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年進化,上百種病毒!數據揭秘你可能並不了解的蝙蝠

2020-12-12 數有範

昨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剛果(金)爆發新的伊波拉疫情。這是該國的第11次疫情。

談到伊波拉,大家聞之色變。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的伊波拉河地區發現了它的存在,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伊波拉」由此而得名。

伊波拉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

不僅是伊波拉,非典、新冠病毒、MERS病毒等都被疑與蝙蝠有關。那麼,這些病毒和蝙蝠之間又有什麼樣的聯繫呢?

01蝙蝠是一種什麼動物?

在地球上,蝙蝠是一種神奇的存在。它是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其年齡絕大多數的品種壽命也都在10年以上,相比之下,同等體型的嚙齒類大約只有2年的壽命。

蝙蝠類目繁多,由此衍生出了多樣的物種特性,可以總結為三宗「最」:

第一最,蝙蝠已經存在了500萬年, 是最古老的哺乳動物之一。其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全世界約有1107種,佔哺乳動物的五分之一,是僅次於齧齒目的第二大類群。

第二最,蝙蝠是除人類之外分布範圍最廣的哺乳類動物類群,幾乎遍及兩極以外的世界各地,以熱帶地區的種類和數量最為豐富。在我國,雲南是蝙蝠的分布最廣的省份。

第三最,擁有哺乳動物中最活躍,最強力的免疫系統,蝙蝠常態體溫40℃,很多細菌病毒都奈何不了它。而這個溫度是可能導致人類腦細胞燒傷的。

很多人只聽說過蝙蝠,但是很少了解到蝙蝠的分類。蝙蝠可以分為小蝙蝠亞目和大蝙蝠亞目。最近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菊頭蝠屬於小蝙蝠。

蝙蝠的這個形象在東西方有著截然不同的寓意,但在中國的傳統寓意中,蝙蝠的「蝠」與「福」諧音,其常倒掛而棲,因此有「福到」之寓意。而在西方,蝙蝠則與女巫和吸血鬼有著緊密的聯繫,象徵著邪惡。

02小小蝙蝠竟是「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

蝙蝠小小的身體,卻攜帶著大量病毒。人們最早注意到的蝙蝠所攜帶的病毒是狂犬病毒。據不完全數據統計,2014年,在蝙蝠身上發現137種病毒,是多種人獸共患病病毒病原的自然宿主。而其中,狐蝠科是攜帶病毒最多的蝙蝠種類,以吃水果為生,又被稱為「果蝠」。近年來爆發的亨德拉病毒、尼巴病毒、梅南高病毒等都與狐蝠科種類相關。

小小蝙蝠為何能攜帶如此之多的病毒?原因與其的生活習性和DNA等多方面有關,內在硬體和外在環境均為蝙蝠成為病毒「蓄水池」提高了完美的條件。

數百萬年的進化中,蝙蝠與這些病毒完美共存:它對病毒的免疫,又給病毒繁殖和進化提供了溫床。這些病毒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通過一些細小且不易察覺的方式,蝙蝠身上攜帶的病毒傳播出去,增加了疫情爆發的突然性。

03無需談「蝠」色變

在大自然中,作為生態鏈中的一環,蝙蝠是諸多奇花異果的花粉傳播使者,是諸多害蟲的天敵,在生態循環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很多學者都在提醒大家,不要談「蝠」色變。

近期刷屏的一個演講視頻中,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說:「不管是食用野生動物,還是人類對野生動物生存領地的侵蝕,這些都使得人類與動物的接觸面大幅增加,給病毒從野生動物向人類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拒絕消費野生動物,避免親密接觸,讓病毒無法傳播開來。

#伊波拉#

數有範兒工作室

編輯 | 小魚、知了

設計 | 玻色子

版面 | 蒼耳

責編 | 知了

相關焦點

  • 吃了蝙蝠的流浪狗,可能才是人類感染新冠病毒的源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學術頭條自從新冠病毒(SARS-CoV-2)導致的疫情爆發以來,已在全球範圍內感染了近 200 萬人。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以了解其究竟如何從動物宿主轉移到人類身上。之前,科學家們一直圍繞著蝙蝠(一種攜帶多種冠狀病毒的動物)來尋找一種首次將該病毒引入人類的中間動物宿主。
  • 蝙蝠是什麼進化來的?
    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蝙蝠的進化過程一直是個謎。近日,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地球上蝙蝠的進化可能與5千萬年前地球急劇變暖有關。目前,除了南北極和大洋中一些過於偏遠的島嶼,全球絕大部分地區都有蝙蝠,其中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蝙蝠是最多的,光是一個無人類活動的洞穴,就可能存在幾萬乃至數十萬隻蝙蝠,這也讓人好奇起蝙蝠的進化史。作為地球上最bai古老的動物之一,蝙蝠的進化過程一直是個謎。
  • 關於蝙蝠の東西方冷知識!古老的吸血鬼!為什麼人類會吃病毒之源的蝙蝠?!
    蝙蝠取食的地方多是選在人類居住的地方,蚊蟲豐富、瓜草茂盛,無形中就增加了蝙蝠體內的病毒跨種傳播的機會。儘管蝙蝠是一個 「會飛的生化武器」 ,卻極少誤傷了自己。上百種病毒卻沒有一種對蝙蝠有效?這個情況引起動物學家的關注。細細探究後, 甚至發現 它們體內 還有 現存哺乳動物病毒的「祖先」支系。
  • 獨特的冠狀病毒毒株隨不同種類蝙蝠一起進化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海英)一國際研究團隊23日在《科學報告》線上版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對西印度洋地區36種蝙蝠所攜帶的冠狀病毒進行分析後發現,不同種類蝙蝠都有自己獨特的冠狀病毒株,這表明蝙蝠和冠狀病毒共同進化了數百萬年。
  •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為眾矢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 蝙蝠是怎麼成為萬毒之源的?
    自打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蝙蝠這一生物的風評就持續被害。越來越多的報導指出,這群挨千刀受萬剮的病毒可能就是從蝙蝠身上來的。而且不止這一次。1998年的尼帕、2003年的SARS、2014年的伊波拉...
  • 科學家解析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強,宿主可能是蝙蝠
    自然宿主或是蝙蝠說起當年的「非典」,很多人至今心有餘悸,那場疫情的罪魁禍首正是一種名為SARS的冠狀病毒。2020年1月10日,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第一個基因組序列數據被公布,後來陸續有多個從患者身上分離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發布。
  • 為什麼蝙蝠攜帶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
    蝙蝠在飛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使得體溫升高,類似「發燒」,可抑制病毒的複製。蝙蝠進化出特殊的免疫機制,既不讓病毒太囂張,也不對病毒趕盡殺絕,力求與病毒和平相處。蝙蝠一般不會直接將病毒傳給人類,而是通過果子狸、竹鼠等中間宿主來完成。不去打擾蝙蝠和其他野生動物,更不要把這些野生動物當成盤中餐,這或許是未來防止新的疫情發生最為有效的辦法。
  • 研究揭示蝙蝠適應性進化
    研究揭示蝙蝠適應性進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4 16:52:37 愛爾蘭都柏林大學Emma C. Teeling、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Eugene W.
  • 上帝的寵物:蝙蝠究竟是什麼物種進化的?為何那麼毒自己還不死?
    2020年11月26日,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在(CDC)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稱,從原產於日本的蝙蝠糞便中發現了和新冠病毒接近度達到81%的毒株,而另一個團隊在柬埔寨一種蝙蝠身上發現了一種和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病毒!
  • 【科學闢謠】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科學闢謠】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為眾矢之的。
  • 蝙蝠病毒為何如此致命?新冠病毒、SARS、Ebola絕非偶然!
    近年來,世界上爆發了幾次比較嚴重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包括SARS病毒、MERS病毒、Ebola(伊波拉)病毒、Marburg(馬爾堡)病毒以及新出現的2019-nCoV
  • 別再打擾蝙蝠——給孩子們的文化課
    就像這樣子:為什麼蝙蝠會給人這樣的感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蝙蝠身上攜帶了很多病毒,據說有上百種病毒,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伊波拉、SARS,還有大名鼎鼎的狂犬病,每一種病毒對人類都是致命的,任何一種病毒在人類世界中大面積爆發,都可能引發嚴重的災難!
  • 聽老人說,蝙蝠是老鼠進化來的,請問有科學依據嗎?是真是假?
    趣談答案:蝙蝠和老鼠在2億年前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但是蝙蝠並不是由老鼠進化出來的。蝙蝠和老鼠的種類前段時間讀過一篇文章,那篇文章講得相對來說比較繞口,他只是在不斷的告訴大家你所知道的蝙蝠,並不是你所知道的蝙蝠,我所知道的蝙蝠也不是你所理解的蝙蝠。請注意,這並不是一個繞口令,而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具有某種邏輯鏈和邏輯關係的問題。
  • 這種蝙蝠與眾不同,擁有最龐大的體型,卻不以吸血為生
    如果要選出今年上半年熱度最高的一種動物,估計很多人會把票投給蝙蝠,因為這種動物自從新冠肺炎爆發之後持續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刷屏。通過閱讀這些社交媒體上的訊息,我們了解到蝙蝠是一種隨身攜帶上百種病毒的哺乳類動物,而且是唯一一種能夠進行長遠距離飛行的哺乳類動物,這意味著它們能夠將攜帶的病毒傳播到很遠的地方,因此大多數人對蝙蝠都是敬而遠之。而且從網絡上流傳的圖片可以看出,蝙蝠面目猙獰,並不討人喜歡。但也並非所有的蝙蝠都長著一副醜惡的樣子,在眾多蝙蝠種類中有一種名叫「狐蝠」的蝙蝠就是個例外。
  • 東西方文化中的蝙蝠象徵意義為何不同,病毒宿主的它為何沒有滅絕
    在西方文化中蝙蝠被形容為一種邪惡生物,這種夜行生物成為了吸血鬼的象徵。狼人和蝙蝠吸血鬼是西方恐怖懸疑題材中,經常出現的蝙蝠場景。比如在暮月之城和蝙蝠俠中都出現了蝙蝠飛翔的場景。那麼為何蝙蝠會在兩種文化中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呢?這是因為蝙蝠的種類很多,在中國家蝙蝠很多,很多寄居在農家的屋簷之下。
  • 蝙蝠何時從「福」變成了「禍」?
    從本質上來講,病毒本身不在人的身上,因為人通過一些不恰當的方式和病毒的自然宿主有了很親密的接觸以後,才導致了病毒跨界傳播到人類身上,所以根源是在這裡。那為什麼總是蝙蝠在傳播病毒呢?其實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蝙蝠,我們過去對於它們的研究非常少,認識也非常不全面,所以才導致了流言的傳播,就比如說當時居然有人說蝙蝠身上有4000多種病毒,想一想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命名的病毒可能也就那麼多種,怎麼可能全在蝙蝠身上呢?經過查詢文獻,我們可以發現蝙蝠攜帶的病毒也就100多種。
  • 帶千種病毒的蝙蝠,人類為何不將其滅絕?科學家:會造成病毒傳播
    雖說大部分野生動物的體內或多或少都蘊藏有病毒,但像蝙蝠這樣的仍然較為少見,這不禁讓我們感到奇怪,為什麼蝙蝠自身什麼事都沒有,而且帶有上千種病毒的蝙蝠,人類為何不將其滅絕?蝙蝠的生態價值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在地球上蝙蝠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5000萬年以前,它們就已經出現在了這片土地上。
  • 新冠病毒或在人群中潛伏進化了7年
    目前美國、荷蘭等國也在開展這類研究,以期追溯病毒可能的流行時間,並探索廢水定點監測在應對流行病中的價值。 而近期一項針對新冠病毒的系統發育分析在S蛋白進化角度提示我們,新冠病毒可能已經在人群中發展進化了至少7年。 作為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病,新冠以高傳染性「突然」出現。
  • 什麼是RNA病毒?為何會通過蝙蝠傳播?研究員終於找到答案
    先問大家一個有趣的小問題:鳥類開大會,不讓蝙蝠參加,對不對?其實,一直到今天,很多人還是會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蝙蝠會飛,就一定是鳥類,其實,會飛並不是檢測一個物種類別的唯一標準。蝙蝠也是如此。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之後,蝙蝠的祖先為了生存,也成功進化出了飛行的能力,成為了地球上唯一會飛的哺乳類動物,而且蝙蝠並沒有翅膀,它們是用翼手完成飛翔的。在自然界中,蝙蝠是著名的移動病毒庫,很多動物都對蝙蝠敬而遠之,而且雖然蝙蝠的數量很多,與很多動物的生存區域重合,蝙蝠也沒有任何的天敵,即使是食物短缺的時候,也鮮少有動物肯去捕食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