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如何修學這兩部經典第二講

2020-12-21 覺行自在人生

《金剛經》:【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菩薩但應如所教住。《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乘妙法蓮華經》、《金剛經》都是大乘經典,是了義經,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法不依人,大乘了義經都是佛所證悟的真理實相,佛法因度眾生才有,佛不度佛,佛法對眾生就好比藥方,是對治眾生種種煩惱病的。《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乘妙法蓮華經》兩部經典,如果我們見聞轉誦只是小乘,依法修行是大乘,《大乘妙法蓮華經》云:【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讀誦是小乘,佛最終不會用小乘法度眾生,佛一定用大乘法度眾生,就是傳佛心印法,見性起修,自覺才能度眾生,才能覺他利他,見性是功,平等是德,菩薩六度萬行自然有功德,自然定慧力莊嚴,自能自證無上道。也可以這樣說,光聽經聞法與讀誦這兩部經典,等於理解了大藥王的藥方,天天就去讀藥方,而不去吃藥。《大佛頂首楞嚴經》中阿難說:「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光說不吃不會飽,光聽聞不修行,知行不一,無法降伏塵勞,更不成聖果。

國恩寺

《大佛頂首楞嚴經》:【汝等若欲捐舍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惟願如來不舍大悲,示我在會諸蒙暗者,捐舍小乘,畢獲如來無餘涅槃,本發心路。】佛直接叫我們捨去聲聞小乘法,修菩薩大乘法。入佛知見!《大佛頂首楞嚴經》:「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菩薩的發心與任務就是去度人,而且用大乘佛法去度人,大乘佛法就只有一個,用耳根修,一門深入,反聞聞自性,攝心為戒,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楞嚴經裡面也說了:過去的如來、現在的菩薩、未來所有的修學人都要依照此圓通法門,觀世音耳根圓通頓悟成佛法門,七佛之師文殊菩薩還怕我們不相信,在楞嚴會上還說:『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可以這樣說,所有的人要修成圓滿佛,最後都要入菩薩乘,得觀世音耳根圓通頓悟成佛之法,度人之中自證無上道,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成佛道。

《大乘妙法蓮華經》法師品:

【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

【其有眾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

受持、供養法華經,就是依法修行,就是傳佛心印,就是反聞聞自性,攝心之法。

虛雲寺

怎樣才能承載觀世音耳根圓通頓悟成佛之法呢?

《大乘妙法蓮華經》雲 :【佛告普賢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必得是經。】

做到這四點,就能得此法,第一,法華經說:「若親近法師。速得菩薩道。隨順是師學。得近恆沙佛」。親近法師,善知識,明師,聽經聞法,不管在家出家,有法脈傳承,傳佛心印,入佛知見的,明心見性的,都是善知識,都是明師,法脈好比家譜一樣,有宗親有祖傳,有能量的連結,娑婆世界是凡聖同居的淨土,教主是釋迦牟尼佛,得到此法脈的傳承,等於與最高的能量連結,等於找到了內在的法師釋迦牟尼佛,知道了自己就是佛的親兒子(佛子),法華經是這樣說的:【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我為眾生。以此譬喻。說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語。一切皆當。成得佛道。是乘微妙。清淨第一。於諸世間。為無有上】【一切解脫。佛說是人 。未實滅度 。斯人未得 。無上道故 。我意不欲。令至滅度 。我為法王 。於法自在 。安隱眾生。故現於世】。此無上法至高無上,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知見!就傳耳根圓通頓悟法門,此法彈指超無學,不歷僧祇獲法身。累世於諸佛所,得菩薩法,自證無上道,佛所護念。

《大乘妙法蓮華經》云:【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如果我們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法華經,我們就好比天天與如來住一起,得到如來佛力加持,諸佛就會護念我們!

第二,植眾德本。菩薩度人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這兩部經典,功德非常大,法華經是這樣說的:【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累世於諸佛所,得菩薩法,六度萬行菩薩道。

第三,入正定聚。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十一。使極樂往生人,皆住於正定聚位之願也。無量壽經上曰:「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據《俱舍論》言,十信位以上,即初住以上即入正定聚,但尚會退轉;須證得八地或八地以上才不退。但從初信到八地,非末法濁惡凡夫自力所能,是難行道。故佛哀愍我等,再三勸歸淨土,教令念佛,易行疾至。即入必定。累世於諸佛所,得菩薩法,信解受持。

第四,發救一切眾生之心。累世於諸佛所,得菩薩法,發心「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國恩寺

讀了法華經下面的偈就非常明白,聞即信受此法,已經是「阿鞞跋致」,即入地菩薩位。已見過去佛,供養無數佛,亦見釋迦牟尼佛。斯法華經。為深智說。淺識聞之。迷惑不解。

【汝舍利弗!我此法印。為欲利益。世間故說。在所遊方。勿妄宣傳。若有聞者。隨喜頂受。當知是人。阿鞞跋致。若有信受。此經法者。是人已曾。見過去佛。恭敬供養。亦聞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則為見我。亦見於汝。及比丘僧。並諸菩薩。斯法華經。為深智說。淺識聞之。迷惑不解。一切聲聞。及闢支佛。於此經中。力所不及。汝舍利弗!尚於此經。以信得入。況餘聲聞。其餘聲聞。信佛語故。隨順此經。非己智分。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計我見者。莫說此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亦勿為說。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 】

修行離不開信願行證,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唯信能入,親近善知識,聽經聞法,願解如來真實義,信解圓通,方為行本,六度萬行,依法不依人,依兩部經典中菩薩法來以此度眾生,度人之中自證無上道。

傳佛心印

本文由覺行自在人生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如何修學這兩部經典第四講
    上一次已經說了,要修學這兩部經典,行者首先要選好同學,同時要選好明師善知識,因為這兩部經典裡面就是講反聞聞自性,攝心為戒的耳根圓通頓悟法門,是教菩薩法,所以,行者也要觀察自己有沒有發菩提心?有沒有菩薩發心?
  • 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如何修學這兩部經典第八講
    1、現在開始講《法華經》的重點密音,這個可以在《六祖壇經》裡找到答案,僧人法達,常誦法華經,已超三千部,未解經義,尋六祖求解,六祖偈曰:「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接著問發達:「經本無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經。以何為宗?」達曰:「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六祖說:「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一遍。
  • 《楞嚴經》講了什麼?為什麼要學這部經典?看完你就明白了
    《楞嚴經》是佛教三藏教典中最重要的大乘經典之一,被佛弟子稱為「開悟的楞嚴」。佛滅度後,弟子們結集成經,弘傳於印度,後因年久失傳,唯獨龍宮藏有此經。佛陀涅槃七百年後,印度的大乘論師龍樹菩薩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證悟的殊勝,受到龍王的禮請,他在龍宮中見到《龍藏》,其中有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披閱之後,感到非常稀有難得。
  • 這5部佛教經典,你讀過幾部?
    佛教經典浩如煙海,三藏十二部經典,是佛陀教法的凝結,也是佛弟子依止和修行的指南。佛陀所說諸法,由其弟子阿難尊者匯集並編定,以留傳後世。佛陀涅槃之時,告誡弟子要以法為依、以戒為師,作為一名正信的佛弟子,誦經念佛自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佛教「三皈依」裡有唱到: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 佛教經典 |《妙法蓮華經》卷六 (094)
    《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盤之最後一時。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所謂:「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楞嚴經》偏重在空性。
  • 佛教經典 |《妙法蓮華經》卷六 (090)
    《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盤之最後一時。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所謂:「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楞嚴經》偏重在空性。
  • 《楞嚴經》摩頂安慰令其開悟
    (第一百五十二段)【彼尚淫女,無心修行,神力冥資,速證無學。云何汝等,在會聲聞,求最上乘,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出入澡浴,六時行道,如是不寐,經三七日,我自現身,至其人前,摩頂安慰,令其開悟。】佛說:摩登伽作淫女的習氣很重,無心修學,但也在這楞嚴大神咒的威力暗助下而迅速證得了「無學」果位。「無學」在《成唯識論》卷三中解釋說:「阿羅漢通攝三乘之無學果位,故為佛之異名,亦即如來十號之一。」阿羅漢為聲聞四沙門果之一、為小乘之極果。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提及《楞嚴經》這部經書,在佛子中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拋開經文傳入漢地的傳奇經過不談,歷代祖師對它的批註,以及「末法時代,楞嚴先滅」的教誡,就讓眾多佛子對它心馳神往。毫不誇張的說,此經涵蓋了禪、淨、律、密宗諸多法門,被各宗奉為最上寶典。
  • 《楞嚴經》: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有淫慾還在欲界,如何脫三界?壓抑欲望,使用的是第六識意識心,識心未轉智前還是客、塵,唯識轉智才會亭主,才證空性。《楞嚴經》:「淫心不除。塵不可出」。人的三寶是精氣神,不管正邪淫,精氣神都會流失,有漏就有煩惱,入佛無漏智,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這裡的大事,就是指為眾生講《法華經》,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教導眾生成佛的大事。入佛知見還會有淫有漏有煩惱嗎?《楞嚴經》講的都是真修!
  • 佛門歷代高僧對楞嚴經之評價——真佛弟子必讀!
    至五祖山參謁法演,蒙其印證。從文照法師學講說,又從敏行授《楞嚴》。與佛鑑慧懃、佛眼清遠齊名,世有「演門二勤一遠」之稱,被譽為叢林三傑。弟子有大慧宗杲、虎丘紹隆等禪門龍象。曾於夾山之碧巖,集雪竇重顯之頌古百則,編成《碧巖錄》十卷,世稱禪門第一書。一日大師偶見寂音尊者所著的《楞嚴尊頂法論》嘆曰:「此真人天眼目也,即施長財,百緡勸發」。大師徵引《楞嚴經》非常多,詳見於《佛果圓悟禪師碧巖錄》。
  • 高僧大德對男女雙修及吃肉的評判
    【宣化上人·《金剛棒喝》】所謂密和顯,「密」並不是像我們人所想像的那個密,「顯」也不是像我們所想像的顯。在佛教裡,「顯」是人人都明白,我為乙說法,甲也會懂;為甲說法,乙也會懂,這是「顯」。「密」就是我為姓張的說法,姓李的他不懂;給姓李的說法,姓張的他不懂,這叫秘密不定,並不說秘密不叫人知道,講什麼雙修呀、單修呀、胡修呀、亂修呀,不是講這個。
  • 經典闡釋 ‖ 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001) - 宣化上人原聲講解
    所以在佛教裡有這麼兩句的諺語,這諺語就說:「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開智慧的,就是《楞嚴經》;想要成佛,一定要學《法華經》。所以《法華經》和《楞嚴經》這兩部經,在佛教裡佔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尤其這一部《法華經》,所有一切經典都是為了《法華經》而說的;所以《法華經》是經中之王,我們現在能研究這《法華經》,可以說是妙不可言,也是最微妙的。
  • 《楞嚴經》妙覺位與首楞嚴經名
    其實這兩種成佛途徑只是示現不同,而所得之無上菩提都是一樣的。這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聽完佛講的五十七位菩薩修證法後,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對佛說:這本經應當如何命名?我與一切眾生應該如何奉持?佛告訴文殊菩薩說:這本經有五個名稱,一名《大佛頂、悉怛多般怛囉;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
  • 法華經:十六王子成佛修行的八類方法(44)
    沒有這件事,總有那件事。忽然覺得,能夠安安靜靜地寫文章也是需要福報的。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大通智勝佛過八萬四千劫已,從三昧起,往詣法座安詳而坐,普告大眾:是十六菩薩沙彌甚為稀有,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養無量千萬億數諸佛。於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開示眾生令入其中。】
  • 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
    楞嚴經也是一部有名的破魔大全寶典。尤其是末法時期的種種亂相,佛在本經中,幾乎全都說到了!而且講得十分透徹、明白;並且也指出各種對治之方。因此,本經更是末法時期眾生修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寶典;依此寶典,末法眾生方可於此正法得正信、正知見、正解、正修行,而不被種種邪魔外道所轉、所誑惑、破壞。若有本經住世,則正法得住持世間,佛弟子修行有所依持,邪魔即不能得逞。
  • 【金剛辨經】031-修行人如何看待「楞嚴咒」?
    所以,佛祖便作了這番總結——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這話的意思就是說:我正常要講的法前面已經講完了,如果你在教別人的時候,遇到宿習太重的人,那你可以教他們念這個咒。金剛老師:大家現在明白念「楞嚴咒」的作用了麼?隨風:明白了!那個宣化上人講的【《楞嚴經》就是為「楞嚴咒」而說的】完全是邪說!
  • 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是因何而立,你知道嗎?
    網圖在這三藏十二部經典之中,集成了佛祖所說的法華、華嚴、般若、方等等一切成佛法門,是佛祖慈悲眾生而示現的不同成佛路徑。在般若品中,六祖慧能大師明確的告訴大眾,所有的一切佛教經典,涵括一切修多羅(佛經中的長行直說)及文字、大小二乘、三藏十二部等一切佛典,都是因為人而立。為什麼呢?
  • 學佛必讀的三大經典佛經,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金剛經》中反覆講了一點: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做好事,不要有任何求回報的心思。無所住!六祖惠能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就開悟了。一切都是心的造作。三、《楞嚴經》此經被尊為「破魔開悟」的寶典,經文緣起於阿難與摩登伽女,阿難被設計困住險些要破淫戒,佛陀命文殊菩薩前往救助,並為阿難開示禪定、破魔神咒並介紹了二十五位大菩薩。《楞嚴經》雖然長,但佛陀在經中細緻開示,佛理講得相當透徹和清晰易懂。
  • 3D動畫《 法華經 》
    《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盤之最後一時。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
  • 《妙法蓮華經》的特色:諸經之王,由信成佛!
    法華楞嚴  楞嚴手鐲  楞嚴吊墜楞嚴牆畫  楞嚴佛機  這是顯示由於「信」而成佛,也是《法華經》的顯著特色。  □久遠成佛:《如來壽量品》中,佛陀從三身如來顯現佛壽量無有期限。經中明示佛陀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以種種方便,隨類應化;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只劫,常住不滅。從「久遠成佛」,顯現常住的佛陀,是本經的一大特色。  □慈悲教化:本經藉由各種譬喻,巧妙地顯示佛陀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