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幹了!供貨商打響反擊社區團購第一槍,團長也抵制?有人月入數萬...

2020-12-17 騰訊網

「不幹了,斷供!」

近日,有供貨商對社區團購不滿,打響了反擊的第一槍。

據媒體報導,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紛紛下發通知,要求經銷商給社區團購平臺斷供,未經授權不得操作社區團購平臺,不允許做單品超低價銷售。

網上傳出的供貨商通知

過去一個月,美團、阿里、滴滴、拼多多和字節跳動等先後進軍社區團購領域。12月11日晚,業內流傳已久的社區團購頭部玩家興盛優選的融資消息終於落定,京東進場投資7億美元。但就在這當口,人民日報評論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網際網路巨頭們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追求」。

一時間,這一在疫情期間流行起來的新興買菜方式再度成為熱議話題。很多人說社區團購搶走了小攤小販的飯碗,但目前來看,不只是小攤小販,便利店、超市、菜市場和供貨商等,都在抵制社區團購,甚至包括部分表面看來是受益者的新興職業「團長」。有業內人士表示,最大原因是網際網路巨頭以價格戰進入社區團購,搶佔市場的同時也擾亂了供貨商的價格體系。

然而價格戰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巨頭搶市場也司空見慣,為什麼社區團購的爭議會如此之大?

01

部分供貨商「斷供」社區團購

「1分錢買盒雞蛋,9分錢買棵白菜,1毛錢買斤土豆」——如此誘人的低價,恐怕只有社區團購敢喊。

最近火熱的社區團購,一般來說,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被認為是中國零售的最後一站,隨著阿里巴巴、滴滴、拼多多、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的紛紛殺入,興盛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融資的成功,社區團購的「大盤」被炒得滾瓜熱,燒錢大戰也愈演愈烈。

但是,社區團購作為零售的一個渠道,或者說是電商的一種「營銷手段」或者「延展服務」,在給消費者帶來短期讓利行為的同時,也在慢慢擾亂原有的商品流通體系和價格體系。

近日就有供貨商「懟」起了社區團購。據媒體報導,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下通知要求經銷商給社區團購平臺斷供超低價商品。

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下發的通知顯示:近期收到眾多投訴,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品項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的利益。「任何客戶操作社區團購平臺,必須有我司授權,否則視同竄貨;不管平臺有沒有補貼,價格不得低於我司終端零售價。」

據滄州晚報,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清華證實了此事。

另據中新網,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電商業務的某經理稱,經銷商要拿到授權,在約定的區域內銷售,特價銷售要報備,這都很正常,「具體是否發過針對社區團購的通知,我還要去核實。」

據媒體報導,目前,可口可樂、衛龍、金龍魚、香飄飄、紫林等品牌均發出了《關於禁止給電商平臺社區團購供貨的通知》,引發行業的冷思考。

「斷供」供應商一覽表,圖源:零售圈

02

為何「斷供」?

供貨商抵制社區團購,具體是在抵制什麼?

與其說是抵制社區團購,倒不如說是在抵制網際網路巨頭。問題就出在巨頭掀起的價格戰上。

作為後來者,為了搶市場,美團、拼多多、滴滴等無一例外採用了價格戰的打法。據深燃財經,烏魯木齊一位社區團購從業者表示,多多買菜12月初進入當地市場,很多產品的價格都要比市場價低,有些甚至低於進貨價。

一位熟悉當地酒水市場的廠家表示,一款當地產的白酒,傳統渠道正常進貨價一箱550元,多多買菜賣549元,正好比進貨價低一元,除去給團長10%(54.9元)的佣金提成,他猜測多多買菜每賣一箱要虧55.9元。

這種燒錢玩法會帶來很多問題首先就是一些終端銷售門店不樂意了。上述社區團購從業者稱,拼多多進入烏魯木齊不到兩周,很多便利店和超市小老闆就在微信群自發成立了「反社區團購聯盟」,矛頭直指多多買菜。

理由很簡單:多多買菜的售價比門店低很多,甚至低於進貨價,把當地零售價格體系打亂了,消費者都跑到了多多買菜。

這接著又帶來另一個問題——廠家站隊

門店要求廠家停止給多多買菜供貨,否則他們就停止銷售廠家的產品。換言之,廠家要麼把貨供給他們,要麼供給多多買菜,二選一。很多廠家不得不放棄多多買菜,本地團購平臺也因此受到波及,部分產品因廠家停止供貨而缺貨。

廠家抵制社區團購的原因,是價格戰引起的竄貨。跟電商渠道不同,線下銷售是按一級接一級的經銷體系:廠家生產——經銷商代理——終端門店銷售。廠家依靠龐大的經銷體系,才能把貨賣到消費者手中,「廠家會保護既有的經銷體系的利益格局,畢竟這才是他們主要的出貨渠道,不可能讓社區團購來傷害這塊利益。」給連鎖便超提供社區團購軟體系統的訂單兔CEO連傑說。

明面上的抵制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現在社區團購平臺的銷量沒起來。「過去經銷商都是先打款,再提貨,不管賣得怎麼樣我先把錢賺了,現在巨頭的社區團購不打款,從經銷商低價拿貨,低於市價來賣,銷量沒多少,倒把價格體系打亂了,我當然會選擇維護原來的經銷體系。」一位已經明確禁止經銷商跟社區團購平臺合作的廠家負責人直言。

近日,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要求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阿里、美團、滴滴、蘇寧在南京等電商社區團購相關負責人,已先後在《告知書》上簽字。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遊雲庭分析,巨頭做社區團購,售價如果高於進貨價,法律不幹涉,但是用低於進貨價銷售,就違反了反壟斷法和價格法。低於成本價一直是違法的,但有一段時間政府也處於觀望期,比如在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時候去除了低於成本價銷售這一點,改成作為不正當競爭的情形。但價格法的規定其實是一直存在的,今年網際網路平臺反壟斷指南出來之後,進一步明確了低於成本價銷售屬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03

還有誰在抵制社區團購?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搞清楚,社區團購到底在搶誰的生意。

賣菜的小攤小販和菜市場肯定是首當其衝。現在社區團購的核心品類是生鮮(蔬菜和水果),剛需且高頻,平臺無一例外都是用生鮮打頭陣,以起到引流效果。這也是為什麼突然所有巨頭都在「賣菜」。

但生鮮只是第一步。以興盛優選為例,生鮮在很多門店佔比60%,剩下的是其他品類。據深燃財經,一位興盛優選內部員工稱,電器、洗衣機、空調等大家電,在興盛優選長沙地區賣得很好。現在很多新入局的玩家都在向興盛優選「抄作業」,所以拓品類是遲早的事。這威脅的,就是社區小超市的生意。

接下來就是便利店。各種日用品、零食、酒水飲料等,現在都能在社區團購平臺買到了,跟便利店有一些重合。社區團購是次日達,所以除去那些馬上就要買到手的即時性需求,未來很多需求都可以通過社區團購滿足。

以上是目前能看到、跟巨頭主導的社區團購平臺有直接競爭關係的利益相關方。

讓人意外的是,隨著社區團購興起而出現的新生身份——團長,對社區團購的態度也是搖擺不定。據了解,巨頭在全國各地開城,第一個動作就是搶團長,把小區街頭各種小店老闆拉攏到自己平臺成為團長。團長的門店成為巨頭的提貨點,按銷售額獲得10%左右的提成。這表面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雙方各懷心思。

據深燃財經,多位經營夫妻店,同時入駐了美團優選、多多買菜、興盛優選等多個平臺的團長表示,其實內心是抵制社區團購平臺的,與其給平臺賣貨拿提成,不如自己賣貨拿差價,但「整條街所有人都在做,你不做會有人做」,於是就先做吧。

當然,也有人非常歡迎社區團購。一位社區團購平臺負責人表示,一些過去經營情況很差、快要幹不下去的小店,加入了多個團購平臺成為提貨點後,生意變好了,店裡積攢的庫存也消化掉了。「這群人是受益者,都是只做不說,偷著樂。」

04

絕大部分團長都沒賺到錢

還有一種團長是小區業主,通過微信群分享商品連結,不需要自己進貨、甚至不需要實體店鋪,而是把自己家當作自提點。據上觀新聞,上海某小區團長可可表示,當團長月入數萬元不難,但社區團購作為一門熟人間的生意,要想長遠發展,作為關鍵人物的團長,其人設與能力建設真心不易。

據了解,可可所在G小區業主群經常會分享電商平臺上的大份優惠,求群內同道拼購。年初疫情期間,群主秋秋推薦了一位漁場老闆,說是自己朋友,海鮮品質不錯,只要湊足2000元,老闆就願送貨到家。

當時正值疫情期間,購物不便,群內業主報名者眾。秋秋賣力張羅,統計名單、跟進物流、貨到後又挨家通知,達成了群內社區團購第一單。

首戰告捷,秋秋很快開團成癮,品類不斷拓展,有時一天往群裡發十多個連結。但漸漸地有人發現,團長所發起團購併不比其他電商平臺便宜,更有業主收貨後發現質量問題。

兩個月前,有好奇者對接群內經常團購的一家小眾麵包房,自稱滬上一大型小區業主,計劃組織團購,求團購報價。結果對方秒發報價單,單上赫然寫著「供G小區秋秋」,報價卻比G小區業主實際團購價低了40%。按每周一次、每次團購規模四千元計,團長秋秋每月僅在此麵包單項上獲利就達六千餘元。

與此同時,其他業主發現團長平素扔進群的各種團購連結,不少來自「快團團」小程序。這個小程序由電商開發,主要便於社區團購的參團和收付款。有貨源者也可在「快團團」編輯商品圖片與描述,開團成為團長。

秋秋看到別家團長的商品連結,可一鍵轉發至自家社群,一旦有成交,秋秋作為分團長,便能獲得明碼標價的「幫賣佣金」,少則3%-5%,多則10%。而秋秋只管發連結,不負責售後,讓不少鄰居「吃藥」。

由於群內不滿,秋秋最終退群,可可被推舉為新任團長。她表示,擔任團長,需要面臨選品、談判、服務等綜合能力的考驗,而最為勞心勞力的,是售後異常繁瑣。

社區團購的選品、團購價格、供貨等,都需要團長出面與商家談判,一旦出現質量問題,也需要團長約束商家進行售後甚至倒貼。可可坦言,「社區團購不應僅靠團長個人奉獻,團長需要一定比例的佣金來提高其積極性。」而社區團購的優勢,在於供需雙方無縫對接和「團」的規模,大幅減少中間環節,讓同品質商品保持價格競爭力。這就決定了團長的佣金比例不可能太高,但團長可以靠多品類和高頻開團來實現不菲的收益。

然而招商證券一份報告數據顯示,頭部5%~10%的團長貢獻了80%~90%的銷售額。有網友從美團買菜團長端截圖,稱長沙團長數過萬,但單日收入過百元的僅有16名。

也就是說,絕大部分團長都沒賺到錢。

據36氪,長沙嶽麓區一家雜貨店老闆老劉介紹,他在今年10月加入興盛優選,又接連成為美團優選、橙心優選三家團購平臺的團長。做團購兩個月,幾個平臺加起來,老劉賺了2000元出頭。從訂單量上看,老劉沒有從各個平臺中看出明顯的差別,因為訂單量都不太多。各平臺的返點也都為10%,區別在於美團和滴滴在發展人頭和訂單量上,會給額外補貼。

36氪在各平臺上隨機採訪各省市的10名團長,其中8名團長各平臺日訂單量總數均不過50單,大部分在20-30單之間。僅有兩名團長日單量接近100單。

05

疫情過去後,大考才會到來

據中新網,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目前看,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電商的升級,服務更便捷,性價比更突出,客戶粘性越來越高,肯定是未來風口,「但一定是網際網路巨頭玩的遊戲,中小型企業玩不了。」

不過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CEO陳郢日前表示,未來社區團購不會是一家獨大,至少3家至5家企業,在商品盤、用戶定位、服務體驗上實現差異化,長期存在,「未來12個月至18個月競爭會非常激烈。」

近日,人民日報評論社區團購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一時間,有傳言稱阿里、拼多多、美團集體表態退出社區團購。不過很快又有消息稱,上述消息為謠言。

目前,拼多多、美團等平臺查看,社區團購業務正常運營。京東、興盛優選、滴滴、盒馬等社區團購平臺也保持緘默。而爭議歸爭議,目前來看,網際網路巨頭的動作顯然都沒停下來。企查查顯示,近日美團關聯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申請「菜大全」「美團買菜」等商標,商標狀態為商標申請中。

事實上,一二線城市居民購物已非常方便,無論是大小超市、菜市場,還是社區周邊零售店,都能提供生鮮配送業務,其服務半逕往往也就幾公裡。除已有的生鮮電商外,一些傳統大型超市近年來也推出了「網上點菜、送菜上門」等新服務。對於用戶來說,這與社區團購業務服務形態並無太多差別。

這意味著,許多用戶選擇社區團購,可能主要是受到目前的低價促銷所吸引。

短期內要改變用戶的習慣,構建一個強大社區團購網絡,光靠燒錢是做不到的。即便眾多網際網路巨頭立志在這個領域血拼,最後能存活幾個真的不好說。

等到疫情真正過去,社區團購就會迎來真正的大考。新生事物的發展,需要的不是抵制,而是規範競爭和經營,避免惡意行為。只有有效的監督,才能讓社區團購走上長久發展的道路。

據艾瑞諮詢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十薈團副董事長劉凱曾預測,未來社區團購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元級別。

目前來看,上了社區團購的牌桌,誰都不會輕易放棄。

21新健康綜合自:中國新聞網、上遊新聞、南方都市報、深燃財經、36氪、濟南時報、新零售財經

圖片來源:東方IC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形成壟斷?部分供貨商斷供:不允許做單品超低價銷售
    「不幹了,斷供。」有供貨商對社區團購不滿,打響了反擊的第一槍。近日,部分供貨商給渠道經銷商發通知稱,沒有授權,不得操作社區團購平臺;不允許做單品超低價銷售。網上傳出的供貨商通知。部分供貨商「斷供」社區團購最近火熱的社區團購,一般來說,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被認為是中國零售的最後一戰,阿里、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
  • 團長拒當炮灰、廠家公開討伐,他們為什麼抵制社區團購?
    前幾天還是資本熱捧,巨頭們蜂擁進場,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突然就被人民日報發表評論點名敲打,一些供貨商站出來旗幟鮮明地抵制,國家反壟斷的重拳砸下,一時間輿論發酵,社區團購好像成了洪水猛獸。一個蹊蹺的現象是,最先公開站出來、旗幟鮮明地抵制社區團購平臺的,不是小攤小販和菜市場,而是看起來並沒有受到社區團購衝擊的供貨商。12月12日,滄州市一家從事糧油調料生產銷售的公司「華海順達」,對經銷商發布通知,禁止低於終端零售價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經深燃核實,該通知屬實。
  • 社區團購平臺團長月入過萬?記者親身體驗「真相」了
    網際網路「大廠」3倍薪資挖人、團長日薪500的消息不脛而走,一篇《我在小區做團購,月入過萬》的帖子也廣為流傳。做社區團購團長到底賺不賺錢?有媒體報導,拼多多的多多買菜今年8月在武漢開城後,短短兩周內就將興盛優選武漢一個中心倉的員工全部挖走。無論怎樣,社區團購大戰已經轟轟烈烈地打響,首戰便是對團長的爭搶。   2。
  • 下沉市場不需要巨頭,但很需要社區團購
    於本地商超經銷商來說,社區團購採用「自提」模式,所以一些超市便成了社區團購貨品的寄存點。據相關媒體的採訪報導,被問到是否會擔心社區團購帶來的衝擊時,一些店家表示「來提貨的人多半會在這兒逛一圈才走,平時買點生活用品或者零食的大有人在,我感覺我的生意比之前還好了呢」。
  • 供應商斷供社區團購!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是怎麼被做砸的
    它憤怒地貼出了一則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將戰鼓擂得震天響。通知顯示,它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這樣的行為影響嚴重,損害客戶的利益。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社區團購這場當前最火熱的零售創新業態,團長毫無疑問是整條鏈路上最重要的角色,是面向終端消費者最關鍵的要素。各大巨頭交鋒的第一戰場,也正是對團長的爭奪。 目前,除了賽道頭號玩家興盛優選公布其團長數(超過30萬+,每周新增1萬左右)以外,新入局的網際網路巨頭,對其發展的團長數量都閉口不談,而將數據重點放在訂單量上。
  • 站在十字路口的社區團購
    資本入局春風又起 藍海變紅海2016年是社區團購的元年,2018年社區團購得到資本的青睞,許多平臺創業者都獲得了融資,但在2019年,供應鏈和物流的系統的不完善使社區團購迎來第一輪行業洗牌。2020年,在疫情催生下,社區團購重燃戰火,大大小小的平臺層出不窮,直至6月之後,滴滴、美團、拼多多等陸續入局。網際網路巨頭擁有強大的平臺運營能力、供貨資源和物流體系,小平臺很快就喪失競爭力退出市場,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企業將目光投向了社區團購這個領域。
  • 社區團購,僅僅是價格的較量嗎?
    [圖片]文/錢奕昀徐曉倩來源:IT 時報戴上「緊箍咒」 供應商斷供團長拼命留客菜場商超「賣慘」2020 年的「最後一把火」也許是社區團購。12 月 11 日《人民日報》發布的評論指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多家供應商隨即宣布禁止經銷商未經授權或低於零售價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社區團購會被抵制嗎」成了平臺、團長、依賴社區團購居民最大的隱憂。好在事情出現了轉機。「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這些新職業中,有的已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社區團購團長、版權購買師等新職業仍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 進價1.6元的土豆賣0.9元一斤,一條路上4天冒出28位團長,社區團購...
    在這裡,有人發現原價幾十元的燒烤爐只需兩元就能買到,也有人曾買到一分錢一斤的山楂、五角一枚的雞蛋、一元一斤的柑橘。社區團購興起後,有顧客減少去菜市場、超市的頻率。但是社區團購平臺上的低價商品也引起很多人的警覺。衛龍、香飄飄、雷達電池等多個品牌發布通知,禁止經銷商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
  • 社區團購火了!有人月入過萬,有人熬不住關掉實體店
    12月18日上午11點多鐘,重慶渝中區渝州新都小區的一個團購群裡,隨著群主的一句話熱鬧起來,「牛肉也來了嗎?」「最近還有XX牌的牛奶團沒得?」小區裡的不少鄰居,已經準備午飯以後到團購點拿菜。△一社區團購的群裡,團長正在推送搶購信息。最近一段時間,社區團購引起了廣泛關注。
  • 社區團購火了!有人月入過萬 有人熬不住關掉實體店
    但是,社區團購火了,卻是有人歡喜有人憂。貨比三家一個小區兩個團購點四個團購小程序位於重慶渝中區的華宇渝州新都小區,是一個居住有3000多戶居民的小區,在小區西門外,是該小區最大的一個團購取貨點。趙爽加了小區裡的兩個團購微信群,屬於兩個不同的團長(組織大家一起團購的人),團長會隨時將各個團購裡的團購信息發到群裡,讓大家選購。而在記者走訪的多個小區裡,每一個團長都不會只單一推送一個團購小程序的信息。在渝州新都小區裡,兩個團長就長期推廣著不少於四個團購小程序的商品。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走訪的多個小區,都不止一個團長,而大多數團長都有兩家以上的社區團購供貨渠道。
  • 多家供應商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
    12月12日,有消息稱,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海順達」)發布「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該公司稱,其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位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利益,現針對經銷商操作社區團購平臺做出以下要求。
  • 社區團購的團長們,現在怎麼樣了?
    莊帥:我是去年底加入了京東3C部門搞的京東社區團購聯盟,還發了一個證:社區團購聯盟服務商。這個過程得以了解許多來自地方的小社區團購平臺的數據。天眼查APP專業版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大陸地區有近200家涉及社區團購、社區生鮮相關業務的企業相關業務的企業。
  • 資本、團長、供應鏈:社區團購是如何煉成的?
    僅2018年,主流的社區團購平臺已然高達40多家,其中二三線城市佔比65%,市場一片火熱。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社區」人盡皆知,「團購」也由於2009年開始的網際網路百團大戰,無人不曉。但「社區團購」,可以算得上是個新物種。
  • 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九成團長搶一成佣金,大多數人淪為陪跑
    之後的一周,她的團購訂單量銳減了接近一半,原本賣滷菜的生意也受到影響。一位社區團購工作人員告訴豹變,由於各家平臺現在都在追求擴張速度,人員嚴重不足,開城後的前一個月,品質不穩定、缺貨,幾乎是困擾平臺和團長的最大問題。「我們也在盡力解決,但基本上很難避免」。
  • 大批資本入駐社區團購,平臺與團長爆發信任危機
    11月30日,正式宣布取得的1.96億美元C3輪融資,由阿里巴巴與時代資本領投,多家資本機構擔任融資財務顧問共同完成。十薈團一家成立於2018年的新興企業,距今也只不過兩年半的時間。一家不建設自有APP,單純依靠微信小程序,提供社區果蔬、生鮮及家居用品的企業。在資本的力量下,業務卻已覆蓋全國百餘個城市,不由讓無數創業者感嘆資本力量的強大。
  • 電商「菜品社區團購」低價傾銷即將終止,社區團購應該如何發展?
    12月9日,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對各電子商務平臺經營企業以「菜品社區團購」模式從事經營活動提出合規告知。巨頭布局社區團購除了強大的平臺優勢,更重要的就是依託強大的資金優勢,如同早期的打車大戰一樣,不計成本的補貼,只為能夠快速的通過資本的力量搶佔市場。團購市場的爭奪戰硝煙瀰漫,全國各地的社區瞬間湧現出很多的「團長」,在我們身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社區內就有5-6家團購點,每個團購點也都同時開通了多家團購平臺。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瘋狂的「團長製造機」
    白天還好,即便沒有棉服,還能追著太陽曬曬;晚上尤其難熬,四層薄被摞起來蓋都不頂事,被窩怎麼睡都不暖。張良想念四季溫暖的海南島。在成為社區團購BD前,他是島上賣魚乾的中年小販,守著妻兒,發不了橫財但衣食無憂。年初疫情暴發,海產品銷售無門。為謀生,張良當起了社區團購的團長,每天傍晚收集各家住戶的買菜需求,清晨出車到批髮菜市場採購。
  • 從現狀到模式:社區團購的終局是什麼?
    以月留存計算,其有效獲客成本為15-20元。在履約時效上,兩家老平臺(興盛優選和十薈團)因運營久供貨更穩定,履約更及時,這兩家基本能在次日下午2點前實現履約,而新進平臺基本需在下午4點之後履約。在商品採購渠道上,社區團購玩家多使用供貨商制,因供貨商能解決源頭追溯和追責問題。
  • 社區團購為啥又火了?「團長」佣金返點最高3成!還有額外獎勵
    楊光作為某小區社區團購群的團長對此頗有感受。 「去年下半年開始進入瓶頸期,每期團購的金額比較穩定,不溫不火。」楊光表示,「尤其是春節之前,團購金額增加的也不多,原本想過完年後退出,沒想到一場疫情讓我繼續幹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