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蹤|將軍廟街將軍今何在――尋訪濟南老建築

2020-12-23 齊魯壹點

如果說人是城市的靈魂

那建築就是城市的軀體

城市造就了建築的底蘊

建築展現了城市的性格

這些老建築或許你已去過很多

或許還有很多你不曾知曉

不妨收藏留存

空閒時間一個個走完

午後陽光照耀下的將軍廟街街道和路牌。

泉城路的北邊,西門裡鞭指巷或高都司巷北行,中間有條東西走向長不過180米的街道,這就是將軍廟街。

在這條短短的老巷子裡曾經並列著四座廟堂,自東至西依次是城隍廟、將軍廟、慈雲觀和天主堂,老街因廟得名。上世紀曾易名「雲彩街」,1980年又恢復了「將軍廟街」的名字。

現今將軍廟街7號院內遺留的老建築。

將軍廟裡供奉的是清代的濟南人劉猛,他的故事頗有些傳奇色彩。民間傳說中,劉猛是雍正年間一位智勇雙全的常勝將軍,功績顯赫。他的夫人是一位絕代佳人,忠貞而賢惠。雍正貪色,設計將劉夫人召進宮內,圖謀不軌,被劉夫人拒絕。次日,劉猛接到陪皇帝狩獵的御旨,他欣然隨雍正去西山獵區。誰知,耿直豪放的劉猛卻中了奸計,連人帶馬從山上摔了下來,當場身亡。

身在宮內的劉夫人得知夫君身亡,便對著大紅立柱撞去,被太監拉住。雍正氣急敗壞,以如尋死就殺劉家九族相挾,逼她就範。無奈,劉夫人只好假意順從,條件是皇上得為劉猛在家鄉建座廟,以表彰他忠君愛國之心。於是雍正下令山東布政使建了此廟。

這段房屋一側的山牆看上去有些很奇怪?聽居住於此的老人介紹,它竟然是老濟南內城的一段老城牆。

將軍廟曾經的鼎盛都被這棵大樹所掩映在陰影裡了。

故事無源可查,只不過表達了濟南老百姓的淳樸性情。他們認為劉猛是個剛直、善良的人,死後成神定會保護百姓,因此,很多人都來燒香還願,年年祭祀。現在,將軍廟的舊址成了居民雜院,只剩大殿的半截斷壁,陪伴它的是一株枯敗的古樹。

在將軍廟的東側,過去是府城隍廟。濟南有督、府、縣三級共三個城隍廟。清同治年間,從東昌府調來濟南任知府的龔易圖,見督、縣均有城隍而無府廟,便在將軍廟街興建了五進四院氣勢不凡的廟宇。

將軍廟街慈雲觀門樓上精美的雕飾。

據說,廟裡過去既有泥壘的城隍,也有一尊木雕城隍,每年清明和陰曆七月十五日,這木雕的城隍被抬著「出巡」。今天這府城隍廟僅存主殿和山牆及換過瓦的屋頂,整座院子已成為居民雜院了,當年的氣魄已然不見。

道教的慈雲觀在中段,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現在它的儀門和正殿的山牆及小瓦屋頂還在,據說原先拱門過道兩旁有泥塑人馬一對,後來被搗毀了。只剩下儀門上「慈雲觀」三個字表述著它曾經的身份。

現今慈雲觀外觀和大門裡。

將軍廟街上的廟觀都已蕩然無存,但最著名的天主堂還在。

作為濟南最早的天主教堂,教堂的建設可追溯到16世紀,幾經變遷才形成現在的規模。清順治八年(1651年)10月底,西班牙籍神甫嘉伯樂來到中國後,在北京與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結為莫逆之交。並在他的介紹下,拜見濟南某位顯宦,在將軍廟街購地13.6畝,創辦濟南城區的第一所歐式天主教堂。

將軍廟街天主教堂遠觀近景圖。

雍正二年(1724),濟南百姓反對洋教,將軍廟街天主教堂被群眾拆除,傳教士也被轟走。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法國主教江類思來山東施教,向山東巡撫提出要在濟南將軍廟街重建「天主教濟南牧教區總堂」的要求,畏于洋人威勢,清政府將數十家民宅及湖田劃撥,建成後奉「無染原罪聖母」為主保,為天主教濟南教區總堂(1905年,洪家樓教堂代替它成為主教座堂)。

光緒二十四年(1898),將軍廟街教堂北部建主教公署,掌握教區聖權,加上教堂東側所建小修道院,營建起老城內頗具規模的洋樓方陣。現在仍有許多老濟南人將這一帶稱為「洋樓街」。

羅馬教廷汲取教訓,將擁有很高聖權的總堂建成僅容百餘人的小堂口,建築物易守難攻極為封閉。教堂之西式大門,為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內部壁畫精美,但整體採用中國傳統建築形式建造,石牆到頂,卷棚屋面,小青瓦覆蓋,形式樸素,甚至在聖堂大門兩邊還有中國式的對聯,這種中西文化的摻雜混合,折射出洋教士希望與當地百姓緩和矛盾和竭力使基督教義儘快融入華人世界的心理。

教堂建成後,當地百姓在其四角各建一座關帝廟,要仰仗關老爺的神威與那些洋神仙鬥法。文革期間,這座天主堂遭到了嚴重破壞,1966年被關閉,1979年6月23日成為濟南首先恢復開放的天主教堂。

將軍廟街上精美傳統民居和街後拆除後房屋破敗的山牆。

如今,將軍廟街將軍的故事早已被世人淡忘,漫步老街,幽幽老建築散發著它獨有的魅力。走出小巷,轉瞬重新融入高樓聳立間,似乎於須臾間穿越了百年滄桑。

相關焦點

  • 神秘的將軍廟天主教堂——尋訪濟南老建築
    如果說人是城市的靈魂 那建築就是城市的軀體 城市造就了建築的底蘊 建築展現了城市的性格 這些老建築或許你已去過很多 或許還有很多你不曾知曉
  • 「城遺城憶」第二站: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
    8月4日,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城遺城憶」關於濟南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開發專題調研團馬宸昊同學前往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主題調研與問捲髮放。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濟南市老城區,南起泉城路,北至大明湖路,東至鞭指巷,西臨太平寺街、西城根街,總面積16.08公頃。該街區是展示傳統商貿文化、多元宗教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的濟南傳統社區,保持了「人、泉、城」共生的歷史風貌,是濟南老城生活的縮影。
  • 傳奇|來自禹城市「將軍廟」村裡的故事!
    「將軍廟」村的傳奇文|王河北禹城市李屯鄉有個村莊叫將軍廟。相傳五代時期後唐名將周德威,戰死於此。為紀念這位將軍,因此,後人定村名為將軍廟。戰馬馱著周德威,一口氣兒跑到濟南府禹城縣西南(今李屯鄉將軍廟附近)。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滿臉皺紋,穿著一身蘭花粗布衣裳,左手持著盛菜的竹籃子,右手拿著割菜的鐮刀,正在一小路旁割七七菜。落荒而逃的周德威騎著戰馬來到老太太面前,問:「伯母,菜割下來還能長嗎?」,老太太看了周德威一眼。回答說:「只要是不把根割斷,還能長」。周德威接著又問老太太:「伯母,人頭割下來還能長嗎?」
  • 將軍路沒有將軍的傳奇 留下城市的記憶
    將軍,著一身鎧甲,守一座城池,不問出處,留得身前身後名。而這「名」,便是國內城市十之八九設有將軍路的緣由。  金華的將軍路,位於江北的古城區內,東起東市北街,西接馬路裡,全長1328米,中間橫穿旌孝街、酒坊巷、勝利街、桂林街、明月街、后街。將軍路雖然不長,但是它卻承載著厚重的金華歷史。
  • 「將軍廟出了個梨將軍!」
    「中喜種梨種出了奇蹟,快成咱將軍廟的梨將軍了。」眼下,正值黃金梨收穫季節,在方城縣博望鎮前荒村將軍廟自然村張中喜家的梨園裡,6位村民正圍著剛採摘的兩大筐黃金梨看稀奇。聽了張中喜與張月亮的對話,一個個笑得前仰後合。
  • 清朝園林裡有前朝將軍廟?——圓明園的劉猛將軍廟
    在圓明園的西牆內,有一座不大的小廟,雖然佔地面積很小,但是有著特殊的意義,據說是乾隆特意命人修建的,這就是「劉猛將軍廟」。據說劉猛出生在江南一帶,在他五六歲的時候,就和父親一起上山砍柴。從小性子就要強,經常爭著要背柴。
  • 禹城「將軍廟」,有個美麗的傳說
    由於戰馬長途奔襲,勞累過度,跑到現在的禹城市李屯鄉將軍廟處,活活累死。等晉王李存勖帶兵趕到,不免傷心落淚,遂命令幾萬將士,每人用自己的頭盔裝滿土,把周德威的屍體掩埋起來,堆成一座小土山。並在上面修建一處廟宇,種上柏樹,以示永久紀念。後來這裡立了村莊。
  • 朝花夕拾憶故鄉之「將軍廟」|尚志城南紅衛溝·九二四六廠往事
    於是我立即按下頭腦搜索快進鍵,搜尋那遠去的記憶…「將軍廟」三個字躍入腦海,上世紀七十年代,文化生活貧乏,經常看的幾部樣板戲電影外還有多部故事片,其中《南徵北戰》這部片子看了數次。戰役過程中有一個地名記憶深刻,那就是隴海鐵路線上的「將軍廟」。
  • 太白山北南穿越記:第四天,從將軍廟到黃柏塬
    神靈保佑,我們住的這一夜,將軍廟沒有倒塌。6點鐘挾翼叫床。天晴了,風停了,大家起來觀日出,驢子們發現還活著的時候,興奮地迎著太陽撒歡子。太陽還是那個太陽,但是在我們的視野裡,在將軍廟所見日出非常新鮮,別開生面。天空燒紅了的雲影,大地上映紅了的山巒草色,都是那麼動人心魄。八駿各自表演著自己的絕技,遲遲不願離開。
  • 尋覓黑龍江將軍衙門在卜奎的蹤跡
    關於黑龍江將軍衙門的歷史沿革 清初沿用了明代的體制,沿用盛京(今瀋陽)將軍管理東北的廣大地區。 但是在「龍興」之地的東北地區仍實行有別於內地的女真人舊有的「牛錄製」,後又將「牛錄製」發展為政治、軍事、生產合一的「八旗制」。
  • 濟南府有三座城隍廟,處處城隍有故事
    到了同治八年(1869)便有了「督城隍廟」的文字記載,這個時候濟南府城隍廟已經升級為督城隍廟了。督城隍廟規模宏大,尤其是它的山門,據說是全國少有的無梁殿建築,具有極高的建築參考價值,大廟三進院落,佔地3600平方米,依次是照壁、山門、二門、節孝祠、戲臺、大殿、後殿和東西廊廡等。而如今其他建築都已被拆除,僅剩下山門、戲臺以及幾座配殿在風雨侵蝕中繼續頹敗著。
  • 太白山北南穿越記,第三天,從明星寺到將軍廟
    最後用了4個小時走過跑馬梁,走過蓮花石,走到將軍廟。至少走70華裡。6點即起,收好帳,吃飯。7點20啟程。挾翼讓我們先走,他處理完垃圾後追上來。天晴了,露水很重。今日任務艱巨,一路很少歇息,9點就到了放羊寺,遠遠看見小廟前的帳篷,判定是奔霄和翻羽,一陣歡喜。我們呼叫著奔過去,出乎他們預料。他們估計我們10點到,沒想到能提前一個小時。
  • 祖師聖誕 | 威靈惠勇公周倉大將軍
    據載,周倉出身貧賤,性情豪放,辦事果斷,待人赤誠,忠心不二,早年,周倉為生活所迫,經常到今解州一帶挑販私鹽,因而練就一雙鐵腳板,兩條飛毛腿,一身好武藝。在《三國演義》中,周倉本為黃巾賊地公將軍張寶麾下之將,張寶死後,周倉和同是黃巾軍的裴元紹率部嘯聚山林。關羽千裡走單騎路經臥牛山附近時,遇到裴元紹率眾搶馬,周倉令裴元紹率部眾回山,獨自追隨關羽,自此成為關羽身邊的武將。
  • 將軍路,美了!
    在韓英眼裡,時間,是將軍路街產業發展之路最直觀的「成績單」。「十三五」以來,將軍路街著力進行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將主導產業由第二產業著力向第三產業轉型,以宇通國際、永旺夢樂城為代表的總部經濟、時尚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得到不斷壯大。
  • 白袍將軍薛仁貴故裡河津藏奇景
    白袍勇將軍薛仁貴,公元614年生,雖然從小拜師學習武藝,但卻沒有什麼大的機遇。直到30歲,在妻子的開導下,他參了軍,從此開啟了輝煌的戰場生涯。由於薛仁貴終生對白袍青睞有加,所以提到白袍大家都知道是指薛仁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徵高麗。在遼東戰場上,唐朝將領劉君邛被敵軍圍住,無法突圍。
  • 曹魏有五位左將軍,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是蜀漢大敵!
    比如在蜀漢陣營中,劉備,馬超,吳懿等人,就曾擔任左將軍一職。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本文所要說的曹魏來說,歷史上同樣出現了多位左將軍。就曹魏的五位左將軍來說,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是蜀漢大敵!一、于禁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郡鉅平縣(今山東省泰安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 將軍美食之--長今九折板
    將軍牛排引進這道菜餚也頗費周折,因這道菜餚的精美及膳食結構突出,特別派遣相關人員到韓國正統宮廷料理學習請教,後經技術革新演變成今天的長今九折板,也成為將軍牛排學習技術的一段佳話。家庭做法材料蘿蔔片:白蘿蔔、醋、糖、芥茉醬。
  • 「黑龍江國保」海林市-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
    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位於海林市舊街鄉,包括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和寧古臺遺址。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位於舊街鄉古城村西的海浪河南岸。俗稱舊街古城,由昂邦章京正黃旗吳巴海於崇德元年(1636)監造。外城今已不存,僅存內城東牆和北牆部分段落,城牆用黃土雜以碎石塊夯築而成,層間夾以木棍層。現存東北牆長約160米,西北牆長約150米,高約2-3米,底寬約14米。木棍雖已腐朽,但痕跡清晰可辨。在內城東北角有一圓形炮臺土壘殘跡。城內散步有青花粗瓷片,是典型的清初遺物。
  • 鐵馬冰河入夢來——探訪10位健在的開國將軍
    如今,大部分人已離開了我們,至今健在的僅有10位,他們是:楊永松、鄒衍、詹大南、黎光、楊思祿、張力雄、王扶之、文擊、陳紹昆、塗通今。這些一生戎馬倥傯的開國將軍,大都從紅軍時代開始,就在血與火的磨礪中親歷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致力於為強國強軍作出貢獻。
  • 戊戌年太歲爺姜武大將軍在此
    今日首先為大家介紹,何謂太歲神,今年的太歲爺姜武大將軍又有哪些軼事。 何謂太歲神? 太歲神是主管世人命運的神靈。例如2018年為戊戌年,戊戌太歲姜武大將軍就是當年的值年太歲。值年太歲主掌當年的吉兇禍福。另一位是「本命太歲」,是本人出生之年的值年太歲,例如1976年為丙辰年,丙辰太歲辛亞大將軍就是當年的值年太歲,所以1976年(農曆正月初一始)出生之人的本命太歲就是丙辰太歲辛亞大將軍。人的出生之年是不會改變的,本命太歲將伴隨人的一生,並主掌此人一生的大致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