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細縱紋,栽培很廣,歷史悠久。早在《 神農本草經》將麥冬列為養陰潤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輕身,不老不飢」。《 本草分經》則稱麥冬「甘、微苦,微寒。潤肺清心、瀉熱生津、化痰止嘔、治嗽行水」。《 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能入胃以養胃液,開胃進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於肺,定喘寧嗽。」中醫認為,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胃、肺、心經,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用於肺燥乾咳、陰虛癆嗽、喉痺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症。很多病痛,中醫都會選擇用冬麥。那麼冬麥的功效與副作用是什麼呢?這應該是很多病患特別關心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用於肺燥乾咳,虛勞咳嗽,
津傷口渴,心煩失眠,
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1.胃陰虛證。本品味甘柔潤,性偏苦寒,長於滋養胃陰,生津止渴,兼清胃熱。廣泛用於胃陰虛有熱之舌幹口渴,胃脘疼痛,飢不欲食,嘔逆,大便乾結等症。如治熱傷胃陰,口乾舌燥,常與生地、玉竹、沙參等品同用。治消渴,可與天花粉、烏梅等品同用。與半夏、人參等同用,治胃陰不足之氣逆嘔吐,如麥門冬湯(《金匱要略》)。與生地、玄參同用,治熱邪傷津之便秘,如增液湯(《溫病條辨》)。
2.肺陰虛證。本品又善養肺陰,清肺熱,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的鼻燥咽幹,乾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啞等症常與阿膠、石膏、桑葉、枇杷葉等品同用,如清燥救肺湯(《醫門法律》)。
3.心陰虛證。本品可歸心經,還能養心陰,清心熱,並略具除煩安神作用。可用於心陰虛有熱之心煩、失眠多夢、健忘、心悸怔忡等症。宜與養陰安神之品配伍,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秘剖》)以之與生地、酸棗仁、柏子仁等品同用。熱傷心營,神煩少寐者,宜與清心涼血養陰之品配伍,如清營湯(《溫病條辨》)以之與黃連、生地、玄參等品同用。
有保護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增強耐缺氧,延長常壓缺氧的存活時間;增強免疫功能;降血糖;延緩衰老;抑制胃腸推進作用;抗菌。麥冬為良好的養陰潤肺藥,近年來發現其在降低血糖的作用較好;臨床應用強心作用穩定而效果佳。實驗還證明,麥冬中的水溶性多糖有抗缺氧和免疫促進作用。
煎湯內服;或入丸、散、膏。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煎湯塗;或鮮品搗汁搽。用治肺燥乾咳、吐血、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幹口燥、便秘等。
凡脾胃虛寒洩瀉,胃有痰飲溼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
麥冬性苦,寒涼之品,因此因虛寒引起的洩瀉者是不能食用的,否則會加重病情,拉肚子過重,還會引發身體脫水,引起生命危險。溼濁中阻主要是指溼邪阻滯中交,運化水溼功能減弱引起的,而麥冬主要是滋補陰液,應用於燥熱證,實熱證的的病人,對於溼濁中阻的人禁用。麥冬屬於寒涼之品,對於因寒而引起的咳嗽痰喘者不能服用,風寒咳嗽的人再食用性寒之物如麥冬,是會加重病情的。
①《本草經集注》:「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騰。」
⑤《本草經疏》:「虛寒洩瀉、痘瘡虛寒作瀉、產後虛卓洩瀉者,鹹忌之。」
⑦《本經逢原》:「風熱暴咳,鹹非所宜。麻疹咳嗽,下可誤用。」
好的生活方式,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頭有一路的故事,低頭有堅定的腳步,抬頭有清晰的遠方。新的一天,早安!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
平臺介紹
仲聖平臺
導師介紹
塗華新
講座介紹
十七問仲聖經方臨床實戰講座
世界都在聚焦仲聖平臺
仲聖經方醫學的實踐者和傳播者塗華新導師受邀赴馬來西亞講學
師友見證(部分)
山西 ▏河南 ▏山東 ▏湖南 ▏
浙江 ▏ 廣東 ▏廣西 ▏
福建 ▏重慶 ▏ 海外
開課通知
2019年11月27-29日,中國•成都,仲聖平臺將邀請知名中醫、經方臨床實戰家塗華新先生講授經方,本次講座詮釋中醫精髓《傷寒雜病論》的臨床力量,揭秘大病、難病的思路以及方法,讓您快速成名,造福一方百姓!諮詢電話:400-16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