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過了十點,整個罾城就已經滿溢著熱氣。天井前的石門檻,兩三麻雀懶懶地曬著日頭,嘴巴不改嘰嘰喳。只有南風窗吹來的一點兒清風,不做聲地,吹涼了地上的蒲葉席,吹醒了席上的我。
這時阿媽夾來了兩顆鹹梅,用箸槌開,撒上一點白糖,準備讓我就這一點涼水喝下。那味道,聞起來就讓人口水滿地。
阿媽扶起我叫我慢慢吃下。一點酸鹹和甜經由舌尖,讓所有的疲倦神經復甦起來。「媽,好酸……」
「酸甜酸甜,吃了就好……」阿媽又餵多我一口。
「核愛記得呸出來,吃落去就生棵梅在肚前的啦!」阿媽又叮囑,等我吃完鹹梅,又勸我再睡一會,她就在一旁給我搖蒲葉扇。我這時會喜歡望向東邊,想像著在那些陽光爛漫的大厝頂之後,在那嘟嘟的拖拉機之後,就是無邊的寶藍色的海……
這是童年時常出現的畫面。我從小身體較弱,用阿嫲的話是剛剛出生那會阿媽奶水不夠造成的。所以到了夏天,就特別容易中暑,頭暈發燒,又吐又嘔。遇上中暑,阿媽就會在地上鋪一張蒲葉席,然後照顧我,餵我吃藥末兒,槌鹹梅白糖我吃。
老一輩罾城人的認知裡,鹹梅是頂上好的東西。中暑了,阿嫲阿公都認為,槌點鹹梅吃吃,把暑氣解出來,就能好了,完全沒有吃藥的必要。
這種清新的鹹酸味,是在我童年回憶裡,徘徊最久最不能散去的。那些時光裡,逢清明過後,某一天放學回家,一推開老厝的木門,就瞥見那兩三籮筐圓潤泛紅的身影,在家裡的天井上浸沒在午後的陽光裡。瞬間就明了,又到醃鹹梅,浸梅酒的時節了。
家中一直買的是桃梅,小時候看著以為是沒長熟的桃子,會嘴饞偷偷往嘴裡塞一顆:嚇,又酸又澀,立馬就吐了出來。阿媽看著惱火,往往會把我們趕去做作業,然後她和阿嬸會蹲在小井邊,洗青梅,撒海鹽……
青梅得一遍遍洗淨,然後擱在天井邊上讓它們自然晾乾。晾乾後再搓上粗鹽,搓均勻,讓每顆青梅都稀稀疏疏蓋上一層海鹽做的白瑩瑩的「涼被」,隨後讓它們在日頭下美美地睡一個悠長的下午覺,睡得「口水」流出來了,嗯,就該進瓷缽子了。
從撒鹽到出鹹鹵,大概就一天左右。早上「滾」好鹽,下午就能入瓷缽子。瓷缽是放在阿嫲的老櫥櫃裡的,缽子灰綠色,木質蓋。把「滾」過鹽的青梅放進去,再加海鹽拌均勻,封好蓋,放在櫥櫃裡讓歲月好好和青梅談談心。我家醃鹹梅是不加糖的,阿爸說這樣滋味才更好。至於那老櫥櫃是祖上伯公留下來的,印象中總有一股散不去的豬油香。
然後就那樣日時暝時,上課下課,吃飯睡覺。直到某一天早上,早飯突然不是熟悉的豬肝粥,也不是沙蝦粥,倒成了一碗小白糜,和阿媽正在廚房拿出來的一小碗東西。碗上散著熟絡的香氣,勾引著腸胃蠢蠢欲動。「媽阿,鹹梅好吃啦?」阿媽應了一句,繼續拿箸幫我們槌鹹梅。槌細了拌點兒白糖,放在桌上,又叫我們去喊阿嫲吃早菜。
這些吃鹹梅的早上,印象中是連照入廳內的陽光也是帶著酸甜以太的,而其中大部分是有阿嫲一起的。
阿嫲吃早齋,其中特別愛能配白糜的小料食。用箸從碗裡夾一塊在白糜裡,原先青澀的色澤已發酵成彰顯時光的暖黃,一瞬間汁液就把白糜染上一小塊亮黃,溫熱的白糜升華了鹹梅的鹹酸味,這一入口,更為美妙。每每就能稀稀譁譁地喝去小半碗白糜,然後舒坦地說一句:夠香夠上。有時候我們會太戀這種味道,快遲到了也不願走,這時候阿嫲阿媽就會催促著:「灶下還有一大甕,驚無吃呢?快快背冊包去讀冊!」
我阿媽說,青梅在罾城只賣了二三十年。那時一瓶鹹梅都像當金子般的貴,極為稀罕。那年我阿媽剛剛入門,阿嫲不知從哪弄到了一瓶,也只有每天早齋的時候才會吃一點。阿媽就會聯合二伯娘,背著阿嫲偷偷夾幾口來嘗。我聽了笑話道:別人家媳婦在灶下偷吃冬節丸,阿媽你就愛在灶下偷吃醃鹹梅!
至於浸梅酒,則是阿公阿爸的喜好,一斤糖,一斤酒,一斤青梅,得要浸三個月以上才能喝。不像鹹梅那樣,醃個十來天就可以吃。記得小時候家裡人特別多,地方又小,每年浸梅酒,大大小小的梅酒罈子,就只好放在床底下。等日子到了,倒出清酒來,又往壇裡添米酒繼續浸。
這種簡單的青梅酒,聽說對身體特別好,對風溼有療效。而我只記得,那些夏天的晚飯,阿公阿爸會倒一小杯青梅酒,然後配一盤巴浪魚,配兩三隻鹹蝦蛄。吃到夜色漸濃,周遭漸暗,阿公才會叫我去拉開燈管,噢,這夜就亮了。
如今我已經很少中暑,就算夏天有個小病小痛,也都是買藥來吃。印象中已經很久沒吃過鹹梅了。只是阿媽每年都會醃一點。我那個大大咧咧的阿媽,五十歲之後也學我阿嫲吃起了早齋,鹹梅自然也成了她最愛的早菜之一。
而我卻依舊記得,在那些炎熱的夏天裡,我吃過阿媽槌好的鹹梅,暑氣稍解,阿媽就忙著給我煮生薑白糜。「媽啊,好莫唔吃白糜?」
「莫,吃白糜吃了就快快好啦!」
「哦,白糜,白糜好莫落沙蝦?」
「乖,等人好了阿媽正做你吃,現時愛聽阿媽講……」
來源:十號私塾
汕尾人自己的網上家園
關注方法:長按微信號複製→粘貼→搜索→關注
公眾號暱稱
微信號
內容
汕尾時代網
汕尾新動態
swsdw-com
jie-sheng
民聲資訊
生活資訊
汕尾市開創時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合作、報料、請直接回複本微信平臺
猛戳「閱讀原文」更多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