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飯,是人生的修行。
可如今生活節奏快,忙碌幾乎成了每個人生活的主旋律,對待一日三餐越來越敷衍潦草。安安靜靜地吃上一頓飯,漸漸已成為一件困難的事。
海子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關心糧食和蔬菜。
或許我們也可以像《山中取食記》作者馬守仁一樣,用當季鮮蔬,吃好一日三餐,過好一年四季。在用心做飯、了解食物的性質,感受食物的本味的同時,對於自己也是一種修行。
「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當我們有機會恢復對食物的感知,對生命的尊重,才有機會更好地了解生命。在書中,作者馬守仁精心呈現51道素食簡餐,他採摘山中當季菜蔬、花果,參以古代食譜詩文,以傳統料理方法進行烹飪,雖然簡素,卻讓人享受到食材本身自然、豐富的滋味,充滿了禪意。
今日,讓我們一道感受清燉蘿蔔的美味。文末附有菜譜,在這個冬日,給自己、家人做一道簡單的清燉蘿蔔湯吧。
清燉蘿蔔的冬天
文| 馬守仁
(本文摘自《山中取食記》)
舊曆十一月十五,天氣難得晴朗一次。遠遠望去,終南山宛在目前。遠峰積雪尚未融化,點染在延綿山巒上,竟也有種莽蒼的感覺。遠遠就看到千竹庵了,樹木草屬俱已脫落殆盡,唯有青青翠竹與鬱郁松柏屹立在寒冬裡,默默守護著這一方蕭疏庭院。
溪流瘦削,堤岸石角殘留著冰凌雪沫,望上去寒意頓生。看不見苔蘚,看不見遊魚,寒冬將季節封裹起來,等待著春天降臨。流水潺湲不息,似乎在提示行人時光流逝也如同河水一樣,不舍晝夜。
打開柴門,將桶裡的四條黃辣丁放生到池塘裡。水面上結了一層薄冰,敲碎冰層,將水桶浸在冰水裡,還沒等水溫均勻,桶裡的黃辣丁似乎早已急不可待了,竟然都湧出桶沿,很快就沉到了池底,看不見蹤影。
這幾條黃辣丁是我在蔬菜市場偶然看到的,我將剩下的幾條全買了下來。賣魚人說黃辣丁只能活兩天,而我要等到第四天才能上山。心裡就想著:不管怎樣,先買下來再說,即使只能活兩天,總比現在就被人開膛破肚好。其實我知道黃辣丁很耐活,小時候經常抓它們玩,也不知戕害了多少條生命。這幾年終南山下忽然興起吃黃辣丁,原本匿跡多年的小生命便到處都能看見了。第二天早上看盆裡黃辣丁時,發現有一條受傷嚴重的似乎已經要「往生」了,用手提它脊上的刺,發出「嘎嘎」叫聲,看來我的判斷沒有錯,只要養護得當,黃辣丁生命力很強,不會輕易放棄生命的。
或許是因為終於等到了放生的日子,今天早上等我們上車時,發現桶裡的黃辣丁非常活躍,連先前瀕死的那條也格外精神,看來生命的感應真的不可思議。
今天是阿彌陀佛誕辰,到山裡放生黃辣丁,積累福德。
就在這冰冷的池塘裡度過冬天吧,生命雖然卑微,總要有活下去的緣分和勇氣。而我所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看著冰涼的池水,我心裡默默念叨著。放生自然是件好事情,但要有智慧,要有選擇,譬如許多家禽以及飼養動物不適宜在野外生存,這樣放生其實是殺生。放生場所也很重要。
天氣雖然晴朗,氣溫卻很低,水滴在石面上,很快就結成冰。原本準備在庭院裡用齋飯,因為天冷,就改在茶室裡了。生火、燒水,又將茶室地爐點燃,不多時,茅屋裡已經很溫暖了。
今天午齋很簡略:一大盆清燉蘿蔔、一盤蘑菇燒豆腐、一籃烤胡餅。
記得去年捲心菜很賤,吾家幾乎吃了一個秋冬。今冬的白菜、蘿蔔很賤,吾家餐桌上幾乎天天都是蘿蔔白菜了。
傳統中醫學認為,蘿蔔具有止咳、化痰、平喘、順氣、健脾消食、利尿的功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蘿蔔能「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很適宜秋冬食用。
蘿蔔吃法很多,可醃、可炒、可清燉、可醬燒,可熟食,也可生吃,還可製成蘿蔔乾貯存。民間素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並非沒有道理。蘿蔔有著「小人參」的美稱,生吃助消化,熟吃補氣,可見其營養價值之高了。
飯菜上桌啦,熱氣騰騰的很誘人,加上清燉蘿蔔的濃香,使人食慾大開。又生切了一小盤蘿蔔片,蘸黃醬吃,滋味爽脆冰冷。
胡餅已在地爐上烤得焦黃,配合著軟爛香溢的蘿蔔湯,就著爐火,吃起來耐人尋味。
當然還有一碗般若湯,因為天冷,特意在爐火上溫了片刻,一碗下肚,身上頓時有了暖意。
齋後茶湯也是不可或缺的。今天還準備了冬天特有的山居茶點:凍柿子。飲罷茶湯,再吃一枚冰冷的凍柿子,這樣的滋味大概只能用「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來形容吧?
主料:蘿蔔一根
配料:蓮藕一節,青蒜苗兩棵,胡荽三棵
調料:姜一塊,花椒、小茴香各十數粒
做法:
1. 蘿蔔洗淨,改刀成6釐米長、2釐米寬的條,盛入容器中,撒入食鹽,略醃一醃;
4. 鐵鍋加入清水,大火燒開後放入蘿蔔條,接著放姜塊、花椒和小茴香,連滾後放入蓮藕,再開後改小火燉煮約半小時,加入適量食鹽,調好口味,繼續燉煮約十分鈡,待得蘿蔔軟爛、蓮藕入味,撒入青蒜苗、胡荽末,淋入香油,即可出鍋。
《山中取食記》
馬守仁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年12月
圖書簡介:櫻花春筍、茶末豆腐、桑葚酒、棗花湯……本書是作者在終南山千竹庵、京都寄庵參禪勞作之餘的「山居素食菜單」。
20多年裡,作者坐禪烹茶之際,點瓜種豆,躬耕山林,採摘當季菜蔬、花果。參以古代食譜詩文,以傳統料理方法進行烹飪,充分發揮食材的本味。作者用一道道素食,傳達出惜物的生活理念。同時採用精緻合度的盛器,巧妙的裝盤配色,將料理的色香味呈現出來,傳達了飲食禮儀的重要性。在清寂的歲月裡,每一道簡單的滋味,都是人生安然的享受。
作者簡介:「過清簡生活,重建人格尊嚴」是作者多年來一直提倡的生活理念。清簡生活所需無多,一瓢水、一簞食、一束薪、一碗茶,如此而已。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在終南山千竹庵、京都寄庵參禪勞作之餘的「山居素食菜單」。坐禪烹茶之餘,點瓜種豆,躬耕山林,採摘山中當季菜蔬、花果,參以古代食譜詩文,以傳統料理方法進行烹飪,雖然簡素,滋味卻最為深長。
《山中取食記》中有51道山居素食食譜,通過書,我們可以和作者一道用四季鮮蔬,過清簡生活。
關於本書,關於素食簡餐,歡迎來留言區分享你的感受,我們將綜合留言質量和點讚數量,選出3位書友,送出一本《山中取食記》。
即日起至下周五中午12:00,均可參與。下周五開獎。
— end —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合作請聯繫微信號:yujiang579
點擊閱讀原文
即可購買一份山居素食菜單,跟隨作者用四季鮮蔬,過清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