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和親公主在出嫁到異國之後,大部分都不能懷孕,這是為什麼呢?

2021-03-05 持刀詩人

在中國古代時期,女性們的地位十分低下的。對於生活在中國古代時期的女子們而言,她們的生活大部分都是不幸運的。為什麼這麼說?在不同的年代,經濟,科技,文化,以及人們的思想都是存在巨大差異的。多少了解一點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曉得中國古代時期是科技非常落後的一個年代。生活在古代時期的古人們,都非常的封建和迷信。

古人們對待女子的看法,也是一樣的,縱觀歷代朝代,女子在古代時期的地位都是非常卑微的。生活在古代時期的女子,跟男子十分的不同。首先古代男子一般是長到二十歲的時候,才算長大成人,可以娶老婆成家了。但是對於生活在古代時期的女子們而言,在她們長到十二,十三歲的時候就算是長大成人,可以找夫君出嫁了。

大家都曉得現在是二十一世紀,新的世紀。在現如今的生活當中,什麼都講究自由,以及平等。對於廣大女性們來說,也是一樣的。現在的女性朋友們在結婚這件事情上,完全可以自己去做主。遇到自己喜歡的人,就可以考慮結婚這件事情。但是對於那些生活在中國古代時期的女子們,是不可能有自己做主自己婚姻大事的權利。在封建社會下,女子們都必須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樣的傳統老規矩,來決定自己的婚事。

大部分出生在貧窮人家的女子們,在自己很年輕的時候就出嫁了。為了找一個條件好的丈夫,為扶持一下自己的家庭,這些寒門女子一成年就會出嫁到別人家裡。對於出生在皇室裡的公主們,其實也是一樣的。雖然公主們的身份十分高貴,從小養尊處優。但是公主們也是女性,在古代時期,無論是出身高貴還是出身貧賤的女子們,在婚姻大事這件事情上都是如出一轍的,都沒有自己可以做主的權利。

對於身份高貴的公主們而言,她們在婚姻這件事情上會比出身在普通人家的女子更加的可悲。為什麼這麼說?縱觀歷代朝代,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問題,很多的公主都成為了政治上的工具,被皇帝作為和親公主遠嫁到了遙遠的異國。和親公主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與異國之間的良好關係,從而保證自己國家和領域的穩定和安全。

很多公主們的命運,都是如此。對於這些遠嫁異國的和親公主們,她們的生活也不太一樣。但是在這些和親公主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這些和親公主們,都很懷上孕。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吧!多少了解一點歷史的朋友們,都曉得歷代朝廷上都實施過利用和異國聯姻的手段,來維持兩國的穩定。

早在漢王朝劉邦在位時期,就出現了利用和親公主來保衛國家利益的事例。在西漢和東漢時期,有許多出生在皇宮裡面的公主們,成為了政治上的工具人,遠嫁給異國的統治者了。這些和親公主大部分都沒有懷孕成功,生下一兒半女。其實公主們懷不上孕,跟以下這些原因有著重大的作用。第一個原因,就是水土不服。

對於這些異國的環境,自然跟中原王朝的環境有所不同。在大漠草原上,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跟中原王朝有著巨大的差異。再加上北方的天氣,跟中原也是不太一樣。在北方天氣都比較的惡劣,十分寒冷。對於這些從小到大,養尊處優的高貴公主們而言,她們自然是沒有吃過苦的。所以這些和親公主們離開自己的國家,來到這樣一個惡劣的環境之下,一定是受不了。

很多和親公主在出嫁,來到異國之後都很容易生病。但是在大漠草原上,有沒有想中原那樣有那麼多的御醫。這樣一來公主在生病之後,都找不來醫生來治療。而且草原上的藥物還十分稀缺,公主生病了也只能忍著。

很多身體本來就十分虛弱的公主們而言,在生病之後不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疾病越來越嚴重。不久之後,這些和親公主們就離開了人世,更加不用說成功懷上孩子了。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許多原因讓和親公主們懷不孩子。比如說:不停的戰爭,以及在大漠上的收繼婚制度等等。

相關焦點

  • 唐朝送出去和親的,大部分都是假公主,藩國為何也不揭穿
    ——杜甫在中國古代當中,編制問題一直是歷朝歷代最為頭疼的,為了能夠維持邊塞安全,通常都會派遣大量的士兵在那裡駐守,而有一些朝代處理的方法更為乾脆,要麼發動戰爭,要麼和親,和親是一種很方便維持和平的手段,歷史上也有很多和親比較成功的案例,比如金城公主和親還有很多優勢,它能夠促進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 公主和親途中意外懷孕,就地生子自成一國,如今歸屬中國領土
    眾所周知古代女子一般都不能自己決定婚姻大事,普通百姓人家如此皇親國戚也不例外,甚至生在皇室的女子更沒有自主選擇權,因為她們的婚姻大多背負了國家政治,對內是為了聚攏臣心,對外則是為了邊境和諧,而女子的終生幸福也就成為了政治籌碼。
  • 和親的公主為何很少生下孩子?有三個原因
    但這種情況在古代公主們的身上正好反過來。公主是金枝玉葉,即便結了婚,跟自己的丈夫也是先君臣、後夫妻,享有婚姻的主動權。而礙於妻子的皇室身份,駙馬也是不能輕易納妾的,而是要守著自己的妻子,盡好自己作為丈夫的本分。但做一個公主,也不是沒有風險。只有很少一部分公主能夠獲得幸福的婚姻,她們中的大部分享受了皇權帶來的奢侈生活,自然也要付出代價。
  • 一位和親公主的戲劇人生
    太和公主是第四位與回鶻可汗和親的唐朝公主。第一位和親公主是她高祖父的妹妹。回鶻人第一次援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後,758年寧國公主就被送去和親。她和親時已不年輕,曾兩次守寡,嫁到回鶻一年後又成了寡婦,於是返回大唐。她陪嫁過去的妹妹則留下來嫁給了新任可汗。
  • 百年嫁六位公主,西漢和親:打不贏的仗,化作和親公主的眼淚?
    中國公主的和親歷史,從西漢開始。這和當時的國力現實情況是分不開的。西漢王朝建立時,窮得很。開國皇帝劉邦的儀仗隊,要找幾匹毛色相近的白馬拉馬車,都沒有辦法湊齊。民間百姓的窮苦就更不要想了。到這個地方,可以看出,和親政策前期主要是針對匈奴人。但是從細君公主開始,西漢的和親對象開始轉向烏孫。這和國內的政策也有關係。漢武帝繼位,決心徹底解決匈奴人的問題。第五次是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在位,選擇細君公主聯盟烏孫。這一次和親對象留下了姓名。細君公主也是宗室女,是因為和親才冊封為公主。
  • 和親公主誰更無奈?徽柔絕望,《東宮》雙殺,《如懿傳》慘不忍睹
    最近《清平樂》的劇情算是到了一個巔峰,因為隨著徽柔的出嫁,這個劇的悲劇就要正式的爆炸而來了。按照道理來說,徽柔並不能算在和親公主這一類裡面,但是因為我覺得比起和親,其實被一個想要「盡孝」的官家當做「禮物」送給自己的母家人,並且是下降給一個庶子當老婆。
  • 她是後人崇敬的和親公主,守寡三十餘年,晚年更是靠裝瘋賣傻活命
    唐朝的文成公主就是其中一位,我們在各種文學、影視作品中都看到了歌頌文成公主的記載,據說她的婚姻也很美滿,但是鞋合不合腳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文成公主在西藏的幾十年間真的幸福嗎?為什麼對她晚年的記載並不多呢?
  • 松贊幹布去世之後,文成公主為什麼不回中原呢?
    一提到文成公主,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布達拉宮,想到的都是和親。
  • 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到底有什麼特別的歷史意義?
    因為不是每一個吐蕃王子都是松贊幹布,松贊幹布作為吐蕃最偉大的一個王子,作為神一般的存在,歷任的王子都沒有超過他,所以金城公主還是吃了沒有嫁對人的虧,但這並不影響金城公主出嫁吐蕃所產生的歷史意義。那麼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到底有什麼特別的歷史意義?
  • 趣談歷史上最美的公主是誰?歷代美麗公主的命運
    有人判斷,「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說明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喪命於利刃後,永泰公主仍孤單生活。「槐火未移,柏舟空泛」,說明焚燒大槐樹之火,即殺武延基之事,雖然未波及公主,但她不久亦死去。墓志銘另有「珠胎毀月,怨十裡之無香」句。 「珠胎」為懷孕, 「珠胎毀月」當是志文作者隱喻公主被武則天所毀。因身懷有孕,不立斬或杖殺,而緩期逼令服藥自殺。這就是「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所謂永泰公主之「守寡生活」。
  • 命運悲慘的和親公主,甚得帝王寵愛,為何不足3月就香消玉殞?
    封建社會,和親公主,命運悲哀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和親公主就是文成公主了,身為弱小的女子,她肩負著使兩個國家地區和平共贏的重要使命。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和親公主,相比文成公主來說,結局是十分悲慘悽涼的,她是史上最小的和親公主,和親的時候年齡只有僅僅十歲,在和親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因為寵幸及思鄉深切去世了。
  • 從公主到囚徒,再到和親皇后,國亡得善終的完顏小姐姐
    不願意當臨時工的永濟很快就出手了,就在大安元年(1209)二月二十八,章宗那個懷孕的妃子範氏流產,削髮為尼。隨即有大臣說,另一個懷孕的妃子賈氏,應該在十一月分娩,如今都過去三個月,還沒有生產,肯定是假裝懷孕。四月的時候,永濟就把當初支持他上位的章宗寵妃李師兒和「假懷孕」的賈氏殺掉,除掉後患。
  • 我國第一位和親公主劉細君,居然嫁給了老頭,公主痛苦從漢朝開始
    公主和親傳到後代竟然成為一種約定成俗的風氣,是皇帝們處理外交關係最擅長走的捷徑,這又是漢武帝沒有想到的結局了。一、出身沉重戴罪身劉建是漢室裡一個不詳的名字,第一個擁有此名的是劉邦的生母位卑的第八子,被惡毒的呂后趕盡殺絕,並無子嗣活下來。隔了幾代人後,江都王劉非的兒子也取了此名。
  • 古代女子多大年齡出嫁?歷朝對女子出嫁年齡有規定嗎?
    看出,在秦朝及以前,男子到了20歲就是稱為到了「弱冠之年」,父母在兒子二十歲時,就在自家中廟裡為兒子舉行成人禮,把垂直頭髮盤成髮髻,帶上帽子,這就叫行冠禮,。另據《禮記內則》所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而嫁」可以看出,古代女子「而笄」成年是在十五歲,而成婚年齡也應在二十歲結婚。
  • 直播回顧丨漢代和親公主:魯元、細君、解憂、王昭君......
    女子出嫁、公主和親,漢代和親之路的故事,5月21日晚,由4位優雅的書香女性娓娓道來。和親公主以自己小小的身軀化為蝴蝶,每個人身體的煽動都或重或輕地影響著歷史、改變著歷史。當我們行走在今天的絲綢之路的時候,或許某一天某一段,就能和美麗的和親公主邂逅、相遇,感知他們的故事。作為寫作者能將這些故事呈現出來,是很幸福的事情。——張豔茜每個公主寫出自己特色,自己的個性特點。小小宗室女,暖暖大情懷。在歷史的長河中,讓我們聚焦點滴浪花,傾聽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
  • 只見中國公主和親番邦,為何不見外國公主和親中國?
    武則天準備立李顯為太子,李顯已經有正妻韋氏,突厥公主又不可能當小妾。默啜的女兒,只能讓李旦來娶。讓李旦娶突厥公主,也有大麻煩。用《資治通鑑》裡記載的張柬之的話說,就是:「自古未有中國親王娶夷狄女者。」 遍觀中國歷史,只有北周武帝娶了突厥公主為妻,並且冊封為皇后。北周是割據勢力,還是鮮卑族建立的朝代,因此不能代表中國。
  • 和親公主要私奔
    「自古公主和親實乃常事,王親貴族享盡榮華,和親鞏固兩國之交,怎的到了初照郡主這兒就行不通了?」「向來只有弱國送公主和親,我堂堂南朝有薛將軍捍衛,怎會向你北疆示弱!」提及薛騁,眾人目光向他聚集了片刻,他沒有開口,並看不出有何想法。「我國自然相信薛將軍實力,可是邊境百姓若是再陷入戰爭,想必陛下也會失了民心。」使者侃侃而談,更像是在威脅。
  • 這些替公主出嫁的女子,命運悽涼,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記載
    這就是傳世的《悲秋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這首詩傳到漢庭,漢武帝亦是感慨不已,他派特使帶上珍貴的禮物去慰問細君,但細君思鄉的愁苦怎能是用珠寶黃金就能填補的呢!
  • 《和親之路》揭秘和親公主們的人生沉浮
    向北,向西,那些肩負重任的和親公主,從長安出發的那一天起,就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一邊是漢唐的盛世繁華、萬國來朝,一邊是大漠的荒蕪寂寥、思鄉難耐;一邊是宮廷的歌舞昇平、錦衣玉食;一邊是塞外的異域風俗、食不下咽。
  • 史上最悲慘的和親公主,遠嫁西域,一習俗讓人聽後全身發麻!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在古代,貴族公主的生活有多美美妙,榮華富貴,錦衣玉食,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其中有一類公主卻十分悲慘,那就是和親的公主!由於國家需要,你就得上,沒得商量。而對於和親公主來說,生活環境巨大的改變,會讓她們痛苦萬分。但最重要的是道德倫理上的顛覆,更讓她們陷入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