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不是文學的審美特徵

2020-12-18 高山覽勝

先整清楚審美的概念。「審美活動是象徵性的實踐活動,是把人的內在目的變化成虛構的客觀化形式。」很是生澀,有曉暢一些的表達:「審美是物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審美的過程是情感的過程」。

再看看什麼是文學的審美。依據「審美是物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這一命題,從閱讀的角度,我們認為,文學的審美是文學作品與讀者之間的情感系。有「文學的欣賞,也就是文學家從情感的表現出發,經由客觀化的形象塑造,最後達成與欣賞者情感交流與共鳴的活動」佐之。

現在能說文學的審美特徵了。有兩種說法:前一種指出文學的審美特徵有「包容性」、「形象性」、「思想的深刻性」、「豐富的情感性」;第二種含「超越性和創造性」、「真實性和可感性」、「形式美」。哪一種說法更科學些呢?且不討論。

先看看「情感」在文學審美活動中的特殊作用。「情感表現是審美活動的實質內容」,「文學藝術的一切審美特徵都是由情感表現這一核心本質所決定的」;文學的審美特徵「超越性和創造性」、「真實性和可感性」是通過實現情感的超越和創造、真實和可感獲得的。因此,「情感表現是文學藝術的本質特徵」,「情感是文學藝術的構成成分,而不是文學藝術的審美特徵。」

不僅如此,情感不能作為文學的審美特徵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帶來嚴重的邏輯混亂。既然文學的審美是文學作品與讀者之間的情感聯繫,那麼,說「豐富的情感性」是文學的審美特徵,豈不是說「情感」是「情感聯繫」的特徵?顯然是不能這樣說的。

說情感性是文學的審美特徵的理由是:「情感性是藝術的內在標誌,形象的可感性實際上是形象的內在情感性所決定的,情感是世術創造的內驅力,也是打動讀者心靈的重要原因。」這是有道理的。而說情感不是文學的審美特徵的人也講:「我們與通常的說法不同」,也就是說,情感性是文學的審美特徵是說得通的。

但是,這樣一來,就必須推翻「審美」即定的涵義,「文學的審美」也需要重新審視,然而這終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好的方式,還是不說「情感」是文學的審美特徵簡便一些。

相關焦點

  • 日本藝妓文學:「身體審美」的感性呈現
    在海外長期的孤獨而放蕩的生活中產生了厭惡結婚的念頭,也不能接受西方的戀愛概念,他在《放蕩》中說道:"結婚最初帶來在生命中最長三個月的感興,卻犧牲一生的歡樂",因此W男女的交情作為愉悅,其對象不是良家女子,而總是藝妓、酒館女待,乃至娼婦,形成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感情,為他的創作積累了這方面的生活體驗和文學素材。
  • 城市文學應構建城市新審美
    21世紀以來美學的研究轉向與發展成果,是城市文學面臨的第三種變化,也應被城市文學創作所吸收。當下,美學在生態美學、生活美學、空間美學、日常生活審美化等方面的新創穫,都是面向城市生活的日常審美實踐而提出的,涵蓋城市文學所應關注的許多方面,比如城市文化精神、日常審美批判、城市景觀生態問題、城市中個人審美心理等。
  • 浪漫主義文學特徵——考研筆記15
    浪漫主義文學特徵——考研筆記15學生李清文 編輯進入十九世紀,出現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條主線。簡述浪漫主義文學特徵是一道基礎題,大題論述題裡關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考題很常見,不少高校曾考過。這裡先看看簡述題。簡答題答案版本一:「第一,強烈的主觀性。基於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對理想的渴望,浪漫主義作家抒發強烈的個人感情和表現主觀理想。
  • 文學是藝術的語言——一個異想天開的假設
    我們先來看看它與「文學是語言的藝術」的區別。「是語言的藝術」是文學的審美本質之一,強調的是通過語言塑造的形象;「是藝術的語言」歸宿在「語言」上,只不過不是一般的語言,而是「藝術」的「語言」。——當然異想天開啦!
  • 重識主題性繪畫的敘事特徵與審美價值
    ,讓人們看到了作為造型藝術的繪畫在視覺歷史敘事上呈現出的獨特審美特徵。儘管西方從文藝復興以來形成的再現性繪畫追求三維空間的幻覺真實,但這種幻覺真實顯然也體現的是平面上的幻覺感,這便極大地促成了人體造型的三維性是必須符合平面性審美特徵的。因而,繪畫上的人體姿態也便具有被平面化的審美特點,也即通過骨骼、肌肉、透視的再造以滿足繪畫平面上視覺審美觀賞的習慣或經驗。
  • 省考常識積累:文學藝術的分類
    作為一種表現人體美的藝術,舞蹈以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的人體動作姿態為表現手段,傳達人類的審美情感,表現生活的審美屬性。在舞蹈中,人的身體動作伴隨著音樂在時間裡不斷延續和變化,不僅感染著欣賞(接受)者的情緒並給予審美的愉悅,同時還創造出一種直接宣洩情感的氣氛,鼓舞了舞蹈者的情緒,使其從節奏和運動中獲得娛樂性的精神滿足。舞蹈的審美特徵首先表現為抒情性和表現性。
  • 模擬自然物象的方法與寫實性審美特徵,抽象方法與裝飾性審美特徵
    因此,寫實性圖像的稚拙,並不能表現他們模仿心理圖式的未成熟特徵。我們之所以在那些稚拙的原始造型上劃分出寫實性審美特徵,就是因為我們注意到了這一點。這使原始造型藝術的裝飾性審美特徵日益生成。在原始人的這兩類造型心理圖式中,充盈著許多具體的結構因素。
  • 文藝作品的審美價值與藝術價值辨析
    英國學者安妮·謝潑德認為:「當我們從審美角度考慮文學作品時,我們所關注的是它們在表達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和藝術效果,而不是關注真理;所關注的是作家在完成這種表達時所使用的方式,而不是關注被文學作品表達出來的東西」[41]。蔣孔陽認為:「藝術的美不美,並不在於它所反映的是生活中美的東西,而在於它是怎樣反映的,在於藝術家是不是塑造了美的藝術形象。」
  • 中國畫的意象審美與興象思維
    傳統文學作品、詩詞歌賦、戲曲、建築、園林等,甚至漢字都具有意象、興象理念的藝術特徵。漢字是由象形圖案、象形符號演化而成,很多漢字的結構都含有寓意。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民族的象徵和精神。龍和傳統吉祥物鳳凰、麒麟等都是典型興象的傑出作品。一九六九年出土於甘肅武威雷臺古墓的漢代青銅《馬踏飛燕》是造型寫實,卻具有強烈傳神的典型意象、興象作品,《馬踏飛燕》已是中國旅遊的標誌。
  • 聆聽心聲:音樂審美心理分析答案
    聆聽心聲:音樂審美心理分析答案,作業答案章節測驗 答案音樂為什麼那麼難「懂」1【單選題】音樂音響的兩個基本表現特徵為沒有視覺性和(C)。A、強化了人們的審美體驗B、推動了音樂審美的發展C、形成了音樂審美的理論D、帶來了音樂審美的誤區3【判斷題】只有音樂專業的人才能聽得懂音樂的表現內容。
  • 心理學文論的特徵
    心理學文論,從總體上來講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徵:第一,深入揭示文學藝術創造中的心理奧秘。對於文藝創作中的意識流、心理動力、靈感、夢幻、潛意識等問題,心理學文論的各個流派,如移情說學派、心理距離說學派、精神分析學派、分析心理學派等都從自己的特殊角度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研究。
  • 不可或缺的藝術光輝:文學作品中「性描寫」的價值與審美研究
    只有正確認識和看待文學作品中的「色情描寫」,才能真正把握其審美取向和象徵意義,才能挖掘出內含的藝術價值。在中國古代,「性描寫」最典型的文學作品代表是《金瓶梅》,它描繪了從廟堂到江湖的完整鬼蜮世界,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而說到文學作品「色情描寫」的廣度、深度和大膽,恐怕迄今還沒有作品能出其右。
  • 「建安風骨、正始文學、宮廷文學」,文學發展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關
    關於建安文學的特點,我們必須要結合當時的時代特徵進行分析,即戰亂和政變是當時的時代主題,這就使得建安文學在內容上更加具有政治特色。《滄浪詩話》載:"黃初之後,只惟阮籍《詠懷》之作,甚為高古,且有建安風骨。晉人願舍陶淵明、阮籍嗣宗,惟左太沖者高出一時,陸士衡獨在諸公之下。"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學熱點鉤沉
    文藝要想實現對受眾的精神引導價值,需要弘揚理想主義精神,讓受眾在文藝鑑賞中學會感悟和思考,用敏銳的眼光和聰靈的耳朵聆聽文藝的聲音,通過審美鑑賞和精神影響,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進而實現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情感的養成與提升。
  • 「有意味的形式」,能夠賦予欣賞者審美情感
    這種影響讓貝爾更加篤定,藝術品的形式的重要性要大於內容,因為形式指向了「哲學上的物自身」,而把所表達的東西本身作為目的,不是作為一種表達生活情感的手段。有意味的形式——線條、色彩以及各元素之間形式組合的關係,能夠給人帶來審美情感。這種審美情感不是我們能在生活中獲得的,而是一種對處在無限崇高的非人類領域的體驗。
  • 淺析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蝴蝶作為愛情意象的成因
    從蝴蝶這一生物的屬性、特徵及象徵意義入手,淺析蝴蝶在古代文學中作為愛情意象的內在原因及合理性。而從東晉時期至清朝年間,我們不難發現蝴蝶這一生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同樣超越了作為昆蟲本身的含義,相比其他昆蟲而言,受到了更多文人墨客的青 睞,被賦予特徵內涵,常常作為意象被眾多作品所引 用,尤其成為愛情的特定符號,開啟了我們對情感、生活與生命的另一番思索和體驗。      蝴蝶是一種完全變態昆蟲,它們必須經歷鑽入卵殼,用細絲固定身體進行毛蟲溶解、變態發育,最後破繭成蝶。
  • 因物興感、傷逝詠懷——淺析晏殊《詠花詞》的審美特徵
    下面通過分析晏殊詠花詞之物象表徵,探討其藝術創作的審美趨尚,進而確立晏殊詠花詞在詠物詞發展史上的意義與價值。晏殊以臺閣之尊,匯聚文學趣味相同的文人士大夫,唱和交遊;並以其雍容典雅、溫潤秀潔的詞風,引領文學風潮,影響當代詞壇的發展,形成北宋初期的主流詞風。由於歌筵酒席間的創作,應景性和社交性極強,有的作品具有酒令性質,有的則是以拈物賦題的詠物形式呈現,甚至出現了以聯章體合詠一物的形式,相互應和酬唱。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精神文化,意象的審美特徵
    書法意象恰具有這非象之象的品格點畫結體,非任何物象形姿;品味之,說不準它,卻有形有態,意趣無窮,這正是既不同於具象畫也不同於抽象畫的書法形象的特徵。所不同是:味覺的酸甜、苦辣等都只是生理感覺經驗判斷,不是審美判斷。而人們從審美對象上產生的酸、甜苦、辣等感受時,卻都是審美判斷即心理感受判斷。而且,生理上的感覺判斷,基本上是中性的,既非褒,也非貶,只表明客觀對象所引起的味覺感受。如果是蜂蜜,它就該是甜的;如果是黃連,它就該是苦的。只說明客觀事實,不存在主觀的褒貶。而以此表達審美感受時,就有或褒或貶的意思了。如用甜來稱歌喉、歌聲,一般就是褒義。
  • 天鵝閱讀:經典動物文學中的大自然秘密
    後一類人寫的文學作品叫作動物文學。動物文學作家僅熟知他所描寫的動物的普遍的自然生活習性,而且能夠抓住筆下動物的個性,把這個動物的性格或內心情感表現出來,以感染和打動讀者。其實動物的內心世界也是富有情感的,動物文學作家是具有特異本領的人,他們對動物生活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和體會,並且通過描寫動物行為,把動物的情感世界展示出來。加拿大的歐·湯·西頓被譽為動物小說之父,他開創了動物小說這一嶄新的文體,並成為這種文體的經典性作家,在世界兒童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撼動的崇高地位。
  • 文學視角|思與格:宋詞水意象的情感解讀
    從產生和創作來看,詞的音樂性、側豔風格和女性特徵與水的泠泠聲響和流動形態有相似之處。從整體特徵來看,水的清明靈動與詞的「要眇宜修」相通;從抒情方式來看,水的流動性和阻礙性與情感的傳達和鬱結相通;從抒情主體來看,水的空明澄淨與詞人光風霽月的士大夫情懷相通。   「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