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麼?是向死而生的過程,看看《我不是藥神》就曉得了

2020-12-17 止一為正

雕刻自己的過程是相當痛苦且乏味的,遠遠不如放縱慾望來的快活,然而短暫的感官享受只是一時喜悅是假的,長久的快樂是從容面對各種問題時的的淡然,不是裝出來的假東西哦,是實實在在的事情勒!

生命的最終是什麼?這個問題好多人不會去想,為什麼呢?太大了,想的頭疼,好多人就說不要鑽這個牛角尖啦,好好開心的過日子不好嗎?怎麼開心過日子呢?及時行樂就好了呀,通俗點講就是該吃的時候吃,該喝的時候喝,該睡覺的時候睡覺,就這樣過生活嘛,至於其他的事情不要過多的思考啦,想那麼多都是空的不如實在點跟哪個老闆打工賺些錢回家好吃好喝來得舒服自在了。這種享受式的人生也是大多數人一輩子追求的目標,哪怕是這樣的看似合理且平常的目標在人類社會裡想要達到也得費很多的功夫,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比如前幾年很火的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主角程勇開始是怎樣的一個人,靠灰色收入生存的人,和老婆離婚,爭奪孩子撫養權,老爸又病入膏肓,沒得辦法的情況下決定到印度弄一些藥效差不多但卻便宜的藥。在買藥的期間認識了一些朋友,電影的節奏感很好,一環接著一環沒有過多的廢話,看得很過癮,也對這些患病的人很同情,眼淚汪汪的。這裡面存在很多問題,這裡不去深究,單從程勇這個藝術人物去分析,看看有何鑑賞價值。

程勇是個普通人,想法如最開始所寫的那樣,就是想賺個錢開開心心過日子,然而現實很無奈,做啥啥不成,脾氣變得暴躁,情緒無法控制,最終想找捷徑獲得成功,他最初一門心思為了錢。實話講沒錢的日子不好過呀,如果沒錢也爸媽都不正眼看得,很實在的事情。

所以人們為了錢糟蹋了自己的身體然後又想著通過藥物來彌補這種過失,所以商業化的產業鏈就此形成,要清楚沒有市場就沒有需求更不可能存在資本的累積。在這個向死而生的人生路裡,我們得受多少苦難,有些病是年少無知時的自己惹下來的,有些病是別人傳染來的,不管哪種因最終的果都是患病者自己痛苦不堪。昂貴的醫藥費讓很多人在病痛中死去,甚至很多人為了籌集藥費做了很多錯誤的選擇,這些都是過去造的因所形成的果。

電影之後的發展基本上就一般套路了,有錢了大家嗨了,然後藥被查了,有人犧牲了,程勇因此坐牢了但此事得到社會廣泛關注了,得到一個看似較好的解決方法了。這些事情都是人造出來的因,最終還是人去解決這個果,至於怎麼去解決問題,這裡不便多說。

外部的藥確實能夠短時間讓一個人的身體恢復起來,然而最終我們這副軀體還是會消亡,會變老會離開這個人世,所以這向死而生的過程是為了償還放縱後的果,還是不斷的修正自己的品行,不那麼感性也不那麼理性而是多一些「自性」,用內在自己固有的智慧來開始人生的大門,用正確的方法修正自己的行為,前者和後者哪一種才是這短短人生的最佳選擇呢?大家隨緣抉擇。

對於個人而言越來越知道自己在這世間體驗到的所有都是自己造成的,過去的因現在的果,明白這個就知道修行德抓緊了,修到過去心不得,現在心不得,將來心不得,自性心生起,般若智慧也就照見個人的生命了,那麼向死而生或者向生而死都只是文字了,何必執著,當下就能覺悟,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去了,南無阿彌陀佛!

真的,我不希望到了那個時候,我無力地哭著跪著,拳頭一下下捶在自己的身上,無盡的懊悔,無盡的悲痛,無盡的歉意。

我親愛的父母,朋友,同學以及陌生人,請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珍惜眼前人

佛陀的慈悲大愛,需要慢慢去悟,慢慢去修,四宏願得好好體會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生而平凡,卻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
    《我不是藥神》,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一部電影,豆瓣評分9.0,單日票房近4億,被人民日報點讚:很久沒有 這麼經典的中國電影了01走私格列寧,題材大膽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市井小人物程勇,經營著一家保健品店鋪
  • 看《我不是藥神》是如何把複雜的情感主題表現出來的
    在《我不是藥神》中,文牧野再次通過對社會現實細緻入微的體察與觀照並且將以往的鏡語敘事策略一以貫之,使得電影通過流暢的小景別和自然的運動感的有機結合構成了整部影片光影敘事與鏡像感知的基礎,同時也構築起了電影的現實主義美學風格,實現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人性的慨嘆。在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晃動式的鏡頭成為其鏡語風格的一大特色。
  • 《我不是藥神》| 用四首歌告訴你:活著的勇敢,沒有神的光環
    朋友圈裡,南希說,不去看藥神,朋友圈都看不懂了。這幾日,電影《我不是藥神》刷爆了朋友圈。有人說,電影裡是一群戴著口罩的白血病人,電影外是一群看哭了的觀眾。我親眼看著身旁那些一米八的漢子哭得像個孩子。導演文牧野說:「你會看到一眾人物,每個人都會在其中找到自我。」
  • 《我不是藥神》:中國電影裡程碑式的突破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從點映到第一天上映,票房已經突破到了驚世駭俗的5億。觀眾口碑炸裂一般一致好評,微博瘋狂刷屏,豆瓣評分——這些,都註定載入中國電影的史冊,它毫無疑問將成為中國影史的裡程碑!為什麼能成為好評收割機呢?
  • 高分電影《我不是藥神》,代表著現實主義的活躍和崛起
    影片《我不是藥神》將現實的骨感和軟肋都展現在觀眾面前,雖然印度抗慢粒白血病藥物比國內低價許多,但是由於國際版權法其被定義為假藥,諸多法律、醫療保障等現實因素橫隔在病人的生與死之間,現實的骨感展露無遺。而影片又展現了現實的軟肋,人性和良知漸漸地裹挾著草根群體前進。影片中給觀眾拋出這些困境,同時蘊含著希望和溫暖。
  • 《我不是藥神2》上映之前,重溫值得二刷的首部《我不是藥神》
    據說,已經開機拍攝中的新電影《我不是藥神2》,不僅僅原班人馬回歸,還有這兩位老戲骨加盟。一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黃渤,另一個目前還不太清楚。網友們表示非常期待!但在《我不是藥神2》上映前,今天小編跟大家回顧一下《我不是藥神1》。
  • 《我不是藥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這種推薦蔓延到我所有可以看到的社交平臺,推薦的句子充滿熱忱,毫無保留分享者的讚譽之情,上映一周,我決定去看看。2013年的時候看到一篇陸勇案件的通告,點進評論看到了這位患者實際做的事情,法律和人情之間的平衡讓人陷入深思。當時只是這麼深思了下去,並沒有再多想,甚至不敢想這樣的好人會發生什麼。過了幾年原來這個故事以電影的方式呈現出來了。
  • 《我不是藥神》中的假藥到底是什麼藥
    各種各樣的藥《我不是藥神》播出後,就有很多網友議論紛紛。什麼是假藥?什麼是專利藥?什麼是仿製藥?破妄之眼原創!!藥不能亂吃了那麼小編在這裡就說明一下,《我不是藥神》裡面的藥就是仿製藥。什麼是仿製藥?仿製藥是擁有專利藥的原始化學式製造而成。(各位買藥的時候是不是會看見一名分說明書?
  • 《我不是藥神》票房100億都不為過,成就遠超任何電影,實至名歸
    《我不是藥神》劇照《我不是藥神》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故事主角程勇為了賺錢,從印度進口仿製藥,低價賣給那些身患白血病,卻買不起正版藥的病人。而在這過程中,主角因為和病人們的生意而認識,當程勇走進這些患者的圈子了解之後,漸漸地把走私的目的,從賺錢變成了為了能夠讓這些病人,不眼睜睜的等死,而進一步降低了藥價,最後因為走私違法,而被判入獄的故事。其中人物情緒與想法的轉變,與國外著名救贖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有異曲同工之妙。其間有許許多多的畫面都讓我們感同身受,很多人都讓我們記憶猶新。
  • 電影《我不是藥神》:賣印度神油的大叔,如何成為「藥神」
    「藥神」並不常見 但是有時候是常見的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藥神」電影《我不是藥神》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年,但是不得不說,它在我的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單單從口碑來看,我相信大家的感受是一樣的。作為一個男人,人到中年,最怕的是什麼?
  •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劇荒就重溫了一遍,再一次看完《我不是藥神》,我腦子裡還是那些畫面。程勇第一次去印度藥廠,負責人問他:你想做一個救世主嗎,程勇笑了,他說,我想掙錢,錢就是命。就像電影徐徐開場,英文的「dying to survive」展開在每個人眼前。
  • 《我不是藥神》:我不要當「藥神」,只想做個普通人!
    看了《我不是藥神》,一方面被程勇身上這種偉大的人格所折服,另一方面我又感到十分遺憾:他明明只想當個普通人,卻被逼成了神!如果能選擇,「我不要當個神,只想做個普通人」,恐怕才是程勇內心最真切的呼喚。這或許也是影片被命名為《我不是藥神》的原因。
  • 「我不是藥神」火了,但你知道它英文名的含義嗎?
    最近幾天小編的朋友圈,到處都曬著【我不是藥神】的影評,這部票房黑馬剛上線便收割了無數人的眼淚。電影裡面講了主人公,一位賣神油的生活走入絕境的男人,在生活的逼迫下,幫一位白血病朋友的帶藥的時候發現商機,偷偷做代購仿製藥賺了一筆錢後,害怕法律而馬上收了手。
  • 看完《我不是藥神》英文翻譯,才更加懂這部電影!你注意到了嗎?
    最近被《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刷屏了,口碑票房雙豐收,豆瓣上,超過10萬用戶給《我不是藥神》打了9.0分;截止7月8日晚,《我不是藥神》正式上映四天,加上點映成績1.63億,共計拿下13.57億元。《我不是藥神》根據一名白血病患者程勇(徐崢 飾)的真實故事改編。
  • 《挪威的森林》: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
    死不是生的終結,而是生的一部分,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這本書始終瀰漫著孤獨和寂寞,也不乏對性的描寫和解讀,但我並不認為這很低俗。書中人物依舊純潔,每一個人就像是深陷死亡泥沼的孤獨貴族,頭頂孤獨的王冠在跋涉前行,當然有人就此沉淪,有人卻抵達了彼岸。
  • 因為一句我不喜歡險遭娛樂圈封殺,《我不是藥神》會讓他火嗎?
    在評價王傳君在《我不是藥神》中的演技之前,先請大家來看看他在上一部廣為人知的電視劇——《愛情公寓》中是什麼樣的一個高大帥氣的大暖男——關穀神奇然後我們再來看看在《我不是藥神》中王傳君的形象又是什麼樣的一個病怏怏、帶著些猥瑣氣息的
  • 《我不是藥神》丨當情和法被捆綁,誰能拯救夾縫生存的弱者
    《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迫於生計程勇鋌而走險賣藥,經歷了賣藥—停藥—再次賣藥的過程,最終因非法賣藥被抓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此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
  • 《最好的告別》:向死而生,優雅地走到生命盡頭
    多年從醫的經歷,他目睹了無數的病人在死亡的邊緣徘徊掙扎的時候,醫生沒有什麼能力去安撫病人的心情,醫學不能實現病人的願望,醫生只可能為病人走向死亡緩緩擺渡,為終會一死的病人延緩離去的時間。不要在尋找什麼治療方案,或是什麼有「尊嚴」的死法,死亡哪有尊嚴?死亡都是悲傷的。我們能選擇的只是生命的最後時光。而在這最後時光中,有比延長時間更重要的事,多與親人交流以,多回想一些過去時光中美好的事情。也許這樣的晚年,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書寫結局,沒那麼痛苦,充滿了安寧。
  • 紅樓夢裡向死而生的美學
    叔本華說,生命因意識而存在,而現實是不能滿足意識的,所以人生是痛苦的。王國維用他的悲觀哲學闡釋了紅樓夢裡眾多人物的選擇,悲劇美學的意義。我很欣賞他的觀點,他的理解是超脫的境界的解讀。然而,我覺得,在王國維的眼裡,也一定想像過曹雪芹對人物悲劇命運安排的美學藝術。所以,我要探討的便是《紅樓夢》裡,那種向死而生的積極意義,而非絕對悲觀的消亡解脫。說到紅樓夢,雖然人物悲劇各有不同,或病死,或夭折,或報應因果,或嚇死,或逼死,或壽終正寢,或解脫出家,遠離紅塵。
  • 電影《我不是藥神》讓你懂得了什麼人生道理?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當我看完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蕩漾在心頭。電影中的情節實在是太感人了,跟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又是多麼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