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為什麼那麼「毒」?科學家:一切都是為了飛行!

2020-12-21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蝙蝠應該是最成功的哺乳動物之一,因為它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它在地球上存在的歷史超過8800萬年,躲過了白堊紀晚期的生物大滅絕。古生物學家發現4900萬年前的蝙蝠體型和現代蝙蝠幾乎沒有差別,表示它的體型已經趨近完美!除了兩極以外,地球上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比人類活動範圍還要廣!

蝙蝠為什麼那麼牛逼?

僅僅看本文開頭的那些參數,你就會發現,蝙蝠確實非常牛逼,因為從恐龍滅絕後到現代,總共經歷了數十次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很多物種都消失在了地質史上,古生物學家只能從相應的地質年代去尋找它們的化石,但蝙蝠不是,這是一種活化石,除了那些你知道的因素以外,它還具有兩個你所不知道的,BUG一般存在的技能:

小體型的蝙蝠壽命高達25-40年蝙蝠攜帶了很多病毒卻不毒發身亡對於大部分哺乳動物來說,體型和壽命大致成正比,比如老鼠的壽命大約是2-3年,狗的壽命大約是12-15年,牛的壽命是20-30年,大象的壽命則超過80年,按例推測,蝙蝠的壽命應該和老鼠差不多,不過2-3年,或者最多5-6年,但蝙蝠的壽命是25-40年,幾乎相當於大部分人類一半的壽命,確實有些超出大家的想像!

各種動物的壽命

蝙蝠的壽命為什麼那麼長?

蝙蝠的DNA修復機制非同尋常,它的修復能力是極高的,因為飛行產生代謝率和高體溫,會讓蝙蝠的DNA損傷概率很高,但在長期的進化中,蝙蝠演化出了超強的DNA修復機制,可以通過這個修復機制將潛藏的隱患給修復,而且這個機制下,蝙蝠患癌的可能性極低,所以蝙蝠不是意外死亡就是壽終正寢,估計這也是人類夢寐以求的技能吧!

為什麼蝙蝠自己帶毒卻啥事都沒有?

現代醫學已經發現蝙蝠是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與狂犬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源頭,大家必定有一個疑問,就是蝙蝠帶了那麼多病毒,卻一點問題都沒有,還能帶著那些病毒到處飛,實在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實上蝙蝠這種超級技能是其為了飛行這個技能而演化出來的一種副產品!

蝙蝠攜帶的病毒

蝙蝠沒有感染病毒後的炎症機制,這種炎症會讓體溫升高對抗病毒,但也是造成各種病症的主要源頭,也是最終導致癌症的重要原因,所以蝙蝠沒有炎症這是一個超喪的技能!

蝙蝠用高體溫來對抗與壓制病毒,這是蝙蝠的飛行帶來的副產品,蝙蝠飛行時體溫高達40攝氏度,人類會讓自己的身體發燒來對抗病毒,但體溫到40度時基本就迷糊了,而且長期維持這個體溫會導致嚴重問題,甚至生命危險!但對蝙蝠來說是家常便飯,因為蝙蝠體內細胞可以抵抗這個熱壓力,因為蝙蝠細胞內的熱休克蛋白/HSP可以促進蛋白的正確摺疊,促進細胞的耐熱性等

當然更重要的功能是這個高體溫代替了炎症發熱的機制,使得蝙蝠體內的病毒和高體溫形成了一種平衡機制,它不會因為攜帶病毒導致自身的問題,所以蝙蝠的各種分泌物比如口水、血液、糞便等都含有病毒,甚至可以用一個飛行的病毒轟炸機形容它其實也不為過!

蝙蝠那麼毒,我們不接觸它不就可以了?

其實也不是所有的蝙蝠都帶了那麼多病毒,因為地域性的原因,各種蝙蝠攜帶的病毒類型也不一樣,全世界總共有19科185屬962種蝙蝠,但事實上真正攜帶了已知病毒的並不多,不過這並不是各位去獵殺蝙蝠的理由!首先蝙蝠是花粉類植物重要授粉者,其次蝙蝠的分布是除了人類外最廣的,所以你就死了把蝙蝠統統消滅這份心!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那些沒有攜帶的病毒就沒有問題了嗎?其實在我們接觸到SARS病毒以前,也認為中華菊頭蝠也沒啥問題,但現在我們知道中華菊頭蝠至少攜帶了SARS病毒,那麼其它蝙蝠身上是否攜帶了未知卻能致命的病毒?估計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全球潛在蝙蝠家族攜帶的病毒

必須要提醒一下的是SARS病毒在蝙蝠和人類之間,廣東一帶的果子狸是中間宿主,簡單的說,就是從果子狸這個中間宿主傳播到人類身上,所以你不接觸蝙蝠是沒有用的!而且能在人類之間傳播的SARS病毒也能讓果子狸感染並且出現症狀,但估計沒有人關心果子狸是否感染了病毒,一般就是宰殺了事!

現在我們知道了果子狸,但下一種病毒的中間宿主是誰?相信同樣沒有人能回答,但不加節制的消費野生動物,就像夜路走多了,總是會碰到你不想碰到的東西......蝙蝠是能飛了,它給蝙蝠留下了不少遺產,不知道我們人類是否能從蝙蝠那些超喪的自我保護機制中學到一些什麼呢,也不枉它幾次三番禍害我們人類嘛!

相關焦點

  • 毒王蝙蝠為什麼這麼毒,可能是為了飛行,不得不做出的犧牲!
    在我們的印象中,會飛的動物屬於鳥類,鳥類屬於脊索亞門的鳥綱,而蝙蝠屬於脊索亞門中的哺乳綱,那麼屬於哺乳綱的蝙蝠為什麼具有飛行的能力呢?蝙蝠為什麼會飛?據考察,蝙蝠可能是生活在樹上的這支哺乳動物演化而來,蝙蝠的飛行方式和已經滅絕的翼龍相似,都沒有羽毛,而是用翼膜來飛行。下圖為翼龍復原圖。從蝙蝠的骨骼上看,它的翅膀是從前肢演化的,其中指骨非常長。
  • 上帝的寵物:蝙蝠究竟是什麼物種進化的?為何那麼毒自己還不死?
    蝙蝠的帶毒體質 蝙蝠在大家印象中並不是一種吉利的動物,所以和它接觸也相對較少,大家對這種毛茸茸、而且還會飛的動物,實在不太感冒,但你有一點不得不承認,蝙蝠這種動物實在是太牛逼了,簡直就是上帝的寵物!
  • 蝙蝠是怎麼成為萬毒之源的?
    許多科學家在尋找疫情元兇時都把最終矛頭對準了蝙蝠。說它是「萬毒之源」,一點都不為過。那麼這一毒源是如何煉成的呢?咱們省略掉那千百萬年的進化史,直接跳到它滿載病毒橫行天空的現在...縱觀當今整個自然界裡的生物,蝙蝠絕對算得上是其中一朵奇葩。你看,世界上所有的哺乳動物都被地心引力牢牢拴在地面,就它能上天,優不優秀?正是因為這非同尋常的飛行能力,造就了它非同尋常的體質。要知道,飛行是一個相當耗能量的過程。
  • 24歲翼裝飛行女大學生墜亡,為什麼翼裝飛行死亡率那麼高?
    安安的離世不僅讓她的身世引發關注,更讓另一項極限運動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這項運動就是翼裝飛行,現代翼裝飛行至今已經發明20多年,由於全世界玩翼裝飛行的人數不超過600人,因此它很少引起人們的關注,可是這次翼裝飛行事故讓人們重新認識這項極限運動,翼裝飛行被譽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極限運動,沒有之一,這項極限運動的死亡率高達30%,比其他諸如攀巖、高空跳傘、衝浪、潛泳等極限運動死亡率要高得多,為什麼翼裝飛行的死亡率會那麼高呢
  • 蝙蝠為什麼這麼「毒」?3分鐘英文動畫帶你了解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組長鍾南山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對2019-nCoV的基因組的分析研究表明,其與SARS-CoV有79.5%的相似性,而與蝙蝠來源CoV有96%的相似性,基本支持2019-nCoV來源於蝙蝠,但是否存在中間宿主目前還需要研究。
  • 蝙蝠不僅「毒」,心跳每分還1000次,為什麼壽命卻能高達30年?
    但蝙蝠無論如何在哺乳動物裡面都是個例外,其壽命遠遠超過它應該有的壽命,因為蝙蝠的體型小,其飛行時最高心率可達791到1066次每分鐘,上文也說了有些甚至能活到41歲,這比同樣大小的哺乳動物壽命長了將近
  • 蝙蝠都是靠超聲波來定位嗎?那麼它們為什麼還要長眼睛呢?
    蝙蝠是現存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有的小夥伴會說:齧齒目的鼯鼠族不是也會飛嗎?表面上看,鼯鼠確實可以飛,而且它的前後肢之間有飛膜,但其實,鼯鼠並不是真的飛行,它不過是會由高處到低處滑翔而已,飛膜只是起到一個緩降的作用,並不是真的飛行。而蝙蝠則是可以通過揮動兩翼來支撐身體長時間在空中並且還能夠前行,這才是真正的飛翔。
  • 《蝙蝠和雷達》揭開蝙蝠探路的秘密(內附練習題)
    2.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1.在漆黑的夜裡,飛機是怎麼做到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2.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3.蝙蝠靠超聲波在夜間飛行。飛機裝上了雷達,得以安全飛行,這是科學家利用仿生學造福人類的體現。
  • 蝙蝠和雷達有什麼聯繫?《夜間飛行的秘密》是什麼?課文學習提示
    如學生可能會提出:「蝙蝠在夜裡是怎樣探路的呢?」可以引導學生聚焦第7自然段進行學習,,在勾畫、批註的基礎上,抓住「它一邊飛,一邊從嘴裡發出一種聲音」「超聲波向前傳播時,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等語句,明白超聲波幫助蝙蝠在夜裡判斷障礙物的原理,從而揭示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2、藉助批註和課後問題清單,討論發現提問的不同角度。
  • 為什麼蝙蝠攜帶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
    來源丨全民較真-騰訊新聞(ID:qqjiaozhen)作者丨湯波編輯丨yhxi科學家已在近200種蝙蝠身上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超過500多種。蝙蝠是最大的病毒庫之一,但又對大多數病毒表現出較強的耐受力,可能與它們的飛行能力和特殊的免疫系統有關。
  • 可怕的蝙蝠?科學家們正在從蝙蝠身上尋找長生秘訣
    長壽的大鼠耳蝠 在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一支由科學家和志願者組成的國際團隊,連續7年在那裡採集大鼠耳蝠的血液樣本和組織。通過這些動物,他們了解到一些關於長壽與健康的信息。 該團隊負責人、動物學家艾瑪·泰林說:「自然有一個法則:體型小的東西長得快,死得早;體型大的東西長得慢,活得長。」
  • 英媒:為什麼蝙蝠有那麼多種類?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英國《焦點》月刊近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蝙蝠有那麼多種類?對於這個問題,文章給出答案稱:世界上有1200多種蝙蝠,佔了哺乳動物種類的近五分之一。其中一部分原因為蝙蝠是唯一能撲翼飛行的哺乳動物,也就是說蝙蝠種群能夠遠距離遷徙,在地理上彼此相隔甚遠,從而演變出不同種類。而美國麻薩諸塞大學2011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這種多樣性也可能是因為不同種類蝙蝠的飲食傾向於高度專門化。也就是說,假如一種基因突變導致頭骨形狀的變化或者下頜咬合力的變化,一隻蝙蝠可能就能吃這一區域其他蝙蝠所不能吃的水果或昆蟲。
  • 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聯繫?課文《夜間飛行的秘密》學習筆記整理
    課文講述的蝙蝠夜間飛行、科學家做實驗、飛機安全飛行等、內容原本複雜而枯燥,但課文語言簡潔,邏輯嚴密,用「夜間飛行的秘密」作為題目,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再逐步揭示蝙蝠、超聲波、雷達、飛機之間的關係,詳寫科學家做的第一次實驗,略寫後兩次實驗,讓讀者明白蝙蝠夜間飛行是依靠嘴裡發出的超聲波,
  • 飛行時翅膀每秒扇10次,這款蝙蝠無人機還能滑翔及投彈
    毋庸置疑,我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幾乎與這些飛行器密不可分,所以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探索一種更好和更安全的飛行模式。新型無人機「蝙蝠」的問世可能就是那個絕佳的答案。不得不承認仿生蝙蝠確實是首選。蝙蝠不僅是自然界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而且在飛行力學中,蝙蝠的皮膜翼也比飛行動物的羽毛翅膀要給力得多。科學家們對蝙蝠的飛行力學深深著迷,並研究了數年之久。
  • 蝙蝠有「毒王」之稱,既然蝙蝠這麼毒,為什麼人類不將其趕盡殺絕
    今天要介紹的這種動物有「毒王」之稱,同時也被認為是行走的病毒庫,它就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寄主——蝙蝠。說到蝙蝠,很多人會認為這只是一種常常出現在故事、電影中的動物,現實中很少接觸到。事實並非如此,野生動物學家表示蝙蝠是當今世界上第二大類群的哺乳動物,全球共有962種,除了兩極地區和大洋中的個別島嶼之外,其它地區幾乎都有分布。
  • 關於蝙蝠の東西方冷知識!古老的吸血鬼!為什麼人類會吃病毒之源的蝙蝠?!
    而蝙蝠體積也不算大,甚至還需要進行飛行這種高消耗的運動,所以新陳代謝同樣需要十分高強度,在飛行的時候蝙蝠的心跳速度能高達1000次每分鐘。按照上述的生物學常理,和老鼠差不多的體型大小,心跳甚至比老鼠還要快,那麼蝙蝠的平均壽命鐵定不會超過三年吧?不你又錯了,蝙蝠的平均壽命高達30年!所以為什麼說蝙蝠會說個異類呢?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來自蝙蝠?答案在這裡
    新華社北京5月9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5月6日刊文稱,科學家發現,與大多數其他動物相比,蝙蝠攜帶的能感染人類的病毒似乎特別多。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答,現摘編如下:  蝙蝠的何種特性使其能攜帶那麼多病毒呢?
  • 為何會通過蝙蝠傳播?研究員終於找到答案
    比方說我們熟悉的企鵝,它們是海洋中的遊泳高手,可是企鵝卻是鳥類的一種,在6000萬年之前,企鵝的祖先為了生存放棄了天空,選擇了大海。蝙蝠也是如此。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之後,蝙蝠的祖先為了生存,也成功進化出了飛行的能力,成為了地球上唯一會飛的哺乳類動物,而且蝙蝠並沒有翅膀,它們是用翼手完成飛翔的。
  • 為什麼蝙蝠 蟑螂這些存在好久的動物沒有進化出人類一樣的智慧?
    2003年發現的距今5200萬年前的食指伊神蝠,向我們揭示了蝙蝠飛行能力的進化。食指伊神蝠前足五趾都有爪子,不像現代蝙蝠只有1-2個爪子;後肢較長而前肢較短,翅膀較為寬短。這種古代蝙蝠的身體構造是典型的樹棲動物,想必很擅長攀爬,但飛行能力比不上現代蝙蝠。
  • 蝙蝠——並非你所知
    蝙蝠——並非你所知! | 安誠蝙蝠是唯一進化出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它在這次新冠病毒傳播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那麼,你心中的蝙蝠是個什麼形象呢?它是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在我的記憶當中,曾有幾次跟蝙蝠密切接觸的經歷。小的時候,夏日的傍晚時分,太陽已經沒入地平線,暮色開始模糊了人們的視線。這時就到了蚊蟲們聚集開會的鐘點,蝙蝠就會忽閃著翅膀,蝴蝶一樣在一團一團的蚊子堆中飛舞。如果不注意的話,你容易把蝙蝠錯看成燕子,但若是仔細觀察,蝙蝠的飛行軌跡與鳥類還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