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來信】能被記住的味道,都和愛有關——外婆的荷香粉蒸肉

2021-02-17 綏寧同學會

▲ 點擊藍字訂閱「綏寧同學會」

作者:潘小潘,綏寧寨市人,

2004年畢業於綏寧一中,現居長沙

記憶中總有那麼幾種味道一直印在腦海中,有的時候刻意去想,去聞,可能只有故事,缺少了味道,但總有些時候,突然就蹦出來,仿佛空氣中正飄著飯香一樣,真真切切的能聞到。

我想每一個人的記憶裡應該都會有一點特殊的味道,當你聞到這股味道時,過去的那些情景,經歷就會馬上浮現出來,這是一種很神奇的感覺。

前不久,帶女兒一起去了一趟赤壁,看三國,遊長江,也品嘗了不少當地美食。其中粉蒸系列的菜品花樣繁多,只有你想不到,沒有蒸不出來的。

粉蒸這種技法,據說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

最初,當地農民們為了填飽肚子,只好把一點點穀物磨成粉,弄點野菜拌成菜糊充飢;後來又用穀物粉和佐料拌入野菜、蔬菜裡,上蒸籠或甑蒸熟;再後來,逐步用動物的肉(豬、雞、牛、魚等)拌上穀物粉和佐料蒸熟食用。蒸菜逐漸成了當地的主流菜品,逐漸演化成豐富的蒸菜系列。

粉蒸是通過旺火足氣和長時間的加熱,使調料充分浸透原料並使原料軟爛。通常的蒸法會使湯汁增多,原料鮮味趨薄,而拌入米粉一同蒸,米粉吸收了大部分湯汁,就彌補了這一缺點,使原料在軟爛的同時,形成原料自身鮮味和調料滋味一體化的醇厚風味。

所以,粉蒸法是一種科學合理的烹調技法。從這個意義上講,粉蒸是一個主輔料完美結合的典型,色味俱佳,爽口不膩嘴。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走過的地方不少,吃過的菜式也多,只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做為一個有著吃貨的心和吃貨的身的我來說,這些粉蒸類的菜和我兒時外婆做的粉蒸肉完全不能相比。

最喜歡吃的還是外婆做的荷香粉蒸肉

記憶中,每回去外婆家,外婆總是笑眯眯地拿出一小袋的大米,親自用鐵鍋把它慢慢炒得焦黃焦黃、噴香噴香的,然後再用小布袋子裝了,專門拿到隔壁奶奶家用小石磨把它細細地磨碎了。



再高興的到集市上去,稱上2斤上好的五花肉,肥瘦適中,把它切成大片大片的,用醬油、香料和油、鹽醃上半天,再把肉上均勻的裹上磨的細細的、香香的大米粉。

拿出竹蒸籠,放在農村土灶上超大的鐵鍋裡,把肉下邊鋪一張仔細洗淨的幹荷葉,抹上一點香油,再把裹好米粉的肉一片一片的撲上去,大火開蒸,用旺旺的柴火蒸出來的粉蒸肉,味道那叫一個香啊!

土豬肉、細米粉、幹荷葉和外婆滿滿的愛心,這一碗粉蒸肉,出鍋的時候,邊上饑渴已久的幾個小饞貓就一擁而上,軟糯的米粉混搭著肥而不膩的上等五花肉的鮮香,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沒等到開飯的時候就已經偷偷吃掉了大半盤!外婆總是笑眯眯的在邊上喊,「慢點吃,慢點吃,小心燙了,夠你們吃飽的。」

只是在外婆去世之後,這粉蒸肉的滋味就被定格在童年那高高的黑色土灶邊上,只能回味。

有時候媽媽在心血來潮的時候也會做粉蒸肉,只是老媽總是到菜市場買那種現成的蒸肉米粉調料,雖然也是老媽用心做的,但是感覺就是沒有外婆做出來的粉蒸肉的那種鮮香、軟糯。

少了一點做菜的虔誠和步驟,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做菜的儀式感,這個粉蒸肉的味道真的就大打折扣。

曾經有時候實在是饞狠了,實在就想著那一口,驅車好幾小時回到鄉下,請舅媽給我做一碗粉蒸肉,舅媽也是按照外婆的步驟,一步一步來的,但是感覺還是沒有外婆做出來的粉蒸肉的那種有著純正的大米濃香和五花肉的肥美的難忘的滋味。

 

舌尖上的中國裡說:這是巨變的中國,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走的更快。無論他們的腳步怎樣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歡,來的有多麼不由自主,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在外定居多年,發現自己無論走多遠,有些味道真的會伴隨你一生。

 

除了粉蒸肉之外,蒸出來的食物裡最饞的就是外婆做的「書包粽子」。


小時候我們都挑食得厲害,不怎麼愛吃飯,粽子就更加不用說了,鹼水粽子沒有什麼味道,孩子們一般都不太喜歡吃,外婆通常會拿一大碗的白糖哄著我們多少吃一點,可是興趣還是不大。

 

外婆就想了個方法,把肉大塊的切好醃上,再把糯米和肉混合在一起,自家種的糯米,把它浸泡一晚上,外婆到山上去摘上新鮮的粽葉,洗的乾乾淨淨,把糯米包在粽葉裡面,一層糯米一層肉。

 

愛吃肉的我有時候甚至要求外婆把粽子包得肉比糯米還要多,一口下去,油汪汪的,滿嘴都是帶著粽葉特有的清香的肉。

 

心靈手巧的外婆會細心的給我們做成一個長條形的書包狀,再給我們配上兩根細細長長的帶子,讓我們可以像真正的書包一樣,背在後背,像個書包一樣。原本形狀好看的食物就特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們通常到端午節的時候都會纏著外婆,做這個「書包粽子」。

 

等到上學的時候,一人帶著一個「書包粽子」去學校裡給同學們炫耀的時候,看著小夥伴們亮晶晶的羨慕的眼睛,那種發自內心裡的驕傲,真是無法言說。

 

與現在的現成的真空包裝的粽子的方便快捷相比,那是一種有外婆味道的美味。寫著寫著,過去的一幕幕,莫名的又回到了眼前。

 

病床前,外婆枯黃的,黑瘦黑瘦的臉,偶然間微睜的眼睛,舅舅輕輕的哽咽,喊喊她,看還認不認得你。

 

「外婆!外婆!是我,是我,是我啊,我是小曼!」眼淚奔騰而下,嗓子眼裡卻怎麼也發不出聲音了。但是我知道,你一定聽得到。

 

奇蹟般的,外婆回答了,「小曼,小曼,婆婆給你做了米粉肉。」只有短短一會,你又累得睡著了。舅舅告訴我,外婆早在前兩天就已經一個人都不認得了。

 

我淚如雨下。

 

外婆的菜,戀人的香,童年的藥,這些都是我們無法忘卻的青春的味道,歲月將它保存的十分妥當。

 

所有能被記住的味道,都和愛有關,而總有一種舌尖上的滋味能讓你魂牽夢縈。

長按或掃碼關注

綏寧最有味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丹青妙廚--荷香芋艿粉蒸肉
    酥爛不膩,清香可口的荷香芋艿粉蒸肉 我家兩妞最愛吃荷香芋艿粉蒸肉,芋頭的綿糯結合肉香,被荷葉的清香層層圍繞,似乎解掉了油膩,吃得那叫一個爽呀,小姑娘準得兩碗飯伺候,而大姑娘則猶愛蒸肉米粉,好傢夥,一勺一勺地拌這米飯一起吃,總之一大碗菜是不會浪費一丁點的。
  • 荷香粉蒸肉|菜品
  • 【原創】酥爛不膩,清香可口的荷香芋艿粉蒸肉
    芋艿又稱芋頭,口感細軟,綿甜香糯,營養價值近似於土豆,又不含龍葵素,易於消化而不會引起中毒,是一種很好的鹼性食物。它既可作為主食蒸熟蘸糖食用,又可用來製作菜餚、點心、因此是人們喜愛的根莖類食品。在廣東等地方,中秋節吃芋頭是源遠流長的一項習俗。
  • 做家常粉蒸肉有訣竅,記住這一點,酥軟入味,輕鬆做出飯店的味道
    經常聽她們談論粉蒸肉的粉一定要用江花牌腐乳味的,說這個最好吃,那時候很少做飯,但是用什麼牌子還是記住了。開始學做粉蒸肉時,按照說明先用粉將肉拌好,放置2小時左右加配料,再放置半小時後開始蒸,總是覺得肉不入味,配料很好吃,多蒸幾次才入味,配料又鹹了。而且多蒸幾次粉會吸收水蒸氣,變得像稀飯一樣黏稠,覺得不好吃。
  • 中考原題再現、優秀作文:《外婆一直都在》
    ――題記踽踽獨步在青石板鋪就的小路上,一縷夏日的荷香便趁人不備竄入鼻中。少女奔跳著跑至巷尾,眼見一道朱紅木門,生鏽的銅鎖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綠瑩瑩的光。輕叩三下,伴著一聲溫軟的:「來嘍!」便見一個溫暖的婦人,那是我的外婆。「外婆,又做荷葉飯了?好香呀!我在巷子口都能聞見呢!」
  • 絕招丨荷香四溢、肥而不膩!荷葉粉蒸肉,你值得擁有!
    荷葉粉蒸肉,用荷葉和炒熟的米粉將豬肉裹包起來蒸製而成,鮮肥軟糯而不膩,還帶有荷葉的清香,深受人們的喜愛。
  • 粉蒸肉:粉和肉才是靈魂伴侶
    如果有,那一定是它自身魅力槓槓的,紅燒肉當仁不讓位列榜首,粉蒸肉也能算作一個。粉蒸肉又叫醡肉,這道菜始於清,盛於民國,廣泛流行於重慶、江西、四川、陝南、豫西、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是一道南北通吃的硬菜。
  • 荷香四溢鮮美動人的春日——荷香糯米雞
    ——荷香糯米雞親們好久不見!又是一年春,用外婆和奶奶留於我的老物件插一瓶春日花語。雖然現在市面上有著各種各樣漂亮的花瓶,但還是情有獨鍾於她們的老物件,她們當年的嫁妝,到我手裡將近十年,一直當是花器,插著四季的美麗,更多是對她們的思念,一種可以傳承的溫暖念想。感慨歲月匆匆,有些舊物當除塵般斷舍離,有些舊物卻承載了歲月的厚度,愈顯珍貴,物亦是,人亦是。
  • 甜酒雞蛋裡有外婆的味道
    一直很懷念外婆,也想寫點東西紀念她老人家,人之天性好吃是其一,作為愛折騰的吃貨,我的很多食物做法來自記憶中的味道,而外婆的味道就是這甜酒雞蛋
  • 大廚教你做8款夏季荷香菜品!
    2 芥藍用刀切成小斜段後,和藕片、鮮蓮子、嫩菱一起放在漏勺內。4  鍋內放少許油水,放入少許鹽、味精等調料後稍煮,勾芡。荷葉粉蒸肉因此,這肘子能吃到一股荷葉的清香味。製法:1.把帶骨豬肘治淨後,下入七成熱的油鍋,炸至表皮已經金黃松泡時,撈出來瀝油待用。2.把豬肘放入加有薑片、蔥段和花椒的鮮湯鍋裡,小火煨至軟熟時,撈出來用泡軟的荷葉包裹好,待入籠蒸1小時取出來,解開荷葉後,把肘子放到墊有汆熟菜心的盤裡,澆上鹹鮮味汁即成。
  • 南昌的味道
    從小時起,我外婆就會做很多好吃的,例如米粉肉、紅燒肉、辣椒炒肉,還有一些甜點和主食,例如牛肉炒粉、粽子、南瓜餅。外婆的菜如果賣的話,估計全賣光了。對了,外婆的米粉肉和別的不太一樣。先放入粉、肉,用食油均勻地倒在肉裡,然後攪拌一會兒,便放入鍋中蒸。這應該叫粉蒸肉,而不是米粉肉。我是這麼認為的。
  • 豬蹄+海帶+大豆湯=外婆的味道
    記憶中沒有外公的模樣,零零碎碎的是他能走動的時候,經常來我們家吃飯,母親會煮好吃的。他們聊聊天,具體聊什麼我也記不清。每次都會說,我們家不缺吃的等等。一些細小的記憶,串起來,也是一幅畫。我想那個時候,外婆和所有的家人都很不開心。有一點好,父親母親,很孝敬外婆外公,外公去世的時候,父親母親一直陪著的。這些他們後來常常說起,我也記在心中,對長輩也時常關愛。
  • 外婆滷肉飯空降米易,帶給你家的味道,進店就送奶茶、雞腿、雞排....
    外婆家滷肉飯滿足你的選擇困難症醬香濃鬱的滷肉飯,滿滿當當的雞排飯,款款美味套餐飯讓你一周吃5次都不膩集美們!趕緊安排上「外婆滷肉飯」的品牌的核心是川味快餐,「滷汁濃.更下飯」和親切的外婆形象都在詮釋這一獨具匠心的品牌文化,深得年輕群體的喜愛。
  • 80歲外婆傳授醃製蘿蔔乾的秘訣,記住這三點,蘿蔔又香又脆
    說到美食,可能大家想到的都是那些大飯店,那些只有有錢人才能吃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美食的意義有很多,並不是一個東西有多貴就能成為人們心中的美食的
  • 當我遇見你 我想帶你回我的外婆家 一起嘗這道菜 外婆的味道 · 紅燒肉
    所有的愛都和記憶有關,所有的記憶都和味覺有關。有一種味道,是專屬於一個人脈脈的溫情。
  • 觸及內心記憶的味道 — 外婆的紅燒肉
    小時候特別喜歡吃外婆做的紅燒肉,外婆燒肉的時候我總愛蹲在一旁看,不斷的向外婆提出要試試鹹淡的要求,外婆總是笑眯眯的用筷子頭蘸一點湯汁給我嘗
  • 外婆的豆腐衣 兒時的味道
    因為從我太婆,我外婆,我媽媽,到我這已經是第四代了,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傳承它,讓身邊的人,更好地去享受這個豆腐皮,從目前來看的話,豆腐皮都是發往全國各地的,在外面生活工作的天台人也很多,他們吃到以後給我的反饋就是說,好像吃到了小時候的味道,所以讓我更加有心去繼續把它做好。
  • 粉蒸肉,一種童年的味道
    粉蒸肉By 米米粒子這是一種童年的味道,小的時候只要是過年過節,到外婆家,舅舅家,姨家吃飯,飯桌上總是少不了這個菜,大了後,離開家,每次回去,她們總是惦記我愛吃這個菜,每次都有,現在離開了家,回去得很少了,但是越發的想吃,想念回不去的那個童年的味道,於是我就自己學著做了。
  • 欣軒極食牛肉豆瓣醬,和外婆的味道一樣一樣!
    外婆說,川菜裡牛肉豆瓣最重要,牛肉要用犛牛肉,豆瓣要用四月的胡豆去發酵,辣椒要用二荊條和黃椒。      果然離開四川的時候,我再去做這道菜,一樣的流程一樣的操作,卻總是味道不對。外婆還有一道自創名菜牛肉豆瓣蒸雞蛋
  • 全家人都愛吃的粉蒸肉,做法特別簡單
    小時候最愛吃媽媽做的粉蒸肉,感覺非常美味。肉吃到嘴裡肥而不膩,軟軟糯糯,入口即化,米粉也吸足了肉的鮮香,吃完後讓人回味無窮!這就是小時候的味道,是媽媽的味道。今天看見冰箱裡還有剩餘的米粉,便毫不猶豫的做起了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