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經》系列:唯心空與唯物有

2020-12-13 重樓逾陀

般若波羅蜜多心七字,乃本經之標題。透網二字,乃直下除疑之意,非除疑無以起信,非正信不能破邪,故名曰透網。

所謂題者,乃提綱絜領之意。蓋提綱則眾目具張,絜領而襟袖齊備。倘能於經題暢通無礙,對於經義則思過半矣。

此經雖二百餘字,而涵義由六百卷大般若經撮要而來,簡稱為心經。大般若乃集大乘佛教之大成,此經綜大般若之大綱,亦即釋迦牟尼客觀智慧最高之結論。

現代學說,分唯心空與唯物有,互論不已。唐三藏聖教序雲,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時而隆替。此等相對學說,自古已然,於今尤烈。佛說凡相對相因而成者,必落二邊,無真理可言,而真理乃絕對的。此經結論,超出唯心唯物相對之範疇,凡所有說,顯示中道第一義。

若能於此經覺悟,則徹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絕對真理,糾正錯誤的思想知識。因此發大乘心,為社會眾生服務,一方面能自覺自利,同時亦能覺人利人。

此經佛在世時,眾生根器猛利,聞佛所說,即能信解。佛滅度後,眾生根器轉鈍,雖尋經文,不能通達,不知其義理,不明其宗旨,於空有之論,深著文字有無決定相,反成疑網,自相戲論諸法而起邪見。至龍樹菩薩出世時,愍此等人薄福鈍根,造大智度論,以釋大般若經文。造無畏論、中論、十二門論、二十頌、六十頌等論,以釋般若要義。

般若要義,所謂絕對空也,如何可以了知空,非用言詞辯論不易了解。據一般法師所講此經,或依天台宗五重玄義判教。或依賢首宗十門釋經。所有註解,不下二百餘家,大都各是其是,類皆後後者勝於前前。將本經之心字多作為眾生心解,與本經宗旨未盡符合,不得已具皆割棄。今講者依般若經論為根據,絕不參加己見,但求釋文顯義,以明宗旨,普願見聞皆生歡喜,贊毀同發菩提。

相關焦點

  • 般若波羅密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收藏級)
    翻譯 | 玄奘  誦者 | 讀一無二  視頻 | 國粹天地來源 | 竺子(ID: zentzu)《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及心經回向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讀誦
    《心經》全文
  • 《心經》:絕妙的般若波羅蜜多咒
    佛祖因為悲憫眾生流浪生死之苦而廣開方便法門,為一切有情眾生演說般若波羅蜜多的絕妙修行之道,使眾生能夠依照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而滅除一切苦,使眾生都能夠通過修行而獲得究竟圓滿的智慧,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聖果。
  • 跟我讀一遍般若波若蜜多心經吧!頓時釋然
    法師一日閉門而坐,至夕開門時,見一老僧,法師於是參拜,懇求老僧相助,老僧即口授《心經》教其念誦,於是山川平易,險阻不再,怪物潛蹤。到了印度,戒日王為法師設論座,十八國辯論者無一能與法師抗衡,法師當時遍遊五印,請諸梵本,於貞觀十九年還京,回到長安後,法師立即組織力量翻譯經典,共譯成經藏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而《心經》就是其中的一部。
  • 反覆誦讀《般若心經》,理解其真義,般若的智慧會改變你的人生
    佛經浩瀚如海,人們常聽到《金剛經》,《心經》。其實心經就是金剛經的演化版本,也可以說是金剛經的精華濃縮之所在。《般若心經》早佛法中的地位極其重要。《華嚴經》有經中之王的美譽,但是比華嚴經更長的是般若經,而佛經裡面最短小精悍的就是心經。雖然心經只有二百六十字,但卻是大般若經的中心思想所在。
  • 花生學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諸法緣由
    陳寅恪查閱倫敦博物館藏敦煌本唐梵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見有「色不異空」一節,共有六句,玄奘譯為四句,已省略,所以他說:「蓋宣傳宗教,不厭反覆。梵文諸經本中,往往有Peyala或作pya,即重誦三遍之意。曲園先生精通中國訓估古文章句之學,此條乃拘於中文範圍,故有此誤解耳。」現代人經常把心經裡面的「色即是空」的「色」誤解作「美色」或「情慾」、而「空」為「沒有」或「空間」的意思。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到底厲害在哪裡?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心經》說什麼?有四項內容:一、大智慧。《心經》就是講的大智慧。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到底厲害在哪裡?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心經》說什麼?《心經》說什麼?
  • 【經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音及譯文版)
    不久,這老和尚的疥癩病痊癒,老和尚感他調治之恩,無以為報,惟有一部經,可以口傳給他,就是這一部《心經》,一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師便記在心內,後來把它譯出來,一個字也沒有更改。  鳩摩羅什法師也有翻譯這部《心經》,名叫《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如是我聞等語,但不及老和尚傳給玄奘法師所說的那麼簡潔流利清楚。
  • 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和譯文
    剛接觸佛學的人都會選擇心經,因為心經全文字數少,在修行時會覺得更容易。其實心經只是字數少,但它的每個字都有一定的深意,所以剛開始修心經的師兄,可以多看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和譯文這方面的內容,這樣會讓師兄對經文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而且在念誦時也不會把經文念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
    中佳本草引領健康潮流分享到朋友圈丨點右上角···分享了解更多丨www.zjjiaosu.com   任何一種有系統、有義理的文字,都是由外舉決定內涵的,經典也不例外。  般若的基本含義是「智慧」,其所以不翻譯,是因為它雖然可以翻為智慧,但跟我們通常所謂的智慧,在程度上是有差距的。我們說某人很有智慧,那僅只是指他那「六塵」所積的表層意識。這裡的「般若」並不僅只是指表層意識,而是指心的原態與共相。既然找不到適當的中國文字來表達,乾脆就不翻譯了。  一般法會中,大多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何《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不加上「摩訶」兩個字?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解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經文講解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 【禪學講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之一
    這裡我們首先要討論:什麼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查字典注音為班若或缽惹,實際上應該讀成缽瑞。這種發音是不是很標準呢?也不然,因為唐朝時代「般若波羅蜜多」的讀音是「巴尼亞巴拉咪達」,這個音譯跟梵文的原音是相吻合的。懂得梵文的人,他不會念缽瑞,而是念「巴尼亞」。般若的基本含意是智慧,其所以不翻譯,是因為它雖然可以翻為智慧,但跟我們通常所謂的智慧,在程度上是有差距的。
  • 「心經」的意思是指般若波羅蜜的精華
    「般若」是智慧,用《華嚴經》的術語來講,「般若」二字全部展開便是佛境界、智慧的境界,而「波羅蜜」則是指到達這個境界的方法。《心經》通常被直翻為Heart Sutra,心裡的經,其實「心經」的意思是精華,是指般若波羅蜜的精華。精華若要講清楚,那就得講到非精華。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第六期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卷》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