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本英文印刷聖經 從被迫害摧毀到成為拍場寶藏

2021-01-08 西東詞典
在拍賣會出現、罕見的丁道爾聖經。

在拍賣會出現、罕見的丁道爾聖經。(照片來源:Chiswick Auctions)

基督教論壇報記者鍾小玲編譯報導,作為印刷書籍和手稿的一部分,西倫敦的齊仕閣拍賣公司(Chiswick Auctions)11月28日拍賣了一本非常罕見,也是全世界第一版以英文印刷的聖經。

聖經缺頁卻顯珍貴

這本「丁道爾再次修訂的新約聖經」,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536年。聖經共有228頁,其中有48頁木刻插圖的部分遺失。這本聖經是英國宗教改革先驅丁道爾(William Tyndale),直接從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聖經直接翻譯的英文版本。

這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拍賣市場上出現的第四本聖經,估計售價為八千到一萬英鎊。

這份印刷手稿的主人莫斯(Clive Moss)回憶說,這本聖經的封面不見了,又與其他的古董書籍混在一起,很容易就被忽略。然而,這本丁道爾聖經是英文版聖經的第一版印刷,而且是全文,大部分早期的聖經版本都保存得不太好。

他指出,雖然可能有好幾千本丁道爾聖經被偷渡到英格蘭,但過去教會當局大力搜羅那些走私的聖經,並加以摧毀,使得這本聖經變得極為稀有。

百萬聖經僅剩數本

劍橋丁道爾研究所(Tyndale House)的資深研究員殷斯通布魯爾牧師(David Instone-Brewer)表示,他很高興得知有人發現了另一本丁道爾聖經。由於出版當時,英格蘭當局不想要未經授權的聖經版本,所以丁道爾聖經不得不藏在荷蘭,也沒有多少本丁道爾聖經能夠保存下來。

殷斯通布魯爾牧師解釋說,丁道爾翻譯完新約聖經後,特別把它印刷成小本的口袋書,方便攜帶和收藏,然後把它們偷偷裝進羊毛袋,透過管道走私。

殷斯通布魯爾牧師說,時至今日,丁道爾聖經只剩下少數幾本,所以他很驚訝拍賣價格的預估只有一萬英鎊。幾年前,大英圖書館購買了一本丁道爾聖經,付了超過一百萬美元才買下來;雖然現在這本丁道爾聖經的封面遺失了,但一萬英鎊還是很划算。

丁道爾對後世影響深遠

丁道爾(1494-1536年)是一位出身英格蘭的語言學家和學者,馬丁路德(Luther)和伊拉斯謨(Erasmus)的工作對他產生極大影響。伊拉斯謨率先將希臘文新約聖經和大部分的希伯來文舊約聖經翻譯成英文。

丁道爾被他著名的對手湯瑪斯.摩爾(Thomas More)稱為「我們英國的異端之首」。

由於丁道爾翻譯聖經,羅馬天主教的樞機主教沃爾西(Cardinal Wolsey)指控他為異端,結果丁道爾被處以絞刑後焚燒,他在死前大喊:「主啊,打開英國國王的眼睛!」

兩年以後,英王亨利八世在1538年授權出版一本被稱為,《大聖經》(Great Bible)的英文聖經譯本,其中包括丁道爾聖經的大部分內容。

丁道爾翻譯的英文聖經,對英國文化和隨後的英文聖經譯本帶來重大影響。1611年的英王詹姆斯一世欽定版聖經,至少有四分之三的內容,被認為是直接取自丁道爾的譯本及1881年的修訂版聖經。(資料來源:Evangelical Focus)

相關焦點

  • 中國印刷聖經達八千萬 數量為全球最多 亟需注釋類聖經
    中國印刷聖經超過8000萬冊,愛德印刷有限公司為此於11月8日在南京舉行慶典儀式。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印刷聖經最大的國家之一,而同時,隨著中國基督教的迅速發展,中國教會仍舊對聖經有著巨大的需求。 愛德印刷有限公司由中國基督徒發起,是愛德基金會與聯合聖經公會1988年合作建立的中外企業。
  • 探訪世界最大單體聖經印刷基地
    探訪世界最大單體聖經印刷基地 (1/9) "← →"翻頁
  • 世上最大《聖經》印刷廠位於南京 已印刷1.25億本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世界上最大的《聖經》印刷廠剛剛印出它的第1.25億本《聖經》。這家印刷廠位於中國,一個名義上奉行無神論的國度。 《聖經》 自1987年開業以來,這家印刷企業已為中國國內的信徒印刷了10個不同中文版本的《聖經》,共6570萬本,還印刷了90種其他語言版本的《聖經》5930萬本,出口到70
  • 訪談︱馬敏:傳教士馬士曼與第一本中文《聖經》的誕生
    在這篇文章裡,我統計了1980年代中期以來到1996年圍繞中國教會大學史這一主題取得的成果:分別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美國召開了9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和一次工作會議,編輯出版了7本學術會議論文集,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初步形成了以大陸學者為主,香港、臺灣地區,以及美國和加拿大學者密切合作的研究格局。
  • 愛德印刷聖經突破1.5億冊
    愛德印刷廠(圖:愛德印刷官方微信) 7月18日,南京愛德印刷有限公司再次更新了從1988年到今年6月份聖經全書的印刷年產量,正式突破1.5億冊聖經。
  • 愛德印刷舉辦成立三十周年暨完成一億五千萬冊聖經慶典
    為更好地配合愛德基金會國際化戰略,在慶典上專門為以愛德印刷員工骨幹組建的愛德國際救援隊舉行了授旗儀式。傅先偉主席和丘仲輝董事長還與遠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愛德非洲服務中心進行了視頻連線,向當地員工表示親切的慰問。2016年7月18日,愛德印刷的第1.5億冊《聖經》誕生。據愛德印刷官方微信介紹,從1987第一本聖經下線到2007完成印刷5000萬冊聖經,愛德用了20年的時間。
  • 愛德印刷兩億冊聖經慶祝活動在寧舉辦
    三十多年來,愛德印刷以「為中國教會服務,滿足中國基督徒對聖經的需求;為海外教會服務,滿足海外基督徒對出口聖經的需求;為愛德的事業和世界人民服務」為企業發展使命,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現代化綜合型薄紙印刷企業,是中國聖經印刷主要基地。迄今為止,愛德共印刷了2億冊聖經,語言種類達130多種。
  • 【連載】和合本聖經與中國(六):閃耀如晨星
    和合本聖經在翻譯過程中,創造性地糅合了文言文中比較通俗易懂的部分,還有英語的表達方式,以及當時的官話(今天的普通話)口語和北方的方言,在加上翻譯擁有這很高的文學水平,成為一個白話文的範本,極大地影響了以後的新文學運動,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很多開創性的聖經表達方式,例如「替罪羊」、「恩典」、「以牙還牙」等等,已經進入了我們日常的語言詞彙。
  • 德媒:世界最大《聖經》印刷工廠在無神論的中國
    德國《世界報》12月24日文章,原題:世界最大《聖經》印刷工廠坐落在無神論的中國每到聖誕季,德國教堂和各家客廳裡都會傳出《聖經》故事的誦讀聲。據估計,每年在德銷售的《聖經》達50萬本。這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世界最大的《聖經》印刷工廠——位於中國南京的愛德印刷有限公司。今年以來,該公司已生產約1300萬本《聖經》。
  • 從教會專屬到平民讀物:鮮血譯成的英文版《聖經》
    公告還要求教士把《聖經》放在「最方便的地方……使教區居民能方便地找到和閱讀」;不僅如此,「你們不得阻礙任何人聆聽和閱讀這本《聖經》,而應該明確地鼓勵和勸告所有人都來讀《聖經》」。英王亨利八世 《聖經》被翻譯成英文,成為獨立的英國教會的最高權威,由此希伯來人的歷史、傳統和倫理法則成為英國文化的一部分,並在此後的三個世紀裡成為影響英國文化的最主要因素。
  • (1255~1688)影響歐洲聖經譯文版本
    中世紀早期,又有一批新的聖經譯本相繼問世,譯者多是對天主教會不滿的下層教士。12世紀末,法國商人瓦勒度把聖經譯成普雲士文(一種法國南部方言)。14世紀下半葉,英國早期宗教改革的先鋒人物之一威克裡夫首次將全部聖經從拉丁文譯成英文。
  • 美國出版界:全球多半聖經都在中國印
    記者 | 潘金花美國的《聖經》可能要提價了。據美聯社7月8日報導,川普最近威脅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而中國每年為全球印製的《聖經》達1.5億本,甚至更多。美國的宗教出版界認為,如此加徵關稅無疑是在向消費者及宗教機構徵收「聖經稅」,使《聖經》變得更貴,影響教會活動的開展。
  • 慈禧太后「君王版聖經」臺灣展出
    2004年全球首次「腳前的燈,路上的光──中國教會聖經事工展」在香港展出時,展覽了兩部君王版,並拍賣了其中一本,最終以高於底價二十七倍的八十五萬港元拍出,用於慈善拍賣。拍賣得來的收益,全部捐增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作研究「沙士」及其它傳染病之用。
  • 和合本聖經100年|不能不知的中文聖經歷史源流
    適逢此時,特別推出深入一窺中文聖經的過往史跡與現況。過去100年來在全球華人教會中,使用和合本聖經做為神話語最權威的表達。實際上這本最受華人基督徒或慕道友愛戴的聖經譯本背後,還有許多各種譯本的源流。  聖經翻譯早在公元三世紀便已開始,但要到公元約七、八世紀才有把聖經譯成中文的文獻-《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秦即羅馬;景教即基督教的聶斯脫利派。
  • 《聖經》和合本修訂版在香港面世 費時27年
    據香港傳媒報導,全球逾九成華人基督新教徒使用的《聖經》和合本,經過27年時間修訂,於2010年9月27日在香港推出修訂版。據報導,《聖經》和合本1919年面世,由當時英美等國聖經公會及華人信徒合作編譯,被全球最多華人教會所採用。現時全球每年中文《聖經》印刷數目約400萬本。
  • 地理大發現、印刷術與宗教改革:音樂劇《巴黎聖母院》背後的世界史
    1500年,歐洲的商人意識到從葡萄牙的海路運送大宗胡椒、肉桂和絲綢到歐洲,比沿著威尼斯人的陸路通道大包小包地運送更加便宜。國際貿易的地緣優勢由此轉換,將本屬歐洲邊緣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推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事過境遷,更能看清歷史後果的我們應該注意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意義不止是幫助西班牙奪取海洋霸權那麼簡單。
  • 愛德回顧1988-2015年印刷聖經1.4億 年產量翻26倍 從本土自銷到...
    ,1988年,愛德印刷成立,開始印刷聖經,當年不足50萬冊。該圖還標出了聖經全書印刷三個組成部分的比重:新教的中國基督教兩會、天主教以及出口。從圖中可以看到,一直到2000年前後,中國的聖經印刷基本只是用於滿足本土自銷,從2003年開始出口的聖經開始大幅度增長,尤其是到2010年之後本土聖經基本保持在近400萬,其餘為出口的聖經。
  • 中文版《聖經(研修本)》面世 由當今注釋最全面最受歡迎英文研修版...
    中文譯本首發當天,3500本庫存銷售一空,隨後會在全國各地聖經發行點面向信徒銷售。首發式在中國基督教兩會上海總部舉行,美國十字架之路出版社、聯合聖經公會、英國聖經公會、愛德基金會和《聖經(研修本)》中文審讀小組的嘉賓出席首發式。該書原版《英語標準譯本研修版聖經》於2008年10月首次出版,旨在幫助基督徒更深理解聖經。
  • 新周刊官博:欽定版英文《聖經》 展示英文全部的美與力
    繼《南方日報》,《三聯生活周刊》,《新京報》官方微博發《聖經》經文後,昨日《新周刊》微博又贊欽定版英文《聖經》把英文全部的美與力都展示了出來。《新周刊》微博用英國文論家及歷史學家託馬斯·麥考萊稱頌1611年英王欽定版《聖經》的話說「假使所有用英文寫的東西全都毀滅了,而只剩下英文《聖經》一部書,單單這部書就足以把英文全部的美與力展示出來。那在你心目中,哪本中文書、一部書就足以把中文全部的美與力展示出來?」這條微博近700人轉發,600人評論。
  • 中科院院士80年前大學數學筆記曝光:全英文工整如印刷體
    近日,東南大學檔案館收到校友、「兩彈一星」元勳黃緯祿院士家人捐贈的一批遺物,其中一本微分方程課堂筆記不僅用全英文記錄,字跡工整如印刷體一般,很多年輕人看了感覺「自愧不如」。黃緯祿院士高中畢業於揚州中學,1936年,他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入東大能源與動力學院與電氣工程學院(前身為「電機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