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養娃之路,很難一帆風順,寶寶成長路上絆子多,媽媽們可得擦亮雙眼,小心避開。
在輔食添加這件事上,就有無數的坑在等著寶媽。鄰居朋友、長輩親戚,總能想出一堆坑娃的點子,讓寶寶的成長之路一點也不寂寞。
輔食添加誤區,坑了多少娃
雅靜的寶寶剛滿6個月,之前一直保持母乳餵養,看到寶寶對食物展示出越發濃厚的興趣,雅靜覺得是時候引進輔食了。
看了網上很多的測評,雅靜精挑細選,看中了一款強化鐵米粉,當天就抱著娃去了超市,買了嬰兒米粉和一些奶粉。
結帳的時候遇到鄰居王大姐,王大姐瞄了一眼雅靜購物車裡的米粉,嫌棄地說:「化學加工的肯定不健康,孩子就得吃純天然的,我家寶貝當時吃的都是我親手做的米湯。」
想起王大姐兒子那個乾巴巴的瘦弱樣,雅靜尷尬一笑,毅然決然地結了帳。
從前流傳下來的營養學說,有很多迷惑的內容:米湯有營養、肉湯有營養……好像只要是湯,都被籠罩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實際上湯的主要成分,不過就是水,真正的營養物質微乎其微。大米粥瀝出的米湯,只含有一點點碳水化合物,要論營養價值,少得可憐。
米湯真的有營養嗎
寶寶所真正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是蛋白質和鐵。米湯中的成分卻主要是水和碳水化合物。100g粳米當中才僅有蛋白質7.7g、脂肪0.6g,何況是加大量水煮出來的米湯。
喝粥很容易喝飽,但卻會很快飢餓。寶寶也是一樣,喝米湯很容易灌個「水飽」,但碳水化合物會很快消化掉,營養成分不足,寶寶很快就餓了。
那些坑娃的輔食誤區
給寶寶添輔食這件事,本來很簡單,但偏偏有些奇怪的說法,反倒給弄麻煩了。
誤區一:喝湯有營養
自古以來,人們對喝湯好像有種謎一樣的執著:產婦生完孩子體虛,要喝湯補營養;新媽媽奶水不夠,要喝湯下奶;孩子不愛吃菜,還要熬湯……
現在連輔食都想給孩子喝湯,寶寶心裡苦,寶寶吃不飽啊!不論是菜湯還是骨湯,其實都跟喝水沒太大區別,別再坑娃了,寶寶是真的很餓。
誤區二:不吃鹽沒味道
「不吃鹽沒味道」,「不吃鹽沒體力」,很多長輩都有這樣的想法,總想儘早給孩子吃鹽。
其實寶寶的味覺遠比成人靈敏,光是食物的本味,就足夠寶寶享受了。在認知世界的階段,可別讓寶寶只嘗到鹹味,否則以後長大了,寶寶也會變得「重口味」。
寶寶輔食添加原則
◆ 添加時間:4~8月齡
寶寶輔食的第一頓,並沒有清晰的時間點。一般來說,只要不早於4月齡就可以了,在4~8月齡之間,都是比較合適的。
當寶寶的「挺舌反射」消失,可以自主吞咽食物,就具備了吃輔食的能力寶寶可以穩穩地坐在嬰兒餐椅上,對媽媽的飲食產生明顯的好奇,就可以著手添加輔食了◆ 第一頓:強化鐵米粉
很多人過於迷信純天然,以為只有自己動手做的食物,才是真正安全健康的,即使是米粉,也想自己去研磨手作。
事實上,超市裡的含鐵米粉,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都是安全放心的。而自己製作的米粉,很難精確地添加鐵元素,反而不夠健康,媽媽們可別太逞能了哦。
◆ 由一到多,由稀到稠
輔食的種類,需要遵從由一到多的順序。最初的輔食,以單一種類為主,每種輔食吃3天左右,確定不會引起過敏,可以再引進新的輔食來嘗試。
輔食的形狀,要根據寶寶的消化能力慢慢調整,從一開始的稀糊狀,過渡到濃稠的糊狀、顆粒狀、條狀或塊狀。
◆ 月齡的分隔
6~7月齡:以蔬菜糊、水果糊為主,推薦南瓜泥、紅薯泥、土豆泥、香蕉泥等8~9月齡:種類豐富,可以開始添加蛋黃、肉類等葷菜,但仍要以母乳或奶粉為主才行10~12月齡:塊狀食物為主,很多寶寶這時已經可以跟大人一起吃飯,注意菜要少鹽【孕育島寄語】
嬰兒還只是一個柔軟脆弱的小生靈,需要媽媽的臂膀做護盾。遠離那些坑娃的陋習,才能讓寶寶健康成長。
【今日話題】
輔食這些事兒,媽媽們被坑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