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開火做飯,煎炒烹炸,蒸煮燜燉,色香味全,老少歡喜。
烹飪,是保證食物色、香、味和營養質量的重要環節。普通的食材經過不同的烹飪方法加工,會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有好有壞。好的可以增進食物的色、香、味,使其容易消化吸收,提高食物所含營養素對人體的利用率;壞的就是使食物營養素遭到破壞和丟失。
因此,在烹飪加工過程中,既要利用加工過程中的有利因素,提高營養,促進消化吸收。還要儘量控制不利因素,減少營養素損失,儘可能保留食物中的營養素。
那麼,常用的烹飪方法對營養素的影響是什麼?
我們常用的蒸、煮方法對營養素的影響:
1,會對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起部分分解作用。
2,使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及礦物質(鈣、磷等)溶於水中。如,撈麵條可以造成49%維生素B1、57%維生素B2和22%煙酸損失掉。
撈米飯可以讓67%維生素B1、50%維生素B2和76%的煙酸及部分礦物質損失掉。
建議,最好連湯一起吃,從而減少營養丟失。「原湯化原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們常用的燉、煨、滷方法對營養素的影響:
使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溶於湯裡。部分維生素遭到破壞。如,紅燒、清燉時,肉類維生素損失較多。
建議,吃的時候,最好連湯、汁一起吃。
常用的炒、煎、炸方法對營養素的影響:
1,對所有營養素都存在不同營養素破壞。
2,蛋白質由於高溫而嚴重變性。
3,油脂熱聚合物和過氧化脂質含量升高。
4,會產生丙烯醛。
建議,用以下幾點改善營養素損失:上漿掛糊、勾芡、急炒、加醋、油溫控制在200℃以下、避免陳油反覆使用。這樣,炒肉的時候,維生素損失最少。
常用的燒烤方法對營養素的影響:
1,可以損失食物中大部分維生素A、B、C。
2,讓食材中所含脂肪、蛋白質、胺基酸受到損傷,產生致癌物質3,4―苯並(α)芘。
建議,儘量避免使用燒烤方法烹飪食物。如果使用應該少用明火,縮短烤制時間。
常用的薰制方法對營養素的影響:
1,破壞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
2,損害脂肪、蛋白質、胺基酸,同樣存在3,4―苯並(α)芘問題。還有,薰制過程中煙燻溫度應該控制在300℃左右為好。
建議,為了身體健康不吃或者少吃薰制食物。
日常基本烹飪建議:
蔬菜食材烹飪過程中一定要先洗後切,急火快炒,現吃現做,這樣做可以最大保留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及礦物質。
肉類食材烹飪最好上漿掛糊,可使原料中的水分和營養素不至於大量溢出,減少損失,還不會因為高溫使蛋白質變性、維生素分解破壞。
我們在日常烹飪中為了改善食物風味,使其色鮮、味濃、肉嫩、油而不膩、散發誘人芳香氣味,具有可口的滋味,所使用的方法看似合理,其實多多少少都存在營養素損失問題。
還有單純食物存在營養素不全面,必須恰當的搭配,讓其營養素進行互補,充分發揮食物中各種營養素的作用,提高這道菜的整體營養,滿足營養均衡的需要。
合理營養是通過合理安全烹飪來達到的。
所以,在烹飪食物時,應該堅持合理搭配和平衡膳食的原則。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在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時候,一定不能忘記健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