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2021-01-13 科學闢謠

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為眾矢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圖蟲創意

01

只攜帶病毒,卻不感染

哺乳界唯一會飛的神奇存在

在哺乳動物中,蝙蝠是哺乳動物中唯一真正能夠飛行的物種,是哺乳動物中除齧齒動物之外的第二大動物類群,全世界有約有1400種。中國是蝙蝠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有超過140種蝙蝠。

據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攜帶近百種病毒,包括 SARS 病毒、伊波拉病毒和狂犬病病毒、冠狀病毒等。目前冠狀病毒有38種,與蝙蝠相關的就有16種。2002年暴發的SARS病毒的病原就追溯到了中國南方的菊頭蝠。蝙蝠是許多人畜共患病毒的自然儲藏庫,但很神奇的是,蝙蝠雖是眾多病毒的攜帶者,但自身幾乎不受感染,通常也不發病。還有一個驚奇的現象,有些蝙蝠也是長壽物種,可以存活20-30年。

圖蟲創意

02

滅蟲傳粉還能助力科研

蝙蝠需要保護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為什麼不直接把蝙蝠全部消滅呢?

蝙蝠的食性豐富多樣,在維持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多數小型的蝙蝠主要捕食農林昆蟲和其它小型節肢動物,有研究表明,一隻蝙蝠每個夜晚能吃掉的昆蟲量相當於自身體重的三分之一,一隻體重為2 0克的蝙蝠一夜可吃掉200-1000隻昆蟲。蝙蝠也是眾多植物的種子傳播者和授粉者。

圖蟲創意

蝙蝠具有較大的科研價值。蝙蝠有很多獨特的行為和生理特性,如蝙蝠具有高超的回聲定位的能力和飛行技巧,蝙蝠的免疫功能很強大,患癌症的概率低等。蝙蝠雖然個體小,但壽命長,其壽命是相同體重的其他哺乳動物壽命的8-10倍。對蝙蝠的這些特殊生理和行為學的研究,將為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生物醫學提供很多有益的啟發。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人類活動的幹擾、森林的砍伐、農藥的使用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世界範圍內蝙蝠的數量在下降,所以需要人們去保護,而不是去捕殺。

03

敬而遠之 和諧共存

還有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是,如何避免感染蝙蝠攜帶的病毒呢?避免人獸共患病主要的防護途徑是要禁食野生動物,嚴禁捕獵野生動物,減少與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除此之外,要保護野生動物生存的環境,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幹擾。當前國際上提倡的「同一個世界,共同健康」的理念,就是將人類社會、野生動物與環境保護都結合了起來,這樣才能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圖蟲創意

作者 | 王德華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審核 | 黃乘明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由「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科學闢謠】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科學闢謠】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 為什麼蝙蝠攜帶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
    蝙蝠在飛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使得體溫升高,類似「發燒」,可抑制病毒的複製。蝙蝠進化出特殊的免疫機制,既不讓病毒太囂張,也不對病毒趕盡殺絕,力求與病毒和平相處。蝙蝠一般不會直接將病毒傳給人類,而是通過果子狸、竹鼠等中間宿主來完成。不去打擾蝙蝠和其他野生動物,更不要把這些野生動物當成盤中餐,這或許是未來防止新的疫情發生最為有效的辦法。
  • 蝙蝠有「毒王」之稱,既然蝙蝠這麼毒,為什麼人類不將其趕盡殺絕
    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自然界存在著許多有劇毒的動物,而有些動物自身就攜帶著大量病毒。前一種動物能夠釋放出劇毒的毒液,在短短幾秒鐘內就讓人斃命,例如眼鏡王蛇。後一種動物主要通過將病毒傳播給其它動物來彰顯「毒氣本色」。今天要介紹的這種動物有「毒王」之稱,同時也被認為是行走的病毒庫,它就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寄主——蝙蝠。
  • 動物中的卡西莫多,如今被喊著要消滅,對蝙蝠的偏見何以至此?
    這次蝙蝠所攜帶的SARI病毒再次闖入人類世界,一些理性的人們知道,人類這次被瘟疫肆虐是人類不尊重自然的結果,然而也還有一些不理性的人們在狂熱地呼喊著口號想要消滅蝙蝠,或許他們認為如果把蝙蝠消滅了,就不會再有這樣可怕的瘟疫出現。人類對蝙蝠的偏見何以至此?
  • 關於蝙蝠の東西方冷知識!古老的吸血鬼!為什麼人類會吃病毒之源的蝙蝠?!
    不得不說的是,人體發燒還真是為了你好,在人體免疫系統感應到病毒入侵時,會利用高溫消滅細菌,在全開的「免疫系統」下你也就進入了所謂的「發燒」狀態,這也就有了那個著名的段子——你和病毒必須要死一個。而反過來看看蝙蝠,發燒對於蝙蝠來說就是日常秀操作而已。而在高達40°的體溫下,所有病毒都拿蝙蝠沒辦法,這也是為啥蝙蝠體內一大堆病毒卻沒半點事的原因啦。
  • 新型冠狀病毒來源蝙蝠?身上攜帶那麼多病毒,為何它們卻不會死亡
    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已經影響到全國各行各業,由於在春節前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主要來源於蝙蝠身上的病毒,也讓蝙蝠一再被推到風尖浪口上。新型冠狀病毒,是否真的來源於蝙蝠?將罪責歸咎於蝙蝠,未免也太冤了本身為了制止瘟疫,憑一己之力將病毒封印在體內數億年,同時並且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長的不像食材,隱居山洞裡晝伏夜出,就是為了減少和人類的接觸。但它如論如何也想不到.
  • 蝙蝠為什麼那麼「毒」?科學家:一切都是為了飛行!
    為什麼蝙蝠自己帶毒卻啥事都沒有?現代醫學已經發現蝙蝠是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與狂犬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源頭,大家必定有一個疑問,就是蝙蝠帶了那麼多病毒,卻一點問題都沒有,還能帶著那些病毒到處飛,實在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實上蝙蝠這種超級技能是其為了飛行這個技能而演化出來的一種副產品!
  • 別再打擾蝙蝠——給孩子們的文化課
    果子狸和竹鼠之類的動物,常常是蝙蝠身體攜帶病毒的中間宿主。什麼是中間宿主?就是蝙蝠會把它們自身攜帶的病毒傳給果子狸,果子狸的免疫系統可能還能夠抵禦這種病毒,但是人類卻抓了果子狸去吃,人類的免疫系統抵抗不了這種病毒,所以就被傳染,結果導致大面積疫情的爆發。
  • 百萬年進化,上百種病毒!數據揭秘你可能並不了解的蝙蝠
    不僅是伊波拉,非典、新冠病毒、MERS病毒等都被疑與蝙蝠有關。那麼,這些病毒和蝙蝠之間又有什麼樣的聯繫呢?01蝙蝠是一種什麼動物?第二最,蝙蝠是除人類之外分布範圍最廣的哺乳類動物類群,幾乎遍及兩極以外的世界各地,以熱帶地區的種類和數量最為豐富。在我國,雲南是蝙蝠的分布最廣的省份。第三最,擁有哺乳動物中最活躍,最強力的免疫系統,蝙蝠常態體溫40℃,很多細菌病毒都奈何不了它。
  • 中國科研團隊對病毒溯源又有重要突破,馬來菊頭蝠中發現新型蝙蝠...
    RmYN02在RBD(受體節結合區域)與新冠病毒差距很大(相似度為61.3%),也就是大概率不會和ACE2受體結合,至於RBD為啥差的這麼多有可能是這部分發生了重組。RmYN02在與SARS-CoV-2最接近的1ab基因中的同源性為97.2%。
  • 帶千種病毒的蝙蝠,人類為何不將其滅絕?科學家:會造成病毒傳播
    雖說大部分野生動物的體內或多或少都蘊藏有病毒,但像蝙蝠這樣的仍然較為少見,這不禁讓我們感到奇怪,為什麼蝙蝠自身什麼事都沒有,而且帶有上千種病毒的蝙蝠,人類為何不將其滅絕?蝙蝠的生態價值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在地球上蝙蝠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5000萬年以前,它們就已經出現在了這片土地上。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比人類更自律卻因病毒面臨被「滅族」
    2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發表於英國《科學報告》的實驗驗證了蝙蝠細胞可和病毒長期共存的假說。蝙蝠是上千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有研究認為每種蝙蝠平均攜帶近20種可能使人生病的病毒。蝙蝠會威脅到人類的病毒數量最多,是排在第二位的哺乳動物的兩倍。蝙蝠可直接將病毒傳染給人類,也可能會先傳染給靈長目動物,再傳給人類。另外,蝙蝠群居的習性給病毒的傳播提供了完美的環境,超高密度的群居讓病毒能夠快速地傳播。
  • 吃了蝙蝠的流浪狗,可能才是人類感染新冠病毒的源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學術頭條自從新冠病毒(SARS-CoV-2)導致的疫情爆發以來,已在全球範圍內感染了近 200 萬人。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以了解其究竟如何從動物宿主轉移到人類身上。之前,科學家們一直圍繞著蝙蝠(一種攜帶多種冠狀病毒的動物)來尋找一種首次將該病毒引入人類的中間動物宿主。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來自蝙蝠?答案在這裡
    新華社北京5月9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5月6日刊文稱,科學家發現,與大多數其他動物相比,蝙蝠攜帶的能感染人類的病毒似乎特別多。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答,現摘編如下:  蝙蝠的何種特性使其能攜帶那麼多病毒呢?
  • 蝙蝠病毒為何如此致命?新冠病毒、SARS、Ebola絕非偶然!
    ,在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對蝙蝠細胞進行培養後發現,它們能夠產生強烈的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從而使得病毒具有更強的毒性,也就是說,蝙蝠體內強大的免疫系統將這些病毒推向更高的毒性,使得它們對於人類而言更加致命! 因此,當蝙蝠身上的病毒進入普通免疫系統的哺乳動物(比如人類)時,這些病毒就會造成致命的傷害! 目前,一些蝙蝠已被證明擁有永久免疫的免疫系統,這包括那些被認為是人類最初感染源的蝙蝠。這些蝙蝠可以增強自身對病毒的抵禦能力,它們的體內細胞會對病毒感染產生迅速的反應,最終促使病毒脫離出細胞之外。
  • 親子共讀 | 被稱作「病毒庫」的蝙蝠,真實生活是這樣的……
    親子共讀 | 被稱作「病毒庫」的蝙蝠,真實生活是這樣的……春天來了很多小朋友還是宅在家裡網上學習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外面有個壞傢伙!大家都稱它為「新型冠狀病毒」冠狀病毒是一種會讓人生病的病毒有人說它可能來源於蝙蝠你知道嗎?
  • 蝙蝠身上攜帶了100多種病毒,不是我們的菜,為什麼非要吃
    哈嘍,小夥伴們關注「愛仕達奇聞說」每天為您報精彩   話說有一種動物,應該是最近大家最頻繁刷到的了...蝙蝠...憑一己之力封印了病毒千年,晝伏夜出,努力扮演一個孤獨的潘多拉盒子,而且長得真的是一張死神臉,萬萬沒想到……還是扛不住被吃...這生生世世的努力,終究還是錯付了...
  • 澳洲為保水源射殺10000頭駱駝,中國為控制病毒可殲滅蝙蝠嗎
    但這並不是絕對的,有一些底線我們絕對不可觸及,比如徹底滅絕蝙蝠。 據外媒消息報導,由於受到山火的影響,2020年2月初,一大群蝙蝠從深山老林飛出,直撲澳洲的一座大城市。從網友所提供的視頻可以看到,場面絲毫不弱於世界末日。蝙蝠的體型大小不一,最大的展開翅膀,體長足足有1.5米,肉食性蝙蝠狗頭蝠性格兇殘,一口可咬斷人類的脖子。
  • 以捕食蝙蝠為生的水貂,常和細菌、病毒「打交道」,更具殺傷力
    它們會捕捉小型哺乳動物、魚類、兩棲類、鳥類、小龍蝦、蟹、昆蟲和蠕蟲,也可能捕獵兔子、松鼠、爬行動物、蝙蝠和蝸牛,有時也吃腐肉。 水貂的食物來源一般根據季節和地點來變化。作為生存分布較廣的野生動物,水貂的身上攜帶的細菌和病毒種類也是複雜繁多的。從水貂的捕食構成中就可看出,水貂經常和細菌以及病毒接觸。
  • 東西方文化中的蝙蝠象徵意義為何不同,病毒宿主的它為何沒有滅絕
    在西方文化中蝙蝠被形容為一種邪惡生物,這種夜行生物成為了吸血鬼的象徵。狼人和蝙蝠吸血鬼是西方恐怖懸疑題材中,經常出現的蝙蝠場景。比如在暮月之城和蝙蝠俠中都出現了蝙蝠飛翔的場景。那麼為何蝙蝠會在兩種文化中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呢?這是因為蝙蝠的種類很多,在中國家蝙蝠很多,很多寄居在農家的屋簷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