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說兩句就哭了?這不是「玻璃心」,是父母的問題

2020-12-21 Focus孚科思專注力

上周,鄰居吐槽她家的孩子太喜歡哭了,每次說她兩句,就哭得稀裡譁啦,好像全世界都背叛她了一樣。

生活中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他們聽不得批評,有的孩子只是被吼了兩句,就哇地哭了起來。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孩子「說兩句就哭」肯定不是天生的,其主要原因還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

孩子「一說就哭」的原因

1、家長過於溺愛孩子

現在的孩子各個都是家長的掌中寶,走路怕磕著,吃飯怕噎著,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此前,安徽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

一個小女孩跳河了,消防員把孩子救上來後,得知,女孩跳河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媽媽把她手機沒收了。

這些被家庭保護得太好,嬌生慣養長大的孩子,受不得半點挫折,很容易情緒失控,甚至走向極端。

2、家長關心不足

這和第一點完全相反,現在社會競爭壓力非常大,很多家長的工作也比較忙,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

有些孩子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早上起來,爸爸媽媽就去上班了,班上睡覺,他們還沒下班。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

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會變得敏感、脆弱,缺乏面對困難的勇氣,遇事只想著逃避,哭是他們的一種逃避方式。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很多的批評,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接受批評的勇氣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長大以後很容易走向極端。

如何讓孩子擺脫「玻璃心」?

很多孩子會覺得,老師批評自己,家長批評自己,就是不喜歡自己了。

所以,首先要讓孩子明白,善意的批評和指正,是他最好的養料,要虛心接受。

其次,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措辭和方法。

就像表揚一樣,我們要表揚的是孩子某一個具體的行為和品質,而不是隨便地說「你真棒!」。

右戳回顧

批評的時候,家長不能只是單純地將孩子罵一頓,而是應該告訴孩子錯在哪裡,以及接下來該如何做。

並且給孩子吃一顆定心丸:爸爸媽媽批評你,不是覺得你不好,而是覺得你可以做得更好!

最後,家長要給孩子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如果家長遇事都畏難、退縮、逃避,那麼你讓孩子怎麼做到勇敢、堅強!

相關焦點

  • 孩子動不動就哭,也許不是「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玻璃心」是一個網絡上很流行的詞語,一般都是用來形容現在的小孩子們。那麼到底什麼是玻璃心?經常可以聽到父母長輩在和人聊天的時候說現在的小孩子們也太玻璃心、太脆弱了。一句重話都說不了,在學校也受不了老師的批評,動不動就哭,跟我們小時候也差太多了。
  • 當孩子哭的時候,有智慧的家長從不說「別哭了」,而會說這兩句話
    看到這個情況,浩浩的母親也陷入了不知所措,但當她得知孩子是因為和別人發生了矛盾,頓時覺得可笑,甚至直接不耐煩地斥責孩子:「就這點小事哭什麼哭?別哭了。」孩子白天忍了一天,晚上看到母親,壓制不住委屈,情緒瞬間爆發,本來是想尋求安慰,可面對母親的這一呵斥,突然覺得自己以為的依靠不是依靠,心瞬間涼到了極點。
  • 孩子「玻璃心」嚴重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幫孩子變得更堅強
    最近,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家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奇的差。隨便說兩句孩子就承受不了了,開啟又是哭又是鬧,一宿一宿不睡覺的模式。家長忍不住納悶,我真的不是養了個玻璃娃娃嗎?其實這樣的現象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息息相關的。
  •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明明是大人自己挖的「坑」,卻怪孩子不行
    如果孩子養成了「玻璃心」,那麼遲早有一天會碎裂一地。 案例 小米最近十分的不高興,因為自己的孩子經常說哭就哭,很容易情緒化,有一顆玻璃心。在家裡面是打不得、罵不得,一不如意就哭鬧個不停;在學校裡也是如此,被老師批評、考試沒考好、遊戲沒得第一,都會崩潰地嚎啕大哭。
  • 孩子脆弱愛哭鬧,並不是所謂的「玻璃心」,可能和孩子性格有關係
    孩子的內心太過脆弱,在遇到一些小困難的時候,就會容易受到傷害,也會讓他們特別愛哭,其實這也是柔弱的表現,像這樣的孩子,他們的承受能力都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勇敢,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沒有堅強的一面。首先在遇到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要沉住氣,不要嘲笑孩子,也不要指責孩子,這時候孩子才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告訴你。從而也能帶領孩子走出這樣的情緒。如果在生活中看到特別愛哭的孩子,一定要多鼓勵這些孩子,畢竟他們的感情是相當細膩的,這類孩子可能缺少了父母的支持及鼓勵。如果我們多給予一些鼓勵和表揚,將使他們更自信。在遇到困難時也會懂得如何克服。
  • 孩子「玻璃心」,其實是家長一手造成的,不趁早糾正,將來必吃虧
    「玻璃心」通常用來形容內心脆弱的人,遇到一點兒困難挫折就會崩潰。或者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舉動而出現悲觀、敏感的心理,從而出現不良興趣和傷心落淚等現象。2、沒有讓孩子感覺到幸福感:孩子說兩句就哭,有一顆玻璃心不是天生的,而是我們家長一點點培養出來的。上一點說的是家長沒有適度的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遭受捧殺和碾壓;那麼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家長平時太過嚴厲。
  •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是因為「玻璃心」?也許家長還需要學習!
    什麼是「玻璃心」?玻璃心是一個網絡用語,指內心脆弱敏感,非常容易受到打擊。而孩子玻璃心的標準是,沒說兩句就開始哭,扛不住事。有些人遇到困難不以為然,能夠調整好自己,積極樂觀尋找戰勝困難的方法,而有些人在遇到困難時,表現得畏畏縮縮,如同面對強大敵人一般。
  • 每晚睡覺前,多跟孩子說這兩句「廢話」,娃長大想不優秀都難
    文|好孕姐為人父母,都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所以,現在的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就比如輔導作業,父母比孩子還要焦慮,基本上每晚都要上演河東獅吼。我表姐家兒子今年9歲了,每晚寫作業都要表姐坐到跟前看著,就這還磨磨蹭蹭寫到十一點。表姐很發愁,別人家孩子不用管不用吼,每天不用父母怎麼操心,就很優秀。為什麼自己家兒子就這麼難管呢?其實,我表姐是忽略了跟兒子良性溝通。就比如,每晚睡覺前,多跟孩子說以下這兩句「廢話」,娃長大想不優秀都難。
  • 家裡有個「愛哭包」怎麼辦?父母先別急,孩子愛哭並不是件壞事
    家裡有一個愛哭的孩子,確實會給父母帶了很多的焦躁,甚至會讓很多父母陷入自責狀態,懷疑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特別是愛哭的孩子還一直哭,父母就會陷入焦慮的情緒裡,沒有心思的去關注孩子了解孩子,背後哭泣的原因。
  • 孩子哭是一種負面情緒?想要孩子不愛哭,父母需要這麼做
    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孩子哭的問題,孩子餓了哭,孩子想買玩具不給買,躺地上撒潑打滾的哭,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也哭,甚至有些孩子一哭就二三十分鐘,越哄越哭。父母被孩子哭得心煩意亂,又怕孩子哭傷著,竭力想第一時間遏止孩子的哭鬧。
  • 真的是孩子「玻璃心」嗎,3個教育方式,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
    最近總是聽到家長和老師談論,現在的孩子們都太玻璃心了,受不了一點批評,輕則哭鬧,重則想不開、尋短見。新聞上也總報導小學生被家長說幾句重話之後就跳橋,青春期的孩子被老師批評幾句就不假思索跳樓的人間悲劇。難道是我們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脆弱了嗎?
  •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生活中,孩子大哭大鬧的現象可以說是隨處可見,面對肆意哭鬧的寶寶家長們總是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哄停。那麼,如果遇到孩子特別愛哭,家長應該如何應對?下面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面對「玻璃心」的孩子,用這3點破解蛋殼效應,培養自信強大內心
    鄰居的小孩琪琪平時是一個乖巧的孩子,但是在玩遊戲的時候,只要遇到困難她就會直接發脾氣說:「我不玩了!」每一次琪琪媽都鼓勵她:「寶貝,你可以的,再嘗試一下吧。」可是她就是不聽,有一次還直接把玩具丟去垃圾桶。這些問題讓琪琪媽很是苦惱。其實,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蛋殼心理,也就是一種玻璃心,就是當你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而形成的脆弱心理。
  •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明明是大人一直挖「坑」,卻怪孩子不行!
    9月10日,在一場大型直播中,清華大學學生心理發展指導中心副主任劉丹老師,專門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告別玻璃心、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力?」的主題分享。讓我們一起走近那些「玻璃心」的孩子。為什麼現在「玻璃心」的孩子那麼多?
  •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玻璃心」這個詞,如今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提起,孩子被別人誇獎的時候一臉的得意洋洋,非常的享受,但是一旦遇到困難,或者就被家長教訓了幾句,就開始受不了了,甚至大發脾氣,聽不得別人說他不好。
  • 孩子像樹袋熊一樣黏著父母,父母自以為孩子可愛,但背後大有問題
    通常孩子喜歡黏著母親,以至於母親想做頓飯的時間都還被纏著,這應該不是所有父母所樂意的事吧。在大人眼裡孩子黏人這很正常,他們也恨不得孩子多來黏著自己,但當到孩子黏著不放的時候就另當別論了,所謂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有的孩子還會故意黏著要出去工作的人,哪個不在就專挑要哪個,這鬧得許多父母頭都大。
  • 父母對眼淚的最大誤解,就是把它當成了負面情緒,讓孩子哭很重要
    我們為什麼不想讓孩子哭?看到這肯定有人會說,這還用問,孩子哭不是啥好事啊。我心疼啊,而且孩子哭會哭壞身體吧。開開心心的多好,為啥要哭。在大多數父母眼中,孩子的「哭」是一種不良情緒,笑才是好情緒。不想讓孩子哭,說到底你只是怕麻煩,不想好好去處理問題。懂得讓孩子哭,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很多人都覺得,哭是沒有用的,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這也是父母不願意讓孩子哭的另一個原因。但事實真是這樣嗎?不一定。
  • 8個建議讓孩子遠離「玻璃心」
    在家庭教養模式下,愛孩子是必要的,但是溺愛孩子往往將孩子推向另一個深淵。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遠離「玻璃心」有以下建議。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避免過度關注,會讓孩子不偏離正確的軌道,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孩子小的時候是需要讚美的,但是凡事都有度,過度的讚美會讓孩子混淆視聽,變得自大,甚至可能目中無人。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都害怕孩子磕磕碰碰,所以緊緊跟著。
  • 睡前堅持對孩子說這兩句話,看似簡單,卻能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陪伴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充足的陪伴能讓孩子感受到愛與陪伴,內心充實溫暖,是建立一生安全感與幸福感的基礎。但現實是,許多家庭夫妻倆都上班,從早到晚,很少能有時間陪伴孩子。二、「你這樣做很對」孩子講白天發生的事情時,家長要根據情況及時鼓勵和肯定孩子。比如孩子說今天幫助倒垃圾了,那家長就要誇他「做得很對,你能這樣做媽媽很高興。」這樣孩子就有了繼續往前進的動力。
  • 孩子動不動就哭,這可不是玻璃心,而是家長沒做好這幾點!
    上個周末帶著孩子在小區裡曬太陽的時候,聽到不少寶媽都說到了自家孩子動不動就喜歡哭的問題,還說自家孩子小小年紀就玻璃心什麼的,讓我十分不認同。孩子動不動就哭一定就能說孩子玻璃心嗎?相信不少家長都覺得這兩者的等同的,但是家長忽略的一點是,孩子這麼小,表達能力有限,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只會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拿我一個高中舍友來說吧。她基本算是大學剛畢業就結婚生子了,但那個時候夫妻兩個人都還不成熟,對於這個新生命的到來並沒有感到很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