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小麥赤黴病 見花打藥是關鍵

2020-12-12 90後農技人

據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測報網監測和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0年小麥赤黴病在長江中下遊、江淮麥區大流行,黃淮麥區偏重流行。

中央氣象臺4月14日8:00預報:受低渦系統影響,15~16日內蒙古中東部、華北東部、東北地區南部、黃淮東部自西向東有一次降水天氣過程,以小到中雨為主,局地有大雨,其中,華北南部、黃淮等地並伴有冰雹或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這次天氣過程極利於小麥赤黴病流行危害。

河南氣象臺預報:15日夜間,北部、東部有陣雨或雷陣雨。17日夜到18日,全省有一次小到中雨、部分地區中到大雨的降水過程。

小麥赤黴病是我國小麥主產區常發性重要病害,不僅嚴重影響小麥產量,而且發病後產生的真菌毒素汙染麥粒,影響小麥質量安全,對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必須抓住降雨前和小麥抽穗揚花的關鍵時期,科學用藥,適時防治。

一、防治策略:預防為主、分類指導、分區施策

1、長江中下遊、江淮和黃淮南部小麥赤黴病常發麥區,必須堅持「主動出擊,見花打藥」不動搖,抓住小麥抽穗揚花關鍵時期,噴藥預防。

2、黃淮中北部、華北南部麥區,要堅持「立足預防,適時用藥」不放鬆。小麥抽穗揚花期遇連陰雨、濃霧、結露天氣,應立即施藥。

二、防治技術

1、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是防控小麥赤黴病的最佳時期,須做到「見花打藥」,如遇連陰雨、長時間結露等適宜病害流行天氣,需進行第二次防治,應在第一次用藥後5-7天再次施藥。

2、用麥康泰100毫升/畝或穎利40毫升/畝,兌水30公斤向麥穗均勻噴霧,同時兼治小麥銹病、白粉病。

3、預防小麥赤黴病的藥可與提質增產藥劑和防治蚜蟲藥劑等混合噴施,省工高效,防病治蟲,提質增產。

相關焦點

  • 小麥赤黴病爆發省份有哪些?該如何預防?
    仲春時節,江淮大地無邊無際的麥子已抽穗,正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 今年赤黴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根據安徽省植保總站組織的專家會商結論和田間調查結果,預測今年小麥赤黴病將在全省大發生,其中淮北東北部地區偏重發生,安徽省小麥赤黴病自然發病面積約3500萬畝,需實施預防面積約8000萬畝次。
  • 多菌靈抗性嚴重,全國1億畝小麥赤黴病爆發怎麼辦?別急,讓「實粒...
    作為小麥生產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小麥赤黴病不僅造成小麥減產30%~40%,還嚴重影響小麥品質,對人畜健康構成威脅。對此,鄭敬敏深有感觸地說:「公司很早就關注和著手小麥赤黴病的防治研究工作,通過與江蘇蘇研合作,多次與全國農技中心、陝西植保站、多家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展開討論,最終研發了小麥赤黴病的專用藥劑——「實粒」(20%氰烯·己唑醇SC)。
  • 又到小麥赤黴病發生季,做好「三控兩噴」是關鍵,防病並不難!
    赤黴病是一種典型性氣候型病害,與溫度高低、溼度大小、雨水多少有非常大的關係。赤黴病爆發的條件是,高溫高溼度連陰雨多的時候,發生和危害最嚴重。越冬菌源量是赤黴病發病的主要來源,菌源存在越多,發病越嚴重。小麥品種雖然沒有全抗免疫能力的品種,但不同的小麥品種和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抗赤黴病都有非常大的差異性,可以利用這一特性,防止和避免赤黴病的發生。
  • 這幾個藥劑防治小麥赤黴病效果最好,一遍就能控制病害
    隨著小麥進入抽穗揚花期,小麥赤黴病也進入了危害盛期,小麥赤黴病已經成為小麥生長中後期發生最普遍,危害最嚴重的病害之一。今天給大家介紹幾個防治小麥赤黴病比較優秀的藥劑,供大家參考。小麥赤黴病發病特點小麥赤黴病是由多種鐮刀菌引起的一種真菌性病害,為半知菌亞門真菌,高溼是赤黴病發生和傳播蔓延最主要的原因,當溫度≥12℃,在降雨或多霧天氣空氣潮溼的情況下,病菌子囊孢子成熟並通過空氣散落在花葯上,經花絲侵染小穗引起發病,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迅速發展到穗軸,引起穗軸以上部分枯死,形成枯白穗。
  • 全國農技中心2020年小麥玉米油菜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抽穗揚花期以預防控制小麥赤黴病和吸漿蟲為主,兼顧銹病、白粉病。後期加強麥穗蚜防控,實施綜合用藥,達到一噴多效。根據2019年秋冬季調查,小麥條銹病在西南冬繁區呈流行態勢,各地應嚴密監測、及時防治小麥條銹病,防止大面積流行危害。 (一)小麥赤黴病。
  • 山東農業大學孔令讓團隊找到攻克小麥赤黴病的「金鑰匙」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0日訊 記者從山東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經過長期努力,首次從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克隆出抗赤黴病基因Fhb7,並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機制。攜帶該基因的材料已被多家單位用於小麥育種,表現出穩定的赤黴病抗性。這一發現為解決小麥赤黴病世界性難題找到了「金鑰匙」。
  • 花大價錢買的小麥三遍藥配方,可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
    一、小麥病蟲害發生的三個關鍵時期 1、第一個關鍵期:返青拔節期,返青拔節期是指冬小麥開春後,麥苗開始變青小麥在向上生長的同時,也開始形成小麥穗,是小麥由以營養生長為主,轉向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也是越冬病蟲害開始進入危害的初期,此時,不但要追肥,還要及時防治越冬病蟲害。因此稱為第一個最關鍵的時期。
  • 我學者拿到治癒 小麥「癌症」的關鍵鑰匙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延斌 通訊員翟榮惠)小麥赤黴病,由鐮刀真菌感染引起,不僅導致小麥減產,還極其難防難治,被稱為小麥「癌症」。近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的一項科研成果顯示,來自中國山東農業大學科研團隊首次從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克隆出抗赤黴病基因Fhb7,並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機制。這一發現為解決小麥赤黴病這一世界性難題找到了關鍵「鑰匙」。 小麥赤黴病是全球小麥生產中面臨的重大病害,也是威脅世界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難題。
  • @農民朋友 穀雨時節雨水多 小麥赤黴病等易發多發 需這樣做好防治
    小麥也進入挑旗期和抽穗期,需加強小麥赤黴病、條銹病、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穀雨時節小麥進入挑旗期和抽穗期 加強赤黴病、蚜蟲等防治當前小麥大部分已進入挑旗期,部分地塊已開始抽穗,小麥抽穗至揚花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期,但也是赤黴病、條銹病、白粉病及蚜蟲防治的重要時期,需要做好防治。
  • ...小麥赤黴病殺菌劑Miravis ®Flowable(氟唑菌醯羥胺)在日本獲登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導: 近日,先正達日本宣布旗下新款小麥殺菌劑Miravis ?Flowable在日本獲得登記。Miravis ? Flowable為SDHI類殺菌劑,含有新型活性成分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商品名:Adepidyn?)。該殺菌劑對赤黴病具有極佳的防效,且能減少由鐮刀菌導致的嘔吐毒素(DON)的產生。
  • 為什麼小麥沒有水稻產量高,反而還比大米便宜?
    病蟲害防治:小麥主要防治:蚜蟲和赤黴病(兼治了白粉病),一年打藥2次左右:清明前和揚花期各1次,每次成本10-12元/畝,2次防治成本在20-24元/畝。而水稻需要防治的病蟲害就比較多了:稻縱卷葉螟、三二化螟、稻飛蝨、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最近這兩年又比較流行細菌性條斑病和黃金卷葉螟。
  • ...108)植物保護學院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組學團隊在赤黴病菌和小麥...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世界範圍內的重大農作物真菌病害,嚴重威脅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近年來,由於大範圍秸稈還田造成田間菌源增多以及長期單一使用農藥引起菌株抗藥性等突出問題,該病害發生呈逐年加重趨勢。而由於目前生產上缺乏赤黴病高抗或免疫的小麥品種,小麥赤黴病防控形勢嚴峻。為了實現對小麥赤黴病的綠色可持續控制,需要充分認識病原菌與寄主的互作分子機制。
  • 小麥打藥後葉片發黃真的不要緊嗎?
    小麥生長過程中,雜草是影響產量的重要因素,它與小麥爭水分,爭光照,爭養分,導致小麥發育不良,造成減產,因此不少農戶都會選擇除草劑進行防治。北方冬小麥使用除草劑有兩個關鍵時期,冬前和年後小麥拔節前,此階段正值低溫時期,加上麥田除草因使用周期較長、溫度多變、除草劑選擇等問題,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藥害。如何使用除草劑才能安全又高效呢?針對我們遇到的常見問題,今天就來做一個總結。
  • 小麥「一噴三防」適合什麼時候為宜?
    小麥一噴三防就是一次噴藥,能夠防病、防蟲、防倒伏,可以說是一舉三得。那麼,農民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噴藥,最為適宜呢?這些事,在廣大的小麥種植區,人者見人智者見智,各說紛紜,意見很難統一,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看法和統一的做法。
  • 今年應該種什麼小麥新品種?
    問題:今年種什麼小麥?答案:今年小麥可用種鄂麥170,太麥198,洛麥26,徐麥35,泛麥803,中麥875等等,都是多抗優質高產小麥品種。鄂麥170:是湖北省2014年唯一審定的小麥優質高產新品種。它具有中抗赤黴病、矮杆、高產、廣適等等突出優特之長處,具備翼魯豫麥區大品種和換代品種的潛力。它是山東省2016年審定的唯一的一個中抗赤黴病的高肥水品種,還能抗小麥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是屬大穗品種,平均畝產在630千克左右。洛麥26:是黃淮麥區唯一的各方面特性超越矮抗58的新品種,使用和推廣前景不可限量。
  • 小麥不育穗嚴重!病蟲害多發!該怎麼辦?
    4月10月倒春寒,正在穗分化期對低溫敏感的小麥遭受凍害,很多成了「啞巴穗」;4月21、22日陰雨和大幅度降溫,正在孕穗和抽穗的小麥花粉粒和柱頭被「凍傷」「凍死」;5月3日風、雹、雨及低溫,使還沒結實穗子的小麥,直接趴在了地上;5月7日和8日的降雨、低溫,將病弱的小麥陷入病蟲害侵襲的邊緣……這到底是怎麼了?
  • 小麥乾枯發黃,僅僅是因為乾旱?這種病害一定要關注!
    發病症狀 在整個生育期均可侵染髮病,常造成小麥爛芽、病苗枯死、花稈爛莖、枯株白穗等症狀。 爛芽 花稈爛莖
  • 開展小麥苗情調查 指導糧食生產
    12月17日,副院長吳平華帶領十堰市農科院(農技中心)技術人員和鄖西縣植保站一同深入鄖陽區柳陂鎮遼瓦村,鄖西縣羊尾鎮大院村、澗池鄉泥河口村和觀音鎮五頂坪村聯合開展小麥苗情調查工作。經調查,今年小麥播種時間與往年持平,墒情良好,出苗整齊,調查品種為綿陽26和福高2號。每畝基本苗16.7-18.6萬株,主莖葉齡3.7-4.4片,總莖櫱數45.09-58.8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