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周代貴族的宴飲,不僅奢華,更有內涵

2021-03-05 書辰文學

在咱們中國人眼中,似乎沒有一頓飯解決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兩頓!話說周代貴族的朋友圈,可是將這一套玩得得心應手。

周代貴族的盛宴

如果你作為臣子,有幸受到君王的款待,美酒佳餚、鼓樂歌舞自不在話下,你還能收到一份貼心的伴手禮。

《詩經·鹿鳴》中就有這樣的描述: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小鹿發現了美味的水草,就會發出呦呦的叫聲,呼朋引伴,分享美味;我有嘉賓,自然也要好好招待他,我不僅要鼓瑟吹笙,還要在框裡裝滿禮物,取得他對我的好,讓他向我展現人生的道路。

送禮物的目的,就是要表達天子的求賢之心,天子想用微薄的禮物,換來賢者的治國良言。

如果你作為長輩,受邀參加的是一場家宴,在年輕人的的照顧下,細細地享受面前的美食,想必也是一件樂事。

《詩經·伐木》就向我們展示了宴會主人對長輩的敬重: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

既有肥羜,以速諸父。

寧適不來,微我弗顧。

於粲灑掃,陳饋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諸舅。

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遠處傳來伐木發出的呼呼聲,濾出的清酒美又足,已經準備好小肥羊,來招待同族的叔伯父,他可以不來,但我不能不去請;灑掃好庭院,擺上八盤主食,已經準備好肥壯的公羊,來招待異姓的叔伯父,他可以不來,但我不能出差錯。

陳饋八簋,主食就用了八個碗,已經證明主人對被邀請的長輩非常尊重了。如果放在西周,這就是天子請客的規格;到了東周,天子規格就普及到了侯伯、子男級別,不是重要的場合,誰又會擺上八碗主食呢?

為了這次宴會,主人還殺了羊,這番心意想必讓長輩十分動容,按照當時「士大夫無故不殺羊」的硬性規定,這次請的客人想必身份非常高。

要說周代貴族為何如此重視宴飲?《國語》中有一句話叫

飫以顯物,宴以合好

周家把天下打下來以後,按照親疏遠近,不論同姓異姓,有親戚關係的人封建了很多諸侯,宴飲的意義將整個貴族圈子團結起來,從而達到維護分享利益的目的。

整個宴飲詩裡暗含著一個精神線索:如何溝通上下,毫不誇張地說正是這一場場宴飲架起了人際關係的橋梁。

宴飲的種種禮節

周代貴族的宴飲往往伴隨著各式各樣的典禮,其消耗時間之長、繁文縟節之多,令今天的人們難以想像。

就拿飲酒來說,古禮中就有所謂的「獻之禮」
獻之禮:來了之後主人向客人敬酒,這就獻;客人再回敬主人,這叫酢;最後大家再舉一杯酒,當然,這杯酒就不一定喝了,放在那兒準備下一個環節,這叫酬。

一獻一酢一酬,看似簡單,實則非常麻煩, 我們看文獻記載典禮的時候,經常是早晨天一亮開始典禮,到中午還沒吃上真正的飯。

詩經有一首詩叫湛露:

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說的是:露水只有經過陽光的照射才會幹,今天我們作長夜之飲,不醉了誰也不許回。

當然,這話是不能當真的,如果你真的開懷暢飲,醉的東倒西歪,就拿算失禮了,要知道在西周以及春秋時期,稍微上點檔次的酒宴,都有專門的官員負責記錄下不按禮節喝酒的不良行為,別說撒酒瘋,就是有人少敬了一杯酒,多說了一句話,都會被官方記錄下來。

所以這首詩後來還說道

顯允君子,莫不令德。

豈弟君子,莫不令儀。

高尚的君子啊,你要拿出你的好德行來;快樂的君子啊,你要拿出你的好風度來。

尚書中有句話叫

德將無醉

喝酒的時候要講酒德,讓德行將持著你,不能像醉漢一樣東倒西歪,所以每一次典禮考驗的是你的德行,你這個人對禮儀,對周禮的理解,對飲食和德行之間怎麼處置。

周禮文明的興衰

詩經中的很多宴飲詩讚美了守禮有序,主客和諧的宴飲氛圍,反映了西周初期貴族良好的個人修養與群體素質,然而到了西周中後期,分封既久,各自為政的諸侯貴族,與周天子已經貌合神離,驕奢浮華,與民爭利,在宴飲中的表現越發不堪。《詩經·伐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出來的。

籩豆有踐,兄弟無遠。

說的是:杯盤一行行排列開,兄弟們就緊緊坐在身邊。

到了西周后期,社會在發展,一家一伍可以組織生產了,兄弟關係逐漸破散,詩在拯救這個現實,叢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一種精神上的努力。

詩中接著寫到: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人平時看著很高尚,有時候僅僅是為了一口乾糧分配不均,就失和了。

這是詩人對人性的洞察,人畢竟是物質動物,不能不照顧他的物質層面,貴族作為一個主宰天下的階層,必須拿出點好處,民眾才會跟著你走,所以下面一段寫的非常奢華、慷慨。

有酒湑我,無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有酒你就倒給我,沒酒就去給我買。敲起鑼鼓讓我跳舞,等我有閒暇了,我們就一起飲這個美酒。

奢華、慷慨,這是古典時期的貴族之所以能引領時代的一種品質。然而此時的周貴族,拿架子擺威風,給大家講大道理是一套套的,真正拿出點東西,給老百姓帶來好處的事情,就沒他們了。

正如《莊子·田子方》中所說:

中國之君子,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

所以這首詩在提倡恢復古老的,作為一個貴族應有的精神品質。

再後來,隨著周朝後期禮樂文明的衰落,宴飲喪失了禮儀價值,淪為了單純的享樂,貴族在宴飲中縱酒失德,醜態百出。

衛武公當年去朝拜周天子,看到周室君臣喝酒不講規矩、喝起來沒完沒了,還東倒西歪,大喊大叫,就作了一首賓之初筵,諷刺了一番。

賓之初筵,溫溫其恭。

其未醉止,威儀反反。

曰既醉止,威儀幡幡。

舍其坐遷,屢舞仙仙。

...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溫文爾雅、恭恭敬敬的,等到喝醉了之後,這個威儀就像旗子上下翻飛,瞎挪座位,到處亂跑,飄飄然在那跳舞,一副不莊重的樣子...

周貴族特別講究行住坐臥的姿態,老話說的好,站有站像,坐有坐相,但此時的周貴族對飲酒禮在文化價值上東西已經沒有體會了。

詩經是一部精神史,它告訴你精神是怎麼構建的,也告訴你精神是怎麼瓦解的。

周家在文化創建的時候試圖用一些很平常的禮儀去完成他們的文化宣示,然而到了後期這幫老貴族們,已經只顧著享樂,宴飲也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這是周貴族在精神上的沒落,也是周禮文明的沒落,由興到衰,令人唏噓!

相關焦點

  • ||《詩經·關雎》解讀
    《關雎》成為《詩經》開篇之作,有什麼深義呢?我們或許可以這樣來理解:在西周,音樂是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就是在各種典禮上、在貴族的飲宴中、在諸侯國的交際場合所演奏音樂的歌詞。另一方面,《詩經》呼應宗法封建制架構,頌為宗廟之音,天子專屬之樂;雅為朝廷之音,屬於朝廷貴族之樂;風為鄉土之音,屬於地方貴族和當地民間之樂。
  • 古代宮廷的宴飲
    古代宮廷不定期舉辦宴飲活動,並且排場很大,大多是君主對大臣舉辦的活動,還要有歌舞娛樂活動,以此增進友誼,強化臣屬的忠心。如果關羽不赴會就會被人恥笑,如果去了就會被強迫,甚至有被伏兵所殺的危險。不料,關羽單刀赴會,威風凜凜,完全控制了全場。魯肅不得不做出讓步,送關羽登船回去。真是酒無好酒,宴無好宴。大宋時期,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後,或許受了宴飲風氣的影響,召集掌握兵權的大將一起喝酒,也就是宴飲,在宴會上杯酒釋兵權,算是用和平方式解決了兵權的問題,把兵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 作為羅馬人飲食文化的重要一環,「飲宴」背後潛藏著的政治邏輯
    這其中最為突出的體現就是飲宴的習俗,從勤儉節約到追求奢華和盛大。這也讓不少人認為它是帝國最終衰敗的催化劑。羅馬共和國初期「勤儉樸素」的日常生活自公元前509年起,古羅馬開始建立共和制。奢華的飲宴制度開始出現,羅馬整個社會的活力都就此開始被激發出來。在這一時期,飲宴不再只是為了滿足他們的生理需求,而是開始追求周到的禮節,得體的舉止,追求美的一種過程。他們非常注重餐廳的環境,以及飲宴的氣氛。他們通常會在環境舒適優美的地方設置餐廳。這能夠體現出他們的品味和財富。
  • 秋登慈恩浮圖,獻菊花酒稱壽:聊一聊唐代的宮廷宴飲文化
    唐朝在政治上是相當強大的,不僅統一了全國,而且還擴展了原有的疆域,對西域的廣大地區都進行了控制。相應地,唐朝自然也要在經濟上表現出其強大的實力,這一點突出體現在唐代宮廷宴飲的社會和繁育上面。唐代宮廷宴飲宮廷宴飲的方式由於唐代國力的強盛,唐代的宮廷宴飲數量可以說是相當多,皇帝們有許多理由可以舉辦宴會,以此來取樂。首先,每逢各種節日,唐朝的皇帝們都會舉辦盛大的節日,除了我們今天熟知的中秋、端午等節日之外,唐朝在立春、清明、寒食乃至七夕等傳統節日都會舉辦宴會。
  • 出自《詩經》中的古風名字,太有寓意了!
    起名引經據典,已經成為了傳承幾千年的起名文化,所以,我們歷來就有「女詩經,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的說法,並且,一談到詩詞,就讓人情不自禁的想到了《詩經》的經典和唯美,同時,也有很多名人的名字也是取自詩經的,例如,民國才女林徽因,藥學家屠呦呦等,因此,從中起名很有寓意,那麼今天獵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
  • 《詩經》名稱的由來
    《詩經》還是中國古代最基本的教材之一,它在結集成書以後,便成為各類教育的課本,使用的時段從春秋到清代的漫長歲月。《詩經》在開始階段都是歌詞,用以演唱,當時的歌詠往往採用對唱的方式。這樣一來,就使得進行歌唱的人有一種心理期待,要得到對方的回應,對方也會為回應做好準備。這樣一來,用以演唱的歌詞就被稱為詩,表示期待、準備之義。
  • 電影《妖貓傳》中的極樂之宴,歷史上真實存在?極盡奢華如夢如幻
    宴飲現代人的生活中,每逢大事,我們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宴會,大到國與國的交往,有國宴,小到普通百姓家的婚喪嫁娶,如生了孩子,有滿月酒宴,過生日要做壽宴,結婚也要辦喜宴。舉辦宴會,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宴會在中國古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社交方式,宴會的規模、客人的座次、菜餚的種類、餐桌的禮儀,更有著十分嚴苛的等級禮制。
  • 《詩經》裡的周代婚俗:缺了媒妁之言的男女戀情就一定是野合嗎
    本期話題《詩經》裡的《野有死麕》這一篇小詩,歷來被學者們看作是男女自由戀愛的野合。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是因為《周禮》中記載,周代已經開始推行媒婚制,男女雙方的結合須要經過媒官的中介。但我們仔細考察周朝媒婚制推行的真實情況,不難發現,媒婚制的施行是存在某些例外的,而《野有死麕》所寫的正是這樣一種例外。(上期連結:《詩經》:這首民歌描寫了怎樣的男歡女愛?引來三位國學大師論爭)野有死麕(jūn),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 獰獵是軍事演習,君主治理朝廷要蓋房子,《詩經》透過現象看本質
    《詩經》內涵深遠,雖然我們理解有限,但許多文人雅士卻用其中的詩篇取出了流行不朽的名字。比如:諸葛亮,字孔明,名字源自《小雅·信南山》:「祀事孔明」。周邦彥(北宋詞人),名字源自《詩經·鄭風·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矣」。
  • 想要完整理解《詩經》的深層含義,首先要明確這3個問題的答案
    《詩經》在古代歷史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價值,被認為是我國古代文學的源頭。從小學課本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就開始學習了。但是也會有一些疑問: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誰?到底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這部舉足輕重的詩集,它的主題思想又是什麼?
  • 鹿鳴:南宋宮廷官品最高畫家為《詩經》創作插圖,帶你領悟風雅
    《詩經》是先秦時代的詩歌,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根據音樂的不同,《詩經》被劃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雅》分為《小雅》和《大雅》,共105篇。小雅為個人抒懷,其表現的內容立足於現實社會生活,展示出周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特殊的文化形態。
  • 《詩經小雅鶴鳴》中國的貴族精神
    「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棟梁之材都非常熱愛學習,不思想狹隘,更不排斥其他地方的知識,國外的知識經過琢磨,研究透了也可以為我所用!中國人好學一點不假,沒想到在《詩經》年代中國人就這麼好學,還把這麼優秀的基因留一直保存到現在。
  • 詩經《衛風·碩鼠》
    朱熹《詩序辨說》:「此亦託於碩鼠以刺其有司之詞,未必直以碩鼠比其君也。」自從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後,被剝削階級反剝削鬥爭就沒有停止過。奴隸社會,逃亡是奴隸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辭中就有「喪眾」、「喪其眾」的記載;經西周到東周春秋時代,隨著奴隸制衰落,奴隸更由逃亡發展到聚眾鬥爭,如《左傳》所載就有鄭國「萑苻之盜」和陳國築城者的反抗。《魏風·碩鼠》一詩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 《詩經》鑑賞丨——四首最純最美的愛情經典名篇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
  • 2021年女孩取名起名:詩經中文雅氣質內涵的女孩名字
    微友給孩子取名找到天賜佳名,想給取個詩經中文雅氣質內涵的女孩名字父母們窮儘自己一生的智慧也要給自己的女兒起一個好聽有詩意的名字
  • 莊姜:《詩經》中驚豔了千年的美女,她的美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
    《詩經·碩人》·詩意圖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與周代的社會制度和當時的社會現狀有關,也與周代生育人口的需要有關。莊姜不僅容貌美,這首詩還強調「碩人」,「碩」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頭大也。引申為凡大之稱。」碩即大也,也就是說莊姜身材高大。因為在周代,無論男女,皆以身材高大健康向上為美。不僅在《碩人》中歌頌身材高大之美,在《詩經》的其他篇章中,也常見到歌詠身材高大的男女。
  • 這就要追溯到周代了
    有一個說法是「蘇志林看紅眼睛疼」:在一段時間內,詹的眼睛紅得很厲害,眼睛腫得很模糊。大夫勸他不要吃石斑魚。子展尷尬地說:「如果我不吃飯,一定是我的嘴巴有問題,但如果公司還在吃飯,我會很抱歉。眼角和嘴巴總是長在我身上。沒道理偏袒我你說我該怎麼做?」誰是子展?子展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國學入門書目:《詩經》
    《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有160首;《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有105首;《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有40首。《詩經》是以抒情詩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國風》中的個別篇章外,《詩經》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
  • 《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輕輕點擊,收聽朗讀詩詞概述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於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絀,詩味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