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無冕財經
作者:黃琪鑫
編輯:陳澗
設計:布冬
編輯助理:朱智琪
業績巨虧,欠下百億債務,「東旭系」公司東旭光電卻又新增了兩筆共40億元的投資,還是和國資聯手。
8月17日,繼與四川省綿陽市經開區達成20億投資協議後,東旭光電又與河南省安陽市投資20億元建設新型顯示材料產業園。
令市場不解的是,東旭光電帳上趴著巨額資金,解除質押又回款了38億,如今和國資一起合作投資,卻無法還上違約的30多億債券。
自出現債務違約後,東旭系就表示將要「賣身」給國資,然而八個月後,重組並未有實際進展。
有錢建廠,沒錢還債半個月內,身處債務危機的東旭光電(000413.SZ)與兩地方國資達成40億資金的合作。
2020年8月17日,東旭光電公告稱,公司與安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管理委員會籤署了《投資合作協議書》,雙方就在安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共同投資20億元,建設新型光電顯示材料產業園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半個月前的8月4日,東旭光電公告稱,子公司四川旭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虹光電」)與綿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籤署了《項目投資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綿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20億元,實施王者熊貓二代高端蓋板玻璃生產線項目並達成合作意向。
自2019年11月「16東旭光電MTN001A」和「16東旭光電MTN001B」兩隻債券違約後,整個「東旭系」陷入危機,多隻債券遭到擠兌。
▲東旭光電債券違約以來的股價表現,圖片來自新浪。
截至2020年3月31日,僅東旭光電的有息負債高達224.49億元,其中違約的債券合計 36.34億元。
5月18日,10億元規模的「15東旭債」到期也未能償還,東旭光電錶示,公司與持有96.16%債券餘額的投資者籤訂展期協議,剩餘3.84%的債券本金及相應的利息,未能展期,發生違約。
債券違約、擠兌當前,這兩次合作不禁引起了投資者的質疑,深交所互動易上,有投資者詢問「綿陽高新區合作投資的20億元從哪兒來」,東旭光電回復稱:「雙方共同出資」。
一邊在出資建設產業園,另一邊卻無法償還數十億債券?
不僅如此,東旭光電的帳上又增加了一筆錢——2020年7月23日,東旭光電稱,子公司為非關聯公司提供的38.5億元擔保金額已經回款。按理說有錢還債了,於是,深交所在相關問詢函中提問這筆錢是否擬用於償還債務。
東旭光電的回應是,這38.5億元計劃用於買樓、買專利、維持公司流動資金運轉。
其中,使用約10億元收購東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位於北京大興區匯營路15號院的房屋建築物及其佔用範圍內的土地使用權的資產對價;使用約26億元購買東旭集團有限公司擁有或與其全資子公司東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擁有的與光電顯示技術相關的743項專利的對價;剩下的約2億元用於公司流動資金需求。
這些都沒有提到要還債。
東旭光電對此解釋稱,一方面是為了走出困境,公司決定回歸主業;另一方面,對應公司224億元的債務,38.5億元的資金量不足以滿足償債資金備付需求,且僅用於清償債務不利於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在東旭光電看來,回歸光電顯示主業是公司在困境中作出戰略規劃調整,靠主業恢復公司造血功能,化解債務危機。
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的光電顯示業務僅佔總營收的17.84%,約31億元。而且根據和上述國資達成的協議,合作項目分為兩期,僅生產線第一期建設周期就需要12個月的時間,至少到2021年8月才能投產,似乎難解燃眉之急。
值得注意的是,出現債券違約之前,東旭光電2019年三季報中,顯示貨幣資金餘額高達183.16億元。甚至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的貨幣資金餘額為115.99 億元。
帳上巨額現金,為何還無法還債呢?
在深交所的追問下,東旭光電幾經延遲回復後表示,公司的貨幣資金餘額中使用受限的資金餘額為107.48億元,包括有79.32億元存放在東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財務公司」)的款項,而財務公司因未收回對外貸款,出現流動性危機,公司資金無法提現。
根據回復函,這家財務公司,主要是歸集東旭系公司資金,然後貸給有需求的東旭系成員公司。而實際上,貸款主要對象就是東旭光電的母公司東旭集團。
「賣身」國資才是出路?2019年11月19日,債券違約第二天,東旭光電就公告稱,東旭集團控股股東東旭光電投資公司擬向石家莊國資委,轉讓其持有的東旭集團51.46%的股權。
東旭集團成立於1997年,是河北省大型民營企業,官方資料顯示,公司旗下擁有東旭光電、東旭藍天(000040.SZ)、嘉麟傑(002486.SZ)三家上市公司,以及四百餘家全資及控股公司。
20多年間,公司主業從光電顯示行業,擴張到新能源汽車、石墨烯產業化應用、新能源與生態環保、地產與產業園區等行業,截至2018年底,集團總資產逾2000億元。
東旭集團創始人李兆廷自2009年開始收購多家公司,2013年東旭光電借殼寶石A上市,自此成為東旭集團在資本市場的衝鋒兵。彼時東旭光電主業為成套裝備及技術服務、電真空玻璃器件及配套電子元器件、玻璃基板、建築安裝,公司的營業收入為9.32億元。
▲東旭光電近年來主營變化情況。
2015年8月,東旭集團收購寶安地產30%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並且更名為東旭藍天。寶安地產從房地產行業轉型成為了一家能源上市公司。
2017年,東旭光電斥資30億收購收購申龍客車100%股權,東旭光電已經涉足「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而且也涉及光伏、5G等熱門概念。而這一系列的併購,給東旭光電帶來了高達28億的商譽,為2019年一次性計提10億商譽減值埋下伏筆。
2015年到2017年,是東旭發展的巔峰期,在這些熱門概念的加持下,東旭光電的融資之路暢通無阻。公開信息顯示,上市7年,東旭光電累計增發5次,發行30.68億股,募集資金273億元。
到了2018年,東旭集團開始在市場籌不到錢了,靠融資、發債、買買買的快速擴張之路也戛然而止。
▲東旭光電籌資現金流量情況。
東旭集團前期的積累的危機在2019年爆發,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東旭集團營收為340.03億元,同比下降33.26%;歸母淨利潤為-310.74億元,而上年同期盈利12.14億元,公司給出的理由是收入下降、財務費用上漲、資產減值增加。
除了300多億的巨額虧損,更令人驚訝的是,東旭集團貨幣資金蒸發了約492億元,僅剩69.69億元。東旭集團總資產為1966.14億元,負債1516.2億元,負債率77.15%,同比上升23.03%。
東旭集團稱,2019年公司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驟然惡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據財新報導,除去一隻7億元私募債場外展期摘牌外,東旭集團剩餘14隻債券已陸續陷入擠兌,其存續的債券餘額約在196億元,原本一年內到期的就有89億元規模。另據財新引援接近東旭集團的人士,東旭的確打算讓債權人打折認虧,「只有這樣才能把債務重整,國資也才會進場」。
雖然和地方國資達成了合作協議,但後者並未真正進場。
自東旭光電投資提出要將股權轉讓給石家莊國資委已經過去八個月時間, 截止目前,上市公司表示,相關事項尚未取得實質進展,東旭光電投資及石家莊國資委尚未籤署相關股權轉讓協議。
國盛證券表示,東旭集團的多元併購、高速擴張導致債務負擔加重,東旭光電違約一定程度折射出民企違約的共性特徵,第一,激進擴張的民企,在融資收緊階段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第二,警惕「存貸雙高」的民企;第三,關注受限資產佔比和股權質押比例高傳遞出的企業流動性緊張信號。
東旭系舉債如此之高,借錢給東旭系的「金主」又是誰?
據財新報導,東旭系向山西農商行、農合機構質押股權融資。截至2019年10月末,東旭集團在山西農合機構的融資餘額高達200億元,涉及57家農字頭銀行業金融機構。東旭系、山西首富田文軍主導的「德御系」暴雷,也引發山西農信系統腐敗案背後主要涉及貸款挪用等問題,造成窟窿有幾百億元。
目前這個攤子,國資願意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