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清建市30周年 下好生態文明建設這盤棋

2020-12-26 騰訊網

龍江兩岸。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圖

龍江上,天寶陂處,一群白鷺靜臥水面,時而嬉戲飛舞;水岸邊樹木連綿,冬日裡青翠依舊,龍江水流過,倒映著這樹與鳥的身姿。

「綠水青山白鷺飛,你說美不美?」鳥類攝影愛好者端著相機,不時地按下快門。對於鳥類愛好者來說,福建福清市的冬天是一場「盛宴」:2012年,全球僅存2000隻左右的黑臉琵鷺,在福清灣溼地被觀測到,數量多達120隻;2015年,有黑臉琵鷺、黑腹濱鷸、紅腹濱鷸、紅嘴巨鷗等20多種、1.3萬多隻候鳥在福清興化灣越冬……越冬候鳥的數量逐年在增加,福清灣溼地也因為良好的生態環境,被列入國家重要溼地名錄。

生態興,則文明興,撤縣建市30年來,福清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並將這幅生態畫畫得越來越動人:建市之前,福清城區僅有一個街心公園,如今40座大型綜合性公園、主題公園在城市裡星羅棋布;街頭轉角、巷陌空地造了25個「口袋公園」;建設了411個美麗鄉村(含新農村);2020年,森林覆蓋率42.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75平方米,是1990年的17倍;陸續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級生態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市。

綠色發展 厚植城市生態底色

學生在公園裡寫生。福清市委宣傳部供圖

落日餘暉下,龍江江面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候鳥飛過的,水流潺潺,這樣的景色令人陶醉。

岸邊10多座公園串珠成線,散步的市民紛紛舉起手機拍照,「龍江落日」成了城市的美景之一。

龍江是福清域內最重要的流域,在本世紀初,一度被列為福建省12條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2006年起,福清全面啟動龍江流域綜合整治,確立「治汙、治洪、治亂」三治並舉方針,此後龍江整治力度不斷加大,水質逐年提升;2019年,啟動湖庫水系連通建設,提高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2020年,啟動實施龍江流域綜合治理項目,致力於將龍江打造成福清城市生態軸、景觀軸、發展軸。經過多年不懈治理,龍江的生態環境大為改善,終於以一灣清水奔流入海。

龍江綜合治理是福清市具有特殊意義的生態「止損」之戰,也推進了福清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的進程。福清相繼推出一系列戰略決策、行動方案和制度設計,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綠色發展的「緊箍咒」越念越緊:全面開展「全民動員,綠化福清」活動,打造「綠色福清」;實施「三五七」工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綠色通道」「綠色新城」等造林工程;實施省級森林城市建設、「一江、四溪、四山」城市公園建設、「四綠」工程;開展「兩違」整治、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畜禽養殖汙染整治等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進「河長制」,推行全民治水模式,常態化開展無人機巡河、萬人巡河清障活動;規範城鄉個人建房行為,並大力推進移風易俗,進一步淨化社會風氣。

市民在口袋公園裡健身。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圖

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讓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有了真真正正的進步。2019年,福清全年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9.4%,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30年間,福清完成荒山造林、跡地和非規劃林地造林13411公頃。城市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綠蔭滿城。

城市發展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福清正持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空間布局,築牢生態屏障,推進汙染防治攻堅,厚植城市發展的綠色底色。

文明潤城 建設高品質宜居之城

福清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內外兼修、由表及裡地的。

福清市是一座千年古邑,在1300多年文化積澱的涵養下,這座城市有著自己獨特的城市精神。新時代下,城市文明的建設與厚重的歷史同行,一步一個腳印:2011年,獲評全省文明城市;2015年,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2020年,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城市文明建設從歷史中汲取精華,實施「一巷一景觀」改造工程,將「一街一文化」娓娓道來。串珠公園、口袋公園、繽紛花街、最美街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和誠信建設一條街等,也為城市增添一抹抹靚色。

改造後的安定裡。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圖

福清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縣(市、區),湧現出全國道德模範海島醫生王錦萍,還有3人獲評福建省、福州市道德模範,17人入選「中國好人榜」和「福建好人榜」。榜樣的引領,激發了滿城正能量,志願服務也遍地開花。福清現有志願服務組織2145個,註冊志願者超過21萬人,發起志願活動項目20936個,項目服務總時長達到1535萬小時。志願服務成為城市文明創建中的亮麗風景,也讓大愛與溫情在城市中流淌。

如今,在福清時常能見到「小紅帽」在交通路口開展文明交通勸導;社區、農村老人當起義務巡防員;婦女爭當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退休老幹部、老教師主動擔起網吧監督員……市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文明的洗禮,並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自覺。

一座文明之城,讓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對未來有了更美好的憧憬,對正在走向深遠的城市文明建設也有了更深切的期待。

民本情懷 讓百姓喝好水、用好水

東張水庫,石竹湖畔。倪政榕 攝

福清自古缺淡水,淡水的人均佔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4。保護水資源,更好地治水、用水在福清尤為重要。

苦於缺水,唐代天寶年間,福清的先民們在龍江上用竹籠攔水,築木成樁,採山石圍堰,砌高陂橫江截流,歷載方建成「天寶坡」,成了閩中歷史上最悠久的水利灌溉工程。

古有「天寶坡」,今有閩江調水工程。撤縣建市後,為了從根本上改變福清「十年九旱」的狀況,1994年福清開共建設閩江調水工程,歷時9年,終於建成通水。

喝好水、用好水,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市區的群眾「解渴」了,但鄉村的百姓依舊靠打井找水喝。進入新時代,打破城鄉供水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供水同源同質同服務,已然成為百姓的新需求、新期待,也成為福清發展攻堅克難的新「戰役」。2020年,又一項重大供水民生工程正式啟動——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總投資約7.78億元,在龍高片區現有供水範圍基礎上,新增158個行政村供水,將惠及50萬人。

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計劃在2023年實現城鄉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95%,這也將拉開福清治水供水的新篇章,提升福清的生態人居環境。

30年間,城市在沿江、向海規劃建設中不斷前進,家園在綠色裝扮中散發魅力,一幅幅有山有水有鄉愁、新風新貌新生活的城市畫卷已在玉融大地鋪展開來。

相關焦點

  • 代表、委員參觀福清撤縣建市30周年主題展
    1月10日,700多名參加兩會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利用會後時間,參觀正在聚龍國際創業小鎮科研樓展出的福清撤縣建市30周年主題展。福清市領導林中、俞大軍、朱育平、林鶴志、蔡和斌參加活動。在展廳裡,代表委員們邊走邊看,認真聽取講解,不時駐足深入了解情況。
  • 從落後到領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寫在福清撤縣建市30周年之際(一)
    1990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福清撤縣建市,翻開發展新篇章。新時代立足新方位,新使命呼喚新作為。福清以爭當省會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排頭兵的責任和勇氣,全力抓改革優服務、抓產業建集群,抓開放促創新,做福州經濟騰飛的「開路先鋒」,在撤縣建市的第30個年頭,交上了一張催人奮進的答卷——從貧瘠落後的「地瓜縣」演進為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第15名;從1990年地區生產總值133246萬元,成長為2020年「抓項目促跨越」、招商引資等行動考評福州市第一;從邊陲漁村成長為高樓林立、園區遍布的全國文明城市。
  • 這裡是全國文明城市——福清
    這是全福清人的光榮與驕傲!這是值得銘記的日子!11月20日,福清市正式獲評全國文明城市。這是對一座城市的最高評價和認可。從此這裡,這個著名僑鄉、千年古邑、「三福之地」多了一個稱號——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福清歡迎您。
  • 擦亮「三福之地」燙金新名片——福清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奧秘透視
    歷屆福清市委市政府推動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創城之路不斷收穫、日漸豐滿。「六月天·融情夏意文藝季」多彩活動表演。久久為功織就文明之夢面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場「大考」,福清矢志不渝、認真「做答」。從1994年啟動文明城市創建至今,這座龍江穿城而過的城市,以奔流到海不回頭的頑強,努力向前推進各項工作。
  • 福建福州市2020年度市重點項目名單
    長樂區10 福州閩調龍高支線改擴建項目 福清市11 福清健浩水產養殖基地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 福清市12 福州東張水庫至江陰洋邊調節庫水源連通工程 福清市13 福州東張水庫至陽下新局水庫水源連通工程 福清市
  • 深圳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原標題:深圳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5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竇延文)11月30日,深圳捧回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的榮譽。
  • 湖北利川佛寶山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近年來,佛寶山開發區堅持綠色發展新理念,積極探索,勇於實踐,打生態牌,揚文明旗,夯實了綠色發展基礎,生態文明建設獲得了長足進步。在這片獨具特色的土地上,2002年佛寶山生態綜合開發區應運組建,2003年納入國家級星鬥山自然保護區。多年來,歷屆開發區領導班子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將生態保護擺在突出位置。一是守護好青山。啟動國有林場近7萬畝、林地6萬餘畝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完善紅線監管平臺,使其成為不可逾越的底線。
  • 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天津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
    三年規劃建設,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小荷已露尖尖角」, 「天」字形骨架「骨骼」日益堅實、豐滿。今年屏障區內植樹數量為近年最多。明年,環首都東南部的這片綠色生態屏障,將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著力保護生態環境。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 |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堅持生態優先 加快...
    原創 宣教中心 山東環境 收錄於話題#綠色發展示範案例2個【編者按】2020年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在北京舉行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授牌表彰活動。
  • 學好用好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案例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要求各地區學習借鑑福建、江西、貴州、海南四省在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探索中形成的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生產關係的變革,將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調整,涉及的範圍廣、要素多,時間跨度長。無論國內國外,尚無現成的經驗可以參考借鑑。
  • ...我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
    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 ──我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2020-12-06 07:24 天津日報隨著天氣轉冷,南遷候鳥抵達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休憩覓食。我市加強組織領導,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屏障區規劃建設問題,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多次深入現場調研指導,對屏障區建設提出具體要求。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24個相關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建設綠色生態屏障工作領導小組,在市、區兩個層面成立現場指揮部,統籌推動各項工作。市人大頒布《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突出建設綠色生態屏障等內容。
  • 2018-2019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第四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2018-2019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第四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表彰授牌活動… 2020-11-30 2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 |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生態東港 綠色華章
    原創 宣教中心 山東環境 收錄於話題#綠色發展示範案例1個【編者按】2020年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在北京舉行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授牌表彰活動。
  • 淺談打造紅河生態文明建設新亮點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發展理念和「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指示精神,紅河州加大森林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亮點。具體做法與經驗有4個方面。
  • ...天津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天津市在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的黃金髮展走廊上,規劃建設相當於中心城區兩倍面積的綠色生態屏障,顯示出生態建設的大手筆、下好「一盤棋」的大局意識和捨我其誰的政治擔當。從生態空間上看,綠色生態屏障有機融入京津冀生態網絡。北連天津七裏海、大黃堡生態溼地保護區、盤山和於橋水庫生態保護區,同北京通州生態公園和溼地公園呼應。
  • 天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三年規劃建設,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小荷已露尖尖角」, 「天」字形骨架「骨骼」日益堅實、豐滿。今年屏障區內植樹數量為近年最多。明年,環首都東南部的這片綠色生態屏障,將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著力保護生態環境。
  • 雲南生態文明建設這5年:青山常在 綠水長流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對雲南提出了「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雲南,要求雲南「努力在建設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近年來,我省水利部門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 廣西福建總商會會長、國悅集團董事長會見西安市福建福清商會客人
    6月8日,廣西福建總商會會長、國悅集團董事長林謀悅,會見由西安市福建福清商會監事長、陝西華達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華安率領的西安市福建福清商會代表團,並舉行座談會,暢敘友誼,共話發展。廣西福建總商會參加會見和座談會的有:執行會長吳木華、陳錦章、許優新,常務副會長戴瑞曾、林增、副會長魏增國,廣西福建總商會海洋分會會長林謀旺等同志。
  • 四川生態文明建設創出「川味特色」
    四川省多個縣(市)日前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並受到生態環境部命名表彰,逐步走出了一條「川味」十足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生態優勢持續向經濟優勢轉化。  「四川省已初步形成了省級統籌、市縣發力、梯次推進的建設體系,打造了一批生態文明示範建設和『兩山』理念實踐的鮮活案例樣本,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借鑑意義的有效模式。」
  • 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先行先試4年多成效顯著——種好「試驗田...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三省探索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4年前,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探索不同發展階段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模式;4年後,三省基於各自生態優勢,在機制創新、制度供給、模式探索上大膽改、深入試,基本完成重點改革任務,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重大制度成果:福建各類自然資源「一張圖」管理、江西跨部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協調機制、貴州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態補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