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菌靈抗性嚴重,全國1億畝小麥赤黴病爆發怎麼辦?別急,讓「實粒...

2021-01-09 農視網

導讀

小麥赤黴病2005年~2010年均發生面積6196萬畝,2011~2016年均發生面積8632萬畝,後6年年均發生面積比前6年增長近39%。近年來,我國黃淮冬麥區赤黴病呈逐年加重的趨勢,並呈現北擴西移狀態,已成為黃淮麥區常發性病害。

3月31日,由陝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總站、陝西農心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陝西省小麥赤黴病科學用藥技術培訓》在西安隆重召開,陝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總站站長範東晟、陝西農心作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敬敏等領導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全國小麥赤黴病知名研究專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明國、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高級研究員梁帝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胡小平教授、陝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總站藥械科科長王雅麗、陝西農心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尹長青等權威專家與企業工作人員圍繞小麥赤黴病防控技術最新研究進展、常用藥劑防效與抗性問題、赤黴病自動化監測技術以及農心公司小麥赤黴病防控方案及「實粒」田間應用技術等熱點內容分別做了精彩報告,來自全省各市、縣等地的50餘位基層植保站工作人員以及200餘名當地小麥主產區的經銷商、種植大戶共同參加了此次培訓。

陝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總站站長範東晟在致辭中表示,去年冬季氣溫比往年偏高,今年春季雨水又相對充沛,造成了今年全省小麥病蟲害防治任務將會比往年更重,赤黴病局部偏重發生,對小麥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因此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群眾對此非常關注。為此,各級植保站工作人員要特別重視小麥的「三病三蟲」防治工作,努力打好夏糧保衛戰,實現蟲口奪糧。

範東晟強調,通過參加此次小麥赤黴病科學用藥技術培訓,希望各級植保站工作人員及時了解最新的植保技術,努力提高自身在小麥赤黴病的監測、防治技術最近進展、田間試驗、預警系統等專業知識,更好地開展工作。此外,儘管今年國家對小麥「一噴三防」政策的調整給整體防控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各級植保站工作人員要按照省站的部署提前做好中後期病蟲防控的技術方案,認真落實好中後期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控工作和任務。一方面,要及時根據當地小麥病蟲害發病趨勢及預測情況做好技術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強宣傳培訓,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微信、標語等積極開展赤黴病防控宣傳,提醒農戶積極開展防治;通過開展現場會、農民田間學校、培訓會等開展技術培訓,提高防治技術入戶率,充分發揮專業化防治組織的重要作用。

陝西農心作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敬敏在致辭時介紹說,自1994年創業至今,經過20多年的發展,農心公司順利走過了植保產品貿易商、植保產品製造商、作物解決方案提供商三個階段。從2011年在省站領導下積極開展小麥吸漿蟲防治藥劑篩選到2013年積極參與並組織實施了「陝西省小麥高產集成技術標準項目」,再到2015年針對蘋果農藥減量綜合技術研究開展了大量的技術探索及示範觀摩活動,農心公司作為西北地區唯一一家「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戰略實施研究與應用」農藥企業,積極參與課題研究,為國家政策研究提供決策支持。

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約3.5億畝。作為小麥生產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小麥赤黴病不僅造成小麥減產30%~40%,還嚴重影響小麥品質,對人畜健康構成威脅。對此,鄭敬敏深有感觸地說:「公司很早就關注和著手小麥赤黴病的防治研究工作,通過與江蘇蘇研合作,多次與全國農技中心、陝西植保站、多家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展開討論,最終研發了小麥赤黴病的專用藥劑——「實粒」(20%氰烯·己唑醇SC)。自該產品2013年上市三年多以來,得到了使用農戶和合作夥伴的高度認可。目前,全國累計推廣面積約400萬畝次,預計減少經濟損失約8億元。期望通過這次技術培訓,能夠讓農戶和渠道夥伴更多地了解小麥赤黴病的科學用藥技術以及農心『實粒』和相關產品的防治優勢。同時,也期待在省站領導下,各級植保部門的協同支持,各渠道夥伴的一齊努力下,共同推進小麥赤黴病的綠色防控工作,為確保國家小麥生產、糧食安全、食品衛生健康做出應有的貢獻。」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明國與參會代表們分享了題目為《小麥赤黴病防控技術研究》的報告,並從小麥赤黴病防控技朮赤黴病化學防治技術研發、赤黴病化學防治技術應用等三個角度進行具體闡述。

周明國介紹說:與小麥銹病、白粉病等其他病害不同,現在一些內吸性的殺菌劑可以在葉面上再擴展,可以得到較好的防治效果,但赤黴病發生在穗子上,而穗子是立體的,藥劑很難均勻地噴施,導致赤黴病防治難度較大。

此外,抗藥性是殺菌劑應用過程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值得人們關注。過去人們普遍使用多菌靈以及甲基多菌靈,特別容易造成病原菌產生抗藥性,比如2016年安徽蕭縣麥區赤黴病對多菌靈的抗藥性也達到了14.3%。而通過2014-2016年在江蘇地區對其他殺菌劑抗藥性進行抗藥性檢測時發現戊唑醇、氰烯菌酯沒有抗藥性,因此周教授建議將氰烯菌酯與其他藥劑(氰 戊、氰 己等)混合使用。

研發藥劑,抗性增加,原有藥劑失效,再研發新藥,……為了擺脫上述困境,使小麥赤黴病防治更加可持續,2012年隨著氰烯菌酯不斷推廣;周教授所在的團隊又開始研發協同增效減量用藥技術,尋找一些化合物或者因子,更好地誘導植物的防禦反應,通過和高效殺菌劑配套系統使用,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抗藥性的產生,提高防治效果。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發布的2017年全國小麥赤黴病發生趨勢預報顯示,今年小麥赤黴病偏重以上流行風險高,預計發生面積達1億畝,其中安徽和江蘇沿淮及其以南,湖北江漢平原、浙江北部、上海沿海麥區有大流行的風險,長江中下遊其他麥區、黃淮南部麥區有偏重流行的可能,且北擴西移趨勢更加明顯。

談到防治藥劑選擇,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高級研究員梁帝允介紹說,目前我國登記防治麥類赤黴病的藥劑有298個,其中含多菌靈成分多達165個。根據監測結果,建議在多菌靈產生抗性地區輪換使用氰烯菌酯、三唑類等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延緩小麥赤黴病對多菌靈抗性的發展。此外,針對小麥赤黴病對多菌靈抗藥性突出問題,近年來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與陝西農心公司等企業合作,開展小麥赤黴病防治藥劑試驗示範。試驗示範表明: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殺菌劑「實粒」(20%氰烯·己唑醇SC)具有高效、低毒、低殘留、保護與治療作用兼備和環境友好的優良特性,不僅優於目前市場上的常規藥劑品種,其對小麥白粉病、紋枯病也有優良的防治效果,且可以有效防止小麥早衰,改善小麥品質與產量。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胡小平教授做了題為《小麥赤黴病監測與預警系統安裝使用及田間調查》的報告,並對小麥赤黴病預測原理進行了系統說明;該系統可做到區域實時數據採集、無線傳輸與存儲;流行趨勢預測;發布預警信息至客戶端(手機、計算機等)。未來還可預期在系統中集成其他病蟲害預警模塊,真正做到病蟲害綜合預測預警的目的,從而指導科學用藥。

2016年陝西省小麥種植面積1605萬畝,病蟲害發生4573萬畝次。2014、2015、2016三年全省小麥赤黴病發生面積分別為275.7、567、231.5萬畝。陝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總站藥械科科長王雅麗在分析全省小麥赤黴病發生防控情況時表示,目前全省小麥赤黴病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第一,從偶發區向常發區轉變趨勢明顯。第二,發生區由南北向發展明顯,2012年以前秦嶺北麓、渭河沿岸區域偶爾發生,渭北小麥主產區很少發生,但2012年以來渭北小麥主產區成為重發區。第三,穗腐、莖腐、根腐混合發生,損失嚴重。例如,2016年富平縣、蒲城縣個別田塊穗腐、莖腐、根腐混合發生,病株率超過40%。

按照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要求,陝西省植保站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突出重點區域,抓住關鍵時期,主動出擊開展防控工作。針對小麥赤黴病常發重發態勢,2013年以來省植保站在富平縣、洋縣、勉縣、眉縣、岐山縣、戶縣等地先後開展了多批次藥劑對比試驗、不同防治時期防治試驗、小麥「一噴三防」不同防治藥劑組合防效對比試驗以及20%己唑醇 氰烯菌酯防治小麥赤黴病試驗。

陝西農心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尹長青在介紹公司小麥赤黴病防控方案及應用技術時表示,與市場已登記的傳統藥劑相比,氰烯菌酯對小麥赤黴病表現出良好的防效,通過實驗對大量的藥劑進行篩選後發現,氰烯菌酯與三唑類藥劑進行復配後,其藥效可以進一步提升,殺菌譜更廣,延長持效期,有助於延緩單一化合物使用造成的抗性問題。

「小麥赤黴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治,等到灌漿期以後發病時再進行治療就已經為時已晚,因此一定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談到小麥赤黴病的綜合防治策略,尹經理言簡意賅地總結為「見穗打藥,揚花重防,遇雨補噴」,即在華北、西北地區每畝施用『實粒』100克,在小麥抽穗30%~50%進行預防;小麥揚花期間遇到連續陰雨或大霧天氣要再施用1次;每畝用水量不得少於30公斤,施藥時重點噴施小麥穗部。

在國家實施農藥減施增效政策的背景下,陝西農心將繼續堅持以作物為出發點,站在農戶立場上積極研發和推廣優秀的作物解決方案。公司積極承擔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期望能夠與各級植保部門在優質化合物推廣方面、植保技術培訓方面等展開合作,共同為農戶的豐產增收不懈努力。

 

 

(作者:胡元珏)

相關焦點

  • 小麥赤黴病爆發省份有哪些?該如何預防?
    由於小麥赤黴病有效預防控制」窗口期」短,要搶在20天左右時間裡,對全省4300多萬畝小麥普遍開展2次防治,防治總面積達8000萬畝次,防控形勢十分嚴峻,防控任務十分艱巨。 據統計,山東省農作物每年發生各種病蟲害5億畝次左右,防治4.4-6億畝次;平均每年挽回糧食損失約520萬噸,平均每年仍損失糧食約110萬噸。
  • 這幾個藥劑防治小麥赤黴病效果最好,一遍就能控制病害
    隨著小麥進入抽穗揚花期,小麥赤黴病也進入了危害盛期,小麥赤黴病已經成為小麥生長中後期發生最普遍,危害最嚴重的病害之一。今天給大家介紹幾個防治小麥赤黴病比較優秀的藥劑,供大家參考。藥劑的選擇(1)多菌靈:多菌靈又稱棉萎靈、卡菌丹、黴斑敵、苯並咪唑44號,是一種高效、低毒、廣譜、內吸性殺菌劑,主要通過幹擾病菌的有絲分裂中紡錘體的形成,從而影響細胞分裂,對多種真菌病害都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
  • 全國農技中心2020年小麥玉米油菜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全國農技中心2020年小麥玉米油菜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全國植保體系和科研教學單位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0年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總體中等偏重程度發生,發生面積8.4億畝次,其中病害發生4.6億畝次,蟲害發生3.8億畝次。
  • 又到小麥赤黴病發生季,做好「三控兩噴」是關鍵,防病並不難!
    小麥赤黴病的發生,不僅嚴重地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而小麥病粒中含有致嘔病毒和類雌性毒素,嚴重地引起人和家畜急性中毒,發生頭暈、嘔吐、腹瀉等等病症,嚴重地危害人和家畜的健康,造成非常大的損害。~~第一,簡要了解赤黴病的症狀。
  • 山東農業大學孔令讓團隊找到攻克小麥赤黴病的「金鑰匙」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0日訊 記者從山東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經過長期努力,首次從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克隆出抗赤黴病基因Fhb7,並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機制。攜帶該基因的材料已被多家單位用於小麥育種,表現出穩定的赤黴病抗性。這一發現為解決小麥赤黴病世界性難題找到了「金鑰匙」。
  • 預防小麥赤黴病 見花打藥是關鍵
    據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測報網監測和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0年小麥赤黴病在長江中下遊、江淮麥區大流行,黃淮麥區偏重流行。這次天氣過程極利於小麥赤黴病流行危害。河南氣象臺預報:15日夜間,北部、東部有陣雨或雷陣雨。17日夜到18日,全省有一次小到中雨、部分地區中到大雨的降水過程。小麥赤黴病是我國小麥主產區常發性重要病害,不僅嚴重影響小麥產量,而且發病後產生的真菌毒素汙染麥粒,影響小麥質量安全,對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 ...小麥赤黴病殺菌劑Miravis ®Flowable(氟唑菌醯羥胺)在日本獲登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導: 近日,先正達日本宣布旗下新款小麥殺菌劑Miravis ?Flowable在日本獲得登記。Miravis ? Flowable為SDHI類殺菌劑,含有新型活性成分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商品名:Adepidyn?)。該殺菌劑對赤黴病具有極佳的防效,且能減少由鐮刀菌導致的嘔吐毒素(DON)的產生。
  • @農民朋友 穀雨時節雨水多 小麥赤黴病等易發多發 需這樣做好防治
    小麥也進入挑旗期和抽穗期,需加強小麥赤黴病、條銹病、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穀雨時節小麥進入挑旗期和抽穗期 加強赤黴病、蚜蟲等防治當前小麥大部分已進入挑旗期,部分地塊已開始抽穗,小麥抽穗至揚花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期,但也是赤黴病、條銹病、白粉病及蚜蟲防治的重要時期,需要做好防治。
  • 小麥「一噴三防」適合什麼時候為宜?
    因此,廣大小麥種植區的農民,一般只採取了一噴三防的形式,完成了自己種植小麥的三防任務,有的防效非常理想,有的仍存在欠缺,當然與許多因素有關。~~第一,三防的藥物復配方法。小麥防病一般情況下是防赤黴病、黃化病等病害;小麥防蟲害主要是麥蚜;小麥防旱、防倒春寒、防倒伏。
  • 一說用殺菌劑,就買多菌靈,你可知道多菌靈到底防治什麼病害嗎?
    當然,多菌靈確實是一個殺菌廣譜的殺菌劑,但由於多年來大家對多菌靈的濫用和長時間使用,各類病菌對多菌靈的抗性也逐年增強,所以一定要對症用藥,並且最好能復配或者與其它殺菌劑交替使用,效果更好。下面就給大家講解多菌靈主要防治的病害有哪些?
  • 小麥不育穗嚴重!病蟲害多發!該怎麼辦?
    小麥還能穩產嗎?該如何補救?小麥凍害引起的不育穗去年秋季,老天爺降了一場雨,農民朋友搶墒播種小麥。為了提高產量,一畝地播撒了15公斤種子,有的甚至20公斤種子。那知冬季不冷,小麥一直在生長,綠葉過冬、生長過冬;加上今年春季氣溫回升快,小麥個體繼續滋生,田間群體越來越大,並提早進入拔節期。
  • 我學者拿到治癒 小麥「癌症」的關鍵鑰匙
    近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的一項科研成果顯示,來自中國山東農業大學科研團隊首次從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克隆出抗赤黴病基因Fhb7,並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機制。這一發現為解決小麥赤黴病這一世界性難題找到了關鍵「鑰匙」。 小麥赤黴病是全球小麥生產中面臨的重大病害,也是威脅世界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難題。
  • 22個多抗與弱筋優質小麥品種脫穎而出,看看都有哪些品種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牽頭組織的國家小麥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視頻工作會議召開。此次會議鑑評出了黃淮南片、長江中下遊和西南麥區的22個多抗與弱筋優質小麥品種。弱筋小麥又稱軟麥,與強筋小麥相比,其麵筋含量低、強度弱,麵團穩定時間短、延伸性好,適於生產餅乾、蛋糕等面制食品。以往,我國種植的小麥品種以中筋小麥為主。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烘焙食品需求越來越旺,弱筋小麥迎來廣闊市場。
  • ...108)植物保護學院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組學團隊在赤黴病菌和小麥...
    > 近日,植物保護學院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組學團隊在雙一流A類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An orphan protein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modulates host immunity by mediating proteasomal degradation of TaSnRK1α
  • 開春後,小麥草害、病害、蟲害該如何防控?
    小麥在種植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春季,是最容易發生這個病蟲害的,一旦小麥發生病蟲害,這對小麥全年的產量和質量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農民很有可能虧本。由於19年的冬天以及20年的春天氣溫總體偏高,這非常容易導致根腐病、紋枯病、麥蜘蛛、地下害蟲等病蟲害的發生,而19年冬季前沒有及時地做除麥田雜草的,一般在2020年開春後草害就會變得非常嚴重了,這時就更加不能錯過除草防控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 為什麼小麥沒有水稻產量高,反而還比大米便宜?
    小麥的生產成本低於水稻(大米):播種:小麥每畝播種在20斤左右,每斤麥種近幾年均價在4-5元/斤,每畝的種子成本在80-100元左右。雜交水稻插秧的話每畝播種在1.2-1.5斤/畝,單價40-50元/斤,成本在70-80元/畝;如果直播的話,每畝播種3斤左右,每斤40-50元,每畝的種子成本在120元-150元。
  • 今年應該種什麼小麥新品種?
    問題:今年種什麼小麥?答案:今年小麥可用種鄂麥170,太麥198,洛麥26,徐麥35,泛麥803,中麥875等等,都是多抗優質高產小麥品種。鄂麥170:是湖北省2014年唯一審定的小麥優質高產新品種。太麥198:是優質、抗性強、高產、適應性廣泛、新審定的新品種。它具有中抗赤黴病、矮杆、高產、廣適等等突出優特之長處,具備翼魯豫麥區大品種和換代品種的潛力。它是山東省2016年審定的唯一的一個中抗赤黴病的高肥水品種,還能抗小麥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是屬大穗品種,平均畝產在630千克左右。
  • 小麥黃花葉病毒病致減產30%-70%,甚至顆粒無收,如何防治最高效
    隨著氣溫上升,在抽穗期前後病株症狀快速消退並恢復生長,但此時已經對小麥造成不可逆的損失。一般發病田塊,產量一般降低30%左右,發病嚴重田塊減產超過70%,甚至顆粒無收。 近幾年,隨耕作制度、推廣品種抗性變化,小麥黃花葉病毒病已經成為山東、河南、陝西、湖北、江蘇和安徽等省市小麥生產中的重要問題,常年發生面積達200萬公頃以上,且具有蔓延加重的趨勢,嚴重威脅我國小麥的安全生產。
  • 花大價錢買的小麥三遍藥配方,可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
    一、小麥病蟲害發生的三個關鍵時期 1、第一個關鍵期:返青拔節期,返青拔節期是指冬小麥開春後,麥苗開始變青 此時的管理決定了小麥的畝穗數,田間密度大,通風透光差,溼度大,降雨頻繁,是小麥病蟲害發生最多,防治最困難,危害最嚴重的時期。一旦病蟲害防治不力,大量分櫱不能抽穗而逐漸枯死。畝穗數降低,產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