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肉餡為什麼要多次加水而非一次性加足?早餐店老闆告訴你答案
我們平時不管是汆丸子還是做水餃、包子的肉餡,都需要往裡加入蔥姜水或者花椒水,並且是分多次加入,這樣成品鮮嫩多汁,口感不柴不硬,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分多次加水呢,一次性倒入不可以嗎?答案是不可以的。下面以我的經驗分析一下:
先來了解肉餡吃水的原理
肉在剁碎或者攪碎以後,本身會釋放出大量的蛋白質分子,這時候加入鹽分後便能增加蛋白質分子表面的電荷,促使蛋白質分子表面的親水基團發生水化作用而吃水,也就是肉餡變的有黏性了。加入水後,在攪打的作用下,原先的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被破壞,蛋白質間的多肽鏈慢慢連接起來,而後會組成新的空間網絡結構,隨著不斷的攪動和鹽分的滲入,就會形成蛋白質凝膠,肉餡就抱成一團了,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勁」。
上勁後肉餡彈性變強,這時如果直接做成肉餡,口感太硬,還需要加水緩解,隨後分多次下入水分,再通過攪打,使其吸收足夠水分,做成的成品便會水嫩多汁,並不會發柴太硬。
打肉餡加水分多次下入的原因
一開始蛋白質組成新的空間網絡結構是有限度的,而後在攪打以及鹽的作用下才逐步形成蛋白質凝膠,並不是一下子就會出現,如果這時一股腦地將水分倒入,它的凝膠功能瞬間會變差,便吸不進去足夠水分,肉餡就不抱團,也就吃不進足夠的水分。
從肉餡吃水到能吃入足夠的水分中,我們可以看出,打肉餡吃入足夠的水分我需要幾個必須條件:
1.肉要制碎,越碎越好,肥瘦最好3:7。
2.要先加入鹽(或者含鹽的醬類油調味品),加入鹽分才能增加蛋白質分子表面的電荷。
3.蔥姜水花椒水要分多次加入,一般為3-4次。
4.肉餡要朝一個方向充分的攪打,攪錯方向也形成不了空間網絡結構,後面的蛋白質凝膠也就不存在,肉餡洩勁,不抱團。
5.如果攪打正確一斤肉餡可以加入4兩花椒水或者蔥姜水。當然了肉餡必須是鮮肉乾肉,不是注水豬肉。
6.溫度低也有助於肉餡吸收水分。
喜歡作品記得點個讚,或者轉發出去讓更多需要的人看到,並順便關注一下木子小廚,小廚會繼續為您分享烹調中的經驗和技術乾貨,感謝觀看。
文/木子小廚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