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和茅臺同年拿下巴拿馬博覽會金獎的老字號醬油,沒落了50多年。第六代傳人馬甜馨從復旦大學畢業後,辭掉光鮮工作,賣掉上海千萬房產,立志復興百年老字號。
老樹要開新花,她只做了這幾步。
1
拿了金獎的老字號,卻因特殊歷史時期衰敗
1915年,一瓶來自無錫的醬油參加了在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博覽會,與茅臺酒一起,一舉拿下金獎。
這瓶用料上乘的醬油,在醬缸中經過長期日曬夜露,表面結出一層白色結晶,猶如薄冰,被人稱為「冰油」,它來自「薛泰豐官醬園」。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無錫縣甘露鎮富紳薛桐村正式掛出「薛泰豐官醬園」的商號,專業生產這種高級醬油「冰油」。上等的冰油濃度高、表面張力大,滴在玻璃上,就像一顆「黑珍珠」。那時的薛泰豐官醬園,從一間小店發展成五開間門面的大商號,生產的冰油遠近聞名,還成為了清朝皇室的貢品。
清宣統年間,水、旱災頻發,甘露鎮一些災民為生活所迫,擁入市鎮搶米,史稱「甘露之亂」。薛家人熱心腸,設立粥廠,向災民提供食物,同時通過商團安撫災民,數月後,這場災亂結束。不僅如此,薛家人還捐錢修橋、建學校,造福一方。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1931年,河南、安徽兩省水災嚴重,政府發行債券,一向樂善好施的薛家購買了大量的國債劵,卻不料當時的政府最後違約,對債券不予以兌換。薛家因而資金周轉困難,被迫停產歇業,60餘年的金字招牌就此倒下。
2
整整5年,為復原老配方,她賣掉了上海的房產
薛泰豐雖然沒落多年,但後人對「薛泰豐」這個牌子格外有感情。薛家的第四代傳人薛珍,也就是現在薛泰豐當家人馬甜馨的外婆,一直都用傳下來的老配方來釀醬油和黃豆醬。
但研發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老配方雖然還在,但五六十年過去了,水質、空氣等多種因素的變化,讓冰油的重新研製之路充滿曲折。
過去薛泰豐釀醬油要用兩種水,一種是河裡的水,一種是井裡的水,兌在一起後叫陰陽水。河裡的水是在凌晨3點鐘去挑的,這個時候的水最乾淨,前一天的汙水已經沉澱,新一天的運輸還沒有開始。但現代社會的水質和過去不同,想要復原老味道並不容易。
而釀製冰油必須要經過一個完整的三伏天高溫,大豆、鹽、水等原料一起投入醬缸裡發酵280天,期間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工人就要來攪拌,最後出現白色鹽晶,醬油才算成熟。這意味著,每年只有一次機會。
從2008年開始,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到第四年,家裡的積蓄所剩無幾,研發的味道與老味道也相差無幾,但馬甜馨外婆依舊不點頭:「還差一點。」求助了行業專家和教授後,家裡人決定,再堅持堅持!資金不夠?賣套房!於是上海市中心的一套房產被賣掉了,用於繼續研發。馬甜馨說,「老配方的復原值得堅持。我在上海工作,租房子住也可以。」
終於在2012年,研發第五年的一天,薛珍在品嘗之後興奮地說:「就是這個味道!」
3
復旦畢業生辭掉體面工作
「拖家帶口」投入生產
薛泰豐現在的當家人,第六代傳人馬甜馨,從復旦大學畢業後,從事營銷策劃品牌管理方面的工作。產品出來後,從包裝設計到具體品牌調性的確定,都是馬甜馨一手負責。
懷著復興「薛泰豐」的使命,她辭職工作投入醬油事業中。
4
老字號新生機,這些新玩法可以get起來!
除了自身的營銷,薛泰豐歡迎「找茬式」的評測合作。比如第三方評測平臺「老爸評測」過來「找茬」,不僅對醬油進行挑剔評測,甚至連釀醬時的原料都拿回去評測,最後測評結果非常好,雙方還深入進行了大面積的合作。
概念店+高端商超,線下布局功能完善
薛泰豐在蕩口古鎮開設了一家概念店,通過冰油、醬肉、面、客棧、茶室這幾項中國古文化的融合,向遊客展示薛泰豐的歷史,讓遊客可以體驗薛泰豐的產品。
除了一家這樣的概念店,薛泰豐在全國範圍內布局高端商超,目前已入駐上海久光百貨、八佰伴,北京地區也入駐了BHG、Ole』精品超市等高端商超,這些高端商超對薛泰豐的產品非常歡迎,給了最大程度的優惠政策。
全球鋪貨,開拓國外市場
通過古法釀製的醬油達到了真正的零添加,胺基酸態氮的含量卻達到了1.0以上,超過了特級醬油的0.8,因此在口味鮮美的基礎上更加健康原生態。所以薛泰豐的產品在國外市場也很受歡迎,現在在全球市場上引入專業經銷商並逐步開始鋪貨。
無添加、非轉基因,是薛泰豐佔領市場的重要王牌,這張王牌叫「健康」。「百年前我們的品牌能在世界獲獎,是因為產品好吃」馬甜馨說,「現在我們的產品可以拿出來給市場檢測,是因為產品健康。」
中華老字號「薛泰豐」的重生,靠的是百年來代代傳承的古秘方、老手藝,更重要的是貼近當下市場的好眼光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