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家裡做蘿蔔排骨湯,父親總會告訴我:冬吃蘿蔔夏吃薑,賽過天天「吃人參」喲。於是一家人卯足了勁兒,把一鍋蘿蔔排骨連同湯吃得見底。
關於蘿蔔,甭管紅燒、白煮,張家港人總能給你整出一道道美味。又是一年寒冬時節,今天小編分享一下我們家的蘿蔔「宴」。
周末,小編再度來到鹿苑老家,比起菜市場,自家院裡種的大蘿蔔更是惹人喜愛。
一個蘿蔔一個坑,拔蘿蔔講究巧勁,太用力會從中間斷開,太輕又拔不出來。剛從土裡挖出來的蘿蔔脆爽可口,生咬一口,連聲音都是乾脆利索的。
作為秋冬季節不可錯過的食材,水靈靈的大蘿蔔,光是看著就很有食慾,小編帶你看看蘿蔔的6種家庭做法,一周不重樣,記得收藏做起~在寒冷的冬天,喜歡小酌幾杯的張家港人,實在需要一道應季的下酒菜,比起大魚大肉,一道家常的涼拌蘿蔔絲更令人稱心如意。將蘿蔔洗淨切成絲,絲越細越入味,涼拌蘿蔔絲的靈魂全在調料上,而調料全憑自己喜歡,生抽、陳醋、食鹽...喜歡吃辣的,加些辣椒。在調料上倒入熬製的熟油,各種味道伴隨著「滋裡滋裡」的響聲激發出來,將調料鋪在整盤蘿蔔絲上,攪拌均勻,一道涼拌蘿蔔絲就完成了。
冬天的蘿蔔絲甘甜多汁,做成的涼拌蘿蔔絲清脆爽口,帶著蘿蔔獨屬的辛辣,越吃越上頭,下飯下酒都極為適合。
汪曾祺先生曾在《蘿蔔》寫道:「江南人特重白蘿蔔燉湯,常與排骨或豬肉同燉。白蘿蔔耐久燉,久則出味。」由此可見,排骨燉蘿蔔是張家港人在冬天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餚。排骨洗淨焯水,白蘿蔔切成塊,加入姜蔥,入鍋慢燉,不需要過多的調料,只需要適量的鹽調出本身的鮮味,直到蘿蔔塊全部變成晶瑩剔透的透明狀。
爽脆的蘿蔔經過燉煮後,變得酥爛軟糯,本就豐盈多汁的蘿蔔,在飽飽地吸滿了骨湯後,入口有絲絲甜味和骨湯鮮味,滋補又美味。真希望每天下班回到家後都能有排骨蘿蔔湯等著我,暖身又暖心。
紅燒蘿蔔大家都不陌生,一道有紅燒肉feel的蘿蔔菜餚,燒的越久越有味道,比肉都好吃。
蘿蔔去皮切塊,油鍋燒熱,倒入蘿蔔翻炒。張家港人口味偏淡,倒入適量醬油給蘿蔔上色即可。加水時可用高湯取代。蘿蔔耐煮,需要久燜,久燜之下,蘿蔔吸取了整鍋高湯的精華,這才有了肉的味道。紅燒蘿蔔,不像清燉那樣淡而無味,而是帶著上海菜的濃油醬赤,每一塊都獨具風味,細品之後還能品出各種調料之後的味道,那一絲絲的甜味是蘿蔔本身的味道。每個人的家中都有對蘿蔔的獨家做法,小編家自然也有。到了冬天,小編尤為喜歡奶奶做的蘿蔔攤雞蛋。
將蘿蔔切成細絲,打入雞蛋攪拌,讓兩者很好的交融到一起。倒入油鍋內,等雞蛋成型,就可以給它「翻身」了。由於蘿蔔不容易煮熟,需要再加入適量的水慢慢燉煮。
雞蛋的軟軟的口感搭配蘿蔔的爽脆,放到口中有著別樣的風味。雞蛋的甜味中還帶著蘿蔔的清香,豐富的口感讓人慾罷不能。
菜園中的蘿蔔實在太多了,吃不完怎麼辦?奶奶會把多餘的蘿蔔集中起來,做成醃蘿蔔,放在密封的罐子中,放上十天半個月也不會壞。都說冬天是屬於蘿蔔的季節,但是作為主角的可不止白蘿蔔,還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胡蘿蔔。許多人接受不了胡蘿蔔的口感,卻普遍都能接受胡蘿蔔飯。
奶奶不喜歡胡蘿蔔炒飯,她更喜歡健康一點的胡蘿蔔燜飯,胡蘿蔔切成丁,再加入自家醃製的一點鹹肉,放入生米中,等待他們一起在土灶中成熟。雖然是簡簡單單的食材,但是用土灶做出來特別清香美味,橙色的胡蘿蔔、粉色的鹹肉,鋪在白飯上,色彩尤為鮮明,光看著就很有食慾。每一口都有胡蘿蔔的清香,小編這個不喜歡吃胡蘿蔔的,都滿滿添了一大碗飯。
你們家冬季吃蘿蔔嗎?歡迎文末留言,分享分享你們家用「蘿蔔」製作的美食。
加下方微信,進入張家港吃喝玩樂群
跟小編吃遍張家港(定期有霸王餐試吃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