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骶化及骶椎腰化均是椎骨發育的異常。
腰椎骶化是指第五腰椎外型類似骶椎形態,並構成骶骨塊的一部分,一側或兩側橫突肥大呈翼狀,與骶骨發生融合或形成假關節。
骶椎腰化是指第一骶椎演變成腰椎樣形態,即第一骶骨從筋骨塊中游離出來形成第6個腰椎。如何在臨床閱片準確判斷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裡介紹一個最準確的判斷方法。
這是一個最關鍵和準確的鑑定方法,國內著名骨放射學家楊世勳教授指導過,只要大家留意關注腰椎橫突"三長/四翹/五寬",L3橫突是最長的,L4橫突是上翹的,L5橫突最寬,特別用在胸椎腰化合併L5骶化的時候比較實用。
此外腰骶角的存在,對判斷腰骶椎分界具有一定價值,不過存在水平骶椎是則較難做出正確判斷。
骶椎腰化,是先天性的骨骼發育變異,左側大一點是橫突肥大(如果此處疼痛系肥大的橫突與髂骨摩擦引起,拍片可見骨質硬化),可以引起疼痛,但是你現在主要是軟組織疼痛,你想如果系骨性疼痛不會是『遇寒就痛',而且疼痛絕對不是L5-S1部位,範圍較大.我認為你目前是肌肉,韌帶的損傷,初始疼痛後肌肉萎縮,無,寒冷,勞累疼痛加劇,疼痛後活動減少肌肉再度萎縮,疼痛更加劇,時間加長,發作頻繁.
康復要點:
1,注意保溫;
2,禁止長時間弓腰坐,臥;
3,背伸肌鍛鍊
(1)燕飛式:
①俯臥式小燕飛。在硬床上或乾淨的硬質地板上,取俯臥位,臉部朝下,雙臂以肩關節為支撐點,輕輕抬起,手臂向上的同時輕輕抬頭,雙肩向後向上收起。與此同時,雙腳輕輕抬起,腰底部肌肉收縮,儘量讓肋骨和腹部支撐身體,持續3-5秒,然後放鬆肌肉,四肢和頭部回歸原位休息3-5秒再做。每天可做30-50下。可分為2-3次,堅持6個月以上。腰椎術後患者最好是作為終身鍛鍊項目。剛開始時,可先做10-20下,逐漸增加。睡前在床上做,貴在堅持。
②站姿小燕飛。身體直立,雙手側平舉,手心向外,手指朝上;慢慢向上抬高雙臂,作小燕飛狀;同時,雙手從腕關節開始向下伸直。運動作用:這個動作能夠充分調動頸椎周圍的肌肉;如果能每天堅持做200下,頸椎不適症10天之內就會基本緩解。剛開始時可以先做50下,休息兩三分鐘再做50下,每天早晚一次。平時去洗手間的路上也可以做上幾下,以讓緊張的肌肉及時得到緩解。
(2)弓橋法:
①橋式瑜伽動作:雙腳貼地,雙膝平行,臀部儘量向上抬,頭、頸及肩膀緊貼於地。
②弓箭式瑜伽動作:趴在地上,力量集中在上半身,雙手將雙腳拉離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