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 | 精準打擊外國企業,美經濟自由主義自毀長城

2020-12-21 澎湃新聞

中國網評 | 精準打擊外國企業,美經濟自由主義自毀長城

2020-05-28 1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中國網評論員:唐華

責任編輯:楊新華 李小華 戚易斌

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的精準打擊,已經沒有絲毫顧忌。

5月23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宣布,將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讓這份針對中國企業的黑名單再次擴容。去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開啟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精準打擊中國企業的先河。此後,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科大訊飛等公司也被拉入實體清單。

最惡劣的,莫過於5月15日對華為禁令的升級,既全面禁止華為使用美國技術、軟體和設備設計生產,同時也全面限制全球廠商代工生產華為設計的晶片。

美國政府接連出手管制措施,意圖狠狠扼住華為等中國企業的咽喉。美國「長臂管轄」在國際商業領域的不斷濫用,一次又一次讓人見識其野蠻、霸道和毫無底線。

自從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之後,美國就將兩國之間的摩擦描述為美國領導的西方民主社會與「修正主義大國」之間的對抗。

針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一系列措施,是美國對華科技戰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遏制中國技術發展的既定戰略安排。但在宣傳上,美國媒體和政客卻將其塗抹上政治色彩,比如聲稱「中國企業利用出口設備幫助中國政府竊取他國機密」「限制措施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等等。美國企圖用意識形態之爭包裝、美化其缺乏道義理據的霸凌政策,編造和栽贓以莫須有的罪名,迷惑、拉攏盟友構築反華戰線。

事實上,在商業競爭乃至國家競爭層面,美國並沒有多少意識形態考量,凡是挑戰美國和美國企業霸權地位的,都會遭到極限打壓。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半導體產業騰飛。到1989年,日本晶片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已達53%,超過美國的37%,日本電氣、東芝和日立三家企業的半導體產量牢牢佔據世界前三。在半導體產業帶動下,日本經濟也進入黃金時代,經濟總量與美國的差距逐漸縮小。英特爾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哀嘆美國正在經歷「帝國衰落」,還斷言這樣下去,矽谷將成為廢墟。

正面戰場不是對手,美國便玩起了下三濫手段。一方面,美國發動輿論戰,宣揚「日本威脅論」,宣稱日本企業在晶片領域的全面領先,將嚴重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發動晶片戰爭尋找藉口。另一方面,美國開始羅織罪名,甚至用「釣魚手段」,尋機制裁日本的領軍企業。

1982年,美國聯邦調查局派人假扮IBM員工,故意把IBM公司的絕密設計資料發給了日立公司高級工程師林賢治。林賢治不知有詐,表示還想要更多資料,美國聯邦調查局馬上將與林賢治的來往資料公布,稱「日本企業竊取美國技術」。1987年,美國指控東芝向蘇聯出售可減小潛艇噪音的工具機部件,違反了「巴黎統籌委員會」的禁運協議,嚴重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美國隨後開始了一系列針對東芝的制裁措施,包括:取消從東芝購買飛彈技術的協議,取消原定從東芝進口的上百億日元計算機合同,將制裁東芝的條款寫入貿易法案,同時禁止東芝產品向美出口2至5年……

種種套路,與今天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制裁何其相似。

彼時的日本,在安全上高度依賴美國,面對無理打壓只能步步退讓,最終被迫籤訂《廣場協議》,從高歌猛進到一蹶不振,步入「失去的十年」。

讓人稱奇的是,川普在1989年的一次採訪中曾經宣稱:「日本正在有預謀地吸美國的血!這場殺人不見血的戰爭,日本已經勝利了!」30年以後,成為美國總統的川普把日本兩字替換成了中國。

日本的前車之鑑提醒中國,面對美國唯我獨尊的霸道,無原則地妥協遷就,乃至於籤「城下之盟」,不能換來歲月靜好、你儂我儂,只能在技術壟斷的夾縫中苟且偷生。「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這是血的教訓,也是鋼的信條。

不斷拉長的實體清單,也在徹底拉下美國經濟自由主義的偽裝,露出唯利是圖的難看吃相。誰也無法保證美國當年之於日本、今日之於中國的無賴招數,他日不會施加到自己身上。濫用技術優勢實施精準打擊製造「寒蟬效應」,恐怕很難讓美國再次偉大,但一定會讓不畏強權的奮鬥者更加強大。

原創文章,版權歸中國網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家/都/在/看

原標題:《中國網評 | 精準打擊外國企業,美經濟自由主義自毀長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的「長城特寫」:中國葡萄酒為中國企業加油
    四十一年過去了,長城始終保持走在行業的最前端,用自己的步伐帶動著整個行業向前,再一次向行業展現出了「長城式智慧」。在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上,長城五星葡萄酒榮耀亮相,向中國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致敬。據了解,本屆論壇以「弘揚企業家精神融入新發展格局」為主題,有關部門領導、知名經濟學家、知名企業家等社會各界翹楚,匯聚一堂研討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解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戰略和實現的有效路徑,企業如何弘揚企業家精神,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謀劃「十四五」發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 長城是外國青年認知度最高的中國文化符號
    本報北京6月1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諸葛亞寒)在6月18日舉行的第四屆文化創新國際論壇開幕式上,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於丹發布了該院《外國人對中國文化認知調查報告(2015)》。
  • 形成工作合力 精準幫扶企業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同時,優化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退稅服務,加快退稅進度,推動更多符合標準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成為海關「經認證的經營者」。  不過,下半年我國外貿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嚴峻,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  為此,要充分發揮外貿外資協調機製作用,加強橫向協作與縱向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精準施策,幫助企業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繼續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
  • 劉迎秋:新自由主義究竟是什麼?
    其實,只要仔細讀一讀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就不難發現,人們談論的新自由主義既非一個典型的經濟學範疇,也非一個確切的經濟學流派,而是一個經濟理論、社會思潮和政策主張的「混合體」,或者用更通俗的話說是一個「大雜燴」。首先,人們通常所談論的新自由主義,是一個以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為主要載體而存在和演進的思想範疇。
  • 新冠疫情:新自由主義的喪鐘
    由於美國開始指望其公司和資本的流動來保持全球的經濟和政治主導地位,新自由主義成為對華盛頓甚有吸引力的理念。 從那時起,「股東資本主義」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為其股東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想法,就成為主流經濟思想的基本原理,並演變成一系列很少有國家敢於偏離的經濟原則,譬如,認為政府應該努力減少公共開支以管理債務、政府唯一的產業政策應該是推動更自由的市場和更多的貿易協議,或者認為凡是對企業和企業家有利的政策,對整個國家也有利。
  • 思力網評:中國是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者
    思力網評:中國是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者 2020-12-20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林毅夫:新自由主義的盛行完全是基於誤解
    但是美國現在已經不再是競爭性經濟。幾乎每個行業都有一兩家或最多三四家大公司壟斷整個行業。經濟理論說得很清楚,一旦行業集中度如此之高,市場將不會再有效率和活力。經濟學的另一個常識是市場發揮作用的前提是信息透明。但大家知道信息其實並不透明,公司會隱瞞自己的信息。臉書(Facebook)不願意披露他們如何精準投放了廣告,向哪些用戶推送了假消息。
  • 戰疫情 保經濟 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努力實現 「戰疫、復工」雙勝利
    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到防控進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序復工復產新階段,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依託可靠的潤滑保障能力,不斷擴大「疫情阻擊戰」、「經濟保衛戰」戰果,積極落實央企成員的社會責任,力爭向社會交出了一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勝利的答卷。
  • 魏建軍的自省 長城汽車居安思危才能有備無患
    俗話說三十而立,當我們到了30歲時,都應該對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立意和見解,而在魏建軍與長城汽車同舟共濟30年的過程中,走過不少彎路、犯過不少錯誤,但也正是在交錯往復的試錯與試對中,長城汽車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個河北保定偏居一隅、虧損高達200萬的地方企業,發展成為了如今連續四年年銷百萬、全球知名的SUV和皮卡車領導者。
  • 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自由主義無關?——法國經濟學家觀點錯在哪
    2019年7月5日,法國《費加羅報》官網刊登了一篇關於是否應該終結自由主義的專題文章。該文作者,法國經濟學家弗朗索瓦朗格萊在文中表示,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自由主義無關。(理由是)中國並沒有接受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卻在改革開放後的數十年內衝上了世界第二經濟體的寶座。
  • 澳大利亞議員認為對華經濟脫鉤是「自毀行為」
    新華社坎培拉12月9日電(記者白旭 嶽東興)澳大利亞兩名議員日前表示,澳大利亞一直以來是中國經濟增長和工業化的巨大受益者,試圖解除同中國在經濟上的聯繫就是「自毀行為」。據《衛報》澳大利亞版報導,澳工黨議員蒂姆·沃茨8日在該國智庫「中國事務」在國會大廈組織的一場活動中說,澳國內一些鷹派政客所謂的同中國經濟脫鉤的想法是「前所未有的國家自毀行為」。
  • 做中國製造的新旗幟,魏建軍和長城汽車已破釜沉舟
    三十年風雨,長城汽車從偏安一隅的地方小廠,成長為連續四年年銷百萬的中國汽車領軍企業。這樣的成績任誰都值得驕傲。但在本應由鮮花和掌聲組成的慶功宴上,長城汽車董事長卻提出了振聾的詰問:「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
  • 百年變局下新自由主義周期性衰退透析
    就思想維度而言,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世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有利於世界各國擺脫西方教條主義思想束縛,特別是以西方新自由主義為代表的教條主義經濟思想的束縛,促進了世界範圍的思想解放與理論開放,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思想和理論支持。
  • 精準打擊倒賣簡歷亂象
    石向陽 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日前,《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黑色產業鏈形成的背後與求職者在選擇招聘平臺、招聘企業投遞簡歷時的隱私保護意識不強、疏於防範有關。但涉及簡歷倒賣的招聘平臺其實都是知名的大平臺,是求職者所無法避開的求職網站,所以,更關鍵的問題還在於求職平臺資質審核把關不嚴,疏於個人信息防護。比如,一些不法分子輕輕鬆鬆就能夠在招聘網站上註冊空殼公司,購買一個「提取器」,花幾十塊錢一天就能夠批量下載成千上萬份實時簡歷。
  • 中國網評 | 川普政府反華動作頻仍,中國不必隨之起舞
    中國網評 | 川普政府反華動作頻仍,中國不必隨之起舞 2020-11-29 15: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打壓中國企業一年 印度贏了嗎?拒絕RCEP錯失最後上車良機
    存在緩和關係可能的同時,也要預見只要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不變,印度仍會向美國靠攏,以謀求軍事和經濟利益,因此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中美印三邊關係問題專家坦維·馬丹(Tanvi Madan)指出,中國經濟體量現在是印度五倍之大,今後拜登政府的中美互動將影響到美印關係發展。
  • 海外網評:從「忠實盟友」到「主要對手」,美德發生了什麼?
    新冠疫情暴發前,美德就在多個領域屢次交手:美國威脅對歐盟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這對汽車工業在GDP佔比達到8%的德國而言利益攸關;美國還宣布對參與俄德之間「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企業實施制裁,「北溪2號」一度停工。疫情發生後,美國「截胡」德國防疫物資、為壟斷疫苗研發挖德國「牆角」,「美國優先」的種種行徑更令德國人反感。默克爾冷對川普G7峰會的邀請,足見兩國之間矛盾的激化。
  • 福山:新自由主義已死,但中國模式難以複製-虎嗅網
    觀點報:雖然中國採取的措施仍受到一些質疑,但中國難道不是再次證明了,它是自由民主模式的真正替代方案?福山:中國模式是非西方模式中最成功的一個:國家幹預和準資本主義的混合體。這個國家所關切的,即便不能說是實現人民福祉,至少也是向人民提供幫助。
  • 海外網評:形勢越複雜,越要加強兩岸經濟合作
    2020年兩岸關係的最顯著特點,是「臺獨」勢力在島內外的分裂行徑達到了本世紀以來的空前活躍程度,導致兩岸局勢嚴峻複雜;大陸方面在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重點打擊極少數「臺獨」頑固分子的同時,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種特點是在中國大陸國際摩擦阻力增大、國內發展勢頭良好的背景下出現的。
  • 劉明| 自由主義人權觀的人性基礎及其局限
    信仰自由、良心自由、思想自由等自由主義的核心觀念在這一過程中孕育而生。經濟自由和工業革命是推動歐洲自由主義人權觀產生的經濟動因。在中世紀的歐洲,土地財產權實行長子繼承制度和託管財產制度,使得大量土地無法自由轉讓,教會佔有的土地同樣無法自由買賣;另一方面,政府對農產品的自由交易進行嚴格的限制。到了中世紀後期,封建主義對經濟自由的限制同日益覺醒的個人主義產生了明顯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