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精緻的南方人,早茶都吃了些什麼?

2021-02-27 美食騎士團


2019.6.19| 喝完早茶,再努力工作吧

古龍說,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想尋短見,就放他去菜市場。大概是菜市場的煙火味會讓人對生活重新充滿希望。

我卻覺得不如圍桌坐下,泡上一壺熱茶,再來上一桌子的茶點,第二天準保又是生龍活虎。

吃吃喝喝才是提升幸福感和安慰感的正確打開方式。

愜意的吃喝從飲早茶,打開一天的口腹之慾。古往今來,早茶就是我們社交飲食中重要組成部分。這習俗多見於中國南方地區,尤其是廣東和江蘇裡下河地區。

今天,我們就做一個精緻的南方人,去品一品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早茶吧。

 「嘆一嘆」粵式早茶 

 享受忙裡偷閒的慵懶時光 

談及廣東的傳統文化,早茶可謂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食在廣州,味在西關。」早茶於廣東人而言,是撇不開的情愫。

早茶,在廣東又稱「嘆茶」,其中「嘆」是廣州俗語,表示品味、享受,可見,在廣東人的心中,早茶是一種愉快的消遣,與其他娛樂活動並無二致。

"陶潛善飲,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陶侃惜飛,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裡光陰。"

難得光陰,不如學一學廣東人,扶老攜幼,或約上三五知己,齊聚茶樓"嘆早茶"。

而到了挑選點心的時候,那可是要急壞選擇恐懼症人啦,畢竟粵式早茶那可謂是相當精緻,單看點心皮,就有水晶皮、澄麵皮、燒賣皮、蛋黃麵皮、糯米粉皮、水油酥皮、嶺南酥皮等幾十種。餡料更是數不清的組合:河海陸空、葷素俱備。做法又是蒸、煮、煎、炸、烤、焗一樣不少。

是不是有種傳統標配的一盅(茶)兩件(點心)根本不夠用呢?不用慌,萬變不離其宗,經典款是永遠暢銷不衰。

/鮮鮮美美,蒸出來的美味最是可人/

蝦餃

每家茶樓必制的招牌蝦餃,彎梳型的半透明餃皮吹彈可破,鮮嫩整蝦若影若現,咬一口滑潤彈牙,適中的陷汁鮮而不膩,水晶餃皮特有的柔韌與蝦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鮮美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

蝦仁足夠大隻就叫蝦餃皇啦,還有碧綠蝦餃皇、蟹黃蝦餃、雞粒蝦餃不一而足。

叉燒包

「情尋剪,情尋包,情尋糯米叉燒包;老鼠唔食香口膠,要食豆沙包……」

一首童謠完美地詮釋了叉燒包在廣東人心中的地位,雪白鬆軟的麵皮包裹著鮮嫩多汁的叉燒,餡料瘦肉為主,又夾雜著一絲肥肉的甘香,一口咬下去,滿滿的都是肉,包身的甜,叉燒的鹹香充滿每一個味蕾。

燒麥

「燒麥」又稱「燒賣」,非常引人喜愛的特色小吃,它與包子的主要區別在於頂部不封口,作石榴狀,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口。

吃燒麥一定要趁熱,熱氣騰騰、閃耀著晶瑩的油光,鹹淡適中的醬油糯米飯,油而不膩,瘦肉碎丁和香菇增加了咀嚼的口感,簡直是舌尖上的誘惑

糯米雞

糯米裡面包進了雞肉,配著冬菇、叉燒、鹹蛋黃等,再用荷葉裹嚴實成四方形狀,入蒸具蒸熟。荷葉清香和雞肉油香滲入了糯米,兩相平衡,但吃一隻就飽了!

腸粉

腸粉是一種廣東西關非常出名的地方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使用米漿做成,又稱作布拉腸、拉腸。流派較多,單潮州和汕頭就不一樣:酒樓裡布拉腸粉比較多,街頭小店則常用鐵抽屜裡刮來的抽屜腸粉。

腸粉的製作很簡單,米漿倒在細棉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餡料,捲成豬腸形,從而成為了韭黃鮮蝦腸、香茜牛肉腸、香蔥叉燒腸、金沙紅米腸

置於盤上,最後淋上注入靈魂的醬油,一口咬下去,鮮香滿口,細膩順滑,就算是簡單的雞蛋腸粉也讓人慾罷不能。

/酥酥脆脆,流口水也不奇怪/

蘿蔔糕

蘿蔔糕的兩面都被煎制金黃,中間是晶瑩剔透的白,還可以隱約看得到臘肉、蝦米和蘿蔔絲。

臘肉獨特的香味,蝦米的鮮味,蘿蔔絲的清爽味加上再來米粉製作後的米香味。不經意間為我們打開了鹹味糕點的大門

叉燒酥

酥皮和叉燒愛好者怎麼能錯過:烤熱了出鍋一刻的酥香混著叉燒甜香,卷著外皮烤得金黃油亮露出油脂甜香的叉燒內陷。起酥要有足夠的層次,叉燒也要肥瘦合適。

鹹香的酥點還有多汁的蘿蔔酥、咖喱牛肉酥。甜餡酥的代表就是榴槤酥:烘烤之下擋不住的榴槤香,關於榴槤和熱量的愛恨情仇再次又一次升華。

鹼水角

金黃色炸過的澄面外皮只有最外一薄層酥殼,柔韌帶微甜,餡料鹹香,填著豬肉碎、韭菜、蝦米、冬菇、沙葛等。這種搭配在我心目中就是自帶濃濃古早味(所以不是每個人都吃得慣)。

/甜甜蜜蜜,是夢裡最深的味道/

蛋撻

式蛋撻美名在外,廣式酥皮雞蛋撻也不落人後。比起前者,廣式蛋撻的餡心是實心的純雞蛋漿,表面光滑沒有焦糖色,也更加小巧精緻。

起酥皮也如層層花瓣般層層疊加,相貌可人。一口咬下去,果凍般的斷面也讓人驚嘆廣式甜點的功力。

馬蹄糕

當馬蹄糕被端上桌,可以隱約聞見馬蹄的清甜味。當嘴唇觸碰到的時候,就可以感覺到它的軟滑了,開始真正享受它的時候,可以清晰的感覺到,Q彈的口感,加上馬蹄的清脆,韌勁和軟滑結合,一口咬下去,給人以最大的滿足。

等一隻只點心落胃,就慵懶地享受忙裡偷閒的快意人生吧。

 「吃一吃」蘇式早茶 

 品味漫話世道的悠哉生活 

相對於廣東人的「嘆茶」,江南人描述喝茶的方言更加實誠:吃茶

「晚上水包皮、早上皮包水」,

儘管如今,江南的早茶已遠不如粵式早茶聞名遐邇,但我們依舊可以從這兩句深得人心的俗話中,看到江南人那水軟風輕、散漫悠哉的詩意生活。

在茶館裡,沏上一壺茶,淺斟慢呷,聽著蘇州評彈,品著蘇式茶點,漫話世道,閒談滄桑,一份早茶,不僅在吃,更在於那份柔柔的情。

/湯湯水水,最能潤蘇州人的胃/

大煮乾絲

說到蘇式茶點的種類,主角當屬乾絲,隨便拐進一家路邊茶館,要一壺綠茶,來一碗乾絲,就是揚州早茶的標配。

吃乾絲,吃的是「功夫」:

一片薄豆腐乾,切成24片,再切成絲。

手上沒點本事,根本做不好乾絲。

剛端上來的乾絲還得用筷子拌一拌,將麻油的香和醬油的鮮都拌進去。燙好的乾絲根根分明,吃起來綿軟又柔韌,夾著幹香的蝦仁一筷子送入口中,再配上一口茶………

誰都得舒爽地大嘆一口氣。

泡泡餛飩

蘇州有大餛飩和小餛飩之分。大餛飩個大餡兒足,春天裡的一碗薺菜鮮肉,最是撩人,一口下去,薺菜的清香滿溢,春味大抵就是這個味道吧。

泡泡小餛飩,如一顆一顆燈籠,玲瓏剔透,是女神劉嘉玲都難以割捨的美味。

小籠包



說到揚州包子,最有名的當屬蟹黃湯包。

但是在本地人日常的早茶裡,還是小籠湯包更為常見。

湯包分為大湯包和小湯包,吃法也各有花樣。

小的以鮮肉餡為主,個頭是嬰兒拳頭大小,普通的一籠能裝五六個;大的則通常是蟹黃湯包,巴掌大小,能將特製的蒸籠佔得滿滿當當。

關於吃湯包,揚州人都有一個口耳相傳的小秘訣: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

小隻的湯包夾了放在碟子裡,用牙輕輕咬出小口,吹一吹,一吸,滿口鮮香。


/
軟軟糯糯,糯米食最是心頭好/

炒肉釀糰子



蘇州的時令早點裡,說炒肉釀糰子是頭牌,一點不過分。小小的身體裡,卻包裹著筍丁、木耳、金針菜、肉糜等等。

在吃之前,賣家會頂上點上蝦仁,再澆一勺高湯。這種冷食的糕團,因為是鹹鮮的口味,一早上吃也覺得很清爽,不會覺得膩。

粢飯糰

早晨的陽光遇上燙手的粢飯糰,心情一下子就明朗起來。做粢飯糰也是要有力氣的,在一塊白毛巾上鋪上糯米飯,再放上肉鬆、油條、雪菜末、鹹蛋黃等等,包起來用力地一擠,一個飯糰就成型了。甜味的,鹹味的,讓人百吃不膩。

兩面黃


「兩面黃」又稱「麵條中的皇帝」,曾消失了二三十年。它的吃法也很講究,吃之前記得要翻個身,這樣才能吃出「外脆裡嫩」的最佳狀態,一碗麵配一碗蛋絲湯,一碟油,上來之後,喝口湯,再撈口面,一定會讓你回味無窮。

蟹殼黃

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分大小,小的有蔥油味道、黑芝麻白糖、紅豆沙、肉鬆四種味道。

麵團包入油酥,多次擀皮,這是蟹殼黃層層起酥的關鍵,擀好涮油,兩面蘸上芝麻,放入爐中烤制,只消一會功夫,就能問到濃濃的香味,蟹殼黃外酥裡嫩。

用手輕輕掰開,能聽到脆脆的裂開聲,裡面一層層裹滿了酥油,一口下去心情都會變好。

/油亮亮,胖三斤也毫不可惜/

生煎

生煎又叫生煎饅頭、生煎包子,生煎底部焦黃不糊,口感鮮香酥脆

早上慢慢享用一份剛出爐的生煎,令人頓覺小確幸!

麵皮色澤晶潤、薄而筋韌,咬開一小口,喝一口湯,再品嘗生煎,麥香純正,鮮嫩多汁,就算是純肉餡也鮮香不膩,口感鮮潤筋韌!

除了生煎,蘇州的鍋貼和油煎餛飩也值得一嘗。

蛋餅

蘇州本土的蛋餅最大的特點就是餅皮軟,甜醬濃鬱。一個薄皮、蔥香、裹了油條裡脊的蛋餅,能讓人幸福整整一天。

油汆糰子


一個大油鍋,熱氣攢動,油和糰子在鍋裡滋滋地沸騰著。這裡面就是好吃的油汆糰子,外殼脆,內裡軟,肉汁香氣四溢。

看完之後,明天要吃早餐嗎?

  美食騎士團  

作者 / 冷啊

 圖片 / 網絡

跟 你 說 個 秘 密  千 萬 不 要 和 別 人 說

「 酷 的 人 都 關 注 了 美食騎士團 」

相關焦點

  • 砍人都攔不住廣東人吃早茶
    它派系之多、口味之雜,可天差地別的烹飪方法做出來都無一例外的超好吃,你說完不完美它存在於高樓飯店,也藏匿於街頭巷尾,那些咕嚕嚕的小火,嗞啦啦的油花,暖騰騰的香汽,最瑣碎的人間煙火卻最能治癒人心,你說完不完美從《舌尖上的中國》到《一城一味》,它可以撐起一部又一部讓人垂涎三尺的紀錄片,現在甚至連一個早飯,都能拍上100集,你就說,完美不完美!
  • 廣州必吃的四道美食,被譽為廣式早茶四大天王,吃過的人還想吃
    中國是世界上美食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要說到中國的美食,每個地方的人都能報出長長的一串美食名,無論是川渝的辣,江南的甜,還是北方的大魚大肉,南方的精緻煲湯,都代表了每個地方不同的文化,中國有些地方的美食從一天的早茶就可以說起,而早茶文化最盛名的就是在廣州,廣州的美食可以說是很多南方人的最愛。
  • 在洛杉磯愛上吃早茶
    並非不愛,像我這種牙好胃口更好的吃貨,對任何派系的美食向來都是來者不拒。當時與早茶沒什麼頻繁的往來,主要是自己被困於享有大學城美譽的一座小島上,要一早上刷著羊城通搭地鐵轉線跑去市中心吃一趟早茶,實在是有違我的懶人原則,因此往往作罷。到如今,不曾想漂洋過海到了異國他鄉,吃早茶竟然變成了三不五時的日常。
  • 廣東人的小巧早茶點心,感覺自己都變精緻了!
    廣東人的早茶文化是大家都知道的,在早高峰之前第一波高峰就在早餐店,廣東人的早餐店尤為熱鬧,廣東人是很注重早茶文化的,在早餐時間,點上一壺茶點上幾份點心,不急不緩地吃完就去上班了,當然對於退休人士來說,他們更是不著急,能從早茶開店吃到收鋪。
  • 廣東的「早茶」是喝茶嗎?廣東為啥流行吃早茶?看完你就懂了!
    廣東的早茶雖然有茶,但主要還是吃東西。早茶其實是我國社交的一種飲食習俗,在南方地區比較常見,廣東最為流行。可以說廣東的早茶,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根據歷史記載,廣東早茶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鹹豐同治年間。
  • 東北人第一次喝廣東早茶,一家人點了5份點心,上菜後發現不夠吃
    那會我去了一個朋友的家裡做客,東北人向來都熱情好客,特別在飯菜方面,一點也不吝嗇,硬菜更是不必可少。吃晚飯的時候,滿桌子都擺滿特色東北菜,像小雞燉蘑菇、鍋包肉、地三鮮、豬肉燉粉條等,每一種菜式都是滿滿的一大盤,肉都快要溢出盤子了,相對於菜量精緻的粵菜,這可是太實在了。
  • 飲早茶,廣東人的飲食文化
    食在廣東,比福建人還好吃的早茶,是我們嶺南飲食文化的靈魂所在。到廣東不嘆一頓早茶,都不好意思說你來過。早茶起源飲早茶是廣東人特有的飲食文化,在清朝時早已開始在廣州盛行,具體起源沒有明確說法。後來隨著時代的變化,曾經的功夫茶在早茶中的主角地位,慢慢轉變成了配角;而那些看起來精緻可口、花樣百出的點心已成為早茶的寵兒。
  • 記:我今天都吃了些什麼!
    那麼今天一天我都幹了些什麼呢~早上八點半起床,和家人喝早茶,有最最愛的醬汁虎皮鳳爪和紅米腸(個人覺得虎皮鳳爪做的好吃的茶樓才有廣東早茶的精髓)!韭菜煎餃也好好吃,餡兒飽滿的都要快溢出了,薄薄的皮只有餃子尖尖都是往回包的。這次的菜乾鹹骨粥差了一丟丟,平平無奇。蒸腸粉軟且滑,水晶桂花糕是我妹最愛了,甜滋滋。
  • 「香港早茶」&「深圳早茶」相見恨晚隨行篇
    於我而言4月份的一段旅程北京深圳香港就讓我遇到了……與南方「早茶」的相見恨晚 作為一名北方女孩早飯的定義大概就是早七點到九點起床之後的,主要以主食為主,油條油餅包子豆漿肉夾饃,聽起來瓷瓷實實實實在在,家鄉的味道總讓人頭一暖,這也是我對早點的#初印象#,直到這場說走就走的旅程,讓我了解到了南方的早茶文化,體會到了南北差異,也讓我愛上了「早茶」……
  • 粵式早茶——「嘆」茶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除了氣候、飲食習慣等存在著南北差異,早餐也是存在差異,北方主要以麵食為主,南方則以大米為主,今天來分享下粵式早茶(相信很多人來南方旅遊也有品嘗過了)。通常都是聚朋會友,業餘消遣的時候都會選擇到茶樓,而茶樓則是經營粵式早茶的餐廳(通常也會供應午餐晚餐),廣州等珠三角地區人說的(早上)飲茶(或嘆茶)即等於去酒樓吃點心喝茶的意思,並不單指茶桌上泡茶喝,嘆茶的「嘆」字有享受的意思,粵式茶點之多,每一份點心都小巧精緻,色香味俱全,所以嘆茶的時間通常都是1小時以上,有時在酒樓都可以看到有些退休老人每天都會在茶樓嘆茶看報紙,一坐就到中午,非常愜意
  • 早茶為什麼叫早茶?
    早茶是中國的一種社交飲食習慣,多見於南方地區。發源於廣東和江蘇,分別為廣式早茶和蘇式早茶 兩個地方的早茶各有特色,如廣式早茶以茶點為主,茶點又分為幹點和溼點兩種;蘇式早茶以麵食為主
  • 美國人早上不吃豆漿油條肉包子,那他們早餐都吃些什麼?
    你想吃國內的豆漿油條,煎餅果子,大肉包子,生煎米粉?到了美國還想吃這些當早飯?那是基本不存在的。那小夥伴們有懷疑過,不吃這些的美國人都是怎麼活到現在的嗎?他們一般吃些什麼當作早餐呢?你還別說,雖然比我們大中華的美食差那麼一點,種類也確實挺豐富的。
  • 廣式早茶吃什麼?先來這經典幾樣嘗嘗
    廣式早茶吃什麼?先來這經典幾樣嘗嘗身為一個傳統「吃貨」,立志要吃遍天下美食。這個願望的實現還很久遠,所以秉承著「兔子一定要吃窩邊美食」的原則,小編特意去吃了一頓大名鼎鼎的廣式早茶。廣式早茶美名揚,各類精緻美味的點心,絕對能讓你每天吃得很幸福。
  • 廣式點心,早茶和下午茶都是一種生活態度
    沒想著她能給我帶什麼名貴產品,好歹給我帶點當地特產吧?這樣就算打發我了?舍友的解釋是:「你不知道這個特產有多火,我在大街上看到人家大排長龍的我就也去買了,你還嫌棄,我排了很久才買到的。」好吧,既然是特產,我也就不管吐槽了。畢竟對於吃貨來說,有的吃就很滿足了。然而,當我拆開包裝的時候,卻傻眼了。這一個個包裝精緻的小點心,顏值高的不是一點點啊。
  • 飲早茶——廣東人特有的早茶文化
    在廣東的閒暇的早上,人們都會選擇去茶樓「飲早茶」來享受悠閒時光。老廣稱吃早茶為「嘆早茶」,嘆就是享受的意思。廣式早茶俗稱「一盅兩件」,也就是一盅茶,兩件點心。「兩件」種類豐富,其中的「四大天王」是指蝦餃、幹蒸燒賣、叉燒包和蛋撻。
  • 去廣州一定要體驗的早茶文化,吃什麼不是關鍵,重要的是做到這點
    廣州是我國南方的特大型城市,也是我國北上廣深四大城市之一。頗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之外,最吸引人前往廣州旅遊的一大因素,無疑是廣州美食。有句話說「食在廣州」,說的就是廣州美食多,廣州人懂吃、會吃,比別的地方更講究。
  • 廣式點心十分講究,今天帶大家了解廣東人的早茶習慣
    在很多外地人眼裡,廣東人吃早餐十分的講究。他們將早餐成為早茶。廣東吃早茶的習慣是一種地方飲食特色,是以茶餐為主要形式的飲食習慣。其次,吃早茶並非單純的喝茶,而是在茶餐廳裡面吃各種特色的小吃,再配以一壺茶。
  • 帶你領略美味又精緻的廣式早茶「四大天王」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美食我們每一天都在吃,美食對於我們是多麼重要啊,早餐吃得怎麼樣代表著我們一天的精氣神,所以早餐是很重要的,而擁有食在廣州之稱的廣州,只要是你來廣州了,那麼你一定會豐富你的味蕾的,這一點也不誇張,其中最具有廣府特色的就是「早茶」了。
  • 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享受最正宗最愜意的早茶時光
    喝早茶對廣東廣西的「兩廣」(包括香港)來說,那可是老傳統了。早茶不僅僅是親朋相聚,談生意,朋友聊天最好的去處,也是生活在兩廣地區當地人的休閒消遣。對於小編來說,小編認為粵式早茶是廣東人特別偉大的發明。粵式早茶是兩廣地區早點小吃的統稱,粵式早茶也是粵菜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有「茶」,自然是有茶水嘗,粵式早茶常見的三種茶包括鐵觀音、普洱、菊花茶。茶的種類雖不多,但搭配上不同的茶點就是變化萬千!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最受當地人喜愛的有「四大天王」之稱的爆款茶點!
  • 廣式早茶中的經典點心,每一個都是特別的精緻,也很美味
    早茶,講究的是「嘆」。嘆,在廣東話中是享受的意思。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廣東人便扶老攜幼,或約上三五知己,齊聚茶樓「嘆早茶」。喝早茶,在廣東是一種愉快的消遣,重在慢慢享受的過程。而這些廣式早茶中的經典點心,每一個都是特別的精緻,也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