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8日 09:31 來源:楚天都市報
武嘉高速往三環線瓶頸打通 武漢南大門再添一條快速通道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曉琴 通訊員 劉佩婭 餘婭娟
昨日,隨著最後一聯現澆箱梁完成2000立方米的混凝土澆築,武嘉高速至三環聯絡線主體結構工程實現全線貫通,這為打通武漢南大門又一條快速通道打下堅實基礎。
未來,通過該聯絡線將可連通武嘉高速至新武金堤路再至三環線,將與青鄭高速至白沙洲大道共同形成南部雙快速通道,打通武嘉高速進城瓶頸,最大程度發揮已建成武嘉高速的交通疏解功能。
高架頭頂高壓線 安全員全程「盯梢」
武嘉高速至三環聯絡線(青菱湖西路-新武金堤路)是武漢市重點工程,位於洪山區青菱地區,起於白沙洲收費站出口楊林二路處,止於新武金堤路湯遜湖泵站南側橋梁落地點,項目設計全長為2.95公裡,其中青菱湖西路段採用「主線高架橋+地面輔道」的建設方式,其餘路段均採用高架形式。
工程主線高架橋全長2.46公裡,設計車速60公裡每小時,雙向6車道;輔道青菱湖西路(楊林二路-建陽三路)全長1.288公裡,雙向6車道,設計車速為50公裡每小時。為便於市民出行,工程在楊林二路與青菱湖西路路口新建過街人行天橋1座。
昨日下午4時許,記者在該工程與建陽二路交會處的施工現場看到,在主體結構實現貫通時刻,兩臺天泵正同時進行第22聯箱梁的混凝土澆築,它們「頭頂」上是110千伏的高壓電線。
密集的高壓線猶如攔路虎。「高架橋施工過程中涉及多種大型設備,它們必須與高壓線保證有6米的淨空距離。」該工程項目總工陳剛介紹,為此在樁基施工階段,在施工斷面上方搭起了防護網,防止大型設備「越界」。
到了箱梁澆築階段,電力部門對該道路經過的高壓鐵塔進行了改建,不僅將原有6座增至8座,還讓它們「長高」了15米左右,這才為項目施工創造了條件。
根據高壓線至箱梁頂部僅有10至15米的測量結果,項目團隊選配了2臺輸送距離分別為37米和47米的天泵。項目部安排了兩位安全員,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全程「盯梢」,既要保證混凝土輸送覆蓋到位,也必須保證與高壓線的安全距離。
青菱片區的「聯絡員」 打通武嘉高速進城瓶頸
通過項目示意圖可以看到,這近3公裡的聯絡線,將還未開放的武嘉高速白沙洲收費站與正在建設中的新武金堤路南段相連接,大致呈S形走向。
項目在建設中,「S」下面的第一個彎,便是上跨陳家山港渠。項目書記董喜兵介紹,寬約30米的陳家山港渠兩側,已建有綠道。為減少對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項目部打出「綠色牌」。在設置常規綠色圍擋的同時,安裝上噴淋系統,所有養護用水均經沉澱後再排放到市政排汙管道中,絕不流入渠內汙染水源;在承臺施工過程中,採用鋼板樁圍堰,減少港渠開挖,降低對周圍環境帶來影響。
「文明施工是常態,也是央企的擔當與責任。」 董喜兵表示,項目自開工以來中鐵大橋七公司的建設者們克服了年初新冠疫情、年中罕見汛情、高壓線遷改難度大等重重困難,在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精心組織和科學調度下,現場施工進度、安全質量均得到很好控制。
「下一步,將進行橋面系及附屬結構施工,以及道路部分的路基及路面結構施工。」 董喜兵說,他們將一鼓作氣,確保武嘉聯絡線工程如期通車。
屆時,武漢市南大門將再增一條快速出城通道,打通武嘉高速進城瓶頸,緩解區域交通壓力,更好地服務於沿線區域建設開發,為青菱片區生態保護、商業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編輯:裴春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