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小麥註定多災多難!尤其是這一個月來,災害性天氣接二連三侵襲!
4月10月倒春寒,正在穗分化期對低溫敏感的小麥遭受凍害,很多成了「啞巴穗」;4月21、22日陰雨和大幅度降溫,正在孕穗和抽穗的小麥花粉粒和柱頭被「凍傷」「凍死」;5月3日風、雹、雨及低溫,使還沒結實穗子的小麥,直接趴在了地上;5月7日和8日的降雨、低溫,將病弱的小麥陷入病蟲害侵襲的邊緣……
這到底是怎麼了?小麥還能穩產嗎?該如何補救?
小麥凍害引起的不育穗
去年秋季,老天爺降了一場雨,農民朋友搶墒播種小麥。為了提高產量,一畝地播撒了15公斤種子,有的甚至20公斤種子。那知冬季不冷,小麥一直在生長,綠葉過冬、生長過冬;加上今年春季氣溫回升快,小麥個體繼續滋生,田間群體越來越大,並提早進入拔節期。不了解實情的農民朋友認為小麥長得好,但實際上,群體大了,倒伏、病害等不利因素的風險就會「找上門」。
滋意生長的小麥在4月10日遭受了倒春寒,尤其是生長在低洼地塊的受害明顯。那時,麥穗雖然還沒抽出來,但正值四分體分化期,對低溫比較敏感。這種受凍害的症狀,一般要在7天後,甚至14天後才能顯現出來。把穗子下軸 「凍死」的,失去穗下節的生長力,穗子在苞葉內抽不出來,成為「啞巴穗」;有的「凍死」了小穗與穗軸著生點,小穗脫落或小穗死亡,抽出的穗僅有穗軸,小穗變白。受害嚴重的地塊,甚至可能「斷子絕孫」。
小麥不育穗
冷害後天氣驟晴,氣溫迅速升至二十七八度,凍害輕的小麥需要逐漸恢復元氣,可此時,又有一股強冷空氣來襲。4月21、22日陰雨和大幅度降溫,有的地方地面溫度降至0度以下。正處在孕穗和抽穗期的小麥遭遇低溫,導致花粉粒和柱頭被「凍傷」「凍死」。抽出的穗子,在陽光的沐浴下,穗尖部呈透明發亮,這標明成熟時穗頂部將是空殼。穗子下部多個小穗都癟了,小花敗育,不可能結粒。有的穗子中部小穗也有小花敗育。這次嚴重的霜凍,將讓小麥減少了不少「子孫」(籽粒)。
5月3日傍晚的風、雹、雨及低溫,雖然冰雹是一條線,但本來群體大、抗倒能力低的小麥實在經受不住這種天氣三番五次襲擊,還沒等穗子結實,有的就趴在了田間。
小麥發生倒伏
5月7日的陰雨和5月8日的低溫,體弱的小麥難以抵擋,隨後銹病、白粉病、根腐病,甚至赤黴病將會侵襲,高溫高溼加上群體大特別容易誘發病害;高溫乾燥還極易發生蚜蟲危害;後期的乾熱風還要侵襲,還有更多的未知危害……
小麥條銹病危害
小麥蚜蟲危害
小麥葉枯病危害
這百年不遇的天氣,強烈建議農民朋友及時關注天氣變化,對症做好田間管理,解決目前生產上面臨的三大難題。
一是小麥群體大、抗倒伏能力差。如果墒情好麥田不要澆水,如果澆水一定選在近期無風天,還要澆小水;如果噴藥防病治蟲,選擇無人機噴施,人機最好不進麥田。
二是不育多、穗粒明顯減少。群體和穗粒數基本定局,目前要做的就是讓小麥「優質優育」,粒大粒飽增重量,需要做好防病、防蟲、防乾熱風的措施。
1.經常、認真查看麥田的發病中心,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決不能讓病害破壞葉部和根部。5月上中旬是小麥穗期病蟲害盛發階段,特別是麥蚜、赤黴病、白粉病、銹病、葉枯病等病蟲害,對小麥粒重影響較大,造成千粒重下降、減產嚴重,因此,雨後必須注意麥田病蟲害發生動態,及時用藥防治。
2.仔細查看蚜蟲,達到防治標準(一般是麥蚜百穗500頭)立即防治,不能危害葉部和穗部。防治時可用殺蟲劑混配防病藥劑和葉面肥、
3.預防好乾熱風,保證小麥正常落黃和成熟,有效方法就是按好」一噴三防「
三、發育早,後期風險較大。」過關斬將「留下來的小麥都是好樣的,不能到最後讓」老天爺「收去。後期的惡劣天氣也是不可預測的,小麥後熟後不能等,要及時收穫,確保顆粒歸倉。
河北12316三農服務熱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