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蝙蝠攜帶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

2020-12-26 騰訊網

來源丨全民較真-騰訊新聞(ID:qqjiaozhen)

作者丨湯波

編輯丨yhxi

科學家已在近200種蝙蝠身上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超過500多種。蝙蝠是最大的病毒庫之一,但又對大多數病毒表現出較強的耐受力,可能與它們的飛行能力和特殊的免疫系統有關。

蝙蝠在飛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使得體溫升高,類似「發燒」,可抑制病毒的複製。蝙蝠進化出特殊的免疫機制,既不讓病毒太囂張,也不對病毒趕盡殺絕,力求與病毒和平相處。

蝙蝠一般不會直接將病毒傳給人類,而是通過果子狸、竹鼠等中間宿主來完成。不去打擾蝙蝠和其他野生動物,更不要把這些野生動物當成盤中餐,這或許是未來防止新的疫情發生最為有效的辦法。

湯波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分子生物學博士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引發全球關注。據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推斷,作為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的最初宿主,蝙蝠可能也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蝙蝠不僅攜帶冠狀病毒,還攜帶伊波拉病毒、漢坦病毒、狂犬病毒等數千種病毒,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級病毒庫。

為什麼蝙蝠如此受病毒的「青睞」,自身卻不易受病毒的傷害?

蝙蝠是什麼樣的動物?

蝙蝠屬於翼手目,是唯一能持續飛翔的哺乳動物,有些地方俗稱「鹽老鼠」。蝙蝠在全世界分布廣泛,種類眾多,是動物中僅次於嚙齒類動物的第二大類群,已知種類超過1200種,佔全世界哺乳動物所有物種的20%。最小的蝙蝠為分布於東南亞的基蒂豬鼻蝙蝠,身長只有3釐米左右,翼展也只有15釐米左右,體重不超過3克,而最大的蝙蝠為馬來大狐蝠,翼展可達1.7米,體重可達1.6公斤,以水果為食。

大多數種類的蝙蝠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雨林或巖洞中,距離人類活動區域較遠,但是其超強的病毒攜帶能力一次又一次將其推到公眾面前。

蝙蝠是最大的病毒庫之一

1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發表論文,首次揭示了新型冠狀病毒進化來源,該病毒基因序列與2002年流行的SARS冠狀病毒和2012年流行的MERS冠狀病毒存在較大差異,相似性分別只有約70%和約40%,而且病毒傳播所依賴的S蛋白變異較大,但是新型冠狀病毒的S蛋白結構與人細胞上的關鍵受體非常匹配,顯示其具有較強的對人感染能力;另外,新型冠狀病毒與來源於蝙蝠的其他冠狀病毒具有較高的相似性,研究人員推測蝙蝠也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其實在此之前,科學家已經確認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正是蝙蝠。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建立的全球蝙蝠病毒資料庫(DBatVir)顯示,在全球69個國家,科學家已在近200種蝙蝠身上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超過500多種,包括從蝙蝠身上最近新發現的200多種冠狀病毒。另據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雜誌的一項報導,蝙蝠可攜帶有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漢坦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引發人畜共患病的病毒多達60種以上,僅次於嚙齒類動物。蝙蝠無疑是最大的病毒庫之一。

為什麼蝙蝠會成為天然的超級病毒庫?

科學家推測蝙蝠種類多,喜歡群居,壽命長,而且具備長距離飛行能力,活動範圍廣,易於傳播病毒。更關鍵的是大多數病毒並不能對蝙蝠造成致命損傷,甚至不會引發輕度症狀,而這些病毒一旦感染動物或人類,則會引發致命性人畜共患病。而蝙蝠對大多數病毒易感又表現出較強的耐受力,可能與它們飛行能力以及特殊的免疫系統有關。

蝙蝠是唯一能真正飛行的哺乳動物,飛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使得體溫升高,類似「發燒」,可抑制病毒的複製,也就是說飛行能力既是蝙蝠能夠傳播病毒的重要原因,也可能是病毒無法對蝙蝠自身健康造成威脅的重要原因。眾所周知,病毒進入機體後會利用宿主細胞快速複製新的病毒,機體免疫系統主要防禦機制則是通過發燒使體溫升高,與發燒效果類似,蝙蝠飛行過程中體溫可升高到38℃~41℃,得以抑制病毒的複製,減少體內病毒的載量,同時加快機體免疫反應,進而減少病毒對機體的損傷。

更多的研究顯示,與人類或其他哺乳動物的免疫系統傾向於主動出擊殺死病毒的做法不同,蝙蝠對付病毒的辦法則是「忍氣吞聲」,既不能讓病毒太囂張,也不對病毒趕盡殺絕,力求與病毒和平相處。為此,蝙蝠進化出了一些特殊的免疫機制,表現出較強的免疫耐受力。2018年5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細胞》雜誌上報導稱,他們在對一種埃及蝙蝠基因組測序後發現,這些蝙蝠免疫系統中先天性免疫反應被削弱,只會對入侵病毒採取較為溫和的免疫反應,從而不會表現出強烈的免疫病理,並推測蝙蝠體內存在抑制性免疫反應,導致對病毒耐受力增強,可能是蝙蝠的主要抗病毒防禦策略。2019年2月,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自然微生物》雜誌上報導稱,蝙蝠還具有抑制機體炎症反應的機制,以保證免疫系統不對病毒入侵採取過激反應。

蝙蝠一般通過果子狸竹鼠等中間宿主把病毒傳播到人類身上

加強蝙蝠攜帶和傳播病毒的機制研究,對於預防和治療蝙蝠病毒引發的人畜共患病至關重要。不過,目前關於蝙蝠對病毒耐受力的機理並沒有形成定論,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驗證。當然,蝙蝠具有超強攜帶病毒能力,只是物種進化的自然選擇結果,並非蝙蝠的過錯。蝙蝠一般也不會直接將病毒傳播給人類,而是先傳播一些與之接觸的野生動物,如果子狸、竹鼠等,通過這些病毒的中間宿主,最終才會傳播到人類身上。2002年的SARS和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可能給我們的一個教訓,就是不要去打擾蝙蝠和其他野生動物,更不要把這些野生動物當成盤中餐,這或許是未來防止新的疫情發生最為有效的辦法。

參考資料:

1.Cumulative Number of Reported Probable Cases of SARS, WHOBats Host More Than 60 Human-Infecting Viruses. https://www.livescience.com/26898-bats-host-human-infecting-viruses.html.

2. Flying Foxes: The Largest Bats In The World.

https://www.worldatlas.com/articles/flying-foxes-the-largest-bats-in-the-world.html.

3. Xintian Xu, Ping Chen, Jingfang Wang, et al. Evolu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from the ongoing Wuhan outbreak and modeling of its spike protein for risk of human transmission. SCIENCE CHINA Life doi:

5. Luis AD, Hayman DT, O'Shea TJ, et al. A comparison of bats and rodents as reservoirs of zoonotic viruses: are bats special? Proc Biol Sci. 2013, 280(1756): 20122753.

doi: 10.1098/rspb.2012.2753.

6. O'Shea TJ, Cryan PM, Cunningham AA, et al. Bat flight and zoonotic viruses. Emerg Infect Dis. 2014 May;20(5):741-5. doi: 10.3201/eid2005.130539.

7. Pavlovich SS, Lovett SP, Koroleva G, et al. The Egyptian Rousette Genome Reveals Unexpected Features of Bat Antiviral Immunity. Cell. 2018, 173(5):1098-1110.e18.

doi: 10.1016/j.cell.2018.03.070.

8. Ahn, M., Anderson, D.E., Zhang, Q. et al. Dampened NLRP3-mediated inflammation in bats and implications for a special viral reservoir host. Nat Microbiol 4, 789–799 (2019).

圖片來源:Pixabay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全民較真-騰訊新聞(ID:qqjiaozhen),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蝙蝠病毒為何如此致命?新冠病毒、SARS、Ebola絕非偶然!
    然而,大量證據已經表明,這些病毒的起源都與蝙蝠密切相關,科學家表示,這絕非巧合! ,在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對蝙蝠細胞進行培養後發現,它們能夠產生強烈的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從而使得病毒具有更強的毒性,也就是說,蝙蝠體內強大的免疫系統將這些病毒推向更高的毒性,使得它們對於人類而言更加致命!
  •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為眾矢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 關於蝙蝠の東西方冷知識!古老的吸血鬼!為什麼人類會吃病毒之源的蝙蝠?!
    密集的居住情況也加速抗病毒能力的篩選,真正翱翔於黑夜的蝙蝠,其實早已熬過了致命病毒的侵襲。無力抵抗病毒的蝙蝠都被淘汰了,「活體病毒庫」一詞也蘊含了殘忍。蝙蝠自己倒沒什麼事,可它體內自帶一個天然病毒庫,就跟經過抗生素洗禮的病毒會進化一樣, 蝙蝠體內大多數也是「超級病毒」,而且蝙蝠還會自己到處飛,野味的動物被傳染也就成了常事。這也是為什麼不建議你吃那些不知名來源的「野味」的原因。沒經過安全檢疫的動物,你怎麼知道它體內到底有什麼,會不會傳染給人類呢?
  • 【科學闢謠】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科學闢謠】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 蝙蝠為什麼那麼「毒」?科學家:一切都是為了飛行!
    蝙蝠為什麼那麼牛逼?為什麼蝙蝠自己帶毒卻啥事都沒有?現代醫學已經發現蝙蝠是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與狂犬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源頭,大家必定有一個疑問,就是蝙蝠帶了那麼多病毒,卻一點問題都沒有,還能帶著那些病毒到處飛,實在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實上蝙蝠這種超級技能是其為了飛行這個技能而演化出來的一種副產品!
  • 蝙蝠為什麼這麼「毒」?3分鐘英文動畫帶你了解
    回顧近幾十年的致命傳染病,我們會發現許多病毒的源頭都是蝙蝠(bats),例如:尼帕(Nipah)、亨德拉(Hendra)、伊波拉(Ebola)、馬爾堡(Marburg)、SARS病毒等。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來自蝙蝠?答案在這裡
    新華社北京5月9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5月6日刊文稱,科學家發現,與大多數其他動物相比,蝙蝠攜帶的能感染人類的病毒似乎特別多。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答,現摘編如下:  蝙蝠的何種特性使其能攜帶那麼多病毒呢?
  • 新型冠狀病毒來源蝙蝠?身上攜帶那麼多病毒,為何它們卻不會死亡
    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已經影響到全國各行各業,由於在春節前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主要來源於蝙蝠身上的病毒,也讓蝙蝠一再被推到風尖浪口上。新型冠狀病毒,是否真的來源於蝙蝠?將罪責歸咎於蝙蝠,未免也太冤了本身為了制止瘟疫,憑一己之力將病毒封印在體內數億年,同時並且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長的不像食材,隱居山洞裡晝伏夜出,就是為了減少和人類的接觸。但它如論如何也想不到.
  • 別再打擾蝙蝠——給孩子們的文化課
    就像這樣子:為什麼蝙蝠會給人這樣的感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蝙蝠身上攜帶了很多病毒,據說有上百種病毒,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伊波拉、SARS,還有大名鼎鼎的狂犬病,每一種病毒對人類都是致命的,任何一種病毒在人類世界中大面積爆發,都可能引發嚴重的災難!
  • 蝙蝠無食用價值,它的真正價值造福人類的諸多應用,你知道嗎?
    蝙蝠的形象深入人心,拋開蝙蝠的翅膀來看,它們的頭部和軀體類似老鼠.晝伏夜出,夜晚外出捕獵食物,白天倒掛在陰暗處休息,如果人類不刻意去尋找蝙蝠,大概不會和它有很大的交集,蝙蝠長相醜陋還被檢測出攜帶數十種病毒,其中有不少會對人類產生致命威脅,但在蝙蝠身上人類還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借鑑.
  • 蝙蝠在古代是吉祥的象徵,現如今是毒王的代表
    蝙蝠在古代是有著吉祥物的象徵,在古代建築物中大門上、欄杆上都會出現蝙蝠造型的圖案這是寓意著福運臨門的意思,在慈禧的陵殿前就有五隻蝙蝠捧桃,這就是古代人們取意多福多壽的意思,在古代蝙蝠經常和鹿、仙桃在一起代表著福祿壽'蝙蝠美化成蝠身蝠翅捲曲自如
  • 致命的狂犬病:人得病100%會死,為什麼病毒在狗身上就沒事?
    然後發展進入中期,此時病毒已經在中樞神經區域大量繁殖,對神經系統已經造成了大量破壞,已經沒有治療可能,各種前驅期的症狀會逐漸加強,患者開始出現神經錯亂,幻覺,幻聽等症狀,因為迷走神經核狂犬病如何防治很多朋友認為被犬只要上後才要打預防針,但其實很多動物都可能攜帶狂犬病毒,比如被哺乳類寵物抓傷或者咬傷等都有可能感染,可以通過對寵物注射疫苗,和抓傷後24小時內注射狂犬疫苗,如果錯過,那麼在發病前都有希望獲得免疫,因此防治狂犬病重點在於防!
  • 蝙蝠不僅「毒」,心跳每分還1000次,為什麼壽命卻能高達30年?
    因為我們現在都知道蝙蝠攜帶大量的人畜共患的病毒,而且很有致命性,但蝙蝠既不會生病,而且似乎對其壽命也沒有任何影響。下面就說下蝙蝠為何可以和病毒和諧共處,為什麼擁有如此長的壽命? 蝙蝠缺失某種對病毒敏感的基因,而且它們的心率、體溫波動範圍很大 蝙蝠能夠迅速傳播感染人類的病原體,但它們不會遭受人類已知的最危險、最致命的病原體的侵害。研究人員通過對蝙蝠基因的分析後指出,蝙蝠的健康和壽命與它們飛行能力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 百萬年進化,上百種病毒!數據揭秘你可能並不了解的蝙蝠
    不僅是伊波拉,非典、新冠病毒、MERS病毒等都被疑與蝙蝠有關。那麼,這些病毒和蝙蝠之間又有什麼樣的聯繫呢?01蝙蝠是一種什麼動物?第二最,蝙蝠是除人類之外分布範圍最廣的哺乳類動物類群,幾乎遍及兩極以外的世界各地,以熱帶地區的種類和數量最為豐富。在我國,雲南是蝙蝠的分布最廣的省份。第三最,擁有哺乳動物中最活躍,最強力的免疫系統,蝙蝠常態體溫40℃,很多細菌病毒都奈何不了它。
  • 蝙蝠有「毒王」之稱,既然蝙蝠這麼毒,為什麼人類不將其趕盡殺絕
    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自然界存在著許多有劇毒的動物,而有些動物自身就攜帶著大量病毒。前一種動物能夠釋放出劇毒的毒液,在短短幾秒鐘內就讓人斃命,例如眼鏡王蛇。後一種動物主要通過將病毒傳播給其它動物來彰顯「毒氣本色」。今天要介紹的這種動物有「毒王」之稱,同時也被認為是行走的病毒庫,它就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寄主——蝙蝠。
  • 親子共讀 | 被稱作「病毒庫」的蝙蝠,真實生活是這樣的……
    親子共讀 | 被稱作「病毒庫」的蝙蝠,真實生活是這樣的……春天來了很多小朋友還是宅在家裡網上學習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外面有個壞傢伙!大家都稱它為「新型冠狀病毒」冠狀病毒是一種會讓人生病的病毒有人說它可能來源於蝙蝠你知道嗎?
  • 蝙蝠身上攜帶了100多種病毒,不是我們的菜,為什麼非要吃
    哈嘍,小夥伴們關注「愛仕達奇聞說」每天為您報精彩   話說有一種動物,應該是最近大家最頻繁刷到的了...蝙蝠...憑一己之力封印了病毒千年,晝伏夜出,努力扮演一個孤獨的潘多拉盒子,而且長得真的是一張死神臉,萬萬沒想到……還是扛不住被吃...這生生世世的努力,終究還是錯付了...
  • 只要不碰蝙蝠就沒事?這幾種「野味」也要敬而遠之,管好自己的嘴
    只要不碰蝙蝠就沒事?這幾種「野味」也要敬而遠之,管好自己的嘴 近一段時間,「野味」這兩個詞頻頻被人所提起,正是因為有人管不住自己的嘴,才導致了這場目前還看不到結局的疫情。其實類似的教訓在十幾年前已經上演過一次,但是一些人好像對於野味有著特殊的喜好,就是無法控制住自己。
  • 毒王蝙蝠為什麼這麼毒,可能是為了飛行,不得不做出的犧牲!
    在我們的印象中,會飛的動物屬於鳥類,鳥類屬於脊索亞門的鳥綱,而蝙蝠屬於脊索亞門中的哺乳綱,那麼屬於哺乳綱的蝙蝠為什麼具有飛行的能力呢?蝙蝠為什麼會飛?蝙蝠之所以被稱為「病毒的播種機」,是因為蝙蝠屬於群居動物,一隻大型蝙蝠洞中甚至會有上千萬隻蝙蝠同時存在,而這些蝙蝠在群居過程中可以相互「交流」病毒,也就是說,原本一隻蝙蝠攜帶了病毒,可能經過幾天的相處之後,上千萬隻蝙蝠都可能染病。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比人類更自律卻因病毒面臨被「滅族」
    2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發表於英國《科學報告》的實驗驗證了蝙蝠細胞可和病毒長期共存的假說。蝙蝠是上千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有研究認為每種蝙蝠平均攜帶近20種可能使人生病的病毒。蝙蝠會威脅到人類的病毒數量最多,是排在第二位的哺乳動物的兩倍。蝙蝠可直接將病毒傳染給人類,也可能會先傳染給靈長目動物,再傳給人類。另外,蝙蝠群居的習性給病毒的傳播提供了完美的環境,超高密度的群居讓病毒能夠快速地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