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菩薩但應如所教住。《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乘妙法蓮華經》、《金剛經》都是大乘經典,是了義經,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法不依人,大乘了義經都是佛所證悟的真理實相,佛法因度眾生才有,佛不度佛,佛法對眾生就好比藥方,是對治眾生種種煩惱病的。《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乘妙法蓮華經》兩部經典,如果我們見聞轉誦只是小乘,依法修行是大乘,《大乘妙法蓮華經》云:【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讀誦是小乘,佛最終不會用小乘法度眾生,佛一定用大乘法度眾生,就是傳佛心印法,見性起修,自覺才能度眾生,才能覺他利他,見性是功,平等是德,菩薩六度萬行自然有功德,自然定慧力莊嚴,自能自證無上道。也可以這樣說,光聽經聞法與讀誦這兩部經典,等於理解了大藥王的藥方,天天就去讀藥方,而不去吃藥。《大佛頂首楞嚴經》中阿難說:「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光說不吃不會飽,光聽聞不修行,知行不一,無法降伏塵勞,更不成聖果。
《大佛頂首楞嚴經》:【汝等若欲捐舍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惟願如來不舍大悲,示我在會諸蒙暗者,捐舍小乘,畢獲如來無餘涅槃,本發心路。】佛直接叫我們捨去聲聞小乘法,修菩薩大乘法。入佛知見!《大佛頂首楞嚴經》:「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菩薩的發心與任務就是去度人,而且用大乘佛法去度人,大乘佛法就只有一個,用耳根修,一門深入,反聞聞自性,攝心為戒,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楞嚴經裡面也說了:過去的如來、現在的菩薩、未來所有的修學人都要依照此圓通法門,觀世音耳根圓通頓悟成佛法門,七佛之師文殊菩薩還怕我們不相信,在楞嚴會上還說:『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可以這樣說,所有的人要修成圓滿佛,最後都要入菩薩乘,得觀世音耳根圓通頓悟成佛之法,度人之中自證無上道,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成佛道。
《大乘妙法蓮華經》法師品:
【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
【其有眾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
受持、供養法華經,就是依法修行,就是傳佛心印,就是反聞聞自性,攝心之法。
怎樣才能承載觀世音耳根圓通頓悟成佛之法呢?
《大乘妙法蓮華經》雲 :【佛告普賢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必得是經。】
做到這四點,就能得此法,第一,法華經說:「若親近法師。速得菩薩道。隨順是師學。得近恆沙佛」。親近法師,善知識,明師,聽經聞法,不管在家出家,有法脈傳承,傳佛心印,入佛知見的,明心見性的,都是善知識,都是明師,法脈好比家譜一樣,有宗親有祖傳,有能量的連結,娑婆世界是凡聖同居的淨土,教主是釋迦牟尼佛,得到此法脈的傳承,等於與最高的能量連結,等於找到了內在的法師釋迦牟尼佛,知道了自己就是佛的親兒子(佛子),法華經是這樣說的:【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我為眾生。以此譬喻。說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語。一切皆當。成得佛道。是乘微妙。清淨第一。於諸世間。為無有上】【一切解脫。佛說是人 。未實滅度 。斯人未得 。無上道故 。我意不欲。令至滅度 。我為法王 。於法自在 。安隱眾生。故現於世】。此無上法至高無上,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知見!就傳耳根圓通頓悟法門,此法彈指超無學,不歷僧祇獲法身。累世於諸佛所,得菩薩法,自證無上道,佛所護念。
《大乘妙法蓮華經》云:【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如果我們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法華經,我們就好比天天與如來住一起,得到如來佛力加持,諸佛就會護念我們!
第二,植眾德本。菩薩度人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這兩部經典,功德非常大,法華經是這樣說的:【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累世於諸佛所,得菩薩法,六度萬行菩薩道。
第三,入正定聚。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十一。使極樂往生人,皆住於正定聚位之願也。無量壽經上曰:「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據《俱舍論》言,十信位以上,即初住以上即入正定聚,但尚會退轉;須證得八地或八地以上才不退。但從初信到八地,非末法濁惡凡夫自力所能,是難行道。故佛哀愍我等,再三勸歸淨土,教令念佛,易行疾至。即入必定。累世於諸佛所,得菩薩法,信解受持。
第四,發救一切眾生之心。累世於諸佛所,得菩薩法,發心「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讀了法華經下面的偈就非常明白,聞即信受此法,已經是「阿鞞跋致」,即入地菩薩位。已見過去佛,供養無數佛,亦見釋迦牟尼佛。斯法華經。為深智說。淺識聞之。迷惑不解。
【汝舍利弗!我此法印。為欲利益。世間故說。在所遊方。勿妄宣傳。若有聞者。隨喜頂受。當知是人。阿鞞跋致。若有信受。此經法者。是人已曾。見過去佛。恭敬供養。亦聞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則為見我。亦見於汝。及比丘僧。並諸菩薩。斯法華經。為深智說。淺識聞之。迷惑不解。一切聲聞。及闢支佛。於此經中。力所不及。汝舍利弗!尚於此經。以信得入。況餘聲聞。其餘聲聞。信佛語故。隨順此經。非己智分。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計我見者。莫說此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亦勿為說。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 】
修行離不開信願行證,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唯信能入,親近善知識,聽經聞法,願解如來真實義,信解圓通,方為行本,六度萬行,依法不依人,依兩部經典中菩薩法來以此度眾生,度人之中自證無上道。
本文由覺行自在人生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