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做了一個決定,讓無數將領跑到中山陵前抱頭痛哭

2020-12-21 騰訊網

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阻止日軍的侵略行為,拯救百姓於苦難之中,我軍和國軍放下了矛盾,聯起手來,一起對抗外敵。後來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之下,日軍終於無條件投降,並撤出了中國。這場勝利比以往任何一次戰爭的勝利都更加珍貴,百姓們也都非常興奮和激動,一時間舉國上下無不歡慶。可是兩年以後,國內卻發生了一起國軍將領到中山陵集體「哭陵」事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一切都是蔣介石導致的。說起蔣介石,我們都非常熟悉,他身為國民黨總統,不僅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拉攏人才方面也很有一套,很多國軍將領都對他忠心耿耿,寧死也不背叛他。但是蔣介石也有一些缺點,比如搞獨裁統治、為人多疑等,還有一點就是他對嫡系部隊異常信任和偏愛,但對於非嫡系軍隊卻始終報以懷疑的態度。所以就在抗戰勝利後不久,他就做了一個重要決定。

這個決定就是重新整編國軍隊伍,而這個想法也不是蔣介石想出來的,是美國一個中將建議他這樣做的,其目的是為了瓦解非嫡系軍隊,同時加強嫡系軍隊的實力。由於這個想法正符合蔣介石管理軍隊的理念,因而獲得了他的首肯。於是就在1949年4月,國軍總司令部在南京召開了相關會議,在制定出方案後,便迅速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編軍隊工作。

蔣介石對待非嫡系軍隊的辦法是「要兵不要官」,意思是將非嫡系軍隊的番號全部撤銷,再把裡面的所有普通士兵都併入嫡系軍隊中,並進行軍隊整編,把原來的軍整編成師,把師整編成旅。而那些非嫡系軍隊的軍官卻成為編餘將領,被閒置下來。據了解,國軍編餘將領一共有五百多位,這些人有的已經日漸年老,有的身患重病,除了行軍打仗以外,他們根本沒有任何專長,所以很難安置他們。

後來,蔣介石便下令把這些編餘將領都調去中央軍團受訓,但受訓了半年以後,依然不知該如何分配他們,便只能繼續閒置下來,每個月給他們發一些生活補貼。可是由於生活補貼很少,根本不夠家庭開銷,所以很多編餘將領無奈之下,只好離開軍隊,另外想辦法謀生。

在這些編餘將領中,有一個中將叫奚澤,原來家裡很有錢,後來他加入同盟會,並捐款一百多萬銀元給孫中山鬧革命,之後更是官至集團軍參謀長。可成為編餘將領以後,他失去了生活來源,家裡一貧如洗,處境非常艱難,最終他的妻子因不堪生活壓力而選擇跳河自盡了。奚澤中將一直在不遺餘力地保衛國家,最終卻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除了他以外,還有一個國軍副師長叫陳天民,原本是黃埔一期的學生,後來加入國軍,並參加多次戰役,在抗戰時期,更是立下了不少戰功。卻在整編後查出自己得了肺癌晚期。可是此時的他已經成為編餘將領,根本負擔不起高昂的醫藥費,所以他最終不堪屈辱而服毒自殺了。最悲慘的是,陳天民死後,竟沒錢安葬,最後還是幾個同袍湊錢才安葬了他。

在見識了生活的艱難以後,編餘將領們都萬分憤慨,沒想到自己拼死拼活地為蔣介石賣命,卻落得如此下場,這實在是不公平。於是其中一個將領提議到孫中山的陵前去哭訴苦衷,以示不屈。這個提議得到了其他將領的同意,於是就在1947年5月12日這一天,所有的編餘將領身著軍裝,佩戴勳章,舉著青天白日旗來到了南京中山陵,站在了孫中山的陵前,先是由丁德隆中將宣讀祭文,祭文念完以後,幾百名將領開始嚎啕大哭,紛紛高喊「打倒貪官汙吏」。

此次哭陵事件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大家都紛紛指責老蔣,老蔣得知以後,大發雷霆,聲稱要把他們抓起來。但後來迫於輿論壓力,同時也擔心影響軍心,只好妥善安排了這些編餘將領。而經過這場哭陵事件,更讓人們看清了國軍內部存在的種種問題,所以國民黨註定是失敗的。

相關焦點

  • 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做了一個決定,讓無數將領到中山陵前抱頭痛哭
    後來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之下,日軍終於無條件投降,並撤出了中國。這場勝利比以往任何一次戰爭的勝利都更加珍貴,百姓們也都非常興奮和激動,一時間舉國上下無不歡慶。可是兩年以後,國內卻發生了一起國軍將領到中山陵集體「哭陵」事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一切都是蔣介石導致的。
  • 汪精衛死後要葬在中山陵,蔣介石聽聞後做了此事,所有人都叫好
    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汪精衛本是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也是那個年代革命的先驅者,曾和孫中山一起創建了同盟會,孫中山去世後,汪精衛和蔣介石的爭鬥就開始了,1925年,蔣介石利用中山艦事變,將汪精衛趕下了臺,汪精衛本想扣押蔣介石,但發現根本指揮不動手底下的人,這更讓他生出了一種挫敗感,同年五月以就醫的名義離開。
  • 日本投降儀式上美國大怒,細節揭露蔣介石意圖,何應欽登報解釋
    然而,從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出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2天,南京城內的日軍是否真的已經遵從命令放棄抵抗了沒有,誰也說不清楚。日本派遣軍中國總司令,坐鎮南京城的岡村寧次到底在做什麼?岡村寧次這個名字,從30年前起就如噩夢一般縈繞在中國人民耳邊。
  • 你不知道的中山陵哭陵事件,數百名國軍將官集體跪在孫中山坐像前
    人員到達完畢後,一位肩上有兩顆將星的國軍中將走在最前列,帶領著這一群大大小小的將軍們衝破了中山陵守衛組織起來的「人牆」,徑直地來到了博愛坊前,隨後站成方陣隊形,黃埔一期同學站第一排,其餘按期別、年歲依次排列,全體肅立,然後進入中山陵祭堂內,跪在孫中山先生坐像前哭成了一片。
  • 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
    有軍事愛好者提問,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很多人都答對了一點點,但不完整。因為日本無條件投降時,有四位元帥軍銜的將領,分別是陸軍元帥寺內壽一、杉山元、畑俊六和海軍元帥永野修身,答一兩個人當然不算完全正確了。還有人答是山本五十六和古賀峰一,那就錯得有點離譜了。這兩個人雖然是元帥軍銜,但死於日本投降以前。
  • 日本戰敗,蔣介石做了啥?如今,日本有個神社,裡面供奉著蔣介石
    這座神社被叫做中正神社,是日本戰敗後日本人為了感謝蔣介石政權「以德報怨」專門建立的,位於日本愛知縣幸田町。除了懸掛有「中正神社」幾個大字,把蔣介石當「神」一樣供起來之外,還有這樣的碑文內容: 本社是為了紀念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而建立的神社。
  • 「八大金剛」之首的何應欽,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何應欽小時候就讀的是私塾,他讀完私塾後決定棄筆從戎,先是入讀貴陽陸軍小學,之後又入讀武昌陸軍第三中學,並且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公費留學生,留學日本入振武學校就讀。因為蔣介石留學日本時就讀的也是日本振武學校,因此,何應欽在振武學校留學時認識了蔣介石,並逐漸接受革命思想,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何應欽回國,並逐漸在貴州站穩腳跟。
  • 侵華日軍嚴禁破壞這三人的墳墓,一個是中山陵,另外兩個是誰?
    ——華崗(中)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858,閱讀約2分鐘日軍侵華期間,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特別是日軍佔領南京後,殺害了城內的居民,房屋更是被日軍縱火焚燒。整個城市幾乎一片火海。但在南京,還有一個地方基本沒有被日軍破壞,那就是中山陵,甚至很多躲在中山陵裡的市民都安然無恙,讓人大跌眼鏡。
  • 軍統「四大金剛」:一個被槍決,兩個跑到臺灣,還有一個留在大陸
    1949年,隨著國民黨敗退臺灣,曾經的軍統也灰飛煙滅,軍統的「四大金剛」也有不同的結局:一個被槍決,兩個跑到臺灣,還有一個留在大陸。第一,陳恭澍陳恭澍出生於1907年,他是河北人,因為心狠手辣得了一個辣手書生的外號。
  • 1949年,蕭毅肅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的晚年結局怎麼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正式投降,14年的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取勝而告終。日本宣布投降後,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作為投降代表在湖南省芷江縣正式向中國投降,史稱「芷江受降」;中國方面,主持芷江受降典禮的受降官名叫蕭毅肅。
  • 為報答蔣介石的恩德,日本人修建了中正神社
    在日本戰敗之前的舉行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詢問蔣介石對於天皇制的看法時,蔣介石回應到:「發動戰爭的人,只是一小撮日本軍閥,我以為必須的條件是根本剷除軍閥,不能讓他們再起幹政;至於日本的國體應該如何,最好待戰爭結束之後留日人民自己來決定。」
  • 蔣介石身邊的傳奇人物,國民黨的高級將領,怎麼成了我黨隱形將軍
    今天我們所說的潛伏在蔣介石身邊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卻是中共諜戰史上的鮮為人知的傳奇人物,被人稱為我黨的「隱形將軍「,他的名字叫韓練成。韓練成(1909年2月5日—1984年2月27日),寧夏固原人,原國民黨軍高級將領。
  • 蔣介石放過了岡村寧次,卻對此戰犯恨之入骨,槍斃時他臉都煞白
    在侵華日軍投降後,那些殘忍的日軍將領也都淪為了戰犯,然而,作為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的岡村寧次,卻在蔣介石的庇護下,躲過了懲罰。 今天筆者介紹下這個酒井隆,他是如何得罪蔣介石,又在中國犯下了哪些罪行?此人級別很高,官拜日軍陸軍中將,曾經佔領香港,在香港殺人的就是他。 酒井隆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殺人魔頭,1924年,他被晉升為少佐,並調往中國濟南擔任領事館武官,在濟南的時間,他潛心研究中國社會人情,尤其是各軍閥之間的關係。
  • 南京中山陵的歷史變遷
    1925年4月4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推定張人傑、汪精衛、林森、于右任、戴傳賢、楊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葉楚傖、林葉明、陳去病12人為委員,組成「葬事籌備委員會」,決定將孫中山遺體暫厝西山碧雲寺,待南京陵園建成後,再正式安葬。「葬事籌備委員會」即著手到南京興建中山陵。
  • 蔣介石被扣押西安後,對外作出的第一個決定是什麼?揭露了人性
    在東北軍將領張學良、西北軍將領楊虎城和陝西省主席邵力子等人的陪同下,蔣介石一到西安,就遊覽了陝西的著名景點。張學良早就不滿內戰為先、抗日為後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直言不諱地對蔣介石說,現在國難當頭,千鈞一髮,只有停止內戰、統一對外,才能打內戰。
  • 民國軍閥靠一張嘴數次挽救蔣介石,跟隨蔣介石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民國時期有一個軍閥堪稱天才說客,他參與了中國近代歷史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在很多決定中國政局的關鍵事件中扮演了天才說客的角色,這個人就是民國軍閥何成浚。何成浚出生於1882年,他是湖北隨州人。青年時代的何成浚受革命思想影響加入同盟會,並赴日留學,之後考入日本東京振武學校。蔣介石留學日本時就讀的也是東京振武學校,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在以後中國曆次重大歷史事件中,何成浚幾乎都選擇支持蔣介石。何成浚當蔣介石的說客要從蔣介石組織的第一次北伐開始。第一次北伐時,受蔣介石的指派,何成浚遊說了當時的江西督軍方本仁。
  • 1932年蔣介石一個重要決定,成為四行倉庫八百勇士悲壯的根源
    前面我們講過,由於蔣介石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所以對日本採取忍讓和妥協的態度,這也為幾年後的日本全面侵華埋下了隱患,這一決策也改變了中國革命的走向。所以這一節我們把一二八淞滬抗戰的事情講一講,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國際背景以及國民黨的內部矛盾。
  • 大漢奸死後葬入中山陵旁,墳墓炸開後,墓內4個字讓人氣憤
    在這件事情之前,他在政治成績這一方面還是比較優秀的,但是後來因為他的思想明顯退化了,他居然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投靠日本人,而且還幫助日本人迫害中國人,有很多人都因為這件事而喪失了生命。而且他居然還在南京成立了偽國民政府。
  • 汪精衛死後葬入中山陵旁,墳墓炸開後,墓內的4個字讓人氣憤
    在這件事情之前,他在政治成績這一方面還是比較優秀的,但是後來因為他的思想明顯退化了,他居然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投靠日本人,而且還幫助日本人迫害中國人,有很多人都因為這件事而喪失了生命。而且他居然還在南京成立了偽國民政府。
  • 他堪稱所有國軍將領的老師,要不來軍費,他召集學生朝自己開槍
    國民黨能在近代史上取得舉足輕重的地位,兩所學校不得不提,一個是保定軍校,另一個是黃埔軍校。令人稱奇的是,兩所學校的校長都姓蔣,黃埔軍校的校長是蔣介石這個人盡皆知,而保定軍校的校長名叫蔣百裡,雖然名氣遠不如蔣介石大,但因為蔣介石也曾就讀於保定軍校,所以蔣百裡還稱得上是蔣介石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