、紋」以及自然天成的趣味「韻」,有別於西方雕塑藝術的審美特徵,它傳承更多的是有如中國書畫的意象表達,以及內在心性「格物致知」的理想化精神。
「此次展覽意在連接中國賞石與藝術的神奇密碼,發掘既能傳承『中國傳統文人賞石』精髓,又能傳達當代人文精神的新作品。」策展人智吉說,「這次參展的賞石藏家身份統一用『藝術家』,主要是為了推動賞石藝術當代化的進展。因為當收藏者根據自己的立意置陳創作並命名陳列出來之後,它已成為一件『人意』與『天意』相融合的獨立藝術作品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將蒙德裡安的二維畫作進行三維的空間化演繹,這種「點、線、面」結合的展陳方式,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界限,形成東方藝術與西方藝術審美的碰撞和對話,也更加深入人心。
蒙德裡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亦即「純粹抽象」,從內省的深刻觀感與洞察裡,創造普遍的現象秩序與均衡之美。
此次策展的空間設計,以蒙德裡安的幾何抽象作品作為空間構思的靈感,首先將畫作形式延展為牆面立體藝術裝置,與賞石結合構成了一件連接東方與西方的藝術作品。
對於賞石而言,藝術沒有標準答案,但能引起共鳴。主辦方表示,通過此次展覽,突破當代賞石與傳統藝術品收藏之間的隔膜,藉助世界藝術博覽會的平臺,在東西方藝術審美的交流與碰撞中拉近更多藏家與賞石的距離。「以當代的藝術空間語言來詮釋天然奇石的人格意義,並建立具有文人情懷的當代生活藝術家的獨立精神世界,便是此次特展追求的高度。」
文/上觀新聞記者 李君娜
內容來自上觀新聞
【來源:青瞳視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