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日本
吃烤肉那麼火爆?
到了日本該吃什麼?那肯定是要吃烤肉啊!
為何在日本吃烤肉那麼火爆?日本人是有多愛吃烤肉啊?!
其實,日式烤肉好吃的關鍵在於——肉 的 品 質!
日本和牛,堪稱世界公認品質優良種肉牛,其肉大理石花紋明顯,又稱"雪花肉"。
由於肉多汁細嫩、肌肉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含量很低,風味獨特,肉用價值高,因此被日本視為「國寶」。
從高到低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A5、A4、A3、A2、A1。
A3級以上便可看到大理石紋理,A5級和牛!
(圖片來源:公益社団法人 日本食肉格付協會)
在和牛作為食材的基礎上,烤肉店還會在處理上下功夫。
依照肉所處的部位不同、厚度不同,採取不同的切割手法,以保證在入口時能達到最佳的口感。
第1位 每個月吃一次
第2位 每兩個月吃一次
第3位 每兩周吃一次
第1位 「當然是好吃啊」
第2位 「大家一起吃很有氣氛」
第3位 「和米飯很搭」
第4位「可以吃到各種各樣不同的部位」
第5位 「帶給人的滿足感很強」
第6位 「也能吃到蔬菜」
第7位 「和酒和搭」
第8位 「飽含蛋白質」
第1位 肋扇(カルビ)
第2位 肩通脊(ロース)
第3位 牛舌(タン)
第4位 橫膈膜(ハラミ)
第5位 裡脊(ヒレ)
第6位 牛腰肉(サーロイン)
第7位 牛腸(ホルモン)
第8位 牛肝(レバー)
第9位 雞肉
第10位 羊肉(ジンギスカン)
第1位 蔬菜沙拉
第2位 泡菜、泡蘿蔔
第3位 白米飯
第4位 烤蔬菜
第5位 石鍋拌飯
第6位 生菜
第7位 湯類
第8位 肉膾
第9位 湯泡飯
第10位 冷麵
第1位 烤肉專門店
第2位 自家
第3位 鐵板燒、炭火燒店
第4位 BBQ、戶外
第5位 韓國烤肉店
第6位 親友家裡
第7位 荷爾蒙專門店、牛舌店等
第8位 家庭餐廳、居酒屋
日式燒肉如何正確點單?文:豪師傅
說起烤肉,你是不是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和朋友們圍坐在一起,上等的雪花牛肉在鐵板上滋滋作響,冒出香氣的場景咧?作為肉食愛好者,簡直對日式燒肉的愛愛愛不完吶❤️
今天給大家帶來日式燒肉的正確點單姿勢!不會日語也能在日本點菜咯。
燒烤可以說是最原始的烹飪方式,但就是這種原始而暴力的做法,一次又一次地在深夜撫慰著我們這些飢餓的靈魂。
日式燒肉是日料中一個比較硬的門派,雖然日本人吃牛肉的歷史不長,但是他們培養出的和牛卻是燒肉料理的頂級食材。
我們一起看看燒肉菜單中的肉肉們,都有哪些吧!
肉類
首先從左上角開始看起,立刻就能把肉分成兩大類,較多油質的「カルビ」(karubi)與口感清爽的「ロース」(roost),然後從「國產」(產地於日本)、「特上」(肉質等級高)、「厚切」(肉質厚度厚)這些形容詞大概就能推測出這些肉的價差差在哪裡,「ステーキ」的念法是「su-tee-ki」,念出來就會發現發音很像「steak」,相信你的直覺,就是肉排的意思。
「正肉」
shouniku
肉
燒肉裡面除了內臟(還有部分頭、尾、四肢前端)以外,其餘的部分都可以叫做正肉,是肉類的統稱。
雖然都是肉,但是一頭牛身上各個部位的肉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個「正肉」裡面也會被細分。
「カルビ」
karubi
肋排
「カルビ」(karubi)
カルビ可以說是日式燒肉店中人氣最旺的一種,早先是從韓國傳過來的,牛肋骨周圍的肉。
還記得『カルピス』可爾必思嗎?肋排的發音和它很相似,都是卡露(カル)開頭的。
「ハラミ」
harami
橫膈膜
牛橫膈膜肉是牛身上一個稀有的部位,每頭牛身上僅有一點點。不得不說,第一個發現這個部位的吃貨真的是很厲害。
橫膈膜靠近牛的內臟,脂肪分布比較均勻。
烤制的牛橫膈膜肉味道香濃、口感厚實,入口後,牛肉的油脂在舌尖化開,沒有很強的纖維感。所以在燒肉店裡橫膈膜肉也一直都是人氣之選。
「ヒレ」
hire
牛裡脊
一頭牛中最柔軟的部位,嫩的出奇,無論是色澤還是脂肪分布都非常的漂亮。當然,也是一種產量很少的部位,一頭牛大概只能產出5公斤。
很多鐵板燒店裡的那種特別厚的steak,就是ヒレ肉,注意一點就是別把它烤得太過火候,烤糊了絕對是暴殄天物啊!
這種高級牛肉我認為烤個五分熟比較好,因為這個程度最能體現牛肉的香氣,同時由於高級牛肉脂肪分布均勻,不會出現沒烤熟咬不動的情況。
「ロース」
roosu
普通肉
源於英文中的roast,泛指普通的肉。肩ロース(肩部的肉)、リブロース(眼肉),都屬於ロース大家族。
同樣的牛肉,根據牛種的不同以及色澤的不同會有所區分,高級和特級的肉會在菜單上註明「上」、「特上」的字樣。
「上、特上」
jyou、tokujyou
高級、特級
除了上述幾種肉之外,還有諸如牛腩啊、牛腱子啊等許多牛的部位。
記不住說法沒關係,我們只需要記住一點,那就是「肉都好吃,越貴越好吃」
「ホルモン」
horumon
內臟
燒肉的另外一大領域就是內臟部分,ホルモン,凡是牛身體裡能吃的部分,在燒肉店裡都能見得到。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燒肉店都是種類齊全的啊,像一些少人問津的部位就比較罕見。
在這裡也要提醒大家:如果不愛吃動物內臟,請避開「ホルモン」字樣,如果烤內臟的話,請一定烤熟。
「タン」
tan
牛舌
內臟裡牛舌是當仁不讓的人氣NO.1,它的發音源自英語的「舌頭」tongue。
日式燒肉中的牛舌分為厚切和薄切,如果大家有幸體會過厚切那種脆脆的感覺的話,一定會愛上它。
「牛タン」(念法為gyuu tan),就是鼎鼎大名的 牛舌了。吃牛舌時會感覺到一種「循序漸進」的口感,較深紅色的部位是牛舌的前端,較有嚼勁,接著會越來越軟、越油,感受到所謂的「入口即化」的柔嫩,一般都是灑鹽(しお,shio)品嘗,標示「ねぎ」(念法為negi)則是有加蔥的意思。
牛タン
內臟類
內臟類講求的是「口感」與「嚼勁」, 「シマチョウ」(念法為shimachou,漢字為「縞腸」),指的是 「牛大腸」,條紋狀的外觀非常好認,且越新鮮的條紋就越明顯,油質非常飽足。
シマチョウ
「テッチャン」
tecchan
大腸
牛大腸經常出現在內臟拼盤裡,它和滷煮裡面的豬大腸在口感上還是有一些區別滴。大腸這個詞很好記,聽起來就像是中文翻譯過來的「大腸」
「センマイ」
senmai
百葉
我們的火鍋和涮肉裡出場率超高的毛肚,在燒肉料理中卻是一種珍饈!烤毛肚,要不要嘗試一下呢?
「レバー」
reba
肝臟
源於英語中的「liver」,是燒肉料理中的名物,同時大家也需要注意,日本出於對食品安全的考慮,已經禁止生食肝臟了,在店裡就餐的朋友們可不能隨便挑戰哦。
ハツ另外,牛的四個胃都經常入菜。
「ミノ」(念為mino,漢字為「瘤胃」)指的是「牛的第一個胃」,嚼勁十足口感佳,非常適合當下酒菜,越厚代表品質越好,店家通常會為了讓它更容易熟,在上面劃個幾刀。「ハチノス」(念法為hachinosu,漢字為「網胃」),是「牛的第二個胃」,「ハチノス」其實也可以寫作「蜂の巣」,名符其實,它的外表就長得跟蜂巢一樣,大部分的店家都已經先處理過了,所以稍微燒烤一下即可食用。「センマイ」(念為senmai,漢字為「重瓣胃」),為 「牛的第三個胃」,有些店家不會將外面黑色的外皮撕去,有些則是剝除了讓裡頭的白色內身露出來,外觀南轅北轍但本身沒太大不同,食用它別對味道抱太大期待(很淡,得沾醬食用),要以品嘗口感為主。「ギアラ」(念法為giara,漢字為「皺胃」),是 「牛的第四個胃」,肉質比其他三個都要來得硬,建議烤的時間要拉長一點。
ミノ
ハチノス
ギアラ
「放題」
houdai
自助
日本的燒肉料理中經常會出現「放題」二字,這就相當於是自助的意思。
花一定的費用就可以隨便吃隨便喝了,所以請飯量大的朋友們認準「放題」吧!
總的來說,就算不會日語,在燒肉店裡面點餐也還是比較輕鬆的。大部分的餐廳都會提供有圖片的菜單,而且因為都是肉,即使點錯了也不會有太大風險。
祝大家用餐愉快,胃口大開!
總整理
是不是覺得光是看圖就食指大動了呢?最後把文章中介紹到的燒肉名稱再做一次總整理,讓你下次可以不用再望「肉」興嘆,想吃什麼,就大聲地點菜吧!
種類:
カルビ(karubi):脂肪多、油份多
ロース(roosu):脂肪少、口感較清爽的肉
ホルモン(horumon):內臟
味道:
しお(shio):鹽味
たれ(或寫做タレ,tare):醬汁味
ねぎ(或寫做ネギ,negi):蔥
部位名稱:
バラ(bara):五花肉
ハラミ(harami):牛的橫隔膜
牛タン(gyuu tan):牛舌
シマチョウ(shimachou):牛大腸
レバー(reba):牛肝
ハツ(hatsu):牛心
ミノ(mino):牛的第一個胃
ハチノス(hachinosu):牛的第二個胃
センマイ(senmai):牛的第三個胃
以上就是在烤肉店會用到的日語啦,你學會了嗎?
※所有的荷爾蒙,都請烤上超過2分鐘的時間。
※要學會和肉對話啊魂淡!
※總之,先來杯啤酒吧。
綜合摘自:谷町君,日本國家旅遊局,日本味道
版權說明:尊重知識版權,版權歸原創作者,文章源於授權作家或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如有侵權,原創作者煩請聯繫我們予以公示或刪除。文章源自網絡,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臺的立場。