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史:拉丁美洲古代美術 安第斯建築雕刻陶器繪畫「116」

2020-12-13 藝術寶庫美術

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美術

南美洲美術以中部安第斯地區為中心,包括秘魯和玻利維亞高原。安第斯地區文化繁榮於被沙漠和高山阻隔的眾多谷地之中,交通的阻隔導致了藝術風格上的眾多分支,直到印加帝國時期才趨於交流和統一。

查文美術:與中美洲奧爾梅克文化同時,在南美洲玻利維亞高原也出現了查文文化。它繁榮於公元前1200—公元前200年,是南美洲最古老的文化。查文美術具有象徵性和寓意性的特點,很多內容是通過固定的程式來表現的,給人以晦澀、神秘莫測的印象。拉蒙蒂(底)石碑是查文浮雕的代表作,在這塊高1.95米的石板上,藝術家用淺浮雕刻出一個雙手握權杖的半人半獸的形象。他腳上長著爪子,嘴裡長著犬牙,頭上有鬃毛,頭頂上戴著一塊塊壘起來的野獸頭骨和尖牙,臉上具有貓科動物的特徵。這種人獸混合的形象是查文藝術所特有的手法。石碑的布局完全是對稱的,人物及細部表現都被簡化為直線和渦紋。

《拉蒙蒂石碑》

查文考古遺址

查文陶器的製作達到了很高的技術水平,其中最常見的型制是有馬蹬形嘴的陶器,即在器物上有兩個圓管形頸呈半圓形延伸,在器物頂部合而為一。陶器通常用低浮雕裝飾,裝飾紋大多是用直線和渦紋抽象表現的貓科動物。這種陶器不加彩色,打磨光滑,加上雙勾線的淺浮雕裝飾,顯得粗獷厚重,具有金屬的效果。蹬形嘴陶器以後成為了南美洲陶器的常見樣式。

帕拉卡斯美術:在秘魯南部沿海的帕拉卡斯,乾熱的沙漠地帶使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古代帕拉卡斯人的紡織品得以保存下來。帕拉卡斯人是古代優秀的紡織工藝師,他們織出的棉、毛織物,以其精湛的技藝和強烈的裝飾趣味而著稱。帕拉卡斯紡織紋樣包括人物和動物,形象具有神秘、怪誕的特點。人物手上長著尖爪,握著刀子,頭戴烏鴉毛,嘴裡吐著蛇,顯然是受了查文美術的影響。

納茲卡美術:公元400年—1000年,安第斯美術進入繁盛期。這一時期的納茲卡裝飾性彩陶達到安第斯地區制陶技藝的頂峰。典型的納茲卡陶器是一個球形的罐子,有兩個垂直的圓柱形嘴,中間用一個橋形板相連接作為提手。器物的圖形完美,器壁很薄,光潔的表面閃著絲絨般的光澤。陶器裝飾紋樣有各種動植物,有環境的描繪和情節、氣氛。表現手法概括,有一定程度的程式化表現。陶器色彩極為豐富,所用顏色達十一種。後期更為華麗,想像力更為豐富,達到了器物的實用性與工藝性的完美統一。

納茲卡羊絨織品

納茲卡人形陶器

莫奇卡美術:與納茲卡美術同時並存的是北部沿海的莫奇卡美術。莫奇卡人把蹬形嘴容器發展成為一種具有寫實風格的肖像陶器。這些陶器表現的人物非常寫實,仿佛是一個個不同的人物肖像,輪廓清晰、富有個性。表面很少用顏色,只用紅褐、土黃裝飾,顯示出烈日炎炎下的印第安人特有的古銅色,具有樸素、真實的效果。

莫奇卡人像陶器

莫奇卡銅面具

奇穆美術:奇穆(Chimu)文化興起於14世紀的秘魯高原。奇穆人是美洲古代最傑出的手工藝人,他們製作的黑陶極為光亮,近似銀器。他們的金、銀、銅製作技藝達到了古代最高水平,掌握了焊接法、失蠟法、錘金箔、鍍金、貼金等技術,製作了精美的金銀製品。

奇穆陶器

奇穆黑陶

有嘴黑釉陶罐

奇穆金飾

奇穆金器

印加美術:印加帝國是安第斯地區最龐大的帝國,西班牙人到達時,正處極盛時期,統治範圍達到整個南部美洲,被西班牙人稱為"新大陸的羅馬人"。

印加美術最獨特的成就是巨石建築,他們用巨大的巖石砌成房子,不帶任何裝飾,異常簡潔有力。這些巨石建築與自然環境結合緊密,據險而建,顯得宏偉堅固。比如馬丘比丘城,它建在群山環抱的峰頂,山脊兩邊是深約500米的山谷,建築物與山地協調,仿佛是從石頭裡長出來的,成為山的一部分。城市後面有千仞峭壁作為天然屏障。這座城市既是祭祀太陽神的聖地,又是險要的堡壘,成為印加帝國風格建築的傑出代表。馬丘比丘差不多已成為印加甚至世界上神秘古城的象徵,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馬丘比丘城

印加人的陶器手工精緻,造型生動,而且作風大膽,有很多都以描繪男女交歡為題材。下圖是印加人的陶器,造型獨特,彩繪亮麗。

印加陶器

這是印加帝國北部的陶器製品,可以看到明顯的奇穆風格,使用了奇穆人喜歡的黑色。

印加人還以其黃金製品出名,對於印加人來說,黃金是「太陽之汗」,白銀是「月亮之淚」。這是印加人的金猴面具。

印加人崇拜太陽,皇帝自稱為「太陽之子」。印加人又崇拜美洲虎(jaguar)形象的神,很多造像皆出現美洲虎的造型。

拉丁美洲古代美術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

西方藝術史:拉丁美洲古代美術 最傑出的瑪雅文化藝術【115】

西方藝術史:拉丁美洲古代美術 中美洲墨西哥美術【114】

藝術寶庫帶您進入藝術的神聖殿堂,領略藝術的美,生活的美!藝術寶庫是美術愛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藝術的集大成者,美術資料豐富全面,供藝術家們學習研究的交流平臺。

相關焦點

  • 西洋鏡:中國早期藝術史
    附錄部分《中國景觀:喜仁龍的攝影及見聞》收錄喜仁龍在中國旅行時拍攝的各地建築、園林、風俗照片157 幅。初版於1937 年出版,原書為丹麥語,僅發行600部,是喜仁龍印量最少的著作。
  • 西方藝術史:俄羅斯美術 心理肖像畫家 費德爾·羅科託夫「74」
    19世紀歐洲及美國美術18、19世紀俄羅斯美術18世紀下半葉的肖像體裁已誕生出所謂內心肖像畫的種類。在他最著名的肖像畫中有《亞歷山德拉·斯特魯伊斯卡婭肖像》,被稱為俄羅斯的蒙娜麗莎,並且無可否認是18世紀俄羅斯繪畫中最著名的作品。
  • 西方藝術史:現代繪畫大師 立體主義藝術家 喬治·勃拉克「122」
    立體主義的藝術喬治·勃拉克(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3年),法國畫家,現代繪畫大師,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之一。早期專注於印象派繪畫,在1906年轉向野獸派。他的立體主義則是受塞尚繪畫視覺真實以及畫面結構的影響,使畫成為一種建築,使對象成為某種比現實還要真實之物。他的立體主義作品色彩和諧,線條典雅流暢。題材多為靜物畫和風景畫,同時也是一位雕塑家、插圖家和舞臺設計家。《埃斯塔克的住宅》他野獸主義時期的風景畫不多,代表作有油畫《埃斯塔克碼頭》(1906年)。
  • 西方藝術史:東西合璧的日本近代畫家 竹內棲鳳的繪畫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獅子》竹內棲鳳(Takeuchi Seihō,1864-1942並且還研究西方油畫、水彩和攝影技術,把西方繪畫光、空氣的表現手法融入到繪畫中,畫風精妙洗鍊。1920-1921年,竹內棲鳳到中國寫生旅遊,學習中國的古典文學和古典繪畫,面對煙雨朦朧的江南流連忘返,創作出十幾幅山水畫。《柳陰雜居》畫面生動描繪了中國農村恬靜的生活狀態,用色鮮亮明快,用輕鬆的筆觸勾勒出了意境深遠的作品。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派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狩野派的美術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常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長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木挽町」創立者狩野尚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元信【103】
  • 西方藝術史:俄羅斯美術巡迴展覽畫派發起人 油畫家瓦西裡別洛夫
    19世紀歐洲及美國美術18、19世紀俄羅斯美術19世紀下半葉俄國美術在革命民主主義者進步思潮的影響下,形成了強大的、進步的藝術潮流,如巡迴展覽畫派的創立,以及莫斯科繪畫雕刻建築學校對人才的培養。莫斯科繪畫雕刻建築學校培養出一批出色的藝術人才,瓦西裡·格裡戈利耶維奇·別洛夫(佩羅夫/彼羅夫,1834—1882)就是傑出者之一。別洛夫是俄國風俗畫家、歷史和肖像畫家,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的先鋒,19世紀民主主義現實主義藝術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巡迴展覽畫派協會的發起人。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綜合畫家 下村觀山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下村觀山(しもむらかんざん,Shimomura Kanzan,1873-1930年),日本明治末期至昭和初期的著名畫家,本名晴三郎作品綜合了大和繪、宗達光琳派和宋元繪畫等風格。代表作有《林間之秋/秋》、《白狐》等。《林間的秋》《老松白藤》1921年《臨濟宗高僧頂相圖》描繪的是臨濟宗高僧「當頭棒喝」的坐姿,莊嚴肅穆,正襟危坐。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多才多藝的本阿彌光悅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公元16世紀末到整個17世紀,日本繪畫史上出現了幾位特別引人注目的畫家。在他們手裡,日本繪畫更清晰地展示了自己的面貌。本阿彌光悅的刀劍、蒔繪以及書畫等創作是承上啟下的一條強韌紐帶。俵屋宗達和尾形光琳吸收了大和繪、水墨畫、障壁畫、狩野派、士佐派的營養,與日本傳統工藝美術的精粹相結合,充分發揮了日本美術的收容性、簡潔性、裝飾性和抒情性等特點,使之成為一種自覺地協調各種美的因素的典型的日本美。
  • 西方藝術史:日本近代美女人物畫家 鏑木清方「108」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20世紀初,橋本關雪、竹內棲鳳、上村松園、川合玉堂、土田麥仙、神原紫峰等人從京都日本畫傳統和寫生畫派吸收了優點,對近現代日本畫有很大影響使浮世繪藝術更高雅,從而推動了日本繪畫的進步。
  • 西方藝術史:19世紀東歐諸國美術 保加利亞的油畫作品欣賞
    19世紀歐洲及美國美術 19世紀東歐諸國美術 保加利亞的美術也是隨著民族的覺醒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開始繁榮起來的。
  •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北京大學/臺灣大學 藝術史推薦書目
    平譯) 湖南科技出版社《論古代藝術》 溫克爾曼(邵大箴 譯) 人民大學出版社《造型藝術中的形式問題》 阿道夫·希爾德布蘭特(潘耀昌 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西方美術批評史》 文杜裡(遲軻 譯) 海南人民出版社《藝術風格學》(藝術史原理)沃爾夫林(潘耀昌 譯) 遼寧人民出版社《古典藝術》 沃爾夫林(潘耀昌 陳平 譯) 浙江美院出版社《視覺藝術的含義》 帕諾夫斯基(傅志強 譯) 遼寧人民出版社《帕諾夫斯基與美術史基礎
  • 西方藝術史:野獸派繪畫的領袖人物 從繪畫到剪紙 亨利·馬蒂斯
    西方古典繪畫在造型上主要以塊面和立體為主,不強調線條,而馬蒂斯的作品恰恰是通過簡潔的線條和醒目的色彩來震撼人心,打動觀眾。馬蒂斯說:"我極為喜歡舞蹈,舞蹈是一種驚人的事物:生命與節奏。對我來說,生活中的舞蹈是令人運意的。"
  • 專題:西方美術史——藝術審美(一)
    著作有:《接受之維》、《美術心理學》、《綿延之維--走向藝術史哲學》、《藝術的深度》、《西方美術史十五講》、《圖像繽紛――視覺藝術的文化維度》、《美術鑑賞》和《感動心靈的西方美術》;譯著有:《傳統與欲望--從大衛到德拉克羅瓦》、《光榮的深處--畢沙羅傳》、《注視被忽視的事物--靜物畫四論》、《媒體文化》、《視覺品味》、《博物館懷疑論》和《解碼西方名畫》等。
  • 西方藝術史:德國表現主義繪畫 現代油畫家馬克斯·佩息斯太因
    《男人渴望的女人》《鏡子裡的舞者》《漁夫首領》《Rauchender Schweizer》1923年表現主義的畫家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繪畫之父-生存死亡與壓抑的蒙克【126】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繪畫先驅 面具下孤獨狂歡的畫家 恩索爾【126】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畫家橋社創始人之一 埃裡希·赫克爾【126】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藝術家橋社創始人之一
  • 《大話西方藝術史》:與3000年繪畫、雕刻藝術來一次親密接觸
    這一次,意外得到意公子的《大話西方藝術史》,裡邊竟刊錄了150件名畫!不僅如此,意公子還用淺白而風趣的方式,講述了3000年藝術歷程,介紹了40位藝術大師,20個藝術流派。讀這本書,遠比少年時期的單純收藏更能激發我對美的熱愛。意公子,名瀟涵,意公子是大家贈予她的外號。她是當下深受大眾喜愛的藝術自媒體「意外藝術」的創始人。
  • 西方藝術史:德國新表現主義畫派著名油畫家 約格伊門道夫
    《Raub der Sabinerinnen》60年代,伊門多夫參加了博伊於斯倡導的「行為藝術運動」,試圖放棄繪畫而重新尋找一種有效的藝術方法用以抵制資本主義美學。他相信藝術可以是社會變遷的載體,可以運用繪畫表達社會責任,政治和當代歷史是他繪畫的主要素材。德國評論家們說他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畫家」、「修正主義」等。
  • 西方藝術史:超現實主義美術畫派-精神世界中的真實與「荒誕」「132」
    英國畫家亨利·弗賽裡(西方藝術史:18世紀英國美術-亨利·弗賽裡的夢幻哲理世界【68】)、英國詩人兼畫家威廉·布萊克(西方藝術史:18世紀英國美術-浪漫主義的詩人畫家威廉·布萊克【68】),都可謂是超現實主義的先驅。
  • 講座回顧│文博講堂「圖說拉丁美洲印第安文明」
    1月18日上午,南開大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董國輝教授應邀走進天津博物館,就我館剛剛開幕的「安第斯文明特展」開啟首場講座。印加帝國是安第斯文明長期發展的最後一站。安第斯文明以今秘魯的庫斯科盆地和秘魯、玻利維亞交界的的的喀喀湖為中心,包括秘魯大部,玻利維亞、厄瓜多、阿根廷和智利的部分地區。這一文明沒有文字和車輪,但有馬丘比丘宮殿建築、庫斯科古城、納斯卡地畫,以及絢麗的紡織品、多彩的陶器和精緻的金銀製品。
  • 西方藝術史:日本最受歡迎的浮世繪畫家之一 安藤廣重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安藤廣重(Ando Hiroshige;1797~1858;日文:あんどうひろしげ安藤広重),後改名他大膽地採用西方創作手法,通過具有感召力的主題及東方元素,營造出了簡單自然又不失美感的環境氛圍。
  • 零繪畫基礎也能開啟你的藝術之路!
    同時,工作室也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對於整體審美的意識,因而,無論是藝術史、構圖,還是素描,都是我們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並不僅僅培養只會畫畫的畫家,而同時培養在藝術各領域都有潛力和能夠發揮價值的人才。就算你沒有任何繪畫基礎,也可以開啟你的藝術之路。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攜Arche溯源藝術工作室為你開啟秋季「零基礎素描油畫興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