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RNA病毒?為何會通過蝙蝠傳播?研究員終於找到答案

2020-12-26 黑洞先驅

先問大家一個有趣的小問題:鳥類開大會,不讓蝙蝠參加,對不對?其實,一直到今天,很多人還是會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蝙蝠會飛,就一定是鳥類,其實,會飛並不是檢測一個物種類別的唯一標準。比方說我們熟悉的企鵝,它們是海洋中的遊泳高手,可是企鵝卻是鳥類的一種,在6000萬年之前,企鵝的祖先為了生存放棄了天空,選擇了大海。

蝙蝠也是如此。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之後,蝙蝠的祖先為了生存,也成功進化出了飛行的能力,成為了地球上唯一會飛的哺乳類動物,而且蝙蝠並沒有翅膀,它們是用翼手完成飛翔的。在自然界中,蝙蝠是著名的移動病毒庫,很多動物都對蝙蝠敬而遠之,而且雖然蝙蝠的數量很多,與很多動物的生存區域重合,蝙蝠也沒有任何的天敵,即使是食物短缺的時候,也鮮少有動物肯去捕食蝙蝠。

地球上目前已知的蝙蝠種類,一共有900多種,科學家目前已經在200多種蝙蝠的身上,成功檢測出了超過4000種的病毒,而且大部分都是RNA病毒,包括我們熟悉的SARS病毒、伊波拉病毒等等,那麼,什麼是RNA病毒呢?

RNA病毒屬於以及病毒,它們的遺傳物質是核糖核酸,它的特點是,它並不具備細胞結構,這就導致它們無法在自然界中複製生存,必須依賴生物體,才可以完成「繁衍」的任務,否則是很難生存的。這裡RNA病毒就違背了自然規律。

我們都知道,現代研究認為,病毒也是微生物的一種,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可以自身繁衍,屬於原始生物,在地球上無處不在。可是RNA病毒如果沒有進入生物體,它們是無法生存的,這就導致目前很多科學家對於到底應不應該將病毒劃為生物,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那麼,RNA病毒在生物體內是如何複製的呢?簡單來說,當RNA病毒成功進入到生物體內,就會利用自己特有的RNA結構,改變生物體內的DNA,DNA在生物體內,可以指導蛋白質的生產,在這裡,我們可以更加通俗的來說,RNA病毒成功挾持了生物體內的DNA,讓原本是生產蛋白質的人體工廠,為自己源源不斷的供應營養,完成病毒複製。

之所以蝙蝠會攜帶許多病毒,這也是它們進化所付出的代價。不過,大自然同樣賦予了蝙蝠超級強大的免疫系統,這讓蝙蝠即使是天然的「毒蠱」,也並不會因為病毒發作而感到身體不適,反而,這些病毒還可以促進蝙蝠的細胞分裂,讓它們更為強大。

同時,蝙蝠作為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的數量佔據了哺乳動物的五分之一。這是什麼概念呢?在地球上,幾乎除了南北極之外,都可以看到蝙蝠的身影。當然,蝙蝠雖然毒,但是它們並不會主動傳播病毒,反而為了安全考慮,蝙蝠選擇了夜行模式,它們在白天都躲起來,而且很多蝙蝠儘可能的遠離人群。反而是人類小覷了蝙蝠的威力,自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所以,才會讓蝙蝠的病毒進入到自己的體內。

相關焦點

  • 帶千種病毒的蝙蝠,人類為何不將其滅絕?科學家:會造成病毒傳播
    雖說大部分野生動物的體內或多或少都蘊藏有病毒,但像蝙蝠這樣的仍然較為少見,這不禁讓我們感到奇怪,為什麼蝙蝠自身什麼事都沒有,而且帶有上千種病毒的蝙蝠,人類為何不將其滅絕?蝙蝠的生態價值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在地球上蝙蝠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5000萬年以前,它們就已經出現在了這片土地上。
  • 蝙蝠病毒為何如此致命?新冠病毒、SARS、Ebola絕非偶然!
    ,在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對蝙蝠細胞進行培養後發現,它們能夠產生強烈的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從而使得病毒具有更強的毒性,也就是說,蝙蝠體內強大的免疫系統將這些病毒推向更高的毒性,使得它們對於人類而言更加致命! 除了可以抵禦病毒之外,蝙蝠免疫系統的另一個關鍵是觸發被稱為「幹擾素-α」的信號分子,從而減輕與抗病毒免疫反應有關的炎症。 對此,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員Cara Brook說道:「有些蝙蝠能夠產生強大的抗病毒反應,甚至還能與抗炎反應相均衡。相反,如果人類嘗試這樣的抗病毒方式,其免疫系統將會出現許多炎症。」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比人類更自律卻因病毒面臨被「滅族」
    研究人員讓MERS冠狀病毒對一種蝙蝠的細胞進行100多天的感染,並通過檢測蛋白質、基因等方式分析被感染細胞。研究發現,儘管MERS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後會殺死人體細胞,但可在蝙蝠細胞中與其長期和平共處。與此同時,冠狀病毒本身也會產生特定基因突變,從而適應蝙蝠細胞,被感染的蝙蝠細胞還具有抵禦病毒重複感染的能力。
  • 百萬年進化,上百種病毒!數據揭秘你可能並不了解的蝙蝠
    不僅是伊波拉,非典、新冠病毒、MERS病毒等都被疑與蝙蝠有關。那麼,這些病毒和蝙蝠之間又有什麼樣的聯繫呢?01蝙蝠是一種什麼動物?02小小蝙蝠竟是「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蝙蝠小小的身體,卻攜帶著大量病毒。人們最早注意到的蝙蝠所攜帶的病毒是狂犬病毒。
  • 新型冠狀病毒來源蝙蝠?身上攜帶那麼多病毒,為何它們卻不會死亡
    根據研究分析,新型冠狀病毒是是一類有包膜的正向單鏈RNA病毒,能夠在人類、其他哺乳動物和鳥類中廣泛傳播,從而導致呼吸道、腸道,肝臟和神經系統等疾病。…還是有腦殘覺得它是美食…「病毒之王」蝙蝠,為何還能存活幾百萬年?蝙蝠是大自然中唯一一種可以飛行的哺乳動物,大約在500萬年前,蝙蝠再一次變異,它們的飛行特性導致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快,也就讓它們長時間的體溫處於40度以上。
  • 關於蝙蝠の東西方冷知識!古老的吸血鬼!為什麼人類會吃病毒之源的蝙蝠?!
    蝙蝠可是天然無添加的活體病毒庫,與我們所建造病毒庫相比也不逞多讓。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如SARS病毒、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這些「殺人」無數的病毒,幾乎都能在蝙蝠體內找到。現在已經從蝙蝠體內發現約140種病毒,其中61種都是人獸共患病毒,其中甚至還有一部分隱而未發。
  • 病患的二手菸會傳播新冠病毒嗎?中疾控專家答案來了
    2020.02.13 16:22【病患的二手菸會傳播新冠病毒嗎?中疾控專家答案來了】2月13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重要醫用物資保障和醫療資源調配保障最新進展情況。有網友提問,病毒攜帶者是菸民,吸了他的二手菸,是否會被感染?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研究員張流波介紹,據目前認知,新冠肺炎病毒傳播途徑主要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二手菸不是飛沫傳播的方式。如果吸了二手菸,說明彼此離得很近,這種風險還是需要避免的。(北京日報)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我們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近日,上海市綠化市容熱線閔行平臺就接到了市民這樣一個電話:「哎呀,我家裡出現了蝙蝠,怎麼辦呀?會不會傳染病毒呀?」接到電話後,閔行區野保站聯合鎮野保部門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處置。將廚房吊頂隔板全部拆除後,發現了蝙蝠棲居的痕跡和大量糞便,但並未發現蝙蝠活體,為減輕市民擔憂,處置人員對其屋內環境進行了消毒。從新聞裡得知,這個春節,上海市野保部門很忙碌。
  • 全球病毒獵手「拆解」新冠病毒,反駁陰謀論:RNA不會撒謊
    該所石正麗研究員率領的團隊是蝙蝠病毒研究領域的權威,是中國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的源頭攻克團隊,在此次新冠病毒科研攻關中也已率先揭示新冠病毒與來源於中國菊頭蝠樣本的一株冠狀病毒(RaTG13 )序列一致性達96%。
  • 東西方文化中的蝙蝠象徵意義為何不同,病毒宿主的它為何沒有滅絕
    在東方文化中蝙蝠是遍福的寓意,並不是邪惡的生物。在傍晚的時候蝙蝠會飛出來捕食蚊蟲和昆蟲,顯然是有利於人類的。蝙蝠的長相很像十二生肖中的鼠,崇尚天幹地支的古代認為蝙蝠是福和壽的代名詞。古代的五福臨門和福壽萬代的圖案中,就有蝙蝠的雕像和服飾。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來自蝙蝠?答案在這裡
    研究人員找到了一些可能的解釋,儘管沒有任何一個解釋意味著,我們應該生活在對蝙蝠的恐懼中或責怪它們傳播了新冠病毒。蝙蝠攜帶可感染人類的病毒,光是這一點並不意味著,它們每晚在鄉下的夜空中掠過時傳播了疾病。
  • 為什麼蝙蝠攜帶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
    蝙蝠在飛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使得體溫升高,類似「發燒」,可抑制病毒的複製。蝙蝠進化出特殊的免疫機制,既不讓病毒太囂張,也不對病毒趕盡殺絕,力求與病毒和平相處。蝙蝠一般不會直接將病毒傳給人類,而是通過果子狸、竹鼠等中間宿主來完成。不去打擾蝙蝠和其他野生動物,更不要把這些野生動物當成盤中餐,這或許是未來防止新的疫情發生最為有效的辦法。
  • 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病毒傳播
    Buttheevidencesuggeststhatbatswereinvolvedatsomepoint—perhapsnotastheimmediatesourceofthevirus,但有證據表明,蝙蝠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病毒的傳播——也許不是作為病毒的直接來源,butprobablyasthereservoirfromwhichitultimatelycame
  • 被嫌棄的蝙蝠的一生
    不可否認,近年來爆發的多起人畜共患病都能在蝙蝠身上找到源頭,譬如1994年爆發於澳大利亞的亨德拉病毒,1997年爆發的梅南高病毒,1998年爆發於馬來西亞的尼巴病毒,2003年的非典疫情始自雲南昆明周邊的一群菊頭蝠,而還沒有找到確切源頭的SARS-CoV2也極有可能和蝙蝠有關。
  • 新冠病毒的源頭找到了?研究人員:早在1969年就已經逐漸出現
    新冠病毒的源頭找到了?通過重建新冠病毒的進化歷史,一個由中國,歐洲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新冠病毒的譜系,幾十年來,這些譜系一直在蝙蝠當中流傳,並且也可能衍生出了其他可以感染人類的病毒。
  • 這種病毒對胎兒大腦影響很大,通過蚊子傳播!
    這種病毒對胎兒大腦影響很大,通過蚊子傳播! 最新研究顯示,隨著對疫苗的研究不斷深入,當母親在懷孕期間感染寨卡病毒,該病毒會阻礙嬰兒大腦中重要的膠原蛋白的發育。下面就和大家詳細說一下此次研究成果。
  •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為眾矢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 蝙蝠圖案在園林中的應用
    同時也了解到病毒的來源是野生動物,請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建議大家不要食用野生動物,通過國家對新型冠狀病毒開展研究,目前研究結果有多個說法,其中最多的說法認為該病毒或許來源於蝙蝠。人們近期聊到的關於蝙蝠的話題比較多,對於科研我沒有發言權,幹什麼的吆喝什麼,倒是由此想到了其實蝙蝠自古至今在園林尤其是在古典園林中應用還是頗多的。
  • 「病毒獵手」利普金:華南海鮮市場可能是二次傳播
    其中一件事就是能夠在環境中準確地找到病毒的位置,進而能夠搜索環境,並找出病毒在物體表面能存活多長時間,比如地鐵扶手,欄杆,門把手等,這些是我們需要知道的事情。如果病毒不是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傳播,你就能找到一個緩解的方法來降低傳播風險。 我們還在努力。
  • 專家:新冠病毒的直接來源未確定,突變在人群中傳播期間相對穩定
    1月8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周鵬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文章,對新冠病毒溯源、新冠病毒在動物中變異後對人健康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解讀。文章表示,截至目前,新冠病毒的直接來源還沒有確定,新冠病毒發生突變,但目前來看,新冠病毒RNA基因組在人群中傳播期間似乎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