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展覽有創意!當中國的賞石藝術遇上蒙德裡安

2020-12-15 瀟湘晨報

「石不能言·石非石2020上海展」近日在上海世貿商城舉辦的第24屆上海藝博會上亮相,此前,該展覽曾在國家大劇院展出。

中國賞石藝術是獨具東方哲學韻味的生活藝術之一,是中國人抒發自然山水情懷的藝術形式,與中國山水畫共同形成二維和三維的視覺體系。

在業內人士看來,賞石的「形、質、色、紋」以及自然天成的趣味「韻」,有別於西方雕塑藝術的審美特徵,它傳承更多的是有如中國書畫的意象表達,以及內在心性「格物致知」的理想化精神。

「此次展覽意在連接中國賞石與藝術的神奇密碼,發掘既能傳承『中國傳統文人賞石』精髓,又能傳達當代人文精神的新作品。」策展人智吉說,「這次參展的賞石藏家身份統一用『藝術家』,主要是為了推動賞石藝術當代化的進展。因為當收藏者根據自己的立意置陳創作並命名陳列出來之後,它已成為一件『人意』與『天意』相融合的獨立藝術作品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將蒙德裡安的二維畫作進行三維的空間化演繹,這種「點、線、面」結合的展陳方式,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界限,形成東方藝術與西方藝術審美的碰撞和對話,也更加深入人心。

蒙德裡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亦即「純粹抽象」,從內省的深刻觀感與洞察裡,創造普遍的現象秩序與均衡之美。

此次策展的空間設計,以蒙德裡安的幾何抽象作品作為空間構思的靈感,首先將畫作形式延展為牆面立體藝術裝置,與賞石結合構成了一件連接東方與西方的藝術作品。

對於賞石而言,藝術沒有標準答案,但能引起共鳴。主辦方表示,通過此次展覽,突破當代賞石與傳統藝術品收藏之間的隔膜,藉助世界藝術博覽會的平臺,在東西方藝術審美的交流與碰撞中拉近更多藏家與賞石的距離。「以當代的藝術空間語言來詮釋天然奇石的人格意義,並建立具有文人情懷的當代生活藝術家的獨立精神世界,便是此次特展追求的高度。」

文/上觀新聞記者 李君娜

內容來自上觀新聞

【來源:青瞳視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當中國的賞石藝術遇上蒙德裡安
    此前,該展覽曾在國家大劇院展出。中國賞石藝術是獨具東方哲學韻味的生活藝術之一,是中國人抒發自然山水情懷的藝術形式,與中國山水畫共同形成二維和三維的視覺體系。在業內人士看來,賞石的「形、質、色、紋」以及自然天成的趣味「韻」,有別於西方雕塑藝術的審美特徵,它傳承更多的是有如中國書畫的意象表達,以及內在心性「格物致知」的理想化精神。
  • 文人賞石怎麼跟蒙德裡安對起話來了?
    賞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生活藝術,蒙德裡安是荷蘭畫家、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兩者似乎毫不相干,但是12月3日至6日舉辦的第24屆上海藝術博覽會上,一場「石不能言·石非石2020上海展」,卻把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促成了一次東西方藝術的無言對話。
  • 看展覽|蒙德裡安在鍾愛畫格子之前,畫了些什麼?
    Die Linie)展覽中,觀者將通過觀看蒙德裡安的早期作品了解他從海牙學院的印象派風格到圖像組織支配的繪畫探索,並從中尋找出蒙德裡安在事業的選擇和在藝術突破上的依據。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1968年以來柏林首次舉辦蒙德裡安大展:展廳入口此次展出的第一件作品,是蒙德裡安1918年具有代表性的「自畫像」。
  • 北京國際設計周「創意設計+」主題展覽在京舉行
    北京國際設計周「創意設計+」主題展覽在京舉行 2016-10-18 17:24: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致敬蒙德裡安,極簡設計的靈魂是藝術
    由此形成的蒙德裡安風格,持續流行了100多年,成為設計界的靈感來源。蒙德裡安與他完成的最後一幅作品《Broadway BoogieWoogie》合影,1943年攝影:FritzGlarner保利東江小區銷售中心,從建築到園林,以三原色塊與線條的和諧,體現蒙德裡安式的秩序美。
  • 詩意的中華賞石藝術 - 文學藝術 - 東南網
    中華民族是最早把賞石與文化藝術相結合的民族。什麼是「賞石藝術」呢?就是人在賞石活動中,通過人石互動,給奇石命名並藝術安置的藝術行為,簡而言之就是用文化和藝術的視角進行賞石活動。在古代,觀賞石稱奇石、雅石、供石,西方學者稱之為「文人石」。日本稱觀賞石為「水石」,韓國稱「壽石」等。
  • 首屆中國展覽藝術與展示技術創意大賽作品發布會於南京成功舉行
    首屆中國展覽藝術與展示技術創意大賽作品發布會於南京成功舉行2020年12月10日,中國展陳行業創新發展論壇暨首屆中國展覽藝術與展示技術創意大賽獲獎作品發布會於南京成功舉行首屆中國展覽藝術與展示技術創意大賽至此已落下帷幕,大賽組委會表示,對於此次賽事,近期會舉行復盤會議,同時多方聽取意見,努力把未來的活動越辦越好,帶給大家更多的期待與驚喜。
  • 首屆中國展覽藝術與展示技術創意大賽專業評審團入選名單公示
    點擊獲取大賽報名資料 首屆中國展覽藝術與展示技術創意大賽 >專業評委資格審核結果公示 自2020年08月01日起,首屆中國展覽藝術與展示技術創意大賽(以下簡稱為大賽)組委會面向展陳領域公開招募專業評委。
  • 蒙德裡安的藝術有意識地拘泥、節制,在很多意義上是古典的
    蒙德裡安的藝術有意識地拘泥、節制,在很多意義上是古典的德勞內是繼修拉之後法國藝術界對同時對比理論進行圖像詮釋的又一偉大畫家。然而,並非將此理論實踐於再現藝術,德勞內創作出一種抽象藝術形式,色彩本身承載了圖畫的意義。這幅畫所繪的是行星天域,與美術家相比,他更像一位科學探究者。
  • 設計師徐能增——蒙德裡安的藝術創想
    ,讓我對設計又有了更為深度和廣度的思考。 疫情居家這段時間,我給孩子們留線上作業,他們利用家裡的紙盒、不用的物品做了很多設計,非常有創意,也讓我對未來中國設計充滿希望。」
  • 蒙德裡安在鍾愛畫格子之前畫了些什麼
    但是,蒙德裡安在20世紀最初幾年的繪畫風格卻鮮有人知,而德國柏林馬丁-格羅皮烏斯宮(Martin-Gropius-Bau)正在舉行的「蒙德裡安:線」(Piet Mondrian. Die Linie)展覽中,觀者將通過觀看蒙德裡安的早期作品了解他從海牙學院的印象派風格到圖像組織支配的繪畫探索,並從中尋找出蒙德裡安在事業的選擇和在藝術突破上的依據。
  • 兩分鐘看懂蒙德裡安,現代藝術到底有沒有在胡說八道?
    總有一些時候,我們發現自己限於矯揉造作的藝術談話或寫作中。事實的確如此:搖滾個性大鬧旅館,運動員受傷,而搞藝術的人胡說八道。博物館業務主管是主要肇事者之一,他們總是傾向於在展覽介紹和畫廊的文字說明板上寫下那些傲慢浮誇、極其難懂的文章。他們關於「早期並置」和「教學實踐」的話最多只能迷惑觀眾。
  • 海牙市立博物館,有世界上最多的蒙德裡安名作
    地點:海牙 亮點:蒙德裡安名作 海牙市立博物館位於荷蘭海牙郊外的森林中,曾經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宮殿,建於1931
  • 羅斯科和蒙德裡安最後的作品共同展出
    作為20世紀抽象派藝術代表人物,美國藝術家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與荷蘭藝術家彼埃·蒙德裡安(Piet Mondrian)兩人的藝術造詣及名望可謂是家喻戶曉。此次羅斯科個展,海牙市立博物館方面還特意將兩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並列展出【羅斯科最後傑作《無題》(1970)與蒙德裡安最後傑作《勝利之舞》(1944)】,以彰顯彼此精湛的藝術技藝。
  • 到此一遊|海牙市立博物館,有世界上最多的蒙德裡安名作
    地點:海牙亮點:蒙德裡安名作海牙市立博物館位於荷蘭海牙郊外的森林中,曾經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宮殿,建於1931至1935年,由建築師亨裡克·彼圖斯·伯拉吉設計。如果你是荷蘭現代派大師蒙德裡安的粉絲,不妨在海牙市立博物館逗留一整天,這裡藏有世界上最多的蒙德裡安名作。博物館分為四部分,包括現代藝術、文印室、時尚和音樂。其中,現代藝術區域收藏了國際藝術家和荷蘭藝術家的作品,如畢卡索、德加、莫奈等,蒙德裡安最後的傑作《勝利之舞》也藏於館中。文印室的藏品多達5萬件,收藏了19至20世紀的報刊、海報和圖畫。
  • 我用一場旅行,來認識蒙德裡安和他的世界
    他幾乎每晚都會去爵士樂俱樂部跳舞,還一直不斷地在實驗新的藝術形式和新的藝術欣賞方式。蒙德裡安是 20 世紀早期一位有名的抽象藝術家,但卻被納粹貼上了「墮落」的標籤。當時他搭船離開戰時的歐洲,挨過悲慘的十天後來到了美國。這個國家把他視作現代藝術的英雄,對他敞開了懷抱。
  • 蒙德裡安:用紅黃藍喚醒你的藝術美感,即使不是藝術生也看過這些
    皮特·科內利斯·蒙德裡安(1872-1944),一個荷蘭畫家,或許說起這個人你沒有印象,但在生活中,你應該會或多或少地看到過他的作品,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蒙德裡安的紅黃藍系列不止這一幅,其它的作品中,依舊是簡潔的色塊,靠線條來分割畫面,由於面積的重組不同,也展示出不一樣的藝術感。看著這些顏色,你是否感到一絲絲熟悉,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創作人從蒙德裡安的三顏色系列得到了靈感,如法國時裝設計師設計的「蒙德裡安裙」,從裙後來還被博物館珍藏。
  • 風格派迴響:蒙德裡安再現海牙
    在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等藝術家的探路下,後起的藝術青年們開始叫囂著解放藝術,紛紛決定放棄繪畫。正是這樣一群背叛傳統藝術的青年,大大改寫了「藝術」的概念。在荷蘭,也有一批藝術家回應了時代的巨變,他們創建的風格派逐漸以幾何抽象藝術的形式徵服世界。荷蘭風格派誕生於1917年,核心成員為蒙德裡安、杜斯堡和裡特維爾德。
  • 冷靜的抽象主義——蒙德裡安
    ,為什麼蒙德裡安長得越來越像希特勒?難道在繪畫形式上禁慾般的減損和克制跟意識形態上的獨裁是近親?人們一提到蒙德裡安這個名字,腦子裡會立刻浮現「藍白紅」加各種大小格子的畫面;或者一看到類似的圖案就會聯想到蒙德裡安。可見其風格有多深入人心,從這個角度來說,他顯然是很成功的。也就是說他創造的藝術形式和符號成了他的標籤和標誌性符號。
  • 藝術與數位技術的碰撞:世界頂級數字藝術創意展覽「數碼巴比肯」,給你極致的沉浸式體驗
    其中比較為人所熟知的數字藝術展覽Team lab(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在近期火遍中國,光影變幻加上配樂,簡直唯美極致,也算是科技手段與藝術結合的典範。但是,在歐洲有一個展覽,不僅在內容上更加豐富,柔和了藝術、設計、電影、音樂和電子遊戲,作品更加多樣;而且,在這個展覽中,觀眾可以沉浸其中,真正與藝術互動,成為藝術的一部分,體驗數字與藝術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