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自「文景之治」後,國內形勢一片大好,百姓們有錢了,開始四處消費,瘋狂買買買。那架勢比現在政府發的消費券還很狠。
不過深宮內,漢景帝的心情不是很輕鬆,為什麼會這樣?
這還得從他的太子劉榮說起。
古代大凡皇帝立太子,都講究一個規定,那就是「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漢景帝早些年有一個老婆叫慄姬,長得非常對景帝胃口,景帝沒忍住就把她給「皇恩浩蕩」了,
於是慄姬生下了景帝第一個兒子------劉榮。
一般來講,小情侶處於蜜月期的時候,會自動給對方帶上一個「濾鏡」,漢景帝那會兒就是戀愛腦,覺得慄姬簡直是,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完美的人啊。接連著愛屋及烏,把劉榮立為太子。
但是慄姬不是皇后,而景帝的正宮皇后薄氏又沒生育,所以按照法律,把當時身為庶長子的劉榮立為太子。
劉榮和她媽慄姬,一時春風得意,尤其是他媽,覺得自己生了帝國未來的儲君,整個國家就開始被自己掌控了。
景帝的老姐館陶公主劉嫖,是漢朝第一位長公主,和弟弟景帝劉啟的關係十分好,看太子劉榮這孩子不錯,就想把自己閨女嫁給他,但是慄姬一時頭鐵,竟然把這門婚事給拒絕了。
為啥要拒絕?難道就是因為館陶公主經常給景帝進獻美女?好色是男人本性,景帝也就是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錯誤而已。
皇帝要雨露均沾,你慄姬兒子是太子,你老公姐姐的閨女嫁給他,這買賣穩賺不賠。就憑館陶的影響力,你兒子在皇宮中的地位還不是穩如泰山?
這天大的好事你沒理由拒絕啊?
但慄姬就是這麼做的,這讓館陶公主很下不來臺,你兒子貴為太子,行,我就讓他當不成太子!
正巧這時景帝的另一個老婆王美人帶小皇子劉徹過來見館陶公主,並跟館陶公主家的閨女陳阿嬌玩的特別開心,館陶公主趨機問劉徹:
「阿嬌怎麼樣啊?」
「好美!」
「那以後他當你媳婦兒好麼?」
「中!那我一定造一個金屋給阿嬌住。」
一番對話把館陶惹得哈哈大笑,景帝也在場,覺得這是一種緣分,就答應了這門婚事。這也就是歷史上金屋藏嬌的由來。
漢景帝七年(前150年),正月,景帝劉啟病重,想找老婆慄姬說說心裡話。正說到景帝百年之後的話題時,景帝問:「朕問你,有一天朕不在了,太子繼位,你貴為皇太后,那其他嬪妃生下的皇子,你會怎麼對他?」
史書記載:慄姬當時的表現是慄姬怒,不肯應,言不遜。
本來皇帝到了這個地步找你說這些話,就表示已經認可你和你兒子太子劉榮了,帝國的未來交給你是卓卓有餘的事情,而你居然生氣,不答應也就算了,還罵皇帝是老狗。
這是作大死啊!
景帝聽到後,一下子把病氣好了,覺得這女人這麼狠毒,把天下交給他兒子一定會更加動蕩。他表面上沒說什麼,再加上館陶公主日常挑撥離間,景帝內心已經打定主意。
隨後劉榮被廢為臨江王,離開長安去往封地。走之前,慄姬在太子府上哭得稀裡譁啦的,說什麼也不肯去,待從無法,只能來個硬的,把她架到車上按住,帶到臨江王封地。
慄姬出局,王美人的兒子劉徹(後來的漢武帝)被立為太子,漢帝國的格局已定。
廢太子時,魏其侯竇嬰和太尉周亞夫等一幹大臣一致表示反對,使得太子劉徹的地位一直不穩,景帝看劉榮支持者這麼多,將來劉徹繼位,怕是會對他產生不小的威脅,一直憂心忡忡。
漢帝國剛從七國之亂恢復過來,實在再經不起大動幹戈了。
正巧,有人告廢太子劉榮圈佔祖宗宗廟傍邊的土地,被酷吏郅都抓起來問罪,這個郅都一向是「鐵面無私」的,為什麼這麼講?
因為他動不動就用刑,只要你不認罪,酷刑都給你安排上。
這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的記載是:
「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而中尉郅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間與臨江王。臨江王既為書謝上,因自殺。」
劉榮想申訴,郅都竟然不許,一個小小的中尉,有什麼能力拒絕一國的王爺申訴,這不是正常的法律程序嗎?
除非,有人不想讓他申訴。這個人,不用說你也能猜得到。
魏其侯帶人偷偷進去,把筆給他,他寫完陳述書就自殺了。他奶奶竇太后聽到這個噩耗,十分悲痛,但也不能拿自己兒子開刀,只能拿負責審訊的郅都做發洩口。
郅都畢竟幫了皇帝大忙,漢景帝十分保他,派他去做雁門太守,企圖讓他遠離太后的魔掌,但目睹了孫子慘死的太后怎麼會放過他,還是把他抓起來了。
景帝聽到後急忙對太后說:郅都是忠臣,太后回懟:劉榮難道不是忠臣嗎?說完後直接把郅都斬了(景帝曰:「郅忠臣。」欲釋之。竇太后曰:「臨江王獨非忠臣邪?」於是遂斬郅都)。
慄姬為圖一時痛快,斷送了自己和兒子的前程,而劉徹上位後,景帝為了皇權的穩定,暗示郅都處理劉榮,而郅都也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皇權總是伴著鮮血,為了一個兒子殺死另一個兒子,可能這就是帝王心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